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电池仓及无人飞行器电池仓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035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散热电池仓及无人飞行器电池仓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仓散热技术,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散热电池仓及无人飞行器电池仓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飞行器可以来在空中飞行进行航拍、侦察等工作,需要在飞行中供电,因而其机身内会设置电池等。无人飞行器在工作时,电池仓内的电池会生成较多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进行散热,热量囤积过热时会对无人飞行器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长期过热会导致无人飞行器损坏或者使用寿命衰减等,因而电池仓具有散热的需求。

现有的电池仓通过在仓体上开设通风孔来实现仓内电池散热,然而通风孔通常的风流引导方向是直入直出的,不便于风流进入也不利于热风散出,对仓内的散热效果不佳。

此外,通常会在无人飞行器内设置风扇等散热装置,来生成风流吹走热量。然而,这种散热方式,不仅给机身的容置空间、重量和电能等造成负担,而且散热效果不佳,成本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电池仓及无人飞行器电池仓散热结构,散热效果更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电池仓,包括仓体;所述仓体内具有电池的容置空间;所述仓体的第一仓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孔和第一出风孔,所述仓体的第二仓壁开设有第二进风孔和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一仓壁和第二仓壁为相对的两个仓壁;所述第一进风孔的风流导向为将风流导向至第二出风孔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进风孔的风流导向为将风流导向至第一出风孔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出风孔与所述第一进风孔的风流导向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出风孔与所述第二进风孔的风流导向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风孔位于第一仓壁的前半侧,所述第一出风孔位于第一仓壁的后半侧;所述第二进风孔位于第二仓壁的前半侧,所述第二出风孔位于第二仓壁后半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风孔和第一出风孔均包括至少两个前后排列在所述第一仓壁上的长孔;所述第二进风孔和第二出风孔包括至少两个前后排列在所述第二仓壁上的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风孔的从前至后的长孔将风流一一导向至所述第二出风孔的从前至后的长孔处,所述第二进风孔的从前至后的长孔将风流一一导向至所述第一出风孔的从前至后的长孔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风孔具有相对仓体倾斜朝外的第一进风引导壁,所述第一出风孔具有相对仓体倾斜朝外的第一出风引导壁,所述第二进风孔具有相对仓体倾斜朝外的第二进风引导壁,所述第二出风孔具有相对仓体倾斜朝外的第二出风引导壁;所述第一进风引导壁与第二出风引导壁相平行,所述第二进风引导壁与第一出风引导壁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电池仓散热结构,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电池仓,所述仓体设置在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仓体设置在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前部内;所述机身前部的两侧侧壁上开设有前进风孔道,所述前进风孔道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内倾斜,以使进入的风流从所述仓体的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进入仓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将风流交叉流动至第二出风孔和第一出风孔处,所述第二出风孔和第一出风孔将风流引出至机身后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身后部上开设有用以排出风流的机身出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身的侧壁上相对于前进风孔道靠后的位置处开设有后进风孔道,所述后进风孔道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内倾斜,以使进入的风流作为动力风流带动所述第二出风孔和第一出风孔引出的风流流动至机身后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仓体相对的两侧仓壁上均开设进风孔和出风孔,保证两个仓壁均可以实现进风和出风,而将两个进风孔的风流方向设置为交叉流动到对方的出风孔处,可以保证进入的风流交叉流动,可途径仓内更多位置而带走更多热量,且通过直对着对方的出风孔,可以保证热风快速散去,避免被仓壁挡回,散热效果更好;

第二出风孔的风流导向与第一进风孔的风流导向一致,第一出风孔与第二进风孔的风流导向一致,可使得交叉流动的风流顺着原来的方向流出仓体,保证风流方向的前后一致性,减少出风孔的孔壁对风流的阻挡而不利于热风的散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电池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电池仓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仓体,11-第一进风孔,12-第一出风孔,13-第二进风孔,14-第二出风孔,2-机身,21-仓体容置部,22-前进风孔道,23-后进风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参看图1,散热电池仓包括仓体1;仓体1内具有电池的容置空间,用来容置电池。仓体1的整体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等不限,只要能够具有相对的第一仓壁和第二仓壁即可。散热电池仓可以适用于任意需要安装电池的装置,例如是无人飞行器、汽车、灯具等等。

仓体的第一仓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孔11和第一出风孔12,仓体1的第二仓壁开设有第二进风孔13和第二出风孔14,第一仓壁和第二仓壁为相对的两个仓壁。第一仓壁和第二仓壁可以为相对的两侧侧壁,或者为前后两壁,或者上下两壁,具体可以根据仓体的结构及风流源位置而定。第一进风孔11和第二进风孔13用来往仓体内进风,第一出风孔12和第二出风孔14用来将仓体1内的风流排出到外面。

其中,第一进风孔11的风流导向为将风流导向至第二出风孔14的第一方向,第二进风孔13的风流导向为将风流导向至第一出风孔12的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换言之,第一进风孔11将进入的风流引导至第二出风孔14处,第二进风孔13将进入的风流引导至第一出风孔12处,而第一进风孔11引导的风流与第二进风孔13引导的风流会发生交叉流动。

以第一仓壁为左侧壁、第二仓壁为右侧壁为例,左侧壁的进风斜向右侧壁流动,右侧壁的进风斜向左侧壁流动,两者的进风交叉流动。而具体朝前斜还是朝后斜,则根据进风孔是位于出风孔的前侧还是后侧,具体不限。

可以理解,孔的风流导向可以通过将孔向配置为相应的形状来实现。仓体1上当然还可以开设其他的通风孔等。

通过在仓体1相对的两侧仓壁上均开设进风孔和出风孔,保证两个仓壁均可以实现进风和出风,而将两个进风孔的风流方向设置为交叉流动到对方的出风孔处,可以保证进入的风流交叉流动,可途经仓内更多位置而带走更多热量,且通过直对着对方的出风孔,可以保证热风快速散去,避免被仓壁挡回,散热效果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孔14与第一进风孔11的风流导向同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出风孔12与第二进风孔13的风流导向同在第二方向上。换言之,第二出风孔14的风流导向与第一进风孔11的风流导向一致,第一出风孔12与第二进风孔13的风流导向一致,可使得交叉流动的风流顺着原来的方向流出仓体1,保证风流方向的前后一致性,减少出风孔的孔壁对风流的阻挡而不利于热风的散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孔11位于第一仓壁的前半侧,第一出风孔12位于第一仓壁的后半侧;第二进风孔13位于第二仓壁的前半侧,第二出风孔14位于第二仓壁后半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孔11的风流会向斜后方流动至第二出风孔14处,第二进风孔13的风流会向斜后方流动至第一出风孔12。当仓体1安装在无人飞行器上时,由于无人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存在逆向风流,逆向风流必然是从机身的前方流动到后方,因而仓体1的进风孔设置在前半侧,出风孔设置在后半侧,可以顺着逆向风流的方向,充分利用自然生成的逆向风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孔11和第一出风孔12均包括至少两个前后排列在第一仓壁上的长孔;第二进风孔13和第二出风孔14包括至少两个前后排列在第二仓壁上的长孔。图1中,第一进风孔11、第一出风孔12、第二进风孔13、第二出风孔14均包括两个长孔,前后排列,第一进风孔11各长孔将进入的风流引导至第二出风孔14的各长孔处,第二进风孔13各长孔将进入的风流引导至第一出风孔12的各长孔处,当然长孔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个。

进一步的,第一进风孔11的从前至后的长孔将风流一一导向至第二出风孔14的从前至后的长孔处,第二进风孔13的从前至后的长孔将风流一一导向至第一出风孔12的从前至后的长孔处。也就是说,进风的长孔与出风的长孔是一一对应的,进风的长孔将风流引导至对应的一个出风长孔处。多个长孔排列,可以使得进风面和出风面都更大,而孔与孔从前至后一一对应地进行风流引导,可以保证从始至终风流截面尽可能地保持一致,使得风流面尽可能大的同时利于出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孔11具有相对仓体1倾斜朝外的第一进风引导壁,第一出风孔12具有相对仓体1倾斜朝外的第一出风引导壁,第二进风孔13具有相对仓体1倾斜朝外的第二进风引导壁,第二出风孔14具有相对仓体1倾斜朝外的第二出风引导壁。倾斜朝外的进风引导壁可以将风流收集引导至仓体1内,而倾斜朝外的出风引导壁则可以将仓体1内的热风朝着指定方向引导。第一进风引导壁与第二出风引导壁相平行,第二进风引导壁与第一出风引导壁相平行,保证风流方向一致。可以理解,若为多个长孔的情况下,则一一对应的长孔的引导壁之间相平行。

参看图1和图2,无人飞行器电池仓散热结构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电池仓。无人飞行器的机身2内具有仓体容置部21。仓体1可以安装在无人飞行器的机身2内,具体安装结构根据需要而定,可以通过螺接件固定,或者,仓体1也可以成型在机身2内。仓体1内的电池可用来为无人飞行器的各个部分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仓体1设置在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前部内。机身2分为机身前部和机身后部,可以理解,机身前部是相对机身后部更靠前的部分,当然,机身前部和机身后部两者并非必须对半分机身,只要将机身2的靠前的部分划分为机身前部、而靠后的部分划分为机身后部即可,具体划分比例不限。

机身前部的两侧侧壁上开设有前进风孔道22,前进风孔道22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内倾斜,斜向仓体1的第一仓壁和第二仓壁,以使前进风孔道22进入的风流从仓体1的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进入仓体1。在飞行过程中,飞行产生的逆向风流会进入到前进风孔道22内,由于前进风孔道22的孔道方向是由前至后向内倾斜的,因而进入的风流会向机身5内部的斜后方流动,往仓体1内送入风流,带走电池仓的热量实现散热,可以充分利用无人飞行器飞行产生的自然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孔11和第二进风孔13将风流交叉流动至第二出风孔12和第一出风孔14处,第二出风孔12和第一出风孔14将风流引出至机身后部内,可以避免热风在机身前部囤积。

优选的,机身后部上开设有用以排出风流的机身出风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出风孔14和第一出风孔12将风流引出至机身后部后,可以通过机身出风孔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机身2的侧壁上相对于前进风孔道22靠后的位置处开设有后进风孔道23,后进风孔道23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内倾斜,以使进入的风流作为动力风流带动第二出风孔14和第一出风孔12引出的风流流动至机身后部。在机身2侧壁的相对靠后的位置上开设后进风孔道23,同样可以利用无人飞行器飞行产生的自然风,往机身后部送入风流,此时的风流不携带热量且动力较大,因而可以带动电池仓出来的热量风流流动至机身后部,加速风流的流通,使得风流从机身后部的机身出风孔出去,避免机身后部囤积热量,散热更快速。

由于利用了飞行过程的自然风实现散热,可以避免风扇等散热装置的使用,降低了相应的成本,减少了所需容置空间、重量等,而且可以实现整机式散热,降低局部热量囤积可能性,散热均匀且快速。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