雷达天线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4796发布日期:2018-06-08 08:07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达天线罩,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雷达传感器。



背景技术:

雷达天线罩是用于覆盖发射雷达波的雷达发送器或雷达传感器的覆盖元件或覆盖板。雷达天线罩在机动车辆中所使用的雷达天线罩用于保护雷达发射器,例如使布置在车辆前部的距离警示雷达系统免受恶劣天气影响以及免于受落石或雨雪的损害,其中雷达天线罩还必须满足车辆制造商的视觉要求,因为雷达天线罩集成在车辆前部共同形成车辆的外观。这样的雷达天线罩例如已在DE 198 19 709 A1中公开。

此外,在雷达天线罩中重要的是,雷达天线罩对于长波长范围中的电磁辐射至少基本透明,其有利的是,至少局部地在光学可见波长范围中是不透光的。该通透性是通过涂覆或涂漆来实现的,使得在光学可见波长范围中透明的材料被不透明的材料遮盖,并且因此变为不透明的。由此,可以生成可见三维结构,该结构例如也可以用作商标符号。

为此,使用具有前板的雷达天线罩,所述前板在其前面具有前表面并且在其背面具有背表面。在此,前面可以由透明材料构成,所述透明材料可以从背面被涂漆和覆盖,以便能够生成光学可见结构。

但是,这样的可见结构尤其是在昏暗或不良视觉情况下不能被良好地识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雷达天线罩,所述雷达天线罩可以简单地制造并且尤其是在昏暗或者不良视觉情况下仍然具有清晰的光学效果。

该任务的解决利用具有以下技术特征的方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天线罩,其具有:基本平的前板、平面前板的反射区域、至少一个基本平的光导体以及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所述前板在前面被设置为透光而在背面则设有不透光层,其中在不透光层中具有至少一个切口作为光通道;所述反射区域设置为与切口相邻接;所述光导体布置在不透光层的背面;所述发光元件与光导体耦合从而使得光导入光导体中,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导体传导,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导体上设置至少一个扩散板,使得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导体传导的光导入扩散板中,通过该扩散板传导,并导出扩散板,然后,在所述至少一个光通道处进入透光的前板,并且在反射区域被反射,使得光从前板的前面发出,所述扩散板具有变化的扩展范围(modulierte Ausdehnung)。

这里,特别有利的是设置一个平面光导体(光波导)或多个平面光导体,其中每个光导体配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优选一个以上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与光导体耦合以便将光馈入光导体中。此外,通过布置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或多个发光元件,实现了照明结构在亮度良好的情况下的均匀照明。对于细长型的光导,例如采用两个发光元件是有利的,所述发光元件优选设置在细长型光导的端部区域或转角区域处。对于紧凑型的光导,一个发光元件可能就足够了。

特别有利的是,位于光导体上的扩散板设置在光导体的外边缘处,特别是与光导体抵靠贴合。由此,因设计有切口而可以实现发光结构的改善的照明。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扩散板在光导体的外边缘环绕光导体。这样,形成至少部分或完全的包绕(Umrahmung),从而得到天线罩的环绕或部分环绕的发光结构。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扩散板由肋板(Stegen)形成并且具有框形结构,其中肋板包围一个面。这样,当肋板框定并包围一个面时,可以容置光导体所定义的平面。该框形构造用于容置一个基本平的光导体,以便能够沿着扩散板的延伸方向形成发光结构。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第一肋板沿着其长度延伸方向具有垂直于该长度延伸方向的变化的尺寸范围。在此,尤其是在光导体所在的平面内调节尺寸,从而使光朝着缺口或朝着反射区域具有准确的散射。这样使沿着缺口的长度方向或延伸方向亮度均匀。

在此还有利的是,第一肋板尤其是在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上具有变化尺寸的情况下具有曲率或者形成弧形。在此,长度延伸方向即指曲率或者弧形延伸的方向。此外,弯曲的肋板也可以在垂直于伸展的方向上被改变,使得尤其是形成变化的宽度。

还特别有利的是,第二肋板被构造为直的或者由两个直的子肋板构成,所述子肋板彼此形成夹角。由此,可以形成整个缺口的相应几何形状以及由此实现发光结构的几何形状。

根据另一有利的构思,光导体由透明塑料材料制成,而扩散板由半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还适宜的是,光导体和扩散板作为分开构造的部件设置为彼此相邻的。这样,可以分别制造各产品。

此外,光导体体和扩散板作为彼此连接的部件被设置为彼此相邻接,尤其是比如通过注塑或者粘接彼此连接。

还有利的是,设置有背面盖板,该盖板覆盖设于前板背面的光导体以及必要时所设置的扩散板。

另外的有利的实施例通过下面的附图及其他方案来描述。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从前面示出了雷达天线罩的示意图;

图2从背面示出了雷达天线罩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两个光导体体,它们具有分别将它们包围的扩散板元件;

图4示出了一个光导体;

图5示出了一个扩散板;

图6示出了雷达天线罩的部分截面视图;

图7示出了扩散板的视图;

图8示出了扩散板的另一实施例的视图;以及

图9示出了肋板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宽度改变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雷达天线罩1的前板。其中,雷达天线罩1具有基本上为平的前板2,所述前板2的前面设置为透光,而在背面则设置有不透光层3,请参见图6。在此,在不透光层3中设有至少一个切口4作为光通道10。在图1中,光通道切口4为三角形形式,该切口4的三个直肋板5构成光通道10,其具有环形的边框6。在此,直肋板5还可以以一定角度构造,比如在中部形成夹角。

在雷达天线罩1的前板2的背面布置有至少一个基本上为平的光导体7。

在图2中可以看到,在该实施例中布置有三个平的光导体7,所述光导体7布置在不透光层3的背面。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具有其它数目的光导体7的其它构造。

此外,优选地为每个光导体7设置至少一个发光元件8,所述发光元件8与光导体7的耦合元件(Einkoppelement)9耦合,以便将光耦合入基本上为平的光导体7中。相应的发光元件8与相应的光导体耦合,使得光在耦合元件处进入光导体7并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导体7传导,在前板的反射区域被反射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光通道10处进入透光的前板2,使得光从前板2的前面射出从而使光照效果可见。

在此可以看到,可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导体7上设置至少一个扩散板11,其设置为使得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导体7传导的光进入扩散板元件11,经扩散板11扩散后离开扩散板11并且在前板2的反射区域被反射,而后在所述至少一个光通道10处进入透光的前板2,使得光从前板2的前面射出而使光照效果可见。

图3示出了两个平的光导体7,所述光波导或光导体7譬如被构造为近乎弓形(Kreisabschnitt),尤其是可以被制成平坦或弯曲弧形。这样的平面光导体7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设置多个这样的平面光导体。在图1和2的示例中,设置有三个这样的光导体7。在此,每个光导体7都配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8,优选地也可以配置一个以上发光元件8,比如两个发光元件8,所述发光元件8可以设置在耦合元件9上,使得发光元件8与光导体7耦合以用于将光耦合输入到光导体7中。这里,如图3所示,耦合元件9的结构完全不同。所述耦合元件9优选地针对每个光导体7设置为彼此间隔开。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为光导体7中的至少一个或者较佳地为光导体7中的每个配置至少一个扩散板11。

图4示出了示例性的光导体7,该光导体7譬如被设计为弓形并且具有耦合元件9,所述耦合元件9间隔开地布置在锥形端部区域20处。该平面光导体7与扩散板11相连,所述扩散板11具有弧形部21和直部22,其中设于光导体7上的扩散板11处于光导体7的外边缘23处,并且尤其是与其贴合。这也在图3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弧形的部分21可以是圆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与其弯曲不同。直部22可以是直的或者具有夹角,比如在中部具有夹角并且例如形成扁平的V形。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扩散板11在光导体7的环绕外边缘23处包围光导体7。可替代地,该扩散板11也可以仅仅在一侧或者仅仅部分地与光导体的外边缘23贴合。也可以为光导体7配置多个扩散板11,所述扩散板11逐段地抵靠光导体7或与其连接。

图6示出了雷达天线罩1的截面,其中仅能看到其径向外部的部分区域。雷达天线罩1具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前板2。该材料尤其可以是塑料。此外,前板2也可以在其前面30可选地涂覆至少一个涂层31,从而更防刮擦。平的前板2被构造为透光的、例如透明的。

在背面,前板2配备有不透光层3,所述不透光层3至少部分或者全表面为喷涂和/或涂漆或者被喷溅或者粘接而成。这样,一些区域可以具有喷涂的塑料层40,其中前板的透明材料也可以喷溅到不透光层上。在径向外侧可以看到涂漆面41,该面41不透光。在不透光层3中还构造有至少一个切口4作为光通道10,比如在图6中处于区域40和41之间。此外,与切口4相邻,构造和布置有一个反射区域70,使得来自光导体7或者来自扩散板的光可以在反射区域反射并且向前板的前面方向反射。前板2的反射区域70优选为前板2的表面的反射涂层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反射涂层区域70可以涂覆金属涂层,以便实现持久良好的反射特性。

如在图6中所示,前板2的反射区域70形成为一个锥形区域,该区域设置为与至少基本上由前板2撑开的平面71成一定角度,尤其是30°至60°的范围。该角度优选地为40°至50°,更优为45°。

更有利的是,前板2的反射区域70还可构造成弯曲弧形区域,该区域设置为相对于至少基本上由前板2撑开的平面71倾斜。

在雷达天线罩1的前板2的背面,在不透光层3的背面布置有基本平的光导体7。与光导体相邻且在光通道10的区域中,可选地设置有扩散板11。光由发光元件8发出,馈入耦合元件9中,而后进入光导体7中。从那里,光被输入到扩散板11中并且在那里被散射到反射区域70,在此光被反射然后通过光通道10而反射到前板2的前部。在那里,光从前面发出,并且由此呈现一个清晰的光构形。在背面可以设置一个盖板50,所述盖板50覆盖具有光导体7和可选的扩散板11的前板2。

光导体7优选地由透明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可选的扩散板优选由半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至于光导体和扩散板的制造,它们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来制造,然后彼此相邻地放置在前板2的背面。可选地,光导体和扩散板可以以相互连接的部件而制造为彼此相邻接,特别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或者通过粘接彼此连接。

在前板的边缘,可以设置一个闭合元件(Abschlusselement)60,例如其可制成为一个覆盖环,以便覆盖雷达天线罩的径向外轮廓的辉光。

图7和8示出了可替代的扩散板100、200,其中扩散板100对应于图3或图5中的扩散板。图8中的扩散板200是图7的扩散板100的变体。

所述扩散板100具有第一肋板101和第二肋板102,其中两个肋板101、102彼此连接并且形成框形结构。该框形构造用于容置一个基本平的光导,以便能够沿着扩散板的延伸方向形成发光结构。

扩散板100具有弯曲的第一肋板101和直的肋板102。该弯曲的第一肋板101沿着其长度延伸方向103具有垂直于该长度延伸方向103的变化的宽度B。该宽度B处于由扩散板100撑开并且通常也由相邻布置的光导撑开的平面内。

如图所示,沿着第一肋板的延伸方向103宽度B是变化的。第二肋板102被构造为基本直的并且具有恒定的宽度。可替代地,该肋板也可以具有变化的宽度。

所述扩散板200具有第一肋板201和第二肋板202,其中两个肋板201、202彼此连接并且形成一个框形结构。该框形构造用于容置基本上平的光导,以便能够沿着扩散板200的伸展方向形成发光结构。

扩散板200具有一个弯曲的第一肋板201和成角度的第二肋板202。该弯曲的第一肋板201沿着其长度延伸方向203具有垂直于该长度延伸方向203的变化的宽度B。该宽度B处于由扩散板200撑开并且通常也由相邻布置的光导撑开的平面内。

如图所示,沿着第一肋板的延伸方向203宽度B在变化。第二肋板202具有两个子肋板204、205,所述子肋板204、205之间形成钝角α,其中每个子肋板204、205是基本上直的并且分别具有大致恒定的宽度。可替代地,所述子肋板或至少一个子肋板的宽度也可以是变化的。

图9示出了沿着长度延伸方向103、203所绘制的第一肋板101、201的宽度B的图表。可以看到,在对应端部,宽度B最小,而在长度延伸方向的中部则具有宽度B的局部最小值,其中在长度延伸方向的大约三分之一处以及三分之二处具有局部最大值。

因此可知,第一肋板101、201的宽度沿着其长度延伸方向103、203在变化。

附图标记列表

1 雷达天线罩

2 前板

3 不透光层

4 切口

5 直肋板

6 环形边框

7 光导体

8 发光元件

9 耦合元件

10 光通道

11 扩散板

20 锥形端部区域

21 弧形部

22 直部

23 外边缘

30 前面

31 涂层

40 塑料层

41 涂漆面

50 盖板

60 闭合元件

70 反射涂层区域

71 平面

100 扩散板

101 第一肋板

102 第二肋板

103 长度延伸方向

200 扩散板

201 第一肋板

202 第二肋板

203 长度延伸方向

204 子肋板

205 子肋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