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铠装动力控制复合式耐磨抗拉卷筒用扁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641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钢丝铠装动力控制复合式耐磨抗拉卷筒用扁电缆。



背景技术:

国内扁电缆质量低问题多来源于中小型企业,电缆一般应用在重大民生工程或是高端领域中,因此需要对电缆的质量的严格把关,减少出现问题的概率,而中小型企业对于质量问题同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多是由于质量观点差以及对扁电缆的尺寸把握不精确导致扁电缆的信号传输出现问题,因此需要确保扁电缆的信号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钢丝铠装动力控制复合式耐磨抗拉卷筒用扁电缆。

一种钢丝铠装动力控制复合式耐磨抗拉卷筒用扁电缆,包括电缆芯,所述的电缆为三个相间分布的电缆组一、一个电缆组二与一个电缆组三组成,所述的电缆组一、电缆组二、电缆组三的外部均绕包有成缆绕包层,所述的成缆绕包层的外部挤包有硅橡胶护套,所述的硅橡胶护套的外部绕包有屏蔽层,所述的硅橡胶护套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的长方形的边角处有圆角过渡,所述的长方形的两端均内置有钢丝绳。

所述的电缆组一包括电缆组一导体,所述的电缆组一导体为三股无氧铜丝绞合而成。

所述的电缆组二包括电缆组二导体。

所述的电缆组三包括电缆组三导体,所述的电缆组三导体为四股无氧铜丝绞合而成。

所述的屏蔽层为玻纤布绕包与直径为0.20毫米的不锈钢丝绞合而成,所述的屏蔽层的屏蔽密度为90%。

所述的钢丝绳的直径为6.0毫米。

所述的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电缆外径的10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缆芯结构不同混合相间分布,并在长方形的两端内置钢丝绳,提高电缆抗拉力的同时,同时增加了电缆内部信号的传输能力;在硅橡胶护套的外部绕包屏蔽层,提高了电缆的耐磨性能,同时增加了电缆的防屏蔽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钢丝铠装动力控制复合式耐磨抗拉卷筒用扁电缆,包括电缆芯,所述的电缆为三个相间分布的电缆组一、一个电缆组二与一个电缆组三组成,所述的电缆组一、电缆组二、电缆组三的外部均绕包有成缆绕包层5,所述的成缆绕包层5的外部挤包有硅橡胶护套6,所述的硅橡胶护套6的外部绕包有屏蔽层7,所述的硅橡胶护套6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的长方形的边角处有圆角过渡,所述的长方形的两端均内置有钢丝绳4。

所述的电缆组一包括电缆组一导体2,所述的电缆组一导体2为三股无氧铜丝绞合而成。

所述的电缆组二包括电缆组二导体1。

所述的电缆组三包括电缆组三导体3,所述的电缆组三导体3为四股无氧铜丝绞合而成。

所述的屏蔽层7为玻纤布绕包与直径为0.20毫米的不锈钢丝绞合而成,所述的屏蔽层7的屏蔽密度为90%。

所述的钢丝绳4的直径为6.0毫米。

所述的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电缆外径的10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钢丝铠装动力控制复合式耐磨抗拉卷筒用扁电缆,包括电缆芯,所述的电缆为三个相间分布的电缆组一、一个电缆组二与一个电缆组三组成,所述的电缆组一、电缆组二、电缆组三的外部均绕包有成缆绕包层,所述的成缆绕包层的外部挤包有硅橡胶护套,所述的硅橡胶护套的外部绕包有屏蔽层,所述的硅橡胶护套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的长方形的边角处有圆角过渡,所述的长方形的两端均内置有钢丝绳,电缆芯结构不同混合相间分布,并在长方形的两端内置钢丝绳,提高电缆抗拉力的同时,同时增加了电缆内部信号的传输能力;在硅橡胶护套的外部绕包屏蔽层,提高了电缆的耐磨性能,同时增加了电缆的防屏蔽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邹强;沈志海;沈志荣;甘叶凡;丁同保;杭俊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9
技术公布日:2018.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