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便捷式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1987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便捷式外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检测技术领域,是一种变压器便捷式外壳。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最为核心的输变电设备,特别是大型电力变压器,其在电能输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是否能够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能否稳定供电的前提。由于变压器作为核心设备,处于长时运行状态,因此对变压器绕组轻微变形的检测很容易被忽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电网容量日益扩大,系统短路容量也随之增大,因绕组变形造成的变压器损坏统计数也逐年上升。因此,如何检测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绕组轻微变形,跟踪绕组状态,在其出现严重变形故障之前做出预警,使它们更好地抵御短路电流及其产生的电磁暂态过程的冲击是绕组故障检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目前,应用于各种线圈类设备的带电检测方法中,脉冲频率响应法是一种新兴的方法。为研究不同故障(匝间短路、幅向变形、轴向变形等)对频率响应曲线的影响,以此实现对绕组故障的判别,但是在实验平台中的变压器需要频繁地拆装外壳,而完整结构的变压器吊罩过程十分繁琐,因此,设计相应的变压器便捷式外壳对实验的顺利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便捷式外壳,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变压器外壳不方便拆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变压器便捷式外壳,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壳体包括呈U形且开口相对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底座上固定安装有能对扣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底座的四个角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能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定位的导位槽,或/和,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侧的底座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对平行的能将变压器主体定位的定位部件。

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包括端平面、两个转角面和两个侧翼面,端平面的两侧分别依序固定有转角面和侧翼面。

上述在端平面、转角面和侧翼面的上端面固定有第一折边,在转角面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二折边,在侧翼面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三折边,在侧翼面的右端面固定有第四折边,在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四折边上均设有螺孔。

上述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翼面外侧固定安装有把手。

上述还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立柱,立柱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连接,在立柱上固定安装有能将第四折边固定在立柱上的扣件。

上述在底座的四个角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旋压部件。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工作时,在实验平台拆装过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从底座左右两侧滑入底座,与变压器主体盖顶配合连接密封变压器主体,需要拆除壳体时能快速的分离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方便的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底座上拆下,从而有效解决了对绕组故障进行判别时,需要频繁拆装变压器的问题,极大地缩短相关研究的时间,提高了研究效率,可进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底座与变压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底座、壳体及变压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变压器主体,2为第二壳体,3为第一壳体,4为把手,5为底座,6为导位槽,7为定位部件,8为旋压部件,9为支撑部件,10为侧翼面,11为转角面,12为端平面,13为第一折边,14为第二折边,15为螺孔,16为第三折边,17为第四折边,18为扣件,19为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4、5所示,该变压器便捷式外壳,包括壳体、底座5,所述壳体包括呈U形且开口相对的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在底座5上安装有能对扣连接的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

这里,底座5由5mm厚的钢板制成,用来支撑整个变压器实验平台,并且底座5可以呈凹形状或凸形状,从而达到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2在底座5上水平移位滑行的目的;在底座5的下端面上还安装有钢制的支撑部件9,支撑部件9呈工字型,用于增强底座5的承重量;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为U形且开口相对,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可防止生锈,同时也是电的良导体,可以模拟真实变压器箱体。

工作时,在底座5上固定安装变压器主体1,在实验平台拆装过程中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分别从底座5左右两侧滑入底座5,与变压器主体1盖顶配合连接密封变压器主体1,需要拆除壳体时能快速的分离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方便的把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从底座5上拆下,从而有效解决了对绕组故障进行判别时,需要频繁拆装变压器的问题,极大地缩短相关研究的时间,提高了研究效率,可进行推广应用。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变压器便捷式外壳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4、5所示,在所述底座5的四个角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能将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定位的导位槽6,或/和,在所述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内侧的底座5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对平行的能将变压器主体1定位的定位部件7。

这里,导位槽6对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起到导位固定的作用;定位部件7是短条,通过螺接、铆接或焊接的方式与底座5固定连接在一起,对变压器主体1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变压器主体1能稳固的座在底座5上。

如附图1、3、5所示,所述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均包括端平面12、两个转角面11和两个侧翼面10,端平面12的两侧分别依序固定有转角面11和侧翼面10。

这里,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与变压器主体1的盖顶形状相对应,分别经四次弯折形成U型结构,包括端平面12、转角面11和侧翼面10,所以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在安装过程中能更好的与变压器主体1配合形成完整的封闭空间,有效增强密闭性。

如附图1、3、5所示,在所述端平面12、转角面11和侧翼面10的上端面固定有第一折边13,在转角面11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二折边14,在侧翼面10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三折边16,在侧翼面10的右端面固定有第四折边17,在第一折边13、第二折边14和第四折边17上均设有螺孔15。

这里,通过第一折边13上的螺孔15将壳体与变压器主体1的顶盖部分连接在一起;第二折边14用于与导位槽6配合,并通过螺孔15使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与底座5固定和电气连接在一起;第三折边16与底座5相接触并用于支撑壳体;通过第四折边17上的螺孔15把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的接触面相连接形成封闭的空间。

如附图1、3、5所示,在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的侧翼面10外侧固定安装有把手4。

这里,在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的一个侧翼面10外侧固定有把手4,能方便的对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进行搬运和拆装。

如附图1、3、6所示,还包括安装在底座5上的立柱19,立柱19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相连接,在立柱19上固定安装有能将第四折边17固定在立柱19上的的扣件18。

这里,立柱19的左右两侧分别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立柱19上的扣件18进一步的把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与立柱19牢固的安装在一起。

如附图2所示,在底座5的四个角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旋压部件8。

这里,旋压部件8为现有公知技术,旋压部件8有压紧和选转的功能,能有效、灵活的将第二折边14固定在底座5上,使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更稳固的固定在底座5上。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