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LED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985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片LED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led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贴片led支架。



背景技术:

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半导体器件,可将电能转换成光能,具有耗电量小、聚光效果好、反应速度快、可控性强、能承受高压冲击、使用寿命长及环保等优点。

现有技术中,led半导体器件的封装大多使用导热胶将芯片固定在支架上,再用金属引线导通芯片实现led发光。由于固定led芯片的支架是至关重要的封装材料,支架的各项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封装成品的各项性能,对芯片的性能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体现在封装成品的出光效率,因此,为提高led出光效率,支架须有较好的出光效果。

然而,现有技术中,led封装用的贴片支架在设计上存在不足:支架的设计最初考虑机械结构与加工工艺方面,而在出光效率的设计上没有较多的研究,导致现有的支架反射杯与底座的夹角不合理,芯片的出光通道过长,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全反射,导致光辐射通量损失,从而导致封装成品的光通量损失。

有鉴于此,经深入研究试验,本发明研发出一种克服所述缺陷的贴片led支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led支架,以减少光辐射通量损失,从而提高led芯片的出光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贴片led支架,包括反射杯和底座;底座设置正极和负极,led芯片贴装在底座上与正极和负极连接,反射杯设置在底座上,而led芯片置于反射杯的底部;所述反射杯包括沿周向依次邻接的八个反射面,且每一个反射面与底座之间的夹角为130度-145度。

进一步,反射面包括第一大反射面、第一小反射面、邻接第一大反射面与第一小反射面的第一邻接反射面、第二大反射面、邻接第一小反射面与第二大反射面的第二邻接反射面、第二小反射面、邻接第二大反射面与第二小反射面的第三邻接反射面、以及邻接第二小反射面与第一大反射面的第四邻接反射面,整体呈方形,第一大反射面的反射面积等于第二大反射面的反射面积,第一小反射面的反射面积等于第二小反射面的反射面积,第一至第四邻接反射面的反射面积相等,且第一、第二大反射面的反射面积大于第一、第二小反射面的反射面积,第一、第二小反射面的反射面积大于第一至第四邻接反射面的反射面积。

进一步,底座为金属底座。

进一步,底座为铜、铜的合金或者铝合金。

进一步,安装led芯片的底座表面设置电镀反光层。

进一步,电镀反光层为镀银层或者镀镍上银层。

进一步,底座设置的正极和负极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反射面的材质为白色塑胶、陶瓷或树脂。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反射杯包括沿周向依次邻接的八个反射面,且每一个反射面与底座之间的夹角为130度-145度,使得led芯片的出光通道较短,减少led芯片的出光全反射,380-800nm的光谱反光率大于或者等于95%,从而减少光辐射通量损失,达到提升光通量的效果,从而提高led芯片的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发光原理图。

标号说明

反射杯1反射面11

第一大反射面111第一小反射面112

第一邻接反射面113第二大反射面114

第二邻接反射面115第二小反射面116

第三邻接反射面117第四邻接反射面118

底座2led芯片3

胶水4荧光粉5

光线6、7、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本发明揭示的一种贴片led支架,包括反射杯1和底座2。底座2设置正极和负极,优选为,底座2设置的正极和负极位于同一平面内,led芯片3贴装在底座2上与正极和负极连接,实现led发光,反射杯1设置在底座2上,而led芯片3置于反射杯1的底部。

所述反射杯1包括沿周向依次邻接的八个反射面11,且每一个反射面11与底座2之间的夹角为130度-145度,使得led芯片3的出光通道较短,减少led芯片3的出光全反射,380-800nm的光谱反光率大于或者等于95%,从而减少光辐射通量损失,达到提升光通量的效果,从而提高led芯片3的出光效率。

本实施例中,反射面11包括第一大反射面111、第一小反射面112、邻接第一大反射面111与第一小反射面112的第一邻接反射面113、第二大反射面114、邻接第一小反射面112与第二大反射面114的第二邻接反射面115、第二小反射面116、邻接第二大反射面114与第二小反射面116的第三邻接反射面117、以及邻接第二小反射面116与第一大反射面111的第四邻接反射面118,如图1所示,整体呈方形,第一大反射面111的反射面积等于第二大反射面114的反射面积,第一小反射面112的反射面积等于第二小反射面116的反射面积,第一至第四邻接反射面(113、115、117、118)的反射面积相等,且第一、第二大反射面(111、114)的反射面积大于第一、第二小反射面(112、116)的反射面积,第一、第二小反射面(112、116)的反射面积大于第一至第四邻接反射面(113、115、117、118)的反射面积。

如图2所示,第二小反射面116与底座2之间的夹角a为133度,第三邻接反射面117与底座2之间的夹角b为145度,如图3所示,第二大反射面114与底座2之间的夹角c为145度,第二邻接反射面115与底座2之间的夹角d为139度。所述八个发射面11与底座2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

本实施例中,底座2为金属底座,为电、热的良好导体,可以为铜、铜的合金或者铝合金。安装led芯片3的底座2表面设置电镀反光层,电镀反光层可以为镀银层或者镀镍上银层。反射面11的材质为白色塑胶、陶瓷或树脂。

如图4所示,led芯片3置于反射杯1的底部,并在反射杯1中封装胶水4,胶水4中混有荧光粉5,led芯片3通过激发荧光粉5发光,荧光粉5四面八方发光。胶水4的折射率n为1.42-1.57,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会有全反射角,胶水4的折射率n为1.42时,全反射角为arcsin(1/1.42),查表对应的角度为44.767度,同理,胶水4的折射率n为1.57时,反射杯1的每一个反射面11与底座2之间的夹角为130度-145度,使得如图4所示的光线6、7、8通过反射杯1的杯壁可以完全破坏胶水4的全反射角,进而使得荧光粉5发光至反射杯1的杯壁的光能直接出去,降低光线的出光路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贴片LED支架,包括反射杯和底座;底座设置正极和负极,LED芯片贴装在底座上与正极和负极连接,反射杯设置在底座上,而LED芯片置于反射杯的底部;所述反射杯包括沿周向依次邻接的八个反射面,且每一个反射面与底座之间的夹角为130度‑145度。本发明可以减少光辐射通量损失,从而提高LED芯片的出光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康乐;许辉胜;王祖亮;楚新;苏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灏天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0
技术公布日:2018.03.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