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6597发布日期:2018-06-15 03:0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气连接构件,具体为一种电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电缆与电缆,或电缆与设备的快速连接方案,都为一公插头和一母插座之间的连接。连接时将公插头上突起的活动卡头经母插头座的导向槽进入卡槽,旋转公插头使公插头上卡头顺着母插座上带有锥度的卡槽向里推进,使公插头端面与母插座端面因旋紧而接触。

由于公插头和母插座都为一体式固定结构,市场上众多厂家生产的卡头与卡槽间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寸,使得各种公插头与母插座之间很难通用,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不便。就算一个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也由于是固定式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旋紧与旋松之间只1-2mm的操作行程。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因搬运、振动、碰撞、公插头母插座污垢、热胀冷缩等众多因素下,极易使公插头卡头从母插座带有锥度的卡槽上自然滑落,引起虚接或松动。当大电流通过时公插头母插座就会发热,轻者产生电火花烧烛公插头母插头,重者烧坏焊机,并有引发火灾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电缆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卡头易自然滑落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包括公插头和母插座,公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插头本体一端连接有第一卡头,第一卡头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卡头,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外壁上均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形成抵顶面和滑行面,滑行面倾斜设置,其高端处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设置在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外壁上,凸起部设置有斜面,斜面与滑行面平滑连接,第一卡头外壁设置有供第二卡头的凸起部卡入的第一卡槽,第二卡头外壁上设置有功第一卡头的凸起部卡入的第二卡槽;母插座内设置有插孔,插孔侧壁上铰接有棘爪,棘爪与插孔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棘爪上连接有第一楔杆,插孔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楔杆穿过的通孔,通孔一侧滑动设置有第二楔杆,第二楔杆与插孔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本方案的原理为:

插孔用于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插入,棘爪用于卡紧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以实现电缆的稳定连接。实际操作时,将第二卡头插入插孔中,棘爪卡入环形槽内,环形槽的抵顶面能够与棘爪相抵,实现第二卡头的锁紧,避免第二卡头从插孔中滑落,防止虚接。

取出第二卡头时,只需将第二卡头再往插孔内部推动,棘爪即可顺着滑行面滑动至凸起部上,凸起部能够推动棘爪上的第一楔杆往通孔中移动,第一楔杆推动第二楔杆滑动,第二楔杆能够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将第一楔杆抵紧,以卡紧棘爪,防止棘爪掉落至插孔内。此时即可将第二卡头从插孔中拔出。

需要适配直径较大的插孔时,可以将第二卡头拆下拼接在第一卡头侧面,通过将第一卡头的凸起部卡入第二卡头上的第二卡槽内,同时将第二卡头的凸起部卡入第一卡头上的第一卡槽内,来实现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的拼接,以扩大卡头的宽度,适配直径较大的插孔,提高了公插头的适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利用抵顶面与棘爪相抵,实现第二卡头的卡紧,防止第一卡头自然脱落,提高了电缆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虚接,防止了火灾等危险的发生。

2、本发明通过棘爪从滑行面上滑动至凸起部上,利用凸起部将棘爪上的第一楔杆推入通孔中,通过第二楔杆和第二弹簧将第一楔杆卡紧,实现棘爪的卡紧,以顺利取出第二卡头。

3、本发明通过将第二卡头和第一卡头拼接,以适配直径较大的插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插头的适用性。

进一步,第一卡头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与插头本体螺纹连接并延伸至插头本体外。通过调节螺纹杆,即可调节第一卡头的长度,以适应不同深度插孔的插接。

进一步,插头本体与第一卡头之间设置有卡套,卡套内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套设在螺纹杆上,且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插头本体和第一卡头连接。卡套用于放置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张紧力能够给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一个推力,提高了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卡头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二卡头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匹配的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一侧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柱匹配的第二连接孔。通过将第一连接柱卡入第一连接孔中,同时将第二连接柱卡入第二连接孔中,可提高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拼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插孔侧壁上设置有放置槽,第二楔杆滑动设置在放置槽内。放置槽用于放置第二楔杆,实现第二楔杆的可靠滑动。

进一步,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通过螺钉连接。采用螺钉连接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连接稳定,且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棘爪卡入环形槽内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棘爪与凸起部相抵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螺纹杆1、插头本体11、卡套12、第三弹簧13、第一卡头2、凸起部21、斜面22、第一连接孔23、第二连接柱24、螺钉25、第一卡槽26、第二卡头3、第二连接孔31、第一连接柱32、滑行面33、环形槽34、抵顶面35、第二卡槽36第二弹簧41、放置槽42、第二楔杆43、通孔44、第一楔杆45、插孔46、棘爪47、第一弹簧46。

本发明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包括公插头和母插座,如图1所示,公插头包括插头本体11,插头本体11右端连接有第一卡头2,第一卡头2左端底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3,第一连接孔23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柱24。插头本体11中部开设有螺纹孔,第一卡头2左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螺纹杆1与插头本体11螺纹连接并延伸至插头本体11左端。插头本体11与第一卡头2之间安装有卡套12,卡套12内设置有第三弹簧13,第三弹簧13套设在螺纹杆1上,且第三弹簧13两端分别与插头本体11和第一卡头2连接。

第一卡头2右端通过螺钉25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卡头3,第二卡头3右端顶部安装有与第一连接孔23匹配的第一连接柱32,第一连接柱32左侧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柱24匹配的第二连接孔31。第一卡头2和第二卡头3中部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环形槽34,环形槽34的截面呈三角形,即如图1所示的形状,环形槽34形成抵顶面35(图1中三角形的竖直边所对应的平面)和滑行面33(图1中三角形斜边所对应的平面),滑行面33倾斜设置,其高端处均设置有凸起部21,凸起部21一体成型在第一卡头2和第二卡头3外壁上。凸起部21形成有斜面22,斜面22与滑行面33平滑连接。第一卡头2外壁上开设有供第二卡头3的凸起部21卡入的第一卡槽26,第二卡头3外壁上开设有供第一卡头2的凸起部21卡入的第二卡槽36。

如图2所示,母插座内开设有插孔46,插孔46侧壁上铰接有棘爪47,棘爪47与插孔46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8,棘爪47上连接有第一楔杆45,插孔46侧壁上竖向开设有供第一楔杆45穿过的通孔44,通孔44左侧横向开设有放置槽42,放置槽42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楔杆43,第二楔杆43与放置槽4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41。

使用本发明时,将第二卡头3从插孔46的左端插入,当第二卡头3与棘爪47接触时,棘爪47从第二卡头3的外表面上滑过。当第二卡头3插入至其上的环形槽34与棘爪47相对时,棘爪47夹紧至环形槽34内,即如图3所示的状态。当公插头受到向左的水平拉力时,环形槽34的抵顶面35与棘爪47相抵,并给棘爪47一个向左的水平推力,棘爪47的铰接点给棘爪47一个向右的反推力,因此棘爪47受力平衡,无法摆动,故第二卡头3无法向左移动。同时,第三弹簧13能够给第一卡头2一个水平向右的抵紧力,第一卡头2将这部分力传递给第二卡头3,使得第二卡头3连接的更加稳定。

当需要取出第二卡头3时,只需克服第一弹簧48的夹紧力,用力将第二卡头3继续向右推动,棘爪47则顺着环形槽34的滑行面33滑动至凸起部21的斜面22上,最终滑动至凸起部21的横直面上,即图4所示的状态。在此过程中,棘爪47带动第一楔杆45在通孔44内向插孔46外侧移动,第一楔杆45推动第二楔杆43向放置槽42内部滑动,第二弹簧41压缩。第一楔杆45移动至通孔44外部,第二弹簧41能够给第二楔杆43一个向右的反推力,利用第二楔杆43和第一楔杆45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第二楔杆43将第一楔杆45抵紧,使得第一楔杆45无法向插孔46内部移动,同时棘爪47也无法移动,实现了棘爪47的暂时固定。然后,将第二卡头3向左拉动,由于棘爪47被暂时固定,棘爪47不会掉落至环形槽34内,则无法与第二卡头3相抵,即可顺利地将第二卡头3从插孔46左端中拉出。取出第二卡头3后,只需按动第一楔杆45,将第一楔杆45往插孔46内部挤压,即可将棘爪47释放。

当需要适配深度较大的插孔46时,只需将螺纹杆1向右旋紧,螺纹杆1能够推动第一卡头2和第二卡头3向右移动,以增加卡头的整体长度,以适配深度较大的插孔46。

当需要适配直径较大的插孔46时,只需将第二卡头3从第一卡头2上取下,并将第二卡头3的凸起部21卡入第一卡头2外壁上的第一卡槽26内,将第一卡头2的凸起部21卡入第二卡头3外壁上的第二卡槽36内;同时,将第二卡头3上的第一连接柱32卡入第一卡头2上的第一连接孔23中,并使第一卡头2上的第二连接柱24卡入第二卡头3上的第二连接孔31中。即可形成图5所示的结构,即可完成第一卡头2和第二卡头3的稳定拼接。由此增大了卡头的直径,可适配直径较大的插孔46。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