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端子、端子组件及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5931发布日期:2019-04-05 21:4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线材端子、端子组件及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线材端子、端子组件及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连接端子,是一种用于实现不同电气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配件产品。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板材进行制造连接端子。在采用板材进行制造连接端子时,连接端子之间彼此横向排列。此种制造方式往往存在着材料的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材料的线材端子、端子组件及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材端子。所述线材端子包括插接自由端、中间连接部及保持尾部。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插接自由端连接,并自所述插接自由端连续延伸设置。所述保持尾部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保持尾部具有大于所述插接自由端和所述中间连接部的横向尺寸。

优选地,所述插接自由端包括插接头部及支撑部。所述插接头部具有小于所述支撑部的径向和/或横向尺寸。所述支撑部分别与所述插接头部和所述中间连接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部分长度的免加工线材结构。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具有大于所述插接自由端的横向尺寸和/或径向尺寸。所述中间连接部设置成可与对配连接件接触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具有顺应性电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保持尾部包括肩部。所述肩部相对于所述插接自由端和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侧壁横向突出设置。

优选地,所述肩部具有端面。所述端面设置在所述肩部的前端。所述端面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侧壁横向突出设置。

优选地,所述端面倾斜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肩部沿所述线材端子的横向连续延伸。所述肩部的两侧壁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部和所述插接端部均横向突出设置。

优选地,所述保持尾部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肩部连接。所述凸台具有大于所述肩部的径向尺寸。

优选地,两个所述凸台分别与所述肩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凸台的顶面为免加工线材的表面。

优选地,一对所述肩部相对于所述凸台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线材端子为压配电连接端子。

优选地,所述线材端子具有纵向方向并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线材端子为一线材的一部分。该线材具有延伸方向。所述线材端子的纵向方向与该线材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线材端子为冲压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多个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端子。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线材端子连接设置。所述端子组件为一体件。

优选地,所述的端子组件还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线材端子。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为免加工线材结构。

优选地,部分或全部所述线材端子同向依次排布设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所述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线材;

将所述线材制造成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端子。

优选地,所述的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对所述线材施压,使所述线材内的部分材料产生流动,形成所述线材端子。

优选地,所述的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所述线材进行冲压。

优选地,所述的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在所述线材的预定位置施压,使所述线材局部变形,形成所述保持尾部。

优选地,所述的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切割。将成形的所述线材端子自所述线材上进行切割以彼此分离。

优选地,所述的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多个所述线材端子沿该线材延伸方向首尾相邻地排列。

优选地,所述的线材端子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切割。将首尾连接的多个所述线材端子切割成彼此分离的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线材端子制造便利、节省了制造材料,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优选地,所述线材端子为冲压件,进一步便利了制造且具有较稳固的结构及较大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材端子在示出了肩部的上表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线材端子示出了肩部的下表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线材端子示出了肩部的上表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线材端子示出了肩部的右侧的投影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线材端子示出了插接自由端的投影示意图。

图6为图3的线材端子示出了连接臂的投影示意图。

图7为图3的线材端子沿e-e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3的线材端子沿f-f线的剖视图。

图9为可制造多个如图3视角的线材端子的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由图9示出的线材制造成的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8,其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材端子101。所述线材端子101由线材200(下图9)制成。所述线材端子101包括插接自由端10、中间连接部30及保持尾部50。所述插接自由端10、所述中间连接部30和所述保持尾部50依次首尾连接。

所述插接自由端10用于实现插接。譬如,所述插接自由端10用于引导所述线材端子101实现与诸如壳体、连接件或插座等对配器件实现插接。也即是,所述插接自由端10用于引导所述线材端子101实现相应的插接。

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具体形状及结构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实现插接,所述插接自由端10包括插接头部12及支撑部14。所述支撑部14分别连接所述插接头部12及所述中间连接部30。所述插接头部12具有小于所述支撑部14的径向尺寸和/或横向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加工且便于省力地插接,所述插接头部12与所述支撑部14同轴设置。所述插接头部12具有小于所述支撑部14的横截面面积。更具体地,所述插接头部12大致呈锥形。所述插接头部12可以冲压和/或切削形成。所述支撑部14的具体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连接所述插接头部12与所述中间连接部30即可。为了精简制造工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4为一段线材。即,所述支撑部14为部分长度的免加工结构。更具体地,所述支撑部14具有与线材相同的径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也即是,所述支撑部14为未经加工的线材上的一部分。所述支撑部14的纵向长度根据需要而选择。

所述中间连接部30自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尾部连续延伸。所述中间连接部30用于接触电连接。也即是,所述中间连接部30作为接触部分,以直接实现对配电连接。为了提升电连接性能,所述中间连接部30具有大于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横向尺寸和/或径向尺寸。为了进一步便利于所述线材端子101实现稳固的电连接,所述中间连接部30为顺应性电连接(英文名称为:compliantelectricalconnection)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中间连接部30采用的顺应性电连接结构的具体规格、种类及形状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所述中间连接部30的两侧壁相对于所述插接自由端10横向突出设置。也即是,所述中间连接部30具有大于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横向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在本发明中所提及的相关的尺寸的比较均指的是该结构在该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地比较,也即最突出部分比较。

所述保持尾部50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部30上。具体地,所述保持尾部50与所述中间连接部30的纵向尾端连接。所述保持尾部50的最大横向尺寸均大于所述中间连接部30和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最大横向尺寸。也即是,所述保持尾部50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部30和所述插接自由端10二者同时横向突出设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保持尾部50能够实现与相应的对配连接件实现纵向阻挡配合,从而避免所述线材端子101沿其纵向过度插接而损伤相应的结构。

所述保持尾部50的具体形状及结构只要设置成具有如上述大于所述中间连接部30和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最大横向尺寸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制造、精简工艺且节省材料,所述保持尾部50为冲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保持尾部50包括肩部52、52b。所述肩部52、52b相对于所述插接自由端10和所述中间连接部30的一侧或两侧横向突出设置。所述肩部52、52b可以仅为一个。此时,一个所述肩部52、52b相对于所述插接自由端10和所述中间连接部30的一侧横向突出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一对所述肩部52、52b便利于实现外部压入设备施加均衡的压力,以提升制造品质。另外,一对所述肩部52、52b能够在所述线材端子101作为嵌入式注塑件中的嵌件时给注塑模具提供稳定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保持尾部50均衡受力及提升稳定性能,所述肩部52、52b为两个。具体地,两个所述肩部52、52b对称设置。此时,两个所述肩部52、52b分别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部30和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两侧横向突出设置。即,所述肩部52、52b相对于同侧的所述中间连接部30和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侧壁横向突出设置。也即是,所述保持尾部50通过设置所述肩部52、52b而在所述线材端子101上形成具有最大的横向尺寸的结构。

相应地,为了便利于制造、精简工艺且节省材料,所述肩部52、52b为冲压结构。也即是,通过在线材上施加冲压工艺,使得材料变形及流动,从而在线材上形成所述肩部52、52b。所述肩部52、52b的具体形状只要满足具有大于所述插接自由端10及所述中间连接部30的最大横向尺寸即可。具体地,如图3示,所述肩部52、52b的横向尺寸(即宽度w)均大于所述中间连接部30(该中间连接部30的宽度为w2)和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横向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肩部52、52b经冲压形成规则平面。也即是,所述肩部52、52b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为平面。所述肩部52、52b的前端设置有端面521。所述端面521用于与对配连接件实现纵向阻挡配合。为了使得所述线材端子101在与对配部件对配连接时便利于对配组装一体及提供组装到位的反馈力,所述端面521自所述中间连接部30倾斜延伸。所述端面521倾斜延伸至具有大于所述中间连接部30的最大横向尺寸。也即是,所述端面521向外侧倾斜延伸。所述端面521可以为锥面。相应地,所述端面521沿所述线材端子101的插接方向反向向后倾斜延伸,也即是使得相应所述线材端子101的保持尾部50的材质尽可能挤压至横向方向,使得所述端面521、肩部52、52b具有尽可能大的横向尺寸,从而提升稳定性能、通用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面521为平面。

为了适应于冲压制造且节省材料,所述肩部52、52b具有小于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径向尺寸。也即是,所述肩部52、52b由平整的线材压扁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肩部52、52b为沿径向具有均匀厚度的板状。

为了增强所述保持尾部50的机械强度,所述保持尾部50还包括凸台54、54b。所述凸台54、54b与所述肩部52、52b横向连接。也即是,所述肩部52、52b设置在所述凸台54、54b的一侧壁或两侧壁上。所述凸台54、54b相对于所述肩部52、52b径向突出设置。所述凸台54、54b可以仅位于所述肩部52、52b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制造及使得所述保持尾部50保持均衡受力,所述肩部52、52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一侧均设置有所述凸台54、54b。具体地,一对所述凸台54、54b背对设置,并与一对所述肩部52、52b呈“十”字交叉设置。也即是,一对所述凸台54、54b对称设置,且一对所述肩部52、52b对称设置。为了适应于冲压制造,一对所述凸台54、54b的最大径向尺寸与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最大径向尺寸相当。所述凸台54、54b的上表面与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所述支撑部14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或者,在本实施例中,一对所述凸台54、54b的径向厚度与所述支撑部14的厚度相当。也即是,所述凸台54、54b保持了线材原有的表面,并没有通过加工处理。更具体地,所述凸台54、54b与所述中间连接部30连接。所述凸台54、54b的形状由冲压形成的所述肩部52、52b对应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精简工艺及便利于制造,所述凸台54、54b为矩形长方体。也即是,所述凸台54、54b具有均匀的横向尺寸及径向尺寸。

为了充分精简制造工艺、节省材料,所述线材端子101为冲压件。也即是,所述线材端子101通过冲压线材形成一体式连接端子。为了增强电连接性能,所述线材端子101为轻型顺应端子。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9,本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线材端子101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所述线材端子101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提供一线材200,所述线材200的纵向尺寸大于或等于至少一个线材端子101的纵向尺寸。也即是,根据制造不同数量的所述线材端子101的需要,所述线材200的长度可以刚好为需要制造的整数倍的所述线材端子101的纵向尺寸总和;在公差允许范围内,所述线材的长度也可以大于需要制造的整数倍的所述线材端子101的纵向尺寸总和。

s102:在所述线材上形成插接自由端10。优选地,通过冲压和/或切削,在线材上形成所述插接头部12。

s103:在所述线材上形成所述中间连接部30。所述中间连接部30的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具体应用需求中的连接即可。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30可以制造成顺应电连接结构。优选地,为了便于实现电连接,所述中间连接部30设置成具有大于所述插接自由端10的横向尺寸和/或径向尺寸。相应地,为了实现所述插接头部12与所述中间连接部30的稳固连接及便利于插接配合,所述中间连接部30与所述插接头部12之间的部分所述线材即为支撑部14。也即是,所述支撑部14为免冲压构造。更具体地,所述支撑部14为免冲压线材结构。

s104:在所述线材上形成保持尾部50,并使得所述保持部50具有大于所述插接自由端10和所述中间连接部30的横向尺寸。所述保持部50只要设置成具有大于所述插接自由端10和所述中间连接部30中具有最大的横向尺寸即可。优选地,所述保持部50冲压形成。更具体地,所述保持部50通过冲压部分上下表面形成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部30和所述插接自由端10均横向突出设置的一对肩部52、52b。优选地,所述保持部50上没有被冲压的部分形成相对于所述肩部52、52b径向突出设置的凸台54、54b。也即是,所述凸台54、54b为免冲压构造。具体地,所述凸台54、54b为免冲压线材结构。

优选地,对所述线材200施压,使所述线材200内的部分材料产生流动,形成所述线材端子10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线材200进行冲压,使得所述线材200的部分材料发生流动,也即通过外力使得所述线材200上的部分材料对应的相应形状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在所述线材200的预定位置施压,使所述线材200局部变形,形成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保持尾部50。

进一步地,将成形的所述线材端子101从所述线材200上分离。也即是,当在所述线材200上加工形成一个所述线材端子101时,即将该线材端子101与所述线材200上的剩余材料进行分离。然后,可以对所述线材200上的剩余材料继续进行加工,并制作成型相应的所述线材端子101,并且可以进行前述重复操作以生产相应数量的所述线材端子101。

作为变形,根据需要,多个所述线材端子101沿该线材200延伸方向首尾相邻地排列。也即是,多个所述线材端子101任意相邻连个线材端子101的保持尾部50与插接自由端10连接。进一步地,将首尾连接的多个所述线材端子101切割成彼此分离的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制造步骤并不是唯一依次确定的。为了说明的便利,上述步骤仅示例性的说明其制造,其相应的制造步骤可以根据相应的应用条件而选择相应的先后顺序。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端子组件103。所述端子组件103包括至少两个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线材端子101。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线材端子103连接设置。所述端子组件103为一体件。

每一个所述端子组件103包括的所述线材端子101的数量根据需要而选择。所述线材端子101延伸排布方向根据需要而选择。部分或全部所述线材端子101同向依次排布设置。也即是,至少一个所述线材端子101的插接自由端10与相邻的所述线材端子101的保持尾部50连接。当然,根据需要,至少一个所述线材端子101的插接自由端10与相邻的所述线材端子101的插接自由端10连接。作为变形,至少一个所述线材端子101的保持尾部50与相邻的所述线材端子101的保持尾部50连接。

为了便利于加工,所述端子组件103还包括连接臂60。所述连接臂60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线材端子101。所述连接臂60的具体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实现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线材端子101即可。所述连接臂60通过连接,能够便利于实现多个所述线材端子101的整体运输,从而节省了制造成本,且便利于后续加工形成作为独立部件的单个所述线材端子101。为了便利于批量制造且节省材料,所述连接臂为免加工线材结构。更具体地,所述连接臂60为免冲压线材结构。

根据制造需要,所述连接臂60的一端可以连接一个所述线材端子101的所述插接自由端10或所述保持尾部50。所述连接臂6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另一个所述线材端子101的所述插接自由端10或所述保持尾部50。所述连接臂60的纵向长度只要能够实现两个所述线材端子101即可。当然,根据切割部位的选择的不同,所述连接臂60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持尾部50上,成为所述线材端子101的部分结构。

为了充分节省材料且便利于批量制造,所述端子组件103为一体件。更具体地,所述端子组件103为冲压一体件。可以理解的是,在需要具体应用作为独立部件的所述线材端子101时,通过折断所述连接臂60而分离得到作为独立部件的所述线材端子101。也即是,所述连接臂60设置成可分离为两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制造且保持批量制造的所线材端子101均保持相应的尺寸,在本发明中所提及的“线材”均径向尺寸、横向尺寸均匀的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材的横截面为矩形。也即是,所述线材为矩形长方体状。另外,请继续参阅图1中三个彼此垂直呈直角坐标、用于指示方向的箭头,如无特殊说明,在本发明中出现的“上”与“下”、“顶”与“底”,均为“径向”方向的相对的上下;“左”与“右”、“一侧”与“另一侧”,均为“横向”方向的相对的左右;“纵向”、“轴向”可以为图3中上下限定的“长度方向”;“横向”可以图3左右限定的“宽度方向”;“径向”可以为图5上下限定的“厚度方向”、“高度方向”。上述方向的限定,用于依据附图中的方向以便利于说明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