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稳定的负离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6916阅读:2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稳定的负离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离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后所形成的带电粒子叫离子,负离子是指带一个或多个负电荷的离子,亦称“阴离子”。某些分子在特殊情况下,亦可形成离子,如氧的离子状态一般就为阴离子,也叫负氧离子。可以增进人体健康,可以使得头脑清新,精力充沛。利用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来保鲜食品,可以延长保存时间。为此,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已生产出多种形式的负离子发生器。电晕法负离子发生器是其较普及的一种,它是用电离空气的方法来产生负离子,进而提高负离子浓度的装置。电晕法负离子发生器主要由电源、高压发生器和放电电极构成。这种器械的主要优点是电路及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获得负离子。目前,本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高压发生器的电压不稳定。2.产生的负离子数量不稳定,扩散速度较慢,使得产生负离子效率较低。3.放电端会产生虚阴极,减弱电场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的负离子发生器。

一种高效稳定的负离子发生器,包括:与电源相连的电压转换装置,与电压转换装置相连的起连接作用的主电路,与主电路相连的倍压整流电路,与倍压整流电路相连的放电端。

放电端包括:电极线、与电极线相连的若干电极针、以及与电极针位置相对应的与大地相接的接地线,使得电极针与节点端间产生静电场,电极针表面镀有黄金层,各电极针呈N角星状排列,其中,N为大于3的正整数。

进一步的,放电端还包括:环形导电支架,环形导电支架与电极线相连,电极针设置在环形导电支架上。

进一步的,主电路包括:第一电线、位于第一电线下方的第二电线,第二电线接地,并且第一电压、第二电线与电压转换装置、倍压整流电路相连。

进一步的,主电路上连有防跑死电路,使得负离子发生器不会死机。

进一步的,防跑死电路包括:555定时器、与555定时器相连的三极管,其中,555定时器上设有引脚:DIS、THR、TRIG、GND、CVolt、Q、R、VCC,第一电线与第二电线间与电阻R1串联的电阻R2以及电容C3,并且按照电阻R1、电阻R2、电容C3的顺序依次设置,DIS引脚连入R1与R2之间,THR、TRIG引脚均连入电阻R2与电容C3之间;GND引脚与第二电线通过电容C11相连,CVolt引脚与第二电线相连;引脚Q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相连;引脚R、VCC与第一电线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电线与第二电线间设有电阻R1,以及与R1并联的电解电容C1。

进一步的,电源与电压转换装置间设有变压器T1;主电路与倍压整流电路间通过变压器T2相连。

进一步的,三极管还与变压器T1、第二电线相连。

进一步的,倍压整流电路为二倍压或三倍压整流电路,倍压整流电路与电极线间设有电阻R4。

进一步的,放电端的脉冲电压为4000~4500V。

进一步的,电压转换装置为整流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由于电极针表面镀有黄金层,所以相对于现有的电极针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使得负离子产生更加稳定。

2. 倍压整流电路对高电压进行多路损失电压补充,使产生负离子高电压稳定输出,保证负离子产生的数量稳定。

3. 防跑死电路防止了负离子发生器工作时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极针排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高效稳定的负离子发生器,包括一下几个部分:(1)与电源相连的电压转换装置,用于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具体的,可以使用整流桥,整流桥分为全桥和半桥,优选的,本实施例采用全桥。(2)与电压转换装置相连的起连接作用的主电路,除连接作用之外,主电路也是优质的电器件载体,在其上设置各种电路和电学原件可以实现如分压、防跑死、移相的作用,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电路包括:第一电线、位于第一电线下方的第二电线,第二电线接地。(3)与主电路相连的倍压整流电路,倍压整流电路对高电压进行多路损失电压补充,使产生负离子高电压稳定输出,保证负离子产生的数量稳定,倍压整流电路有多种,本实施例优选用二倍压或三倍压。

作为直接产生负离子的部分:(4)与倍压整流电路相连的放电端,放电端包括:电极线、设置在电极线上的电极针、以及与电极针位置相对应的与大地相接的接地线,使得电极针与节点端间产生静电场,空气通过静电场。现有的负离子发生器的放电端有些采用了性质相对活泼的材质,电极针表面镀有黄金层,具体的,是在如铜等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针上镀有一层16K的黄金,这样既保证了使用效果同时也控制了生产成本。各电极针呈N角星状排列,其中,N为大于3的正整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电极针分布采用五角星星状,相对于矩形或其他形状的排列方式,保证负离子产生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放电端还包括:环形导电支架,环形导电支架与电极线相连,电极针设置在环形导电支架上,环形导电支架的设置既保证了电压的传输,同时方便电极的星状排列布置。

部分(2)中,第一电压、第二电线与电压转换装置、倍压整流电路相连,保持整体电路的畅通。

本实施例中,主电路上连有防跑死电路,使得负离子发生器不会死机,防止了负离子发生器工作时发生故障。

具体的,下面对主电路上设置的各个元器件及电路进行详细阐述。防跑死电路包括:555定时器、与555定时器相连的三极管,其中,555定时器上设有引脚:DIS、THR、TRIG、GND、CVolt、Q、R、VCC,第一电线与第二电线间与电阻R1串联的电阻R2以及电容C3,并且按照电阻R1、电阻R2、电容C3的顺序依次设置,DIS引脚连入R1与R2之间,THR、TRIG引脚均连入电阻R2与电容C3之间;GND引脚与第二电线通过电容C11相连,CVolt引脚与第二电线相连;引脚Q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相连;引脚R、VCC与第一电线相连。第一电线与第二电线间设有电阻R1,以及与R1并联的电解电容C1。

本实施例中,电源与电压转换装置间设有变压器T1。主电路与倍压整流电路间通过变压器T2相连。

本实施例中,三极管还与变压器T1、第二电线相连。

倍压整流电路与电极线间设有电阻R4,R4即为负高压输出端。

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进行说明:R1与C1组成分压电路,R1两端的电压VR1为可控硅3CT的触发电压,D2、C3、R3为触发电路,C3、R3在电电路中又起移相作用,初级线圈与C2组成衰减式振荡器,经升压后,又进行倍压整流,在电极针上产生一个较强的静电高压,在高压的作用下,电离出来的空气负离子沿电力线向四周扩散。

通过上述结构、构造的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放电端的脉冲电压达到4000~4500V,相对于现有比较常见的3500~4800V脉冲电压,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电压波动更小。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镀有黄金层的电极针,在放电产生负离子过程中,由于电极针尖端放电产生离子风,离子迅速排出,利用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流动在针尖部分形成高速气流,直接将针尖持续放电所产生的负离子推向四周,大幅度地提高了负离子的生产量,提高了整机的工作效率,该机电路简单(可采用开放式电路),工作稳定可靠,经长时间大量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负离子浓度提高多个数量级。另外,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离子风克服了放电电极虚阴极的形成,能获得最高的电场强度,电场能使得空气充分游离,结果电场区间产生大量的过剩电子,获得功能的电子与中性气体分子结合形成空气负离子:O2+e→O-2,同时,获得功能的电子又能破坏已形成的臭氧:O3+e→O2+O+e。上述说明,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不必担心电极放电产生有害健康的臭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