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外部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9749发布日期:2018-12-11 22:5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外部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外部承载装置,具体适用于增强对蓄电池外部环境的调节控制性。

背景技术

蓄电池组的使用环境温度对蓄电池组的使用效果、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偏高时,蓄电池的极板腐蚀将会加剧,同时将消耗更多的水,从而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当温度偏低时,蓄电池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减慢。一般而言,蓄电池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使用寿命,但由于蓄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蓄电池组的外部环境温度不稳定,进而影响蓄电池组效果的正常发挥,因而,对其环境温度进行调节控制十分重要!现有技术中存在对蓄电池组的环境温度进行调控的设计,但调控效果都较弱,难以满足现有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蓄电池外部环境温度的调控效果较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对蓄电池外部环境温度的调控效果较强的蓄电池外部承载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蓄电池外部承载装置,包括外保护箱、蓄电池组与调温装置,所述蓄电池组位于外保护箱内部的正中部位,所述调温装置包括降温系统与升温系统;

所述降温系统包括进风窗、出风窗、风流回路、通风扇与温度控制器,所述通风扇经进风窗与风流回路的一端相通,风流回路的另一端与出风窗相通,风流回路环绕蓄电池组设置,且通风扇通过温度控制器与电源进行电连接;

所述温度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斜面滑板、重滑块、金属导电槽、金属导电片、绝缘条与蜡块,所述斜面滑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金属外壳内的两个对角端相连接,重滑块的底面沿斜面滑板的顶面滑动配合,重滑块的顶面、右侧面的交接处经蜡块与金属外壳的顶壁相粘接,重滑块的左侧面经绝缘条与金属导电片的内端相连接,金属导电片的中部经输入电源线与电源的一端相连接,金属导电片的外端与金属导电槽正对设置,金属导电槽经绝缘后壁与金属外壳的左侧壁相连接,且金属导电槽的背面经输出电源线与通风扇相连接。

所述进风窗通过进风单向阀与风流回路的一端相通,风流回路的另一端通过出风单向阀与出风窗相通。

所述升温系统包括在风流回路内设置的左加热装置、右加热装置,左加热装置、右加热装置相互平行设置,左加热装置位于进风单向阀的正下方,右加热装置的正上方设置有辅助出风装置。

所述进风窗、出风窗均为百叶窗。

所述外保护箱的底壁与侧壁上均覆盖有隔热降噪保护层,该隔热降噪保护层位于蓄电池组、外保护箱之间。

所述金属外壳的顶壁上设置有线盒以搁置输入电源线,输入电源线的一端穿经线盒的底壁后与金属导电片的中部相连接,输入电源线的另一端穿经线盒的顶壁后与电源绳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绝缘条包括倾斜部与水平部,倾斜部的高端与重滑块的左侧面相连接,倾斜部的低端经水平部与金属导电片的内端相连接。

所述斜面滑板上近金属导电槽的部位设置有限位直座,该限位直座的高度大于重滑块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蓄电池外部承载装置中,蓄电池组位于外保护箱内部的正中部位,外保护箱内设置的调温装置包括降温系统与升温系统,使用时,既可通过降温系统降低箱内的温度,也可通过升温系统提高箱内的温度,降温、升温相结合,从而确保箱内温度的稳定性,利于蓄电池组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本发明对蓄电池外部环境温度的调控效果较强。

2、本发明一种蓄电池外部承载装置中,降温系统包括进风窗、出风窗、风流回路、通风扇与温度控制器,通风扇依次经进风窗、风流回路后与出风窗相通,风流回路环绕蓄电池组设置,使用时,若箱内温度较高,温度控制器能自动导通电源、通风扇,再由通风扇产生沿风流回路流动的风,从而对蓄电池组降温。因此,本发明不仅降温效果较强,而且自动化程度较高。

3、本发明一种蓄电池外部承载装置中,在外保护箱的侧壁和底壁上覆盖有隔热降噪保护层,该隔热降噪保护层位于蓄电池组、外保护箱之间,使用时,隔热降噪保护层可以避免外保护箱外的环境对箱内温度产生影响,确保箱内降温系统、升温系统作用的正常发挥,提高调节控制的功能效果。因此,本发明对蓄电池外部环境温度的调控效果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温度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保护箱1、蓄电池组2、进风窗3、进风单向阀31、出风窗4、出风单向阀41、风流回路5、温度控制器6、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线盒621、输出电源线63、斜面滑板64、重滑块65、限位直座651、金属导电槽66、绝缘后壁661、金属导电片67、绝缘条68、倾斜部681、水平部682、蜡块69、通风扇7、左加热装置8、右加热装置9、辅助出风装置10、隔热降噪保护层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2,一种蓄电池外部承载装置,包括外保护箱1、蓄电池组2与调温装置,所述蓄电池组2位于外保护箱1内部的正中部位,所述调温装置包括降温系统与升温系统;

所述降温系统包括进风窗3、出风窗4、风流回路5、通风扇7与温度控制器6,所述通风扇7经进风窗3与风流回路5的一端相通,风流回路5的另一端与出风窗4相通,风流回路5环绕蓄电池组2设置,且通风扇7通过温度控制器6与电源进行电连接;

所述温度控制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斜面滑板64、重滑块65、金属导电槽66、金属导电片67、绝缘条68与蜡块69,所述斜面滑板6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金属外壳61内的两个对角端相连接,重滑块65的底面沿斜面滑板64的顶面滑动配合,重滑块65的顶面、右侧面的交接处经蜡块69与金属外壳61的顶壁相粘接,重滑块65的左侧面经绝缘条68与金属导电片67的内端相连接,金属导电片67的中部经输入电源线62与电源的一端相连接,金属导电片67的外端与金属导电槽66正对设置,金属导电槽66经绝缘后壁661与金属外壳61的左侧壁相连接,且金属导电槽66的背面经输出电源线63与通风扇7相连接。

所述进风窗3通过进风单向阀31与风流回路5的一端相通,风流回路5的另一端通过出风单向阀41与出风窗4相通。

所述升温系统包括在风流回路5内设置的左加热装置8、右加热装置9,左加热装置8、右加热装置9相互平行设置,左加热装置8位于进风单向阀31的正下方,右加热装置9的正上方设置有辅助出风装置10。

所述进风窗3、出风窗4均为百叶窗。

所述外保护箱1的底壁与侧壁上均覆盖有隔热降噪保护层11,该隔热降噪保护层11位于蓄电池组2、外保护箱1之间。

所述金属外壳61的顶壁上设置有线盒621以搁置输入电源线62,输入电源线62的一端穿经线盒621的底壁后与金属导电片67的中部相连接,输入电源线62的另一端穿经线盒621的顶壁后与电源绳4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绝缘条68包括倾斜部681与水平部682,倾斜部681的高端与重滑块65的左侧面相连接,倾斜部681的低端经水平部682与金属导电片67的内端相连接。

所述斜面滑板64上近金属导电槽66的部位设置有限位直座651,该限位直座651的高度大于重滑块65的高度。

使用时,蓄电池组2运行产生的高温会升高外保护箱1内的温度,温度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启动温度控制器6,被启动的温度控制器6导通电源、通风扇7,再由通风扇7产生沿风流回路5流动的风,从而对蓄电池组2降温,确保蓄电池组2的正常使用。同时,风流回路5中设置的左加热装置8、右加热装置9还能升高蓄电池组2周边环境的温度,起到升温的效果。最后,外保护箱1的侧壁和底壁上覆盖的隔热降噪保护层11能将外保护箱1内的设备与外部环境相隔绝,确保箱内降温系统、升温系统作用的正常发挥,提高对外部环境温度的调控效果。

实施例1:

一种蓄电池外部承载装置,包括外保护箱1、蓄电池组2与调温装置,所述蓄电池组2位于外保护箱1内部的正中部位,所述调温装置包括降温系统与升温系统;所述降温系统包括进风窗3、出风窗4、风流回路5、通风扇7与温度控制器6,所述通风扇7经进风窗3与风流回路5的一端相通,风流回路5的另一端与出风窗4相通,风流回路5环绕蓄电池组2设置,且通风扇7通过温度控制器6与电源进行电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斜面滑板64、重滑块65、金属导电槽66、金属导电片67、绝缘条68与蜡块69,所述斜面滑板6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金属外壳61内的两个对角端相连接,重滑块65的底面沿斜面滑板64的顶面滑动配合,重滑块65的顶面、右侧面的交接处经蜡块69与金属外壳61的顶壁相粘接,重滑块65的左侧面经绝缘条68与金属导电片67的内端相连接,金属导电片67的中部经输入电源线62与电源的一端相连接,金属导电片67的外端与金属导电槽66正对设置,金属导电槽66经绝缘后壁661与金属外壳61的左侧壁相连接,且金属导电槽66的背面经输出电源线63与通风扇7相连接。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进风窗3通过进风单向阀31与风流回路5的一端相通,风流回路5的另一端通过出风单向阀41与出风窗4相通。所述进风窗3、出风窗4均为百叶窗。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升温系统包括在风流回路5内设置的左加热装置8、右加热装置9,左加热装置8、右加热装置9相互平行设置,左加热装置8位于进风单向阀31的正下方,右加热装置9的正上方设置有辅助出风装置10。所述外保护箱1的底壁与侧壁上均覆盖有隔热降噪保护层11,该隔热降噪保护层11位于蓄电池组2、外保护箱1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