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开关的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9037发布日期:2018-11-02 22:0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微动开关的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控制开关,特别系指一种以触动方式控制电源启闭的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往复传动的机器,需利用电子信号作为传动控制的启动或关闭,而电子信号的传达控制,大都是利用微动开关来达成,例如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行程,系在起点与终点位置分别利用微动开关作为线性行程的去程、回程的控制。由背景技术可知,一种用于控制电源启闭信号的微动开关结构系如图15所示,该现有案系于一本体1内的容置部2设一轴杆7、弹簧6及第一、第二导电片14、15;该轴杆7不具导电性,一端向外穿出该本体1外,另一端设有一具导电性的压板8,而该第一导电片14概呈l字型,设于该本体1对应该轴杆7的上方,其具有一导电部16及触动部13,该导电部16与该轴杆7平行,中段处并设有一阶梯部18,令该导电部16后段水平面较前段为高,而该触动部13系垂直向外凸出于该本体1外。又该第二导电片15一端系固设该容置部2内,另一端穿出该本体1外,且令该弹簧6一端抵靠于该第二导片15,另一端抵靠于该压板8侧面,当电源信号呈导通状态时,该轴杆7系被外力向内推移,令该第一导片14的导电部16与该压板8接触;而推移的外力解除时,该轴杆7系被该弹簧6向外推移,令该压板8脱离与该导电部16的接触关系,使电源信号呈断路状态,达到控制电源信号启闭的目的。

上述现有案使用时,因为第一导片14的导电部16仅系利用自身的重力与压板8接触,且系呈点接触,因此若产生震动或摇晃时,会有信号传送不佳的情形,而长时间使用下来,也会有接触不良的状况,再者,现有案组装上较为不便,且仅能使用于单一电子信号控制,无法达到双信号的微动控制。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针对前述现有结构的问题深入探讨,并凭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发明微动开关的触控结构,以改善现有结构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微动开关的触控结构,其系改良微动开关用于传送电子信号的触控机构,使其增进信号传送的稳定性及装配的便利性,并能衍生设计为适用于传送二组控制信号的双微动控制器。

缘于达成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动开关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该本体内至少设有一第一容室,可供组设两个第一导片、一第一轴杆及第一弹簧,该两个第一导片平行相对设于该第一容室内的插孔处,其位于该第一容室内的一端适当处形成一通孔,可供该第一轴杆穿套于该两个第一导片的通孔间,且预先将该第一弹簧套设于该第一轴杆上,该第一轴杆具有导电特性,且一端形成有一挡部及支杆部,令该第一弹簧一端与该一第一导片接触,另一端推抵该第一轴杆与另一第一导片接触,呈现电源或信号导通的状态,当该第一轴杆的支杆部被外力推移时,则与其中一第一导片脱离接触,使电源或信号中断。

所述的微动开关的触控结构,其中:该第一轴杆的支杆部外缘套设一绝缘的套体。

所述的微动开关的触控结构,其中:该本体在相邻该第一容室一侧还形成一第二容室,该第二容室内设置有结构及装配方式与该第一导片、第一轴杆及第一弹簧相同的第二导片、第二轴杆及第二弹簧,且该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设于该本体内时,该二支杆部呈相对设置,令该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被外力推动而位移的行程方向位于一直线上。

所述的微动开关的触控结构,其中:该本体位于该第一容室及第二容室之间设有一第三容室,可供一呈t字型的控制键容置,该控制键一端向外凸出,而位于第三容室内一端的二侧面与该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的支杆部作连动接触,当该控制键往一侧拨动位移时,能够推动该侧的支杆部作连动位移,使该侧的电源或信号中断。

所述的微动开关的触控结构,其中:该第二轴杆的支杆部外缘套设一绝缘的套体。

所述的微动开关的触控结构,其中:该本体在相邻该第一容室一侧还形成一第二容室,该第二容室内设置有结构及装配方式与该第一导片、第一轴杆及第一弹簧相同的第二导片、第二轴杆及第二弹簧,且该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设于该本体内时,该二支杆部呈相对设置,该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的挡部外圆周面适当处凸设有一推置部,同时该本体二侧对应该二挡部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连通该第一容室及第二容室的长槽,可供该推置部向外穿出,当外力推移该推置部时,能够带动第一轴杆或第二轴杆作连动位移,使该侧的电源或信号中断。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增进微动开关装配的便利性及作动的稳定性。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发明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应用于致动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应用于致动器的作动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应用于致动器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15是现有的组合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本体20;座体21;盖体22;槽孔221;长槽222;第一容室23;插孔24;定位槽25;轴孔部26;第二容室27;第三容室28;第一导片30;第二导片30’;通孔31;第一轴杆40;第二轴杆40’;挡部41;支杆部42;套体43;推杆部431;推置部44;第一弹簧50;第二弹簧50’;控制键60;定位孔61;致动器70;外壳体71;马达72;传动机构73;传动轴74;第一传动件75;涡线齿751;第二传动件76;第一传动齿761;第三传动件77;第二传动齿771;凸轮部77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发明微动开关的触控结构,其第一实施例的构成包含一本体20,以及装设于该本体20上的两个第一导片30、第一轴杆40及第一弹簧50,其中:

该本体20由对合的座体21及盖体22组成,其内设有一第一容室23,及自该座体21一侧适当处向外贯穿的二插孔24,并于该盖体22对应该二插孔24的二侧分别形成定位槽25,又该座体21及盖体22对合之中段处二侧形成有轴孔部26,且一侧的轴孔部26系向外贯穿。

该两个第一导片30内侧端分别定位于所述的这些定位槽25间,另一端则经由插孔24向外穿出,且其内侧端适当处形成一通孔31,可供该第一轴杆40穿套于该两个第一导片30的通孔31间。

该第一轴杆40具导电性,一端形成有一较大圆径的挡部41,该挡部41外侧则凸设一支杆部42,并于该支杆部42外缘套设一可绝缘的套体43。

该第一弹簧50具有导电性,套设于该第一轴杆40上,当该第一轴杆40组设于该两个第一导片30之间时,该第一弹簧50一端与其中第一导片30接触,另一端则靠抵于该挡部41上,推抵该第一轴杆40与另一第一导片30接触。

据此,正常状态时,该第一弹簧50二端与该两个第一导片30间呈电性导通的接触结构,可供经过该微动开关的电源或信号导通;如图3所示,当该第一轴杆40的支杆部42被外力推移时,则压缩该第一弹簧50与其中一第一导片30脱离接触,使电源或信号中断。

请再参阅图6-图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系双微动开关的结构,该本体20系一体成型有相邻的第一容室23及第二容室27,该第一容室23内系供两个第一导片30、第一轴杆40及第一弹簧50组设,而第二容室27内可设置两个第二导片30’、一第二轴杆40’及第二弹簧50’,该两个第二导片30’、第二轴杆40’及第二弹簧50’的结构与装配方式,与该两个第一导片30、第一轴杆40及第一弹簧50相同。又该本体20位于该第一及第二容室23、27之间设有一第三容室28,可供一控制键60容置,且该第一轴杆40与第二轴杆40’的支杆部42呈相对的设于该第三容室28内,再者该控制键60概呈t字型,二侧面形成有定位孔61,可分别供套设于该二支杆部42外缘的套体43外端抵靠定位。如此,如图9所示,当该控制键60往一侧拨动位移时,可经由推动该侧支杆部42使第一轴杆40或第二轴杆40’作连动位移,令电源或信号中断。

另外,本发明双微动结构设计,该第一、第二轴杆40、40’受外力推移而触发中断信号的动作,也可不必通过控制件60的带动,而直接由外力推动第一轴杆40或第二轴杆40’。如图10,套设于该支杆部42外缘的套体43外侧,另垂直凸设一推杆部431,同时该盖体22对应该二套体43的位置形成有一穿透的槽孔221,恰可供各该推杆部431向外穿出,用以供产生外力的物件接触推动。

承上述,如图11,另一种实施例可于该第一轴杆40及第二轴杆40’的挡部41外圆周面适当处凸设有一推置部44,同时该盖体22二侧应该二挡部41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连通该第一容室23及第二容室27的长槽222,可供该推置部44向外穿出,令外力推移该推置部44时,带动第一或第二轴杆40、40‘作连动位移,达到电源或信号中断目的。

本发明实际应用的实施例,系将双微动开关装设于致动器70上,如图12-图14,该致动器70主要系于外壳体71上装设一马达72及传动机构73,用以带动一传动轴74向外作动力输出,而该双微动开关设于该传动机构73一侧,作为外界电源传送至该马达72的控制节点,同时该传动机构73与该双微动开关之间,设有若干传动件,其第一传动件75套设于该传动轴74上,一外侧面上形成有涡线齿751,而第二传动件76设于相邻该第一传动件75一侧,其上具有第一传动齿761,恰可与该涡线齿751啮合接触;该第三传动件77则设于该第二传动件76与双微动开关之间,其外缘设有第二传动齿771及凸轮部772,该第二传动齿771与该第一传动齿761啮合,而该凸轮部772恰巧设于该双微动开关的控制键60外侧。当该传动轴74通过该马达72的正转或反转带动作行程的位移时,该第三传动件77的凸轮部772系同步被带动而旋转位移,而当该传动轴74行程到达极限时,该凸轮部772也同步推动该控制键60位移,使移动方向一侧的微动开关作断电的动作,令马达72停止运转,达到致动器70传动行程的控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资料、文献中也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是以本发明实已具备发明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发明,据以在不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熟习此项技艺者凭的而作的各种变形、修饰与应用,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的范畴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