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缘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5893发布日期:2019-04-05 21:4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板缘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缘连接器,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四个端子组(terminalgroup)的板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内已知电子传输的各种装置。这些装置中大多数(若非全部)都受到固有速度限制,例如,频率上限与传播延迟(信号在系统内从一点实体传送至另一点所需要的时间)。这些电子传输装置的电子效能主要受限于结构,其次是它们的材料组成。在
背景技术
中,边缘连接器(edgeconnector)作为直接型连接器,其中诸如印刷电路板的基板的边缘直接插入至连接器中。上文的“
背景技术
”说明仅是提供
背景技术
,并未承认上文的“
背景技术
”说明揭示本发明的标的,不构成本发明的
背景技术
,且上文的“
背景技术
”的任何说明均不应作为本申请的任一部分。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板缘连接器。该板缘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与多个端子组。该绝缘壳体包含一正面、一底面、一板缘接收槽与一支撑部。该正面作为一对接端,位在该绝缘壳体的前部。该底面作为一安装端。该板缘接收槽具有一开口朝向该对接端。该多个端子组保持在该绝缘壳体中。各端子组包含多个端子。各端子组的所述端子在一左右方向上配置成一列。每一个端子包含一固持部、一弹性接触部、一尾部与一连接部。该弹性接触部自该固持部延伸至该板缘接收槽中。该尾部自该固持部延伸至该安装端外。该连接部位于该固持部与该尾部之间。所述端子组至少一个的该端子相比于剩余端子组的该端子具有一较长的连接部。该较长的连接部包含一被支撑部延伸于一前后方向上。该支撑部包含多个支撑槽位于其上。各端子的该被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撑槽上并且由所述支撑槽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支撑槽包含一突肋于该支撑槽的一后端,经配置以支撑该端子的该被支撑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组包含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端子组、一第三端子组、以及一第四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于该前后方向位在该第二端子组的前方。该第三端子组叠置在该第二端子组上。该第四端子组叠置在该第三端子组上。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四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位在该板缘接收槽的前方,并且于上下方向彼此相对立。该第二端子组与该第三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位在该板缘接收槽的后方,并且于该上下方向彼此相对立。该第一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该第三端子组与该第四端子组的所述尾部从该安装端的该前部朝向该安装端的一后部依次排列。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端子组的所述端子与该第四端子组的所述端子包含具有该被支撑部的该较长的连接部。该支撑部是一第一支撑部。该绝缘壳体另包含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与该第二支撑部经配置以支撑该第三端子组与该第四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所述被支撑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该第一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该第三端子组与该第四端子组包含一绝缘件。各该第一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该第三端子组与该第四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该固持部是埋入射出成型在该绝缘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壳体包含设置且固定至彼此的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该第一端子组的该绝缘件固定至该下壳体。该第二端子组的该绝缘件固定至该下壳体且在该第一端子组的该后方。该第三端子组的该绝缘件叠置在该第二端子组的该绝缘件上并且固定至该下壳体。该第四端子组的该绝缘件固定至该上壳体且叠置在该第三端子组的该绝缘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子组的该绝缘件是一第一绝缘件,该第二端子组的该绝缘件是一第二绝缘件,该第三端子组的该绝缘件是一第三绝缘件,以及该第四端子组的该绝缘件是一第四绝缘件。该下壳体包含具有一第一柱孔的一接收部。该第一绝缘件包含一第一热熔柱(heatstakepost)。该第一绝缘件经由该第一柱孔与该第一热熔柱的结合而固定至该接收部。该下壳体包含具有一第二柱孔与一第三柱孔的一抬升部。该第二绝缘件包含一第二热熔柱与一第二孔。该第二绝缘件经由该第二柱孔与该第二热熔柱的结合而固定至该抬升部。该第三绝缘件包含一第三热熔柱。该第三绝缘件经由该第二绝缘件的该第二孔与该抬升部的该第三柱孔而固定至该第二绝缘件与该抬升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绝缘件包含一第二定位槽。该第三绝缘件包含一第三定位块。通过将该第三定位块对准该第二定位槽,使得该第三绝缘件对准该第二绝缘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绝缘件另包含一第三定位孔。该第四绝缘件包含一第四定位块。通过将该第四定位块对准该第三定位孔,使得该第四绝缘件对准该第三绝缘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壳体包含一上柱孔。该第四绝缘件包含一第四热熔柱。该第四绝缘件经由该上柱孔与该第四热熔柱的结合而固定至该上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尾部包含一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mountingtechnology,smt)尾部。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板缘连接器。该板缘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与多个端子组。该绝缘壳体包含一正面、一底面、一板缘接收槽与一支撑部。该正面位于该绝缘壳体的一前部且作为一对接端。该底面作为一安装端。该板缘接收槽具有一开口朝向该对接端。所述端子组各自包含多个端子。所述端子组各自的所述端子是由左至右配置成一列。所述端子各自包含一固持部、一弹性接触部、一尾部以及一连接部。该弹性接触部自该固持部延伸至该板缘接收槽中。该尾部自该固持部延伸至该安装端外。该连接部位于该固持部与该尾部之间。所述端子组的至少一个作为一高频端子组,经配置以传送一高频信号,以及所述端子组的至少一个作为一低频端子组,经配置以传送一非高频信号。该高频端子组包含多个差动信号端子对与多个接地端子。所述差动信号端子对与所述接地端子以交替方式配置。该高频端子组的该弹性接触部以ggssgg的图案(pattern)配置,其中传送一参考接地的部分以g表示,以及传送该高频信号的部分以s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接地端子的该固持部比所述差动信号端子对的各端子的固持部宽,两个弹性接触部与两个尾部延伸自该接地端子的该固持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高频端子组的所述尾部以该图案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组包含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端子组、一第三端子组与一第四端子组,其中所述端子组中的两个作为该高频端子组,以及所述端子组中的另两个作为该低频端子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子组于前后方向在该第二端子组的前方。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比该第三端子组与该第四端子组更接近该安装端。该第三端子组叠置在该第二端子组上。该第四端子组叠置在该第三端子组上。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四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位在该板缘接收槽的前方,并且于上下方向彼此相对立。该第一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在该第四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下方。该第二端子组与该第三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位在该板缘接收槽的后方,并且于该上下方向彼此相对立。该第二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在该第三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下方。该第一端子组与该第二端子组作为该高频端子组,以及该第三端子组与该第四端子组作为该低频端子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端子组的该弹性接触部于左右方向与该第一端子组的该弹性接触部错开。该第三端子组的该弹性接触部于该左右方向与该第二端子组的该弹性接触部错开。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端子组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位在该第一端子组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之间。该第三端子组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位在该第二端子组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该第一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该第三端子组与该第四端子组包含一绝缘件。各该第一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该第三端子组与该第四端子组的所述端子的该固持部是埋入射出成型在该绝缘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壳体包含设置且固定至彼此的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该第一端子组的该绝缘件固定至该下壳体。该第二端子组的该绝缘件固定至该下壳体并且在该第一端子组的该后方。该第三端子组的该绝缘件叠置在该第二端子组的该绝缘件上并且固定至该下壳体。该第四端子组的该绝缘件固定至该第三端子组的该绝缘件并且叠置在该第三端子组的该绝缘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子组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与该第二端子组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以该图案配置。该第一端子组的所述弹性接触部的配置图案与该第二端子组的所述弹性接触部的配置图案错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第一端子组的该弹性接触部是g时,该第二端子组的该弹性接触部是s;以及当该第一端子组的该弹性接触部是s时,该第二端子组的该弹性接触部是g。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子组包含一第一端子,以及该第二端子组包含一第二端子,其中该第二端子的一前部在该第一端子的一后部上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板缘连接器。该板缘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端子组、一第三端子组、第四端子组、以及一第一支撑部。该绝缘壳体包含一正面、一背面、一顶面与一底面。该正面作为该板缘连接器的一对接端。该背面与该正面相对立。该底面与该顶面相对立,并且作为该板缘连接器的一安装端。该板缘接收槽具有一开口朝向该对接端。该第一端子组保持在该绝缘壳体中且包含在一左右方向上配置成一列的多个第一端子。各第一端子包含一第一弹性接触部与一第一表面安装技术(smt)尾部。该第一弹性接触部延伸至该板缘接收槽中。该第二端子组保持在该绝缘壳体中且包含在该左右方向上配置成一列的多个第二端子。各第二端子包含第二弹性接触部与第二smt尾部。该第二弹性接触部延伸至该板缘接收槽中。该第三端子组保持在该绝缘壳体中且包含在该左右方向上配置成一列的多个第三端子。各第三端子包含一第三固持部、一第三弹性接触部、一第三smt尾部以及一第三连接部。该第三弹性接触部自该第三固持部延伸至该板缘接收槽中。该第三连接部经配置以将该第三固持部连接至该第三smt尾部。该第四端子组保持在该绝缘壳体中且包含在该左右方向上配置成一列的多个第四端子。各第四端子包含一第四固持部、一第四弹性接触部、一第四smt尾部以及一第四连接部。该第四弹性接触部自该第四固持部延伸至该板缘接收槽中。该第四连接部经配置以将该第四固持部连接至该第四smt尾部。该第三连接部与该第四连接部至少一个包含一被支撑部。该被支撑部于前后方向延伸。该被支撑部位在所述第一支撑槽上并且由所述第一支撑槽支撑。该第一弹性接触部与该第四弹性接触部比该第二弹性接触部与该第三弹性接触部更接近该正面。该第一smt尾部、该第二smt尾部、该第三smt尾部与该第四smt尾部自该安装端向外延伸。该第四smt尾部比该第一smt尾部、该第二smt尾部与该第三smt尾部更接近该背面。该第三smt尾部比该第一smt尾部与该第二smt尾部更接近该背面,以及该第二smt尾部比该第一smt尾部更接近该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槽各自包含一突肋于该第一支撑槽的一后端。该突肋经配置以支撑该被支撑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子组于该前后方向在该第二端子组的前方。该第三端子组于上下方向叠置在该第二端子组上。该第四端子组于该上下方向叠置在该第三端子组上。该第一弹性接触部与该第四弹性接触部于该上下方向彼此相对立。该第二弹性接触部与该第三弹性接触部于该上下方向彼此相对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壳体另包含具有一第二支撑槽的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三连接部包含一第三被支撑部,其是由该第一支撑槽支撑。该第四连接部包含一第四被支撑部,其是由该第二支撑槽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槽与该第二支撑槽各自包含一突肋。该第一支撑槽的该突肋经配置以支撑该第三被支撑部。该第二支撑槽的该突肋经配置以支撑该第四被支撑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壳体包含一上壳体经配置以保持该第四端子组,以及一下壳体经配置以保持该第一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与该第三端子组。在本发明中,通过该被支撑部,该第三端子与该第四端子可坐落在该下壳体上,以更佳共面控制(coplanaritycontrol)该第三与第四smt尾部。上文已相当广泛地概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优点,从而使下文的本发明详细描述得以获得较佳了解。构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标的的其它技术特征及优点将描述于下文。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中普通技术人员应了解,可相当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的概念与特定实施例可作为修改或设计其它结构或制程而实现与本发明相同的目的。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中普通技术人员亦应了解,这类等效建构无法脱离本申请权利要求书范围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附图说明参阅详细说明与申请权利要求范围结合考虑附图时,可得以更全面了解本申请案的揭示内容,附图中相同的元件符号是指相同的元件。图1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有电路板(electricalboard)与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的板缘连接器。图2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与pcb的配置。图3为立体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图4为另一立体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图5为俯视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的板缘连接器沿着线z-z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立体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熔(heatstake)前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图9为另一立体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熔(heatstake)前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8所示的板缘连接器的分解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8所示的板缘连接器的分解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12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壳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与第三端子组的配置。图13为示意图,由不同角度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配置。图14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5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壳体与第四端子组的配置。图16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未有图8所示的绝缘壳体存在下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第三端子组与第四端子组的配置。图17为示意图,由不同角度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6所示的配置。图18a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一端子组的组合图。图18b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一端子组的拆解图。图19a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二端子组的组合图。图19b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二端子组的拆解图。图20a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三端子组的组合图。图20b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三端子组的拆解图。图21a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5所示的第四端子组的组合图。图21b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5所示的第四端子组的拆解图。图22为前视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2的板缘连接器沿着线w-w的剖面示意图。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2的板缘连接器沿着线v-v的剖面示意图。图25为放大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2所示的区域r。图26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配置。图27为侧视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在图1所示的pcb上的图1的板缘连接器。图28为侧视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一按压固定件将图1的板缘连接器安装在图1的pcb上。附图标记说明:1板缘连接器2下壳体3上壳体4电路板5印刷电路板6板锁10a正面10b背面10c顶面10d底面12绝缘壳体14a第一端子组14b第二端子组14c第三端子组14d第四端子组16对准突肋21锁槽22凹部23定位柱24栓件25窗口26c支撑部26d支撑部27抬升部28接收部29柱孔31开口33开口34锁槽36内侧壁39按压固定件41板缘43对准狭缝51固定孔52焊垫53定位孔61倒刺62锁扣突出部63脚部件70a弹性接触部70b弹性接触部70c弹性接触部70d弹性接触部72a固持部72b固持部72c固持部72d固持部74a连接部74b连接部74c连接部74d连接部75c被支撑部75d支撑部76asmt尾部76bsmt尾部76csmt尾部76dsmt尾部80接地端子80a弹性接触部82信号端子82a弹性接触部90第二端子90b弹性接触部92第二端子92b弹性接触部94狭窄部分100板缘接收槽140a第一绝缘件140b第二绝缘件140c第三绝缘件140d第四绝缘件142a第一端子142b第二端子142c第三端子142d第四端子143d绝缘条144a凹部144b热熔柱144c热熔柱144d凹部145d绝缘本体146a热熔柱146b定位槽146c定位块146d定位块148b孔148c定位孔148d热熔柱260支撑槽262突肋270柱孔v-v线w-w线z-z线37支架。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所示的
发明内容的实施例或范例是以特定语言描述。应理解此非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所述实施例的任何变化或修饰以及本申请所述原理任何进一步应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为可正常发生。元件符号可重复于各实施例中,但即使它们具有相同的元件符号,实施例中的特征并非必定用于另一实施例。应理解虽然在本文中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语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然而,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应不受限于这些用语。这些用语仅用于区分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与另一区域、层或区段。因此,以下所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而仍不脱离本发明发明概念的教示内容。本发明所使用的语词仅用于描述特定例示实施例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概念。如本文所使用,单数形式“一”与“该”亦用以包含复数形式,除非本文中另有明确指示。应理解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包括”一词专指所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其群组的存在。图1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有一电路板(electricalboard)4与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5的一板缘连接器1。图2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1与pcb5的配置。参阅图1与图2,板缘连接器1接收电路板4且安装在pcb5上。板缘连接器1包含一绝缘壳体12与留在绝缘壳体12中的多个端子组14a、14b、14c与14d(如图16至图21b所示)。绝缘壳体12包含一正面10a、一背面10b、一顶面10c与一底面10d。正面10a作为一对接端(matingend),位于绝缘壳体12的前部。底面10d作为一安装端。此外,绝缘壳体12另包含一板缘接收槽100。板缘接收槽100具有朝向对接端10a的开口,并且接收电路板4的一板缘41。再者,绝缘壳体12包含一对准突肋(aligningrib)16。对准突肋16由电路板4的对准一狭缝43接收。图3为立体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1。图4为另一立体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1。图5为俯视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的板缘连接器1沿着线z-z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参阅图3至图7,板缘连接器1经由一板锁(boardlock)6而安装于pcb5。板锁6包括两个倒刺61和一个锁扣突出部62。每一个倒刺61在前后方向与绝缘壳体12抵触,使得板锁6固定在绝缘壳体12中。锁扣突出部62在左右方向与绝缘壳体12的一内侧壁36干涉,使得板锁6固定在绝缘壳体12中。此外,板锁6包含一脚部件63。在一实施例中,脚部件63包含具有针眼的压街脚。在另一实施例中,脚部件63可为叉锁(fork-lock)形式或任何合适的形式。图8为立体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熔(heatstake)前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1。图9为另一立体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熔前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1。参阅图8与图9,由于尚未进行热熔操作,因而热熔柱(例如以下将详述的一热熔柱148d)未完全填充柱孔(例如一柱孔33)。在进行热熔操作之后,热熔柱完全填充柱孔,如图1至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热熔操作包含超声波热融操作(ultrasoundstakeoperation)。图10为分解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8所示的板缘连接器1。图11为另一分解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8所示的板缘连接器1。参阅图10与图11,绝缘壳体12包含设置且固定至彼此的一上壳体3与一下壳体2。下壳体2包含多个锁槽21、多个栓件(stud)24与多个定位柱23。上壳体3包含多个开口31与多个锁槽34。如前所述,下壳体2与上壳体3固定至彼此。板锁6自上壳体3的锁槽34经由下壳体2的锁槽21插入,以及板锁6的脚部件63由绝缘壳体12的安装端10d向外延伸出去。再者,由于脚部件63插入至pcb5的一固定孔51中,使得板缘连接器1固定至pcb5。此外,通过将每一个定位柱23对准pcb5的定位孔53,使得板缘连接器1对准pcb5。更详细而言,定位柱23插入至定位孔53中。再者,通过将下壳体2的栓件24插入至上壳体3的开口31中并且接着在栓件24上进行热熔操作,使得上壳体3与下壳体2固定在一起。图12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壳体2、一第一端子组14a、一第二端子组14b与一第三端子组14c的配置。图13为示意图,由不同角度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配置。参阅图12与图13,下壳体2包含一抬升部27与一接收部28。接收部28用以接收第一端子组14a,其将详述如下。抬升部27用以支撑第二端子组14b、第三端子组14c与第四端子组14d,其将详述如下。图14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5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壳体3与第四端子组14d的配置。图16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未有图8所示的绝缘壳体12存在下的第一端子组14a、第二端子组14b、第三端子组14c与第四端子组14d的配置。图17为示意图,由不同角度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6所示的配置。图18a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一端子组14a的组合图。图18b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一端子组14a的拆解图。图19a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二端子组14b的组合图。图19b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二端子组14b的拆解图。图20a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三端子组14c的组合图。图20b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三端子组14c的拆解图。图21a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5所示的第四端子组14d的组合图。图21b为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5所示的第四端子组14d的拆解图。图22为前视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板缘连接器1。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2的板缘连接器1沿着线w-w的剖面示意图。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2的板缘连接器1沿着线v-v的剖面示意图。参照图14至图24,第一端子组14a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端子组14b的前方。第三端子组14c是叠置在第二端子组14b上。第四端子组14d是叠置在第三端子组14c。第一端子组14a包含一第一绝缘件140a与多个第一端子142a。所述第一端子142a在一左右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各第一端子142a包含一弹性接触部70a、一固持部72a、一连接部74a与一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mountingtechnology,smt)76a。弹性接触部70a自固持部72a延伸至板缘接收槽100中。再者,当受到按压时,弹性接触部70a延伸至下壳体2的一凹部22中。smt尾部76a自固持部72a延伸至安装端10a外。更详细而言,smt尾部76a自下壳体22的一窗口25延伸至安装端10d。连接部74a位于固持部72a与smt尾部76a之间。此外,固持部72a是埋入射出成型(insertmolded)在第一绝缘件140a中。再者,第一端子组14a作为一高频端子组,经配置以传送高频信号。各接地端子80的固持部72a比信号端子82的固持部宽。再者,两个弹性接触部70a与两个smt尾部76a自接地端子80的固持部72a延伸。此外,高频端子组的弹性接触部70a与smt尾部76a配置为ggssggssgg…的图案(pattern),其中传送一参考接地的部分以g表示,传送一高频信号的部分以s表示。高频端子组的固持部72a配置为gssgssg…。以此图案,可以降低串扰效应,从而增加端子的传送速度且提高信号完整性(signalintegrity,si)效能。第一绝缘件140a包含多个凹部144a与多个热熔柱146a。参阅图12,各热熔柱146a插入至接收部28的一柱孔29中。在本发明中,接收部28包含四个柱孔29。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第二端子组14b包含一第二绝缘件140b与多个第二端子142b。所述第二端子142b在该左右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各第二端子142b包含一弹性接触部70b、一固持部72b、一连接部74b与一smt尾部76b。弹性接触部70b、固持部72b、连接部74b与smt尾部76b之间的结构关系类似于弹性接触部70a、固持部72a、连接部74a与smt尾部76a之间的结构关系。因此,此处省略详细说明。弹性接触部70b自固持部72b延伸至板缘接收槽100中。再者,如图16所示,当受到按压时,弹性接触部70b延伸至第一绝缘件140a的凹部144a中。smt尾部76b自下壳体2的窗口25延伸至安装端10d。此外,固持部72b是埋入射出成型在第二绝缘件140b中。再者,第二端子组14b亦作为高频端子组。第二绝缘件140b包含多个热熔柱144b、多个定位槽146b与多个孔148b。参阅图12,各热熔柱144b插入至抬升部27的柱孔270中。在本发明中,第二绝缘件140b包含两个热熔柱144b,以及抬升部27包含两个柱孔270。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端子组14a与14b作为高频端子组。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板缘连接器1的至少一个端子组作为高频端子组。第三端子组14c包含第三绝缘件140c与多个第三端子142c。所述第三端子142c在该左右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各第三端子142c包含一弹性接触部70c、一固持部72c、一连接部74c与一smt尾部76c。弹性接触部70c、固持部72c、连接部74c与smt尾部76c之间的结构关系是类似于弹性接触部70a、固持部72a、连接部74a与smt尾部76a之间的结构关系,差别在于连接部74c于前后方向上比连接部74a与74b长。此外,固持部72c是埋入射出成型在第三绝缘件140c中。较长的连接部74c包含一被支撑部75c。参阅图14,下壳体2包含一支撑部26c。支撑部26c包含多个支撑槽260位于其上。第三端子142c的被支撑部75c位于支撑槽260上且由支撑槽260支撑。更详细而言,各支撑槽260包含一突肋262于支撑槽260的后端。突肋262用以支撑第三端子142c的被支撑部75c。通过被支撑部75c与突肋262,第三端子142c可坐落在下壳体2上,以更佳共面控制(coplanaritycontrol)smt尾部76c。弹性接触部70c自固持部72c延伸至板缘接收槽100中。再者,第三端子组14c作为低频端子组,经配置以传送非高频信号。因此,第三端子组14c具有不同于第一与第二端子组14a与14b的图案。第三绝缘件140c包含多个热熔柱144c、多个定位块146c、以及多个定位孔148c。参阅图12,每一个热熔柱144c经由第二绝缘件140b的孔148b而插入至抬升部27的柱孔272中。通过将定位块146c对准第二绝缘件140b的定位槽146b,使得第三绝缘件140c对准第二绝缘件140b。第四端子组14d包含一第四绝缘件140d与多个第四端子142d。所述第四端子142d在该左右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各第四端子142d包含一弹性接触部70d、一固持部72d、一连接部74d与一smt尾部76d。弹性接触部70d、固持部72d、连接部74d与smt尾部76d之间的结构关系是类似于弹性接触部70c、固持部72c、连接部74c与smt尾部76c之间的结构关系。第四端子142d亦具有较长的连接部74d。此外,固持部72d是埋入射出成型在第四绝缘件140d中。较长的连接部74d包含一支撑部75d。参阅图14,下壳体2包含一支撑部26d。支撑部26d包含多个支撑槽260。支撑部75d位于支撑槽260上并且由支撑槽260支撑。更详细而言,各支撑槽260包含一突肋262。突肋262用以支撑支撑部75d。通过支撑部75d与突肋262,第四端子142d可坐落在下壳体2上,以更佳共面控制smt尾部76d。弹性接触部70d自固持部72d延伸至板缘接收槽100中。再者,当受到按压时,弹性接触部70d延伸至上壳体3的一凹部32中。第四端子组14d亦作为低频端子组,经配置以传送非高频信号。在本发明中,两个端子组14c与14d作为低频端子组。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板缘连接器1的至少一端子组作为低频端子组。第四绝缘件140d包含一绝缘条143d与一绝缘本体145d。绝缘本体145d包含多个凹部144d、多个定位块146d、以及多个热熔柱148d。参阅图17,当受到按压时,弹性接触部70c延伸至第四绝缘件140d的凹部144d中。通过将定位块146d对准定位孔148c,使得第四绝缘件140d对准第三绝缘件140c。各热熔柱148d插入上壳体3的开口33中。弹性接触部70a与70d位于板缘接收槽100的前方,并且在上下方向中彼此相对立。弹性接触部70b与70c位于板缘接收槽100后方,并且在上下方向中彼此相对立。smt尾部76a、76b、76c和76d由安装端10d的前方至后方依次配置。此外,smt尾部76a、76b、76c与76d焊接在pcb5的焊垫52上。第一端子组14a位于第二端子组14b的前方,作为高频端子组。再者,第一端子组14a与第二端子组14b位于绝缘壳体12的底部并且靠近安装端10d。因此,第一端子142a与第二端子142b各自的长度是相对短的。传送距离因而短。因此,可进一步减少不想要的串扰效应。图25为放大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2所示的区域r。参阅图25,弹性接触部70d配置在一左右方向上与弹性接触部70a偏移。更详细而言,弹性接触部70d位于弹性接触部70a之间。同样地,弹性接触部70b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与弹性接触部70c偏移。更详细而言,弹性接触部70b位于弹性接触部70c之间。图26为示意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所示的第一端子组14a与第二端子组14b的配置。参阅图26,其是说明作为高频端子组的第一端子组14a与第二端子组14b的配置。第一端子组14a包含多个差动信号端子对(differentialpairsofsignalterminal)与多个接地端子。为便于说明,作为信号端子的第一端子142a标示为82;以及作为接地端子的第一端子142a标示为80。差动信号端子对82与接地端子80以交替方式配置。“交替方式”一词是指差动信号端子对82的一侧配置一接地端子80,并且差动信号端子对82的另一侧配置另一接地端子80。或者,接地端子80位于两个差动信号端子对82之间。更详细而言,为便于说明,作为接地端子80的第一端子142a的弹性接触部70a标示为80a。作为信号端子82的第一端子142a的弹性接触部70a标示为82a。高频端子组的弹性接触部80a与弹性接触部82a配置图案为ggssggssgg…,例外是第一端子组14a的最左边与最右边的第一端子142a,传送参考接地的部分是以g表示且传送高频信号的部分是以s表示。接地端子80与信号端子82的smt尾部具有与弹性接触部80a和82a相同的ggssggssgg配置图案。第二端子组14b包含多个差动信号端子对与多个接地端子。为便于说明,作为信号端子的第二端子142b标示为92;以及作为接地端子的第二端子142b标示为90。差动信号端子对92与接地端子90的配置如前所述的交替方式。更详细而言,为便于说明,作为接地端子90的第二端子142b的弹性接触部70b标示为90b。作为信号端子92的第二端子142b的弹性接触部70b标示为92b。高频端子组的弹性接触部90b与弹性接触部92b的配置图案亦为ggssggssgg…,例外是第二端子组14b的最左边与最右边的第二端子142b。接地端子90与信号端子92的smt尾部具有与弹性接触部90b和92b相同的ggssggssgg配置图案。虽然第一端子组14a与第二端子组14b具有相同图案,然而,第二端子组14b的配置图案与第一端子组的配置图案错开。弹性接触部92b的s对应于弹性接触部80a的g;以及弹性接触部90b的g对应于弹性接触部82a的s。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14a的弹性接触部80a与82a、第二端子组14b的弹性接触部90b与92b、第三端子组14c的弹性接触部70c以及第四端子组14d的弹性接触部70d配置如表1所示的图案(pattern)。下表说明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对应关系。表114agssggssgg14bsggssggss14cgsgsgsgsg14dpppppppppp表示传送电力的端子的部分。可依照电路板4的设计,调整每一个第三端子组14c的图案。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端子组14c配置为gsgsgsgs…的图案。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端子142包含单端型端子(single-endedtypeterminal)。此外,第二端子142b的前部(frontsection)位于第一端子142a的后部(rearsection)上方。因此,可降低串扰效应,因而增加端子的传送速度并且增加信号完整性(signalintegrity,si)效能。再者,第二端子142b的信号端子92包含一狭窄部分94于弹性接触部70b与固持部72b之间。狭窄部分94比固持部72b窄,因而具有相对较低的阻抗。因此,第二端子142b具有相对较低的阻抗。第一端子142a的信号端子82亦具有狭窄部分,如同狭窄部分94。因此,第一端子142a具有相对较低的阻抗。图27为侧视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在图1所示的pcb5上的图1的板缘连接器1。图28为侧视图,例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一按压固定件(holddownfixture)39将图1的板缘连接器1安装在图1的pcb5上。参阅图27与图28,板缘连接器1包含四个支架(standoff)37。四个支架37位于pcb5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按压固定件39,在回焊(reflow)过程中,其可确保将板缘连接器1的smt尾部稍微压在pcb5的焊垫52上,以进行可靠的焊接。由于电路尺寸和设计的复杂性,此方法在回焊之前和回焊期间确保足够的共面性(coplanarity)。虽然已详述本发明及其优点,然而应理解可进行各种变化、取代与替代而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例如,可用不同的方法实施上述的许多制程,并且以其他制程或其组合替代上述的许多制程。再者,本申请案的范围并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述的制程、机械、制造、物质组成物、手段、方法与步骤的特定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自本发明的揭示内容理解可根据本发明而使用与本文所述的对应实施例具有相同功能或是达到实质相同结果的现存或是未来发展的制程、机械、制造、物质组成物、手段、方法、或步骤。据此,这些制程、机械、制造、物质组成物、手段、方法、或步骤包含于本申请案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