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i通孔金属化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09595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Si通孔金属化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mems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i通孔金属化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mems制造工艺(microfabricationprocess)是下至纳米尺度,上至毫米尺度微结构加工工艺的通称。广义上的mems制造工艺,方式十分丰富,几乎涉及了各种现代加工技术。起源于半导体和微电子工艺,以光刻、外延、薄膜淀积、氧化、扩散、注入、溅射、蒸镀、刻蚀、划片和封装等为基本工艺步骤来制造复杂三维形体的微加工技术。

当前随着芯片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传统的si工艺由于工艺限制,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芯片需求。射频mems技术(rfmems)是利用mems技术加工rf器件,已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在rfmems技术中,深si通孔金属化工艺利用率较为频繁,可用于正面芯片接地,芯片上下结构导通等。

传统的深si通孔金属化工艺,一般采用电镀cu或cu芯焊球填充实现,但实际效果均不理想。采用电镀cu工艺时,存在以下难题:1)工艺较为复杂:由于电镀液较难进入深si通孔,使得在优化电镀电场的同时加入抑制剂和加速剂,确保金属cu自底向上生长,工艺流程多,较为复杂;2)工艺开发周期长:由于电镀cu工艺较为复杂,当蚀刻图形尺寸或深度发生变化时,通孔金属化工艺需优化电场等细节,工艺开发周期较长;3)通孔深度较大,尺寸较小时易造成起镀层太薄或缺失。采用cu芯焊球时,熔融焊料需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完成,容易对芯片造成损伤,同时焊料导电性较低,影响rfmems电学性能。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纳米银以其出色的电学特性已广泛应用于芯片制作中。材料科学研究表明当材料达到纳米量级时,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和表面能,烧结温度远低于块体材料,固化后形成的材料具有与块体相似的物理和电学性能。因金属银具有良好的热导率、导电性和抗腐蚀性,使得纳米银浆一致是人们研究较热的材料。纳米银浆的主要特点是低温烧结,可高温服役,利于应用与芯片制造。但与金属cu类似,金属ag在表面易形成氧化物,对需要导电性良好的射频器件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si通孔金属化制作方法,替代传统金属cu填充工艺,并在表面通过电镀厚金属,使其与含o2环境隔离,从而实现金属化良好的深si通孔。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si通孔金属化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si衬底上进行通孔蚀刻;

s2:对通孔蚀刻完成的si衬底表面进行清洗处理;

s3:在清洗完成的si衬底表面进行金属粘附层的制作;

s4:采用纳米银浆对通孔进行填充,并完成固化;

s5:对完成固化的整个晶圆进行清洗处理,并在完成后在晶圆的上下面完成图形化厚金属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的si衬底包括高阻si衬底、低阻si衬底、soi衬底、sige衬底。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的清洗处理包括以下方式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1)采用浓度为1%~20%hcl清洗晶圆;(2)干燥后采用nmp清洗晶圆,ipa清洗晶圆;(3)干燥后采用等离子体o2轰击晶圆表面,整个清理完成后。

进一步地,步骤s2清理完成后,在20min内进行金属粘附层制作。

进一步地,步骤s3中进行金属粘附层的制作需在si衬底的上下两面进行制作,金属为ti/au、ti/w、cd,并按实际需求加入lift-off工艺制作金属粘附层图形。

进一步地,步骤s4中的纳米银浆填充的方式为手动填充或丝网印刷方式。

进一步地,步骤s4中的纳米银浆固化的方式为:在固化温度为100摄氏度~200摄氏度的范围内,按工艺要求进行两次及两次以上的纳米银浆填充固化。

进一步地,步骤s5中的清洗处理为采用浓度为1%~20%hcl清洗晶圆。

进一步地,步骤s5中的图形化厚金属制作为采用电镀、蒸发、溅射三种方式及其三种方式组合实现。

进一步地,步骤s5中的图形化厚金属制作的金属包括au、cu、ni。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一种i通孔金属化制作方法,采用纳米银浆固化工艺,替代传统金属cu填充工艺,并在表面通过电镀金属au,使其与含o2环境隔离,从而实现金属化良好的深si通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2为通孔制作示意图;

图3为金属粘附层生长示意图;

图4为纳米银浆填充固化示意图;

图5为厚金属图形化制作示意图;

图中,1-si衬底,2-通孔,3-金属粘附层,4-纳米银浆,5-图形化厚金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si通孔2金属化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icp-rie或激光打孔方式,在si衬底1上实现通孔2制作,制作完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si衬底1包括高阻si衬底、低阻si衬底、soi衬底、sige衬底。

s2:对通孔2蚀刻完成的si衬底1表面进行清洗处理;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浓度为1%~20%hcl清洗晶圆,去除晶圆表面氧化物;干燥后采用nmp清洗晶圆,ipa清洗晶圆,去除晶圆表面有机沾污;干燥后采用等离子体o2轰击晶圆表面,增强表面附着力。整个清理完成后,20min内进行金属粘附层3生长。

s3:在清洗完成的si衬底1表面,采用溅射或蒸发方式生长一层金属粘附层3,生长完成的晶圆如图3所示;其中,进行金属粘附层3的制作需在si衬底1的上下两面进行制作,金属为ti/au、ti/w、cd,并按实际需求加入lift-off工艺制作金属粘附层3图形。

s4:采用手动或丝网印刷方式,完成纳米银浆4填充,并在一定温度下烧结固化,使得通孔2形成金属ag,由于纳米银浆4烧结后会自然收缩,可按工艺需求进行多次纳米银浆4填充、固化,填充/固化完成后的晶圆如图4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化温度为100摄氏度~200摄氏度。

s5:对完成固化的整个晶圆进行清洗处理,并在完成后在晶圆的上下面完成图形化厚金属5制作,如图5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稀释盐酸清洗晶圆表面,去除表面氧化物,保证通孔2导电性,清洗完成后30分钟内,在晶圆上下面采用电镀或蒸发方式,形成厚金属沉积;图形化厚金属5制作采用电镀、蒸发、溅射三种方式及其三种方式组合实现,金属包括au、cu、ni。

本发明是通过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参照本发明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如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是容易想到的,这样的变化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通孔金属化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Si衬底上进行通孔蚀刻;S2:对通孔蚀刻完成的Si衬底表面进行清洗处理;S3:在清洗完成的Si衬底表面进行金属粘附层的制作;S4:采用纳米银浆对通孔进行填充,并完成固化;S5:对完成固化的整个晶圆进行清洗处理,并在完成后在晶圆的上下面完成图形化厚金属制作。本发明提出一种Si通孔金属化制作方法,采用纳米银浆固化工艺,替代传统金属Cu填充工艺,并在表面通过电镀金属Au,使其与含O2环境隔离,从而实现金属化良好的深Si通孔。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12
技术公布日:2018.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