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自动化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938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自动化生产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自动化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连接器作为一种传输信号的媒介产品,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论是工业生产用的设备还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手机、电脑、MP3等,连接器都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元素而不可或缺。

连接器的制作生产线一般包括端子与端子座的组装、胶芯与外壳的装配以及对组装完成的连接器进行检测,传统生产工艺中,端子与端子座的组装大多采用手工,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人力资源消耗量大、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相对安全隐患机率高以及电连接器不良率高等缺陷;胶芯与外壳的装配以及连接器的检测工序也同样如此,采用人工或半自动机台完成,其工序相对繁多复杂,且经常出现连接器的装配及检测失误,导致不合格产品的漏检。

因此,应对连接器的生产线进行改良,以解决上述缺陷,提高连接器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自动化生产装置,旨在解决传统连接器加工生产效率不高、人力资源消耗量大、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相对安全隐患机率高以及电连接器不良率高等缺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自动化生产装置,包括加工装置和分别与加工装置连接的物料盘、振动盘、显示组件、数控装置、收料口和与物料盘连接的收纸带马达;

其中,加工装置包括进料组件、与进料组件末端对应设置的预装组件、设置在预装组件对称位置的夹具运输组件、设置在夹具运输组件一端的除废料铆装组件和设置在除废料铆装组件出料一端的检测装置;

其中,进料组件包括端子进料装置、与端子进料装置平行设置的卡钩输料装置和设置在靠近除废料铆装组件一端的外壳进料装置,端子进料装置包括第一端子进料装置和第一端子进料装置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进料装置;

其中,夹具运输组件包括与预装组件对称设置的夹具运输平台、设置在夹具运输平台上靠近卡钩输料装置一侧,与卡钩输料装置垂直设置的卡钩夹具组件、设置在卡钩夹具组件远离卡钩输料装置一侧,与卡钩夹具组件平行设置的预装件夹具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夹具运输平台包括夹具安装座、设置在夹具安装座上远离除废料铆装组件一侧的夹具运输气缸和横向设置在夹具安装座下方的安装座滑轨,夹具安装座与安装座滑轨通过滑块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卡钩夹具组件包括设置在夹具运输平台上的卡钩夹具气缸和设置在靠近卡钩输料装置一端的卡钩夹头,卡钩夹头远离卡钩输料装置一端与卡钩夹具气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装件夹具组件包括与卡钩夹具组件相邻设置的预装件夹具气缸和设置在靠近预装组件一端的预装件夹头,预装件夹头远离预装组件一端与预装件夹具气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装组件包括预装组件安装座、设置在预装组件安装座上的夹持装置、设置在夹持装置靠近夹具运输组件一端的上方的上压力装置和设置在夹持装置靠近夹具运输组件一端的下方的下压力装置;

其中,预装组件安装座上设有夹持装置滑动槽,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夹持装置滑动槽上的夹持滑块,夹持滑块靠近夹具运输组件一端设有夹持头,远离夹具运输组件一端与夹持气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废料铆装组件包括除废料铆装安装座、设置在除废料铆装安装座上靠近预装组件一侧的铆装组件、设置在除废料铆装安装座上方的工件移位组件和设置在铆装组件远离预装组件一侧的除废料装置;

其中,工件移位组件包括工件移位滑块座、工件移位气缸、空气吸头气缸和空气吸头组件;

工件移位滑块座设置在除废料铆装组件上方;工件移位滑块座远离预装组件一端设有工件移位气缸,工件移位气缸与工件移位滑块座连接;工件移位滑块座上设有空气吸头气缸,空气吸头气缸与空气吸头组件连接;空气吸头组件包括,上端与空气吸头气缸连接的空气吸头安装板和设置在空气吸头安装板下端的空气吸头;工件移位滑块座与空气吸头安装板通过滑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子进料装置包括第一端子送料台、设置在第一端子送料台上远离预装组件一端的第一端子导料带、设置在第一端子送料台上靠近第一端子导料带一侧的第一端子除料桥装置、设置在第一端子导料带一侧的第一端子移位装置、设置在第一端子送料台上与第一端子移位装置连接的第一端子限位装置和设置在远离第一端子导料带一端的第一端子切料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端子进料装置包括第二端子送料台、设置在第二端子送料台上远离预装组件一端的第二端子导料带、设置在第二端子送料台上靠近第二端子导料带一侧的第二端子除料桥装置、设置在第二端子导料带一侧的第二端子移位装置、设置在第二端子送料台上与第二端子移位装置连接的第二端子限位装置和设置在远离第二端子导料带一端的第二端子切料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卡钩输料装置包括卡钩进料组件、设置在卡钩进料组件上远离预装组件一端的卡钩导料带和设置在卡钩进料组件上靠近预装组件一端的卡钩切料装置;

其中,卡钩进料组件包括卡钩进料平台、设置在卡钩导料带一侧的卡钩进料气缸、设置在卡钩进料气缸远离卡钩导料带一侧的卡钩限位装置,卡钩限位装置与卡钩进料气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靠近夹具运输组件一侧的外壳移料座、设置在外壳移料座一侧的外壳导料槽、设置在外壳导料槽一侧与外壳导料槽平行设置的横向移壳组件、设置在外壳移料座后端与横向移壳组件垂直设置的纵向移壳组件;

其中,横向移壳组件和纵向移壳组件都与外壳移料座连接。

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连接器生产设备,主要功能是将连接器的零部件组装到一起,连接器零部件含端子﹑卡钩及外壳(金属材质)。

相关连接器主要应用于手机数据传输类,目前此类连接器主要是人工组装,一条流水作业线一天只能组装成品约12000PCS左右(10人/8H),而上述设备出来之后,一天能组装18000PCS(1人/8H),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加工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加工装置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夹具运输组件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夹具运输组件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预装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预装组件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除废料铆装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件移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铆装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左端子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右端子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钩输料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进料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连接器自动化生产装置,包括加工装置70和分别与加工装置70连接的物料盘10、振动盘20、显示组件30、数控装置40、收料口50和与物料盘10连接的收纸带马达60;

其中,加工装置70包括进料组件1、与进料组件1末端对应设置的预装组件22、设置在预装组件22对称位置的夹具运输组件33、设置在夹具运输组件33一端的除废料铆装组件4和设置在除废料铆装组件4出料一端的检测装置5。

通过检测装置5与显示组件30连接,能够清楚得观察工件加工的状况。

检测装置5包括出料槽和检测气缸,当检测到工件为不合格品的时候,检测气缸工作将与出料口对接的出料槽移开,不合格件落入设置在下方的废品箱里。

其中,进料组件1包括端子进料装置10、与端子进料装置10平行设置的卡钩输料装置13和设置在靠近除废料铆装组件4一端的外壳进料装置14,端子进料装置10包括第一端子进料装置11和第一端子进料装置11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进料装置12;

物料盘10至少设置三个,分别与第一端子进料装置11、第二端子进料装置12、卡钩输料装置13连接,将各自所需物料输入加工装置70中,所述震动盘20与外壳进料装置14连接,将物料输入加工装置70中。

参照图3和图4,夹具运输组件3包括与预装组件2对称设置的夹具运输平台33、设置在夹具运输平台33上靠近卡钩输料装置13一侧,与卡钩输料装置13垂直设置的卡钩夹具组件31、设置在卡钩夹具组件31远离卡钩输料装置13一侧,与卡钩夹具组件31平行设置的预装件夹具组件32。

参照图5,优选地,夹具运输平台33包括夹具安装座331、设置在夹具安装座331上远离除废料铆装组件4一侧的夹具运输气缸333和横向设置在夹具安装座331下方的安装座滑轨332,夹具安装座331与安装座滑轨332通过滑块连接。

优选地,卡钩夹具组件31包括设置在夹具运输平台33上的卡钩夹具气缸312和设置在靠近卡钩输料装置13一端的卡钩夹头311,卡钩夹头311远离卡钩输料装置13一端与卡钩夹具气缸312连接。

优选地,预装件夹具组件32包括与卡钩夹具组件31相邻设置的预装件夹具气缸322和设置在靠近预装组件2一端的预装件夹头321,预装件夹头321远离预装组件2一端与预装件夹具气缸322连接。

将卡钩夹具组件31和预装件夹具组件32同时设置在夹具运输平台33上,将传统加工过程中需要先将卡钩从卡钩输料装置13传输至与端子合成预装件的预装组件2处,然后再将预装完成的预装件传输至下一个工序,需要两次运输才能达到目的。

而本实用新型将分开运输卡钩和预装件的步骤整合成一个步骤,大大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2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和图7所示,优选地,预装组件2包括预装组件安装座24、设置在预装组件安装座24上的夹持装置23、设置在夹持装置23靠近夹具运输组件3一端的上方的上压力装置21和设置在夹持装置23靠近夹具运输组件3一端的下方的下压力装置22;

其中,预装组件安装座24上设有夹持装置23滑动槽,夹持装置23包括设置在夹持装置滑动槽上的夹持滑块232,夹持滑块232靠近夹具运输组件3一端设有夹持头,远离夹具运输组件3一端与夹持气缸231连接。

上压力装置21与下压力装置22在同一个工作平面上相对设置。

上压力装置21包括上压力气缸211和上压力推杆212,上力压推杆212一端与上压力气缸211连接,另一端垂直于加工件;

下压力装置22包括下压力气缸221和下压力推杆222,下力压推杆222一端与下压力气缸221连接,另一端垂直于加工件。

通过上压力装置21与下压力装置22将端子与卡钩压合,双向施压,受力均匀,且压合之后再通过夹持装置23直接将压合件与外壳进行预装。

实施例3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图,9所示,优选地,除废料铆装组件414包括除废料铆装安装座44、设置在除废料铆装安装座44上靠近预装组件2一侧的铆装组件41、设置在除废料铆装安装座44上方的工件移位组件42和设置在铆装组件41远离预装组件2一侧的除废料装置43;

其中,工件移位组件42包括工件移位滑块座422、工件移位气缸423、空气吸头气缸424和空气吸头组件421;

工件移位滑块座422设置在除废料铆装组件414上方;工件移位滑块座422远离预装组件2一端设有工件移位气缸423,工件移位气缸423与工件移位滑块座422连接;工件移位滑块座422上设有空气吸头气缸424,空气吸头气缸424与空气吸头组件421连接;空气吸头组件421包括,上端与空气吸头气缸424连接的空气吸头安装板4212和设置在空气吸头安装板4212下端的空气吸头4211;工件移位滑块座422与空气吸头安装板4212通过滑轨连接。

如图10所示,铆装组件41包括铆装气缸412和设置在靠近预装件一端与铆装气缸412连接的舌片411。

通过铆装气缸412将舌片411插入预装件上、下两端子之间,使上、下端子分别贴紧外壳的内壁,完成铆装。

除废料铆装安装座44上设有多个工件槽位,空气吸头4211与设置在除废料铆装安装座44上的工件槽位对应设置。在于铆装组件41对应的工件槽位上设有缓冲装置。

空气吸头组件421通过空气吸头气缸424进行上下运动,通过工件移位气缸423进行左右运动,同时将所有在工件槽位中的工件进行移动。

实施例4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11,优选地,第一端子进料装置11包括第一端子送料台115、设置在第一端子送料台115上远离预装组件2一端的第一端子导料带114、设置在第一端子送料台115上靠近第一端子导料带114一侧的第一端子除料桥装置116、设置在第一端子导料带114一侧的第一端子移位装置111、设置在第一端子送料台115上与第一端子移位装置111连接的第一端子限位装置112和设置在远离第一端子导料带114一端的第一端子切料装置113。

优选地,第二端子进料装置12包括第二端子送料台125、设置在第二端子送料台125上远离预装组件2一端的第二端子导料带124、设置在第二端子送料台125上靠近第二端子导料带124一侧的第二端子除料桥装置126、设置在第二端子导料带124一侧的第二端子移位装置121、设置在第二端子送料台125上与第二端子移位装置121连接的第二端子限位装置122和设置在远离第二端子导料带124一端的第二端子切料装置123。

第一端子移位装置111包括设置在第一端子导料带114一侧的第一端子移位气缸1111和设置在第一端子移位气缸1111上,与第一端子限位装置112连接的第一端子移位推头。

第二端子移位装置121包括设置在第二端子导料带124一侧的第二端子移位气缸1211和设置在第二端子移位气缸1211上,与第二端子限位装置122连接的第二端子移位推头1212。

第一端子进料装置11和第二端子进料装置12彼此之间有一个位置差,方便直接进入预装组件2的时候,两个端子之间就有位置差能够插入卡钩进行预装。

第一端子导料带114将端子原料带导入第一端子进料装置11,然后通过分第一端子进料装置11上的第一端子移位装置111和第一端子限位装置112配合做往复运动,通过设置在端子原料带上的排孔将端子向前位移,然后通过第一端子除料桥装置116将端子前端的料桥剪除,最后通过第一端子切料装置123将原料带上的端子依次切成个体。

同理可得第二端子进料装置12的工作过程。

实施例5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12,优选地,卡钩输料装置13包括卡钩进料组件132、设置在卡钩进料组件132上远离预装组件2一端的卡钩导料带131和设置在卡钩进料组件132上靠近预装组件2一端的卡钩切料装置133;

其中,卡钩进料组件132包括卡钩进料平台1323、设置在卡钩导料带131一侧的卡钩进料气缸1321、设置在卡钩进料气缸1321远离卡钩导料带131一侧的卡钩限位装置1322,卡钩限位装置1322与卡钩进料气缸1321连接。

如图13~图14所示,优选地,外壳进料装置14包括设置在靠近夹具运输组件3一侧的外壳移料座142、设置在外壳移料座142一侧的外壳导料槽141、设置在外壳导料槽141一侧与外壳导料槽141平行设置的横向移壳组件144、设置在外壳移料座142后端与横向移壳组件144垂直设置的纵向移壳组件143;

其中,横向移壳组件144和纵向移壳组件143都与外壳移料座142连接。

并且,纵向移壳组件143包括纵向推料头1432和纵向移壳气缸1431,纵向推料头1432一端设置在外壳移料座142内,另一端与纵向移壳气缸1431连接;

横向移壳组件144包括横向推料头1442和横向移壳气缸1441,横向推料头1442一端设置在外壳移料座142内,另一端与横向移壳气缸1441连接。

外壳移料座142内部分别设有横向滑道和纵向滑道供横向推料头1442和纵向推料头1432进行位移。

工作过程如下:

设置在不同物料盘10上的端子原料带和卡钩原料带通过收纸带马达60与设置在震动盘20内的外壳通过震动盘20震动将原材料分别送入第一端子进料装置11、第二端子进料装置12、卡钩输料装置14和外壳进料装置14.

端子原料带分别通过第一端子进料装置11和第二端子进料装置12经过除料桥、切料加工成单个端子元件6进入预装组件2,同时卡钩原料带通过卡钩输料装置13切料加工成单个工件通过设置在夹具运输平台33上的卡钩夹具组件31位移进入预装组件2。

卡钩夹具组件31从卡钩输料装置13上取工件时,预装件夹具组件32基本同步在预装组件2上取预装件,然后通过夹具运输平台33进行位移,将卡钩位移至预装组件2,预装组件2将工件压合之后与经过外壳进料装置14送至预装组件2附近的外壳进行加装形成预装件,同时上一个预装完的预装件位移至除废料铆装组件4一侧。

预装件通过设置在夹具运输平台33上的预装件夹具组件32进行移位送至除废料铆装组件4一侧,由空气吸头组件421进行下一步位移送至铆装组件41处进行铆装。

然后通过除废料装置43将外壳外多余的废料剪除后进入检测装置5,经检测装置5检测合格正常出料,进入收料口50;当检测到工件为不合格品的时候,检测气缸工作将与出料口对接的出料槽移开,不合格件落入设置在下方的废品箱里。

通过显示组件30可以观察每一个加工完成的工件本身的质量情况,通过数控装置40可以控制生产装置的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