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1201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又称为电化学电容器,是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的一种电化学元件,具有很高的功率密度,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作为辅助能源在电动汽车及智能电网的存储系统中得到了起来越多的重视。

超级电容器单体的电压较低,一般为3V左右,使用时可通过单体电容器串联或并联的组合方式形成电容器模组,获得更高的电压及功率,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超级电容器通常会根据应用需求的负载特性连接不同功能的PCB线路板,起到保护电路、均衡单体等作用。

在串并联时,可将单体直接锡焊在PCB板上,或者单体间通过导线锡焊连接、模组与PCB之间也用导线连接;上述两种连接方式要求单体的引出端镀锡或为可锡焊的材质,目前中小型电容器多为导针型或焊脚盖板型,其引出端均可以锡焊,可以采用上述两种串并联方式。而大容量超级电容器引出端多为纯铝材质,上述两种连接就不再适用,对于大型电容器来说,单体间通过导电金属连接片用螺丝固定;或者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熔融焊接,但模组整体的引出端依然要采用螺丝固定进行物理连接。

因物理连接存在较大的接触内阻,不利于电容器达到最大工作效率,目前所使用的铝质金属连接片又不适于激光焊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在保证连接有效性的基础上,能够避免单体电容器产生接触内阻,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包括多个独立设置的单体电容器,所述单体电容器的引出端之间按正极连接负极的次序由单体连接片连接,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单体电容器的引出端上固定设置模组连接片;所述模组连接片包括在厚度方向划分的铝层与铜层,所述铝层与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单体电容器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所述铜层锡焊连接导线。

可选地,所述模组连接片长度介于10~50mm,宽度介于10~50mm,厚度介于1~5mm。

可选地,所述铜层的厚度介于0.1~1mm;所述铝层的厚度介于0.5~4.9mm。

可选地,所述模组连接片上设置贯通设置端子装配孔,所述端子装配孔能够套装于所述单体电容器的引出端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片上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插装螺栓。

可选地,所述单体连接片为纯铝平板;所述单体电容器的引出端与所述单体连接片采用激光焊接。

可选地,所述模组连接片的伸出端设置翻折部。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包括多个独立设置的单体电容器,单体电容器的引出端之间按正极连接负极的次序由单体连接片连接,单体连接片之间可采用激光焊接的连接方式;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单体电容器的引出端上固定设置模组连接片;模组连接片包括在厚度方向划分的铝层与铜层,铝层与位于最外侧的单体电容器通过激光焊接连接;通过铜层采用锡焊连接导线。

在各个单体电容器之间通过激光焊接连接,降低接触内阻;模组连接件的端部向外伸出,将导线焊接在铜层上,可降低整个模组与外界连接的接触内阻,在保证与单体电容器连接有效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焊接连接导线的目的,各个连接处均不存在接触内阻,使整个电容器模组不受机械连接形成接触内阻的影响,同时保证了连接的紧密有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两端引出结构电容器模组的一种连接结构;

图1B为两端引出结构电容器模组的第二种连接结构;

图1C为两端引出结构电容器模组的第三种连接结构;

图1D为两端引出结构电容器模组的第四种连接结构;

图1E为两端引出结构电容器模组的第五种连接结构;

图2为一端引出结构电容器的连接结构;

图3A为模组连接片的一种具体结构;

图3B为模组连接片的第二种具体结构;

图3C为模组连接片的第三种具体结构;

图3D为模组连接片的第四种具体结构;

图4A为模组连接片的正视图;

图4B为模组连接片的侧视图。

其中包括:

单体电容器1、单体连接片2、模组连接片3、铝层31、铜层32、端子装配孔33、安装孔34、导线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在保证连接有效性的基础上,能够避免单体电容器产生接触内阻。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超级电容器模组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包括多个独立设置的单体电容器1,单体电容器1的引出端之间按正极连接负极的次序由单体连接片2连接,单体连接片2与单体电容器1的引出端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熔融连接,以避免出现接触内阻;整个电容器模组需要与外部连接,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单体电容器1的引出端上固定设置模组连接片3,模组连接片3的一端连接于单体电容器1的引出端,另一端向外伸出;模组连接片3包括在厚度方向划分的铝层31与铜层32,铝层31与铜层32相互叠加形成整个模组连接片3,两层之间不存在接触内阻;铝层31与位于最外侧的单体电容器1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模组连接片3伸出端的铜层32锡焊连接导线4。

铝层易激光焊接而难以锡焊,但是铜层可直接锡焊。铝层与单体端子激光焊接以降低内阻,可在铜层锡焊以方便操作。导线4连接铜层32,铝层31激光焊接单体电容器1的引出端,在各单体电容器1之间通过单体连接片2通过激光焊接,各连接点之间均不存在接触内阻,同时确保了各连接点的紧密性,使最终形成的电容器模组达到最大工作效率。

如图1A至图1E所示,为两端引出结构电容器的五种连接结构;图2为一端引出结构电容器的连接结构。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结构,可形成多种不同的电容器模组,均包含在本申请核心思想的范围内。

具体地,本申请中模组连接片3长度介于10~50mm,宽度介于10~50mm,厚度介于1~5mm;单体连接片2同样用于连接,因此可采用相同的规格。

具体地,铜层32的厚度介于0.1~1mm;铝层31的厚度介于0.5~4.9mm。铜层32的延展性好,可设置较薄,铝层31比铜层略厚。

为方便与单体电容器1连接,模组连接片3上设置贯通设置端子装配孔33,端子装配孔33能够套装于单体电容器1的引出端上;在装配时将引出端插入端子装配孔33,模组连接片3与引出端接触,在接触点用激光焊接固定。

为了方便与导线4连接,连接片3上设置安装孔34,安装孔34用于插装螺栓,通过螺栓将导线4压紧在模组连接片3上,与锡焊的焊接点形成两个接触点,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单体连接片2为纯铝平板,当然也可设置为与模组连接片3相同的结构。单体电容器1的引出端与单体连接片2采用激光焊接,降低接触内阻。

如图3A至图3D所示,分别为模组连接片3的四种具体结构,图4A和图4B分别为模组连接片3的正视图和侧视图;模组连接片3的伸出端为平板,也可设置翻折部,翻折角度为90度或180度,或者按使用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翻折时铝层31位于内侧,铜层32位于外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