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插件的多间距磁环壳及磁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3682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带插件的多间距磁环壳及磁环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磁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插件的多间距磁环壳及磁环组件。



背景技术:

磁环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抗干扰元件,对于高频噪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磁环作用下,使正常有用的信号很好的通过,又能很好的抑制高频干扰信号的通过,而且成本低廉。

将整束电缆穿过一个铁氧体磁环就构成了一个共模扼流圈,根据需要,也可以将电缆在磁环上面绕几匝。匝数越多,对频率较低的干扰抑制效果越好,而对频率较高的噪声抑制作用较弱。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干扰电流的频率特点来调整磁环的匝数。现有技术的线缆都是暴露在磁环外部的,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插件的多间距磁环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状壳体;

磁环槽,设于所述环状壳体中,用于安装磁环;

线缆通道,设于所述环状壳体中,用于安装线缆;

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磁环槽中;所述线缆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第一通道用于安装线缆;

所述线缆通道呈螺旋状均匀的围绕所述磁环槽设置;

所述线缆通道具有多条,多条所述线缆通道的螺距不同;

所述磁环槽为同轴设置在所述环状外壳中的环形槽,所述磁环槽中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紧固件的紧固件插槽;

所述紧固件包括安装部和接触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紧固件插槽相匹配,使得所述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磁环槽中时,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磁环相抵靠。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线缆穿入不同的所述线缆通道,可以实现在所述磁环上均匀绕设不同匝数的线圈。同一个多间距磁环壳可以对应于磁环的不同应用环境,具有高适应性。每个所述线缆通道均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外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中的线缆产生的热量可以经所述第二通道进行扩散。所述磁环槽通过设置在其中的紧固件对置于其中的磁环进行紧固限位,使得磁环外壳能够匹配不同尺寸标准的磁环。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插槽沿厚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磁环槽的内壁;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紧固件的朝向所述紧固件插槽的一端;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紧固件的朝向所述磁环的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磁环相抵靠的部分设有仿形面;所述仿形面的形状与其接触的磁环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使得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磁环相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与所述环状壳体的外部空间相通的散热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环状壳体包括环状的上壳体和环状的下壳体;所述线缆通道的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上壳体,所述线缆通道的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部分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匹配的第二安装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组合在一起,使得所述线缆通道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线缆通道的第二部分拼接成所述线缆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由所述第一通道的端部伸出至所述第二通道的端部之外的凸起;所述第二安装部位由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部向内的凹槽;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凸起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内凹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环状壳体表面的线缆入口和线缆出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磁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磁环、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磁环壳;所述磁环安装在所述磁环槽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多间距磁环壳的俯视图。

图2为多间距磁环壳的侧视图。

图3为安装有紧固件的多间距磁环壳剖视图。

图4为没有安装紧固件的多间距磁环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磁环组件,包括多间距磁环壳以及磁环。如图1-4所示,多间距磁环壳包括环状壳体11、磁环槽12、多个线缆通道13、紧固件14。环状壳体11由上壳体11a和下壳体11b组装而成,环状壳体11的表面设有散热纹112。上壳体和下壳体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实现批量生产。磁环槽12为同轴设于环状壳体11中的环形槽,用于安装磁环(图中未示出)。线缆通道13呈螺旋状、间距均匀的围绕环状的磁环槽12设置,形成用于安装线缆(图中未示出)的通道。多个线缆通道围绕磁环槽的螺距是不同的,以对应于绕设在磁环外的不同的线圈匝数。例如,本实施例中包括两条不同螺距的线缆通道,其中靠近环状壳体的圆心设置的线缆通道13a的螺距大于远离环状壳体的圆心设置在线缆通道13b的螺距。当需要实现匝数较小的线圈缠绕在磁环上时,可以将线缆穿入线缆通道13a的第一通道中,当需要实现匝数较大的线圈缠绕在磁环上时,可以将线缆传入线缆通道13b的第一通道中。具体的,线缆通道13包括线缆入口131、线缆出口132,以及设于线缆入口131和线缆出口132之间的第一通道133、第二通道134。第一通道133同轴设置在第二通道134中,用于安装线缆。第一通道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安装在第一通道中的线缆产生的热量,经第一通道壁传导至第二通道的内壁和第一通道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得到释放,便于线缆的散热。线缆入口131和线缆出口132设于环状壳体11表面。其中线缆入口131和线缆出口132可以均设置在上壳体上,也可以均设置在下壳体上,或者分别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线缆入口和线缆出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对通道中的线缆进行固定的线缆箍。线缆通道13包括设于上壳体的第一部分和设于下壳体的第二部分。上壳体设有第一安装部111,下壳体设有与第一安装部匹配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图中未示出)配合,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组装在一起时,线缆通道13的第一部分和线缆通道的第二部分拼接在一起形成线缆通道。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1为在第一通道133的位于上壳体的端部伸出至第二通道134之外的定位凸起,第二安装部112为第一通道的位于下壳体的端部向内凹的定位凹槽,组装环状壳体11时,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对准,并使得上壳体的定位凸起卡入到下壳体的定位凹槽中,这时,线缆通道的第一部分和线缆通道的第二部分相互拼接形成线缆通道13。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结构也可以对调,例如,设计第二安装部为在第一通道133的位于下壳体的端部伸出至第二通道之外的定位凸起,第一安装部为第一通道的位于上壳体的端部向内凹的定位凹槽。第二通道134为同轴设置在第一通道133外的等径通道。定位凸起的凸出高度大于定位凹槽的内凹深度。使得在上、下壳体组装在一起时,第二通道的分别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部分之间之间不是完全闭合的,而是具有散热间隙1341。散热间隙1341与环状壳体的外部空间相同,第一通道133中的线缆产生的热量,进入在第二通道134中以后,能够并经第二通道的散热间隙1341快速扩散到空气中,有助于线缆的散热。

紧固件14安装在磁环槽12中,以使得磁环槽12能与不同尺寸的环形磁环相匹配。磁环槽12中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14的紧固件插槽121。紧固件14包括用于与紧固件插槽121匹配安装的安装部141和用于对磁环紧固定位的弹性接触部142。紧固件插槽121沿厚度方向设置在磁环槽12的内壁。安装部141设置在紧固件14的朝向紧固件插槽121的一端;接触部142设置在紧固件14的朝向磁环的一端,使得紧固件14安装在磁环槽12中时,接触部142与磁环相抵靠。接触部142与磁环相抵靠的部分设有仿形面;仿形面的形状与其接触的磁环的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使得接触部142与磁环相贴合。例如,仿形面可以为与磁环外表面贴合的凹面。

本发明的磁环组件的组装过程为:

将磁环放入下壳体的磁环槽中,选择合适的紧固件插入磁环槽中对磁环进行限位。将上壳体盖在下壳体上,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环状壳体,并且拼接形成线缆通道。然后,通过螺钉将上、下壳体固定在一起,完成组装。选择合适螺距(也即线圈匝数)的线缆入口,将线缆从该线缆入口伸入,推动线缆穿过线缆通道并经线缆出口传出,使得线缆位于线缆通道中。最后,在线缆入口和线缆出口处通过线缆箍将线缆固定。

此时,线缆即被均匀的绕设在磁环上,并被限位于线缆通道中,大大提升了磁环性能。多间距磁环壳可以对位于其中的磁环和线缆进行保护,延长其寿命。通过多间距磁环壳可以标准化磁环上绕设的线圈的间距和匝数,滤波功能更加稳定。采用同一个磁环壳即可以对应于绕设在磁环上的不同线圈匝数,兼容性更好。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