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量齿合式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7184发布日期:2018-06-16 01:4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量齿合式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器,特别涉及一种重量齿合式耦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方面日常生活需要,电茶具类电器功能和品种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使用的重量啮合式耦合器一般只有五个及以下外接线端子,分别接火线、零线、地线、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仅能实现功率输入工作并只有单一信号传感功能,而且现有电器耦合器在设计上有一极采用侧面接触此种接触方法,在日常使用中将电器放入连接器时会压弯连接器簧片,导致簧片接触点位移,存在不通电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量齿合式耦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重量齿合式耦合器,包括连接器和器具输入插座,所述的器具输入插座上设有固定铁板、热双金属片和固定座,所述的热双金属片、固定铁板和器具输入插座依次固定装配,所述的器具输入插座上还设有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活动孔和瓷棒顶杆,瓷棒顶杆和活动孔活动配合;

所述的器具输入插座内设有第一信号柱、第二信号环、第三信号环、N极导电环、L极导电环和接地环,所述的第一信号柱、第二信号环和第三信号环上具有接线端,所述的L极导电环上依次设有L极动簧片和L极插线端子,所述的N极导电环上依次设有N极动簧片和N极插线端子,所述的N极动簧片和N极插线端子之间、L极动簧片和L极插线端子之间抵触相接,所述的N极插线端子和L极插线端子分别与器具输入插座固定装配;

所述的热双金属片、瓷棒顶杆和瓷棒顶杆各设有两个,所述的瓷棒顶杆通过热双金属片分别推动L极动簧片和N极动簧片;

所述的壳体上设有N极簧片、L极簧片、第三信号簧片、第二信号簧片、第一信号簧片和接地簧片,所述的第二信号簧片和第二信号环之间、L极簧片和L极导电环之间、N极簧片和N极导电环、第一信号柱和第一信号簧片之间、第三信号簧片和第三信号环之间、接地环和接地簧片之间均抵触相接。

所述的第一信号柱、第二信号环和第三信号环均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N极导电环和L极导电环上具有承插端,所述的N极动簧片和L极动簧片上分别设有承插孔,所述的承插孔与承插端配合装配。

所述的L极动簧片、N极动簧片、第二信号簧片和第三信号簧片上均焊有银触点。

所述的接线端、N极插线端子和L极插线端子分别与器具输入插座通过第一螺丝连接固定,所述的N极簧片、L极簧片、第三信号簧片、第二信号簧片、第一信号簧片和接地簧片分别与连接器通过第一螺丝连接固定。

所述的连接器和器具输入插座套接配合。

所述的连接器上设有若干分别容纳第一信号柱、第二信号环、第三信号环、N极导电环、L极导电环和接地环的环形槽。

所述的固定铁板和器具输入插座通过第二螺丝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重量齿合式耦合器具有六个接线端子,另外信号接线端子和信号导电环采用连体结构,构成结构合理的电器重量齿合耦合器,连接器中的L极簧片、N极簧片、第二信号簧片、第三信号簧片均安装有银触点,输入插座和连接器接触方式为上下平面接触,性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重量齿合式耦合器,包括连接器3和器具输入插座2,所述的器具输入插座2上设有固定铁板1、热双金属片4和固定座6,所述的热双金属片4、固定铁板1和器具输入插座2依次固定装配,所述的器具输入插座2上还设有固定座6,所述的固定座6上设有活动孔和瓷棒顶杆7,瓷棒顶杆7和活动孔活动配合,所述的热双金属片4为成熟的现有技术产品,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所述的器具输入插座2内设有第一信号柱10、第二信号环15、第三信号环16、N极导电环14、L极导电环13和接地环17,所述的第一信号柱10、第二信号环15和第三信号环16上具有接线端25,所述的L极导电环13上依次设有L极动簧片9和L极插线端子12,所述的N极导电环14上依次设有N极动簧片8和N极插线端子11,所述的N极动簧片8和N极插线端子11之间、L极动簧片9和L极插线端子12之间抵触相接,所述的N极插线端子11和L极插线端子12分别与器具输入插座2固定装配;

所述的热双金属片4、瓷棒顶杆7和瓷棒顶杆7各设有两个,所述的瓷棒顶杆7通过热双金属片4分别推动L极动簧片9和N极动簧片8;

所述的壳体上设有N极簧片22、L极簧片23、第三信号簧片24、第二信号簧片19、第一信号簧片20和接地簧片21,所述的第二信号簧片19和第二信号环15之间、L极簧片23和L极导电环13之间、N极簧片22和N极导电环14、第一信号柱10和第一信号簧片20之间、第三信号簧片24和第三信号环16之间、接地环17和接地簧片21之间均抵触相接,在传统的电路结构上增添第三信号环16的接线端25,方便功率输入的多路径功能,电路连接件的布置沿纵向布置,同时设在相应器具输入插座2或连接器3的壳体内,避免了压弯相对的簧片及簧片接触点的错位位移,而使不通电现象发生。

所述的第一信号柱10、第二信号环15和第三信号环16均为一体式结构,指第一信号柱10、第二信号环15、第三信号环16和接地环17和各自的接线端25呈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N极导电环14和L极导电环13上具有承插端26,所述的N极动簧片8和L极动簧片9上分别设有承插孔27,所述的承插孔27与承插端26配合装配,承插端26插入承插孔27,方便安装和拆卸。

所述的L极动簧片9、N极动簧片8、第二信号簧片19和第三信号簧片24上均焊有银触点,银触点增强导电性和电路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的接线端25、N极插线端子11和L极插线端子12分别与器具输入插座2通过第一螺丝18连接固定,所述的N极簧片22、L极簧片23、第三信号簧片24、第二信号簧片19、第一信号簧片20和接地簧片21分别与连接器3通过第一螺丝18连接固定,方便安装和拆卸。

所述的连接器3和器具输入插座2套接配合,使得两者平面相对上下接触,增强结构稳定性。

所述的连接器3上设有若干分别容纳第一信号柱10、第二信号环15、第三信号环16、N极导电环14、L极导电环13和接地环17的环形槽,方便安装并对相关电路连接件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的固定铁板1和器具输入插座2通过第二螺丝5连接固定,方便安装和拆卸。

工作原理:热双金属片4受热膨胀与瓷棒顶杆7抵触,从而带动瓷棒顶杆7将L极动簧片9和N极动簧片8顶开,使得L极动簧片9和L极插线端子12之间、N极动簧片8和N极插线端子11之间脱离,断开电回路,第一信号环、第二信号环15和第三信号环16分别与各自的接线端25为一体式结构,同时与传统的侧面接触不同,增强了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保证了与簧片接触点的稳定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重量齿合式耦合器具有六个接线端子,另外信号接线端子和信号导电环采用连体结构,构成结构合理的电器重量齿合耦合器,连接器中的L极簧片、N极簧片、第二信号簧片、第三信号簧片均安装有银触点,输入插座和连接器接触方式为上下平面接触,性能安全可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