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7991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均匀变压器骨架。



背景技术:

高频电子变压器骨架的两排针脚需要插在电气设备的电路板上,由于电路板上的插孔是对称、均匀布置的,所以高频变压器骨架的针脚必须是对称均匀布置,同时与针脚配套的线槽也是对称均匀布置的,而传统线槽采用垂直-水平-垂直的走向,但是这样的走向复杂,不便于自动绕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包括有初级绕线部以及次级绕线部;所述初级绕线部与次级绕线部之间设有卷筒;所述初级绕线部以及次级绕线部均设有针脚;

所述初级绕线部设有初级绕线槽;所述次级绕线部设有次级绕线槽;

所述初级绕线槽包括有第一初级绕线槽以及第二初级绕线槽;所述第一初级绕线槽以及第二初级绕线槽均设于针脚与卷筒之间;所述第一初级绕线槽为直线槽;所述第二初级绕线槽靠近卷筒的一端向第一初级绕线槽倾斜;

所述次级绕线槽包括有第一次级绕线槽以及第二次级绕线槽;所述第一次级绕线槽以及第二次级绕线槽均设于针脚与卷筒之间;所述第一次级绕线槽为直线槽;所述第二次级绕线槽靠近卷筒的一端向第一次级绕线槽倾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次级绕线槽的宽度比初级绕线槽的宽度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初级绕线槽与次级绕线槽均设有挡线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初级绕线槽包括有A槽、B槽、C槽以及D槽;所述A槽与B槽设于第一初级绕线槽的一侧;所述C槽与D槽设于第一初级绕线槽的另一侧;所述B槽设于A槽与第一初级绕线槽之间;所述C槽设于D槽与第一初级绕线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B槽与第一初级绕线槽之间的间距大于C槽与第一初级绕线槽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次级绕线槽包括有E槽、F槽、G槽以及H槽;所述E槽与F槽设于第一次级绕线槽的一侧;所述G槽与H槽设于第一次级绕线槽的另一侧;所述F槽设于E槽与第一次级绕线槽之间;所述G槽设于H槽与第一次级绕线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次级绕线槽的间距相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次级绕线槽还包括有I槽;所述I槽设于H槽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针脚为方形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初级绕线槽的宽度为0.6mm-1.0mm;所述次级绕线槽的宽度为1.0mm-1.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槽的走向改为垂直直线以及倾斜-垂直的方式,能够使得线头绕脚的路径简化,便于自动绕线。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侧视图;

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初级绕线部;11-初级绕线槽;2-次级绕线部;21-次级绕线槽;3-卷筒;4-针脚;51-第一初级绕线槽;52-A槽;53-B槽;54-C槽;55-D槽;61-第一次级绕线槽;62-E槽;63-F槽;64-G槽;65-H槽;7-I槽;8-挡线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3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包括有初级绕线部1以及次级绕线部2;所述初级绕线部1与次级绕线部2之间设有卷筒3;所述初级绕线部1以及次级绕线部2均设有针脚4;所述初级绕线部1设有初级绕线槽11;所述次级绕线部2设有次级绕线槽21;所述初级绕线槽11包括有第一初级绕线槽51以及第二初级绕线槽;所述第一初级绕线槽51以及第二初级绕线槽均设于针脚4与卷筒3之间;所述第一初级绕线槽51为直线槽;所述第二初级绕线槽靠近卷筒3的一端向第一初级绕线槽51倾斜;所述次级绕线槽21包括有第一次级绕线槽61以及第二次级绕线槽;所述第一次级绕线槽61以及第二次级绕线槽均设于针脚4与卷筒3之间;所述第一次级绕线槽61为直线槽;所述第二次级绕线槽靠近卷筒3的一端向第一次级绕线槽61倾斜。传统的高频变压器骨架,其初级绕线槽11以及次级绕线槽21采用的垂直-水平-垂直的走向,但是这样的走向复杂,不便于自动绕线,故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初级绕线槽51以及第一次级绕线槽61改为垂直直线的走向,将第二初级绕线槽以及第二次级绕线槽改为倾斜-垂直的走向,能够简化线头绕脚的路径,便于自动绕线。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所述次级绕线槽21的宽度比初级绕线槽11的宽度大。由于初级绕组的线径比较细,而次级绕组的线径比较粗,故将次级绕线槽21的宽度比初级绕线槽11的宽度大。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所述初级绕线槽11与次级绕线槽21均设有挡线块8。由于倾斜线槽在走线时要经过垂直线槽后才能缠脚,故在拐弯处设置一个挡线块8来进行导向,其中,挡线块8设在线槽的内侧。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所述第二初级绕线槽包括有A槽52、B槽53、C槽54以及D槽55;所述A槽52与B槽53设于第一初级绕线槽51的一侧;所述C槽54与D槽55设于第一初级绕线槽51的另一侧;所述B槽53设于A槽52与第一初级绕线槽51之间;所述C槽54设于D槽55与第一初级绕线槽51之间。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所述B槽53与第一初级绕线槽51之间的间距大于C槽54与第一初级绕线槽51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所述第二次级绕线槽包括有E槽62、F槽63、G槽64以及H槽65;所述E槽62与F槽63设于第一次级绕线槽61的一侧;所述G槽64与H槽65设于第一次级绕线槽61的另一侧;所述F槽63设于E槽62与第一次级绕线槽61之间;所述G槽64设于H槽65与第一次级绕线槽61之间。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相邻两个所述次级绕线槽21的间距相等。

传统的高频变压器,为了满足安规的要求,需要在线头或线尾要加套管,造成的弊端是不能使用自动绕线机绕线,只能用单轴绕线机手工绕线作业,使得生产效率低下,品质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申请人将初级绕线槽11设置为:B槽53与第一初级绕线槽51之间的间距大于C槽54与D槽55之间的间距,C槽54与D槽55之间的间距大于C槽54与第一初级绕线槽51之间的间距,C槽54与第一初级绕线槽51之间的间距大于A槽52与B槽53之间的间距;申请人根据多次计算后得到各个初级绕线槽11通过的电压,根据通过电压大小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间距,耐压要求高的使距离增大,反之减小,若是间距相同,按照安规,对于耐压要求高的线头由于耐压性不符合,需要增加套管;故本实施例的结构使得变压器的耐压性符合安规,不需要增加套管,使得其能够用自动绕线机绕线,以一个7个绕组的变压器为例,有套管时必须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绕完7个绕组需要200人秒,而取消套管后,采用自动绕线包胶机和端空带包胶机协同工作,只需要20人秒,提高工效10倍,并且在制作成本不便的情况下品质更有保障。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所述次级绕线槽21还包括有I槽7;所述I槽7设于H槽65的一侧。当有3个次级绕组时,就需要有6个线头,即需要6个线槽。而传统每排6针骨架只有5个线槽,就出现了双线共在一个线槽的现象,按安规需要增加一个套管。为此,在次级针脚4外面增加一个I槽7,避免双线共槽,所以加线槽后可以取消一个套管。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所述针脚4为方形针。传统针脚4为圆针,即铜针为圆形截面,适合手工绕线。自动绕线采用方针比较好,正方形截面的尖角有助于断线。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非均匀高频变压器骨架,所述初级绕线槽11的宽度为0.6mm-1.0mm;所述次级绕线槽21的宽度为1.0mm-1.4mm。具体地,初级绕线槽11的宽度为0.8mm,次级绕线槽21的宽度为1.2mm,其设置使得骨架的效果最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