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式接触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09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套筒式接触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筒式接触件,尤指一种与插针相插接的套筒式接触件。



背景技术:

接触件是工业电器设备以及电动汽车充电领域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装置,现有的一种接触件用以与一插针相插接,包括位于前端的前套和位于后端的后套,前套和后套对接后形成的内腔中设置有内套,内套中设置有多个线簧丝,线簧丝的一端由内套中伸出并弯折成钩状挂持于内套的外壁面以固定于内套的外周面与前套的内周面之间,线簧丝的另一端由内套中伸出并弯折成钩状挂持于内套的外壁面以固定于内套的外周面与后套的内周面之间,从而实现线簧丝的两端固定。装配时,先将多个线簧丝设置在内套中并把线簧丝的两端弯折使其两端挂持于内套外壁面,再分别从前端和后端套装上前套和后套,前套和后套的结合处通过焊接固定方式连接。

然而,线簧丝需要先装入内套再进行弯折固定,并且还需要依靠前套和后套压接才能彻底固定线簧丝,从而使整个组装过程繁琐,生产效率较低,并且前套和后套需要进行焊接固定,不仅增加了生产工序,而且当前套和后套焊接后,整个接触件就形成了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一旦内套内的线簧丝损坏,整个接触件就要报废,从而造成了浪费。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套筒式接触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体设有固定孔和固持槽,导电元件倾斜插设固定于套筒体以简化组装过程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套筒式接触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套筒式接触件,用以供一插针相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筒体,所述套筒体一端具有一第一固定段,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固定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第二固定段之间的一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内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段的内孔直径,自所述第一固定段的端面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段的内壁面倾斜贯穿设有多个固定孔,自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内壁面倾斜凹设多个固持槽与多个所述固定孔一一相对应;多个导电元件,倾斜插设于所述套筒体且间隔排布于所述套筒体的四周以形成一插接腔,所述插接腔用以容纳所述插针,每一所述导电元件一端具有一第一定位部,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的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定位部倾斜穿过所述固定孔以对应固持于所述固持槽,所述接触部收容于所述连接段内与所述插针弹性接触,所述第一定位部插设固定于所述固定孔。

进一步,每一所述导电元件的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均位于同一直线,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固持槽的倾斜方向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后侧,所述第二固定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前侧,所述第一固定段具有一第一后端面及与所述第一后端面相连的一第一内壁面,所述固定孔自所述第一后端面倾斜向前贯穿形成,所述固定孔的后段未贯穿所述第一内壁面,所述固定孔的前段贯穿所述第一内壁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段具有一第二后端面及与所述第二后端面相连的一第二内壁面,所述固持槽自所述第二后端面向前凹设形成且部分贯穿所述第二内壁面,多个所述固持槽围绕所述套筒体的轴心均匀间隔的排列于所述第二后端面。

进一步,所述套筒体为中空的圆柱状,多个所述固定孔围绕所述套筒体的轴心均匀间隔的排列于所述第一后端面以形成一圆形。

进一步,所述插接腔由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多个所述接触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围设形成,所述接触部处的所述插接腔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处的所述插接腔直径。

进一步,每一所述导电元件自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弯折延伸一导接部位于所述套筒体外,所述导接部与所述套筒体的轴向方向相平行,所述导接部以插孔焊接的方式焊接于一电路板。

进一步,每一所述导电元件自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弯折延伸一导接部位于所述套筒体外,所述导接部与所述套筒体的轴向方向相平行,所述导接部用以与一线缆电性接触,一金属套管一端包覆固定多个所述导接部,所述金属套管另一端包覆固定所述线缆。

进一步,所述导接部与所述金属套管通过焊料焊接固定,所述焊料填充相邻两个所述导接部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金属套管前端的直径小于所述金属套管后端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导电元件为圆柱状,所述固定孔为圆形孔,所述导电元件为金属线簧丝,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套筒体的轴心线之间具有一夹角。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内孔直径与所述第一固定段的内孔直径相等,所述连接段的内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内孔直径。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段、所述第二固定段以及所述连接段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段、所述第二固定段以及所述连接段均分开成型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段和所述第二固定段分别与所述连接段两端干涉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段安装于所述连接段的后端,所述第二固定段安装于所述连接段前端,所述第一固定段具有一第一插入部及自所述第一插入部朝向远离所述套筒体轴心方向凸设的一第一挡止部,所述第一插入部插入所述连接段内并与所述连接段内壁面干涉配合所述第一挡止部挡止所述连接段后端,所述第二固定段具有一第二插入部及自所述第二插入部朝向远离所述套筒体轴心方向凸设的一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二插入部插入所述连接段内并与所述连接段内壁面干涉配合,所述第二挡止部挡止所述连接段前端。

进一步,所述套筒体由塑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多个导电元件倾斜插设于所述套筒体且间隔的排布于所述套筒体的四周以形成所述插接腔,每一所述导电元件一端具有一第一定位部,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的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倾斜穿过所述固定孔以对应固持于所述固持槽,所述接触部收容于所述连接段内与所述插针弹性接触,所述第一定位部插设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即所述导电元件仅通过插入固定即可,无需将所述导电元件组装后再将其两端弯折并利用固定件进行压接固定,从而简化了组装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所述套筒体无需与其它元件进行焊接,减少了生产工序,即使有单个导电元件损坏也容易拆卸和安装,不会导致整个套筒式接触件报废,避免造成浪费,有利于循环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式接触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式接触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式接触件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式接触件的导电元件未插入套筒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式接触件的导电元件插入套筒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式接触件的导电元件插入套筒体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6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套筒式接触件组合完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套筒式接触件100 套筒体1 第一固定段11 第一后端面111

第一内壁面112 固定孔113 连接段12 第二固定段13

第二后端面131 第二内壁面132 固持槽133 导电元件2

第一定位部21 接触部22 第二定位部23 导接部24

插接腔25 电路板200

第二实施例

套筒体3 第一固定段31 第一插入部311 第一挡止部312

第一后端面313 第一内壁面314 固定孔315 连接段32

第二固定段33 第二插入部331 第二挡止部332 第二后端面333

第二内壁面334 固持槽3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套筒式接触件100一端用以与一插针(未图示)相插接,另一端焊接于一电路板200上,包括一套筒体1,多个导电元件2倾斜插设于所述套筒体1且间隔排布于所述套筒体1的四周以形成一插接腔25,所述插接腔25用以容纳所述插针,每一所述导电元件2具有凸伸出所述套筒体1外的一导接部24,所述导接部24用以焊接至所述电路板200。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套筒体1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套筒体1一端具有一第一固定段11,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固定段1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段11与所述第二固定段13之间的一连接段12,所述第一固定段11、所述第二固定段13以及所述连接段12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连接段12的内壁面较所述第一固定段11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固定段13的内壁面更远离所述套筒体1的中心轴,即所述连接段12的内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段11的内孔直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段11的内孔直径与所述第二固定段13的内孔直径相等,故所述连接段12的内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段13的内孔直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段11的内孔直径与所述第二固定段13的内孔直径可以不相等,只要使所述连接段12的内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段1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13的内孔直径即可。自所述第一固定段11的端面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段11的内壁面倾斜贯穿设有多个固定孔113,所述固定孔113与所述连接段1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固定孔113为圆形孔,多个所述固定孔113围绕所述套筒体1的轴心均匀间隔的排列于所述第一固定段11的端面以形成一圆形。自所述第二固定段13的内壁面倾斜凹设多个固持槽133与多个所述固定孔113一一相对应,所述固持槽133与所述固定孔113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固持槽133沿轴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固定孔113的中心线相重叠。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段11位于所述连接段12的后侧,所述第二固定段13位于所述连接段12的前侧,所述第一固定段11具有一第一后端面111及与所述第一后端面111相连的一第一内壁面112,所述固定孔113自所述第一后端面111倾斜向前贯穿形成,所述固定孔113的后段未贯穿所述第一内壁面112,所述固定孔113的前段贯穿所述第一内壁面112。所述第二固定段13具有一第二后端面131及与所述第二后端面131相连的一第二内壁面132,所述固持槽133自所述第二后端面131向前凹设形成且部分贯穿所述第二内壁面132,即所述固持槽133未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段13的前端,多个所述固持槽133围绕所述套筒体1的轴心均匀间隔的排列于所述第二后端面1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段11位于所述连接段12的后侧,所述第二固定段13位于所述连接段12的前侧,所述导电元件2从后向前插设固定于所述套筒体1,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段11可以位于所述连接段12的前侧,所述第二固定段13可以位于所述连接段12的后侧,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固定段11倾斜贯穿设有所述固定孔113,所述第二固定段13凹设形成所述固持槽133,所述导电元件2从前向后插设固定于所述套筒体1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体1为中空的圆柱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体1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只要保证多个所述固定孔113围绕所述套筒体1的轴心均匀排列于所述第一固定段11的端面,多个所述固持槽133围绕所述套筒体1的轴心均匀排列于所述第二固定段13的端面即可。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多个所述导电元件2倾斜插设于所述套筒体1且间隔排布于所述套筒体1的四周以形成所述插接腔25供所述插针插入。每一所述导电元件2一端具有一第一定位部21,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部2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3之间的一接触部22,所述第一定位部21、所述接触部22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23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定位部23倾斜穿过所述固定孔113以对应固持于所述固持槽133,所述接触部22收容于所述连接段12内与所述插针弹性接触,所述第一定位部21插设固定于所述固定孔113,即所述导电元件2仅通过插入固定即可,无需将所述导电元件2组装后再将其两端弯折并利用固定件进行压接固定,从而简化了组装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所述套筒体1无需与其它元件进行焊接,减少了生产工序,即使有单个导电元件2损坏也容易拆卸和安装,不会导致整个套筒式接触件100报废,避免造成浪费,有利于循环生产。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每一所述导电元件2的所述第一定位部21、所述接触部22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23均位于同一直线,即所述第一定位部21、所述接触部22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23均未经过弯折,使得所述导电元件2结构简单,方便制造,所述固定孔113和所述固持槽133的倾斜方向相同,使得所述导电元件2容易插入所述套筒部,并且当多个所述导电元件2中的其中一个损坏时,方便更换新的导电元件2。每一所述导电元件2自所述第一定位部21朝向远离所述接触部22的一端弯折延伸一导接部24位于所述套筒体1外,所述导接部24与所述套筒体1的轴向方向相平行,所述导接部24以插孔焊接的方式焊接于一电路板200,所述导接部24的设置使得所述导电元件2可以直接与所述电路板200电性接触,不需要利用其它元件进行间接导接,使得所述导电元件2与所述电路板200能够稳定的电性连接,并且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效果。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21位于所述接触部22的后侧,所述第二定位部23位于所述接触部22的前侧,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21可以位于所述接触部22的前侧,所述第二定位部23可以位于所述接触部22的后侧,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定位部21固持于所述固定孔113,所述第二定位部23固持于所述固持槽133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元件2设有所述导接部24,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元件2未设有所述导接部24,而是利用其它元件与所述电路板200进行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元件2为圆柱状,所述导电元件2为金属线簧丝,所述接触部22与所述套筒体1的轴心线之间具有一夹角,即所述接触部22与所述导接部24之间具有所述夹角,所述插接腔25由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21,多个所述接触部22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23围设形成,所述接触部22处的所述插接腔25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3处的所述插接腔25直径,使得所述接触部22能够与所述插针线接触,以增大接触面,减小接触阻抗,并且插接稳定,保证所述插针与所述导电元件2的接触紧密,导电效果好。所述导电元件2表面设有锡镀层(未图示),所述锡镀层能够阻止所述导电元件2表面被氧化,保证所述导电元件2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组装时,首先将每一所述导电元件2的所述导接部24相对所述接触部22弯折,使所述导接部24与所述接触部22之间具有所述夹角,然后将多个所述导电元件2从所述套筒体1的后端对应多个所述固定孔113向前倾斜插入所述套筒体1中,使所述第二定位部23倾斜穿过所述固定孔113以对应固持于所述固持槽133,所述接触部22对应排列于所述连接段12内壁面,所述第一定位部21插入所述固定孔113中并固定,使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21,多个所述接触部22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23围设形成所述插接腔25,所述接触部22处的所述插接腔25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3处的所述插接腔25直径,所述导接部24位于所述套筒体1外以对应插入所述电路板200的孔中进行焊接固定。当所述插针从前向后插入所述插接腔25时,所述插针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段11进入所述连接段12以与多个所述接触部22相接触,并向四周挤压所述接触部22,以与多个所述接触部22形成线接触,并且接触紧密,导电效果好,从而完成所述插针与所述套筒式接触件100的插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元件2的所述导接部24先弯折后再与所述套筒体1组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将所述导电元件2插入所述套筒体1再将所述导接部24弯折。

如图7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式接触件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段31、所述第二固定段33以及所述连接段32均分开成型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段3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33分别与所述连接段32两端干涉配合,从而将所述第一固定段31、所述第二固定段33以及所述连接段32组装固定于一体,自所述第一固定段31的所述第一后端面313朝向所述第一内壁面314倾斜贯穿设有多个所述固定孔315,自所述第二固定段33的所述第二内壁面334倾斜凹设多个所述固持槽335与多个所述固定孔315一一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段31安装于所述连接段32的后端,所述第二固定段33安装于所述连接段32前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段31可以安装于所述连接段32的前端,所述第二固定段33可以安装于所述连接段32后端。所述第一固定段31具有一第一插入部311及自所述第一插入部311朝向远离所述套筒体3轴心方向凸设的一第一挡止部312,所述第一插入部311插入所述连接段32内并与所述连接段32内壁面干涉配合,所述第一挡止部312挡止所述连接段32后端,所述第二固定段33具有一第二插入部331及自所述第二插入部331朝向远离所述套筒体3轴心方向凸设的一第二挡止部332,所述第二插入部331插入所述连接段32内并与所述连接段32内壁面干涉配合,所述第二挡止部332挡止所述连接段32前端,以将所述第一固定段31,所述连接段32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段33固定牢固,所述第二定位部23倾斜穿过所述固定孔315以对应固持于所述固持槽335,所述接触部22收容于所述连接段32内与所述插针弹性接触,所述第一定位部21插设固定于所述固定孔315,所述导接部24位于所述套筒体3外,以完成所述套筒式接触件100的组装。即所述第一固定段31、所述第二固定段33以及所述连接段32均分开成型设置,也可以达到简化组装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接部24未与所述电路板200焊接,而是与一线缆电性接触(未图示),一金属套管4一端包覆固定多个所述导接部24,所述金属套管4另一端包覆固定所述线缆,从而将所述导电元件2和所述线缆固定为一体,所述导接部24的设置使得所述导电元件2可以直接与所述线缆电性接触,不需要利用其它元件进行间接导接,同样可以达到与所述线缆稳定的电性连接,并且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效果。所述导接部24与所述金属套管4通过焊料焊接固定,所述焊料填充相邻两个所述导接部24之间的间隙,以减小所述导电元件2和所述线缆的接触阻抗,使电性连接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套筒式接触件有下列有益效果:

(1)自所述第一固定段11的端面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段11的内壁面倾斜贯穿设有多个固定孔113,自所述第二固定段13的内壁面倾斜凹设多个固持槽133与多个所述固定孔113一一相对应,所述第二定位部23倾斜穿过所述固定孔113以对应固持于所述固持槽133,所述接触部22收容于所述连接段12内与所述插针弹性接触,所述第一定位部21插设固定于所述固定孔113,即所述导电元件2仅通过插入固定即可,无需将所述导电元件2组装后再将其两端弯折并利用固定件进行压接固定,从而简化了组装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所述套筒体1无需与其它元件进行焊接,减少了生产工序,即使有单个导电元件2损坏也容易拆卸和安装,不会导致整个套筒式接触件100报废,避免造成浪费,有利于循环生产。

(2)每一所述导电元件2的所述第一定位部21、所述接触部22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23均位于同一直线,即所述第一定位部21、所述接触部22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23均未经过弯折,使得所述导电元件2结构简单,方便制造。

(3)所述固定孔113和所述固持槽133的倾斜方向相同,使得所述导电元件2容易插入所述套筒部,并且当多个所述导电元件2中的其中一个损坏时,方便更换新的导电元件2。

(4)所述导接部24以插孔焊接的方式焊接于一电路板200,所述导接部24的设置使得所述导电元件2可以直接与所述电路板200电性接触,不需要利用其它元件进行间接导接,使得所述导电元件2与所述电路板200能够稳定的电性连接,并且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效果。

(5)所述导电元件2表面设有锡镀层,所述锡镀层能够阻止所述导电元件2表面被氧化,保证所述导电元件2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