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带、多天线整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3366发布日期:2019-02-26 18:4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多频带、多天线整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特别涉及一种多频带、多天线整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通讯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应用广泛,通讯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

为了实现通讯技术更丰富、多功能化,智能手机中通常设置有多种天线,例如wifi天线、gps天线、lte天线、nfc天线等。由于智能手机结构设计较为固定,智能手机中天线的设置空间有限,如果将多种天线同时设置在同一智能有限的空间中,只能减小每一天线的设计空间或者增加手机中天线的设计空间。如此,为了保证天线的频带宽度和天线的功能稳定,使得智能手机中天线占用空间较多或者天线布线的设计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多频带、多天线的整合结构。

一种多频带、多天线整合结构,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撑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天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信号源,用于将信号输出至所述天线,所述天线上设置有一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的信号,所述天线包括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的连接部,还包括与所述天线连接的第一转换部、第二转换部、第三转换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电路、第二电路,所述信号输入端位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转换部位于所述信号源和所述信号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转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上,所述第三转换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上,所述第一转换部、第二转换部、以及第三转换部配合所述第一电路、第二电路而切换所述天线的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呈t型,所述支撑部具有一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一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且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第四表面以及一与所述底板平行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天线呈u型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顶面,所述第一天线包括一第一天线段、自所述第一天线段两端延伸而出的第二天线段和第三天线段,所述第一天线段和所述第二天线段均设置于所述顶面的边缘,所述第二天线段和所述第三天线段平行,所述第二天线段以及所述第三天线段均垂直所述第一天线段,所述第二转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二天线段末端且与所述底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天线包括一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两端延伸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弯折部末端延伸的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转换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一弯折部末端且与所述底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示第二弯折部均与所述主体部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呈空间垂直,所述第三弯折部垂直所述第二弯折部且与所述主体部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三表面上,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三弯折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面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第一连接段、自所述第一连接段延伸而出的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以及自所述第二连接段末端弯折延伸的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天线段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垂直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垂直设置,所述信号输入端位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三连接段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均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面上,所述第三连接段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四连接段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第四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天线为wifi2.4g,所述第二天线为gps1.575ghz。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感两端分别与所述信号源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信号源,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路包括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感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信号源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信号源,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的自感系数不同,且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量不同。

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多频带、所天线整合结构中,通过采用pifa架构的天线、所述第一转换部、所述第二转换部和所述第三转换部配合所述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实现多频带、多天线,而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均采用单一路径。如此,使得天线具有多频带的同时,节约了所述天线的占用空间。所述天线为设计在所述支撑部上的空间结构,结构更稳定、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多频带、多天线整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多频带、多天线整合结构不包含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电路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所使用的方位词“第一”、“第二”均是以使用时所述第一基板的位置定义,而并不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多频带、多天线整合结构100包括一底板10、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部20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0上的天线30。

所述底板10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一信号源11,用于将底板10的信号输出至所述天线30。

同时结合附图2所示,所述支撑部20设置于所述底板10上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天线30。所述支撑部20呈t型。所述支撑部20垂直所述底板10设置。

具体地,所述支撑部20具有一第一表面201、与所述第一表面201相对的第二表面202、一第三表面203、与所述第三表面203相对且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表面201、第二表面202的第四表面204以及一与所述底板10平行的顶面205。

所述天线30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0上。所述天线30呈pifa架构。所述天线30包括第一天线31以及第二天线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天线31、所述第二天线32的连接部33。

所述第一天线31呈u型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0顶面205。所述第一天线31包括一第一天线段311、自所述第一天线段311两端延伸而出的第二天线段312和第三天线段313。所述第一天线段311和所述第二天线段312均设置于所述顶面205的边缘。所述第二天线段312和所述第三天线段313平行。所述第二天线段312以及所述第三天线段313均垂直所述第一天线段31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31为wifi2.4g。所述第一天线31通过上述布线后可以实现倍频而得到wifi5g。

所述第二天线32包括一主体部321、自所述主体部321两端延伸的第一弯折部322和第二弯折部323、以及自所述第二弯折部323末端延伸的第三弯折部324。

所述主体部321以及所述第二弯折部323位于所述支撑部20的第三表面203上。所述第一弯折部322位于所述支撑部20的第一表面201上。所述第三弯折部324位于所述支撑部20的顶面205边缘。所述第一弯折部322和所述第二弯折部323均与所述主体部321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322和所述第二弯折部323呈空间垂直。所述第三弯折部324垂直所述第二弯折部323且与所述主体部321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弯折部324与所述第一天线31的第一天线段311共线设置。所述第三弯折部324末端与所述第三天线段313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天线32为gps1.575ghz。

所述连接部33包括一第一连接段331、自所述第一连接段331延伸而出的第二连接段332、第三连接段333、以及自所述第二连接段332末端弯折延伸的第四连接段334。

所述第一连接段331、所述第二连接段332均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0的顶面205上。所述第三连接段333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0的第二表面202上。所述第四连接段334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0的第四表面204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段331与所述第一天线31的第一天线段31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332与所述第一连接段331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333与所述第一连接段331垂直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段334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32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30还具有一信号输入端34。所述信号输入端34位于所述连接部33的第三连接段333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多频带、多天线整合结构100还具有第一转换部50、第二转换部60以及第三转换部70。

所述第一转换部50设置于所述信号源11和所述信号输入端34之间,且所述第一转换部50与所述底板10连接。

所述第二转换部60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31的第二天线段312末端。所述第二转换部60与所述第二天线段312及所述底板10连接。

所述第三转换部70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32的第一弯折部322末端。所述第三转换部70与所述第一弯折部322及所述底板10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所述多频带、多天线整合结构100的底板10上具有第一电路80和第二电路90。所述第一电路80和第二电路90与所述第一转换部50、第二转换部60以及所述第三转换部70搭配切换所述天线30的频率。

所述第一电路80包括1.8nh的第一电感l1和0.2pf的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感l1两端分别与所述信号源11和信号输入端34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和所述信号源11,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路90包括3.8nh的第二电感l2和1.1pf的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信号源11和信号输入端34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和所述信号源11,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转换部50搭配所述第一电路80和第二电路90切换所述天线30频率。具体地,所述第一转换部50搭配第一电路80将第一天线31频率匹配到230~2690mhz(lteband7/38/40/41)。所述第一转换部50搭配第二电路90将第二天线32的频率匹配到1710~1920mhz(lteband1/2;wcdmaband1/2;gsm1800/1900)。

所述第二转换部60配合第一电路80将所述第一天线31的频率匹配到1920~2170mhz(lteband3/4/39;wcdmaband3/4)。

所述第三转换部70配合第一电路80将所述第二天线32频率匹配到1427~1469mhz(lteband11/21)。

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多频带、所天线整合结构100中,通过采用pifa架构的天线30、所述第一转换部50、所述第二转换部60和所述第三转换部70配合所述第一电路80和第二电路90实现多频带、多天线,而所述第一天线31和第二天线32均采用单一路径。如此,使得天线30具有多频带的同时,节约了所述天线30的占用空间。所述天线30为设计在所述支撑部20上的空间结构,结构更稳定、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