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0456发布日期:2018-10-23 22:1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产品的显示效果不断地得到改善,从而使显示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内的金属引线多为直线型。当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时,由于直线型金属引线具有较长的线长以及所能承受的断裂应变极限(金属本身的断裂应变极限大约在1%)的限制,在显示面板弯折时,金属引线的耐弯折性能较差,容易发生断裂或断开,从而导致信号无法正常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提高金属引线的耐弯折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上设置有金属引线,所述金属引线在延伸方向上具有多个镂空区域。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金属引线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所述平坦化层覆盖所述金属引线并填充所述金属引线的镂空区域。

可选的,所述平坦化层的材料为光阻材料。

可选的,所述镂空区域的形状为矩形。

可选的,任一所述镂空区域沿所述金属引线的延伸方向的边长,或沿与所述金属引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边长大于或等于5微米。

可选的,沿与所述金属引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述镂空区域的边界到所述金属引线的边界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微米。

可选的,沿所述金属引线的延伸方向,相邻的所述镂空区域之间间隔预设间隔距离。

可选的,所述预设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1.5微米。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无机层,所述无机层位于所述金属引线临近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金属引线位于所述柔性基板的显示区。

可选的,所述金属引线为数据线和/或扫描线。

可选的,所述金属引线位于所述柔性基板的非显示区。

可选的,所述金属引线为数据引线、扫描引线、时钟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数据引线用于连接显示区的数据线与源极驱动芯片;所述扫描引线用于连接显示区的扫描线与栅极驱动芯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一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上设置有金属引线,所述金属引线在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镂空区域,通过在金属引线上设置多个镂空区域,降低了金属引线在弯折方向上受到的应力,并且通过设置多个镂空区域,使得当金属引线某处出现裂痕或发生断裂时,可以有效的阻止裂痕的扩散,提高了金属引线的耐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是显示面板沿图3中剖面线A-A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是显示面板沿图5中剖面线B-B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参考图1,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1和金属线102,金属线102采用直线型。当显示面板沿图中Z1方向弯折时,金属线102在应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从而导致信号无法正常传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参考图2,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柔性基板110,柔性基板110上设置有金属引线120,金属引线120在延伸方向X上具有多个镂空区域121。

本实施例通过在金属引线120上设置多个镂空区域121,降低了金属引线120在显示面板弯折时受到的应力,并且通过设置多个镂空区域121,使得当金属引线120某处出现裂痕或发生断裂时,可以有效的阻止裂痕的扩散,从而提高了金属引线120的耐弯折性能,从而保证了显示面板受弯折时信号的正常传输。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4是显示面板沿图3中剖面线A-A的剖面图。参考图3和图4,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平坦化层130,平坦化层130位于金属引线120远离柔性基板120的一侧,平坦化层130覆盖金属引线120并填充金属引线120的镂空区域121。

具体的,由于平坦化层130耐弯折性能较好,可以对弯折应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通过采用平坦化层130填充金属引线120的镂空区域121并覆盖金属引线120,进一步降低了金属引线120在弯折方向上受到的应力,并且由于平坦化层130的缓冲作用,当金属引线120某处出现裂痕或发生断裂时,填充在镂空区域121的平坦化层130可以起到阻止裂痕扩散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金属引线120的耐弯折性能,进一步保证了显示面板受弯折时信号的正常传输。

可选的,平坦化层130的材料可以为光阻材料。

具体的,镂空区域121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弯折程度以及金属引线120的阻值需要进行设定,并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镂空区域12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

具体的,通过将镂空区域121设置为矩形,制造工艺比较简单,降低了工艺成本。另外,参考图3和图4,当显示面板沿Z2方向发生弯折时,通过将镂空区域121设置为矩形,金属引线120沿X方向分成多个小段,并且金属引线120沿Y方向的尺寸分布比较均匀,使得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减少应力集中的区域,从而减少了金属引线120出现断裂几率,提高了金属引线120的耐弯折性能。

可选的,参考图3和图4,任一镂空区域121沿金属引线120的延伸方向X的边长a,或沿与金属引线120的延伸方向X垂直的方向Y的边长b大于或等于5微米。

具体的,通过设置a大于或等于5微米,b大于或等于5微米,保证了设置镂空区域121之后的金属引线120具有合适的阻值,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可选的,沿与金属引线120的延伸方向X垂直的方向Y,镂空区域121的边界到金属引线120的边界的距离c大于或等于1.5微米。

这样设置,避免了金属引线120非镂空区域的尺寸过小而增大金属引线120的阻值。

可选的,沿金属引线120的延伸方向X,相邻的镂空区域121之间间隔预设间隔距离d。

可选的,预设间隔距离d大于或等于1.5微米。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4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每一镂空区域121的尺寸相同,并且沿金属引线120的延伸方向X均匀排列,即每一个预设间隔距离d均相同的情况,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一镂空区域121的尺寸可以不同,每一预设间隔距离d也可以不同。

具体的,镂空区域121的尺寸以及预设间隔距离d可以结合显示面板的弯折程度以及金属引线120的阻值需求进行设定。对弯折程度较大的区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减小镂空区域121沿金属引线120延伸方向的尺寸;对弯折程度较小的区域,则镂空区域121沿金属引线120延伸方向的尺寸可以采用适中的值。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6是显示面板沿图5中剖面线B-B的剖面图。参考图5和图6,若金属引线120沿Z3方向弯折,矩形虚线框圈出的区域100内显示面板的弯折程度较大,则在区域100内,在金属引线120的延伸方向X,镂空区域121可以采用较小的尺寸的a1;其他弯折程度较小的区域,在金属引线120的延伸方向X,镂空区域121可以采用较大的尺寸的a2。相应的,在区域100内,可以采用较大的预设间隔距离d1,在其他区域可以采用较小的预设间隔距离d2。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图,参考图7,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无机层140,无机层140位于金属引线120临近柔性基板110的一侧。

具体的,通过在金属引线120临近柔性基板110的一侧设置无机层140,一方面增加了金属引线120的附着力,另一方面无机层140可以起到阻止水汽和氧气进入显示面板内部的作用,从而降低金属引线120被腐蚀的几率,进一步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可选的,金属引线120位于柔性基板110的显示区。可选的,金属引线120可以为数据线和/或扫描线。

具体的,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数据线和/或扫描线上设置多个镂空区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数据线和/或扫描线的耐弯折能力,保证了显示面板在受弯折时,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可选的,金属引线120位于柔性基板110的非显示区。金属引线120可以为数据引线、扫描引线、时钟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数据引线用于连接显示区的数据线与源极驱动芯片;所述扫描引线用于连接显示区的扫描线与栅极驱动芯片。

具体的,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数据引线、扫描引线、时钟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上设置多个镂空区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数据引线、扫描引线、时钟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的耐弯折能力,保证了显示面板在受弯折时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另外,若所述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金属引线120还可以为触控引线。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8,显示装置200可以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300。示例性的,显示装置2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等柔性显示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金属引线上设置多个镂空区域,降低了金属引线在弯折方向上受到的应力,并且通过设置多个镂空区域,使得当金属引线某处出现裂痕或发生断裂时,可以有效的阻止裂痕的扩散,从而提高了金属引线的耐弯折性能,从而保证了显示面板受弯折时信号的正常传输。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