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辉光放电制备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2310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辉光放电制备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镍氢电池(mh-ni电池)有很多优点,比如比能量大,比功率高,可高倍率放电,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免维护,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世界各国二次电池发展的热点之一。电池隔膜是构成电池的基本材料之一,是电池中除正负电极和电解液之外的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是电池的“第三电极”。镍氢电池隔膜多选择聚酰胺纤维隔膜、聚酯纤维隔膜、聚氯乙烯软质塑料隔膜、半透性膜和新型聚烯烃非织造隔膜,其中研究应用较多的是聚烯烃非织造隔膜。

聚烯烃纤维分子结构相当稳定,以其生产出的聚烯烃非织造布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如耐碱、耐氧化),在强碱中几乎无重量损失,且能在较高温度(>100℃)下使用,还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及韧性、比重小、比电阻小、透气性好,价格低廉等一系列优点,是较为理想的电池隔膜基材。但由于聚烯烃大分子结构中没有亲水性基团,且结晶度高,同时纤维截面呈圆形,结构致密,缺少微孔和缝隙,所以聚烯烃的亲水性极差。因此制造出的聚烯烃非织造布电池隔膜吸碱量低,吸碱速率慢,造成对电解液的浸润和保持能力差,成为制约其在镍氢电池中应用的根本原因。

针对聚烯烃纤维的诸多缺点,大多采用接枝改性的方法提高其亲水性能,进而可以提高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吸碱速率和吸碱量,提升其隔膜对电解液的浸润和保持能力。用于接枝改性的单体是一些一端带有可与其他聚合物或无机填料、纤维表面形成作用力较强的化学键或氢键的极性基团,另一端带有可接枝在聚烯烃上的乙烯基或不饱和键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有马来酸酐、丙烯酸及其酯、甲基丙烯酸及其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

中国发明专利200810035889.1公开了一种经磺化改性的聚烯烃电池隔膜,其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聚丙烯或聚乙烯纤维60-90%,接枝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酰胺2~10%,增强型纤维5-15%,磺化剂1-10%。磺化改性后的聚烯烃经洗涤后,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保液能力强、吸碱率高、化学稳定性好、抗氧化能力强,能够明显提高镍电池的电性能。但该发明采用磺化处理对聚烯烃隔膜进行改性,会对聚烯烃隔膜的机械强度造成一定的破坏。

中国发明专利201610954848.7公开了一种覆二氧化硅层的改性聚烯烃类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将氨水、水、乙醇和吐温80混合均匀后,再向其中加入正硅酸乙酯,搅拌均匀,加入聚烯烃类隔膜,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烘干,即制得产品。但采用该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涂覆聚烯烃隔膜上的二氧化硅涂层容易脱落,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较短。

现有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改性技术主要集中在对其进行亲水改性方面,以提高其与镍氢电池电解液的亲和性和吸液能力,但工艺复杂,对隔膜的损伤较大。另外,少量研究采用无机纳米颗粒对聚烯烃非织造隔膜进行改性提高其热稳定性,但无机纳米颗粒与隔膜连接不牢固,易发生脱落,一方面造成改性隔膜性能不稳定,另一方面会影响镍氢电池的性能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辉光放电制备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辉光放电制备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的过程和步骤:a)将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加入去离子水中于室温下搅拌12~18h得到均一透明的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然后将接枝单体和引发剂加入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中,搅拌均匀,通入高纯氮气30min,备用;

b)将聚烯烃非织造隔膜在3.0~6.0kv的电压下以2~6m/min的速度通过电晕处理器;

c)将处理后的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立即放入含有接枝单体和引发剂的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中,升温至反应温度,通入高纯氮气,聚合反应2~6h;

d)反应结束后取出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用热去离子水清洗2~4h,以去除隔膜表面的均聚物;然后放入烘箱中在50℃下干燥,得到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乙烯基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叔丁氧基硅烷、乙烯基三叔丁基过氧硅烷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c中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的质量为去离子水质量的2%~15%。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接枝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硝酸铈铵。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接枝单体在水溶胶中的质量浓度为2%~20%,引发剂在水溶胶中的质量浓度为0.05%~0.3%。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聚烯烃非织造隔膜为聚乙烯非织造隔膜、聚丙烯非织造隔膜和es非织造隔膜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对聚烯烃非织造隔膜进行接枝亲水改性,高效提升了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亲水性、吸碱速率和吸碱量;本发明采用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参与接枝反应,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连接到接枝链段上,并作为不同接枝链段间交联的“桥键”构成了三维网状结构,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亲水性、吸碱速率和吸碱量,另一方面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连接牢固、使用过程中不脱落,显著提高了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表面的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改性聚烯烃无纺布隔膜纤维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将5g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95g去离子水中于室温下搅拌12h得到均一透明的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然后将10g丙烯酸和0.2g过硫酸铵加入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中,搅拌均匀,通入高纯氮气30min,备用;将聚丙烯非织造隔膜在3.0kv的电压下以5m/min的速度通过电晕处理器;将处理后的聚丙烯非织造隔膜放入上述水溶胶中,通入高纯氮气30min后升温至50℃,持续通入高纯氮气,聚合反应4h;反应结束后取出聚丙烯非织造隔膜,用热去离子水清洗2h,然后放入烘箱中在50℃下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非织造隔膜。

实施例2

将2g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100g去离子水中于室温下搅拌15h得到均一透明的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然后将15g甲基丙烯酸和0.08g硝酸铈铵加入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中,搅拌均匀,通入高纯氮气30min,备用;将聚丙烯非织造隔膜在6.0kv的电压下以2m/min的速度通过电晕处理器;将处理后的聚丙烯非织造隔膜放入上述水溶胶中,通入高纯氮气30min后升温至80℃,持续通入高纯氮气,聚合反应3h;反应结束后取出聚丙烯非织造隔膜,用热去离子水清洗2h,然后放入烘箱中在50℃下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非织造隔膜。

实施例3

将15g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加入100g去离子水中于室温下搅拌18h得到均一透明的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然后将4g丙烯酰胺和0.3g过硫酸铵加入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中,搅拌均匀,通入高纯氮气30min,备用;将聚乙烯非织造隔膜在4.0kv的电压下以3m/min的速度通过电晕处理器;将处理后的聚乙烯非织造隔膜放入上述水溶胶中,通入高纯氮气30min后升温至50℃,持续通入高纯氮气,聚合反应6h;反应结束后取出聚乙烯非织造隔膜,用热去离子水清洗4h,然后放入烘箱中在50℃下干燥,得到改性聚乙烯非织造隔膜。

实施例4

将10g乙烯基三叔丁氧基硅烷加入100g去离子水中于室温下搅拌16h得到均一透明的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然后将10g丙烯酰胺和0.2g硝酸铈铵加入乙烯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中,搅拌均匀,通入高纯氮气30min,备用;将es非织造隔膜在4.0kv的电压下以6m/min的速度通过电晕处理器;将处理后的es非织造隔膜放入上述水溶胶中,通入高纯氮气30min后升温至80℃,持续通入高纯氮气,聚合反应6h;反应结束后取出es非织造隔膜,用热去离子水清洗2h,然后放入烘箱中在50℃下干燥,得到改性es非织造隔膜。图1是本实施例制得的改性es非织造隔膜纤维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对比例1

将10g丙烯酸和0.2g过硫酸铵加入95g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通入高纯氮气30min,备用;将聚丙烯非织造隔膜在3.0kv的电压下以5m/min的速度通过电晕处理器;将处理后的聚丙烯非织造隔膜放入上述水溶液中,通入高纯氮气30min后升温至50℃,持续通入高纯氮气,聚合反应4h;反应结束后取出聚丙烯非织造隔膜,用热去离子水清洗2h,然后放入烘箱中在50℃下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非织造隔膜。

对比例2

将15g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4g丙烯酰胺和0.3g过硫酸铵加入100g去离子水中于室温下搅拌18h得到均一透明的水溶液,通入高纯氮气30min,备用;将聚乙烯非织造隔膜在4.0kv的电压下以3m/min的速度通过电晕处理器;将处理后的聚乙烯非织造隔膜放入上述水溶液中,通入高纯氮气30min后升温至50℃,持续通入高纯氮气,聚合反应6h;反应结束后取出聚乙烯非织造隔膜,用热去离子水清洗4h,然后放入烘箱中在50℃下干燥,得到改性聚乙烯非织造隔膜。

对比例3

将6g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0g丙烯酰胺和0.2g硝酸铈铵加入100g去离子水中于室温下充分搅拌均匀,通入高纯氮气30min,备用;将es非织造隔膜在4.0kv的电压下以6m/min的速度通过电晕处理器;将处理后的es非织造隔膜放入上述水溶液中,通入高纯氮气30min后升温至80℃,持续通入高纯氮气,聚合反应6h;反应结束后取出es非织造隔膜,用热去离子水清洗2h,然后放入烘箱中在50℃下干燥,得到改性es非织造隔膜。

表1是聚烯烃非织造隔膜改性前和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4、对比例1~对比例3制得的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性质。根据表1中聚烯烃非织造隔膜改性前后的性质对比可知,本发明制备的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具有亲水性好、吸液速率高、吸碱量大、热稳定性高等优点。

表1聚烯烃非织造隔膜改性前后的性质

本发明的制备过程中,将乙烯基硅烷偶联剂通过溶胶法制得具有多个乙烯基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水溶胶,然后向其中加入接枝单体和引发剂一起参与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接枝改性反应,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连接到接枝链段上,并作为不同接枝链段间交联的“桥键”构成了三维网状结构,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亲水性、吸碱速率和吸碱量,另一方面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连接牢固、使用过程中不脱落,显著提高了改性聚烯烃非织造隔膜的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而直接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或者直接将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加入接枝改性反应体系,均不能实现以上有益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