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885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开关电源中的一种变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视机内部的变压器除了具有变压器的电压变换功能,还兼具绝缘隔离与功率传送功能,其高度、结构等限制了LED电视机、LED显示器厚度的减小,成为制约LED视机、LED显示器发展的主要元件。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变压器主要包括骨架,设于骨架上的磁芯及设于磁芯上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为了便于将变压器焊接在电路板上,一般会在骨架上设有针脚,针脚主要在骨架的底面引出或侧面垂直引出,且为“L”型或直线型,以形成插接式结构。

上述变压器的结构,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在初、次级各绕组的导线的引线端采用增加铁氟龙套管进行绝缘隔离,而增加铁氟龙套管只能用手工进行作业,工艺复杂,使得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变压器。

一种变压器,包括骨架,设于所述骨架中的磁芯,及缠绕在所述骨架上的若干层绕组,所述绕组中采用的导线为膜包绝缘线,所述膜包绝缘线包括绝缘线,及设于所述绝缘线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层PET绝缘膜。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变压器中,由于所述绝缘线的外表面上设有PET绝缘膜,使得所述膜包绝缘线的引线端不需增加铁氟龙套管进行绝缘隔离,从而实现自动化绕线作业,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的端面上设有若干插接针脚,所述插接针脚为“弓”字型结构,所述“弓”字型结构的凸起方向与所述插接针脚的末端的延伸方向相反。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弓”字型结构的凸起方向的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可以降低所述变压器在电路板上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引脚包括依次连接的接线部、过渡部、针脚连接部及插接部,所述接线部与所述骨架连接且用于缠绕所述绕组中的导线,所述插接部的末端到所述针脚连接部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插接部的末端到所述接线部的垂直距离。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接引脚的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安装在电路板上时,便于电路板上的安装槽的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与所述接线部和所述针脚连接部之间、所述针脚连接部与所述插接部之间呈圆弧过渡方式连接,且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接线部的外侧或上方。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接引脚中采用圆弧过渡方式连接,是为了减小连接处之间的应力,增加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包括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及连接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的固定连接部,所述下固定部包括与所述固定连接部对应的上表面及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插接针脚设于所述下固定部的端面上,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插接引脚之间设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位于所述上表面上。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线槽的作用是将其中相邻的两根导线隔开,进行隔离,防止发生短路。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槽中设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导线槽中。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间隔部的作用是使所述导线槽的个数与所述插接引脚的个数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槽由所述固定连接部朝所述下固定部的端部倾斜。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线槽的倾斜设置,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所述绕组中的导线的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下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插接引脚的个数相对应的绕线柱,每一所述绕线柱与其中一个所述插接引脚的相邻设置。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线柱的作用是用于缠绕所述绕组中的导线,增加导线的有效长度,导线在与所述插接引脚焊接过程中,发生损坏时,导致安规距离不足。

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部的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绕线支点,所述绕线支点包括与所述凹槽的底部连接的支点连接部,及与所述支点连接部连接的支点延伸部,所述支点延伸部朝背向所述下固定部的方向延伸。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线支点的作用是用于缠绕所述绕组中的屏蔽引线。

进一步地,所述下表面上设有防护槽,所述绕线柱位于所述防护槽中。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槽的作用是增加所述绕线柱的高度,防止缠绕在所述绕线柱上的导线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变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变压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变压器的仰视图;

图4为图2中A-A处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骨架的一俯视角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骨架的一仰视角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骨架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压器100,包括骨架10,设于所述骨架10中的磁芯11,及缠绕在所述骨架10上的若干层绕组12。

请参阅图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组12的层数为七层。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绕组12的层数并不局限与此,可以设为若干层,即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所述绕组12中采用的导线为膜包绝缘线,所述膜包绝缘线包括绝缘线,及设于所述绝缘线的外表面上的至少一层PET绝缘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线为三层绝缘线,所述绝缘线的外表面上设有两层PET绝缘膜。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线、所述PET绝缘膜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与现有技术中绕组的导线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导线由于另增加两层PET绝缘膜,所以可以不需另外增加铁氟龙套管进行隔离,摆脱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工活单轴绕线机进行绕线作业,从而实现自动机进行绕线作业,从而提高绕线效率。本实施例中在导线上增加两层PET绝缘膜来实现屏蔽效果,而现有技术中采用铜箔来实现屏蔽效果,使得加工复杂,不能实现自动机绕制,生产效率低。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组12中的导线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线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4,每层所述绕组12之间设有绝缘层13,所述绝缘层13用于对每层所述绕组12进行绝缘隔离。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13采用绝缘胶带缠绕在每一层所述绕组12上。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13可以由绝缘胶带或环氧树脂当中的一种制成。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磁芯11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护层14,所述保护层14对所述磁芯11起固定和绝缘作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14采用绝缘胶带制成。

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骨架10包括上固定部101、下固定部102及连接所述上固定部101和所述下固定部102的固定连接部103,所述下固定部102包括与所述固定连接部103对应的上表面及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下固定部102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若干插接针脚15,所述插接针脚15为“弓”字型结构且末端朝背向所述上固定部101的方向延伸,所述“弓”字型结构的凸起方向与所述插接针脚15的末端的延伸方向相反。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针脚15设为“弓”字型结构及其所述“弓”字型结构的凸起方向的设置,使得所述下固定部102的安装位置可以下调,例如,在电路板上设置安装槽,将所述下固定部102安装在安装槽中,而不影响所述插接针脚15的功能,从而使得整个所述变压器100在电路板上的高度降低。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部102的一端设有五个所述插接针脚15,用于缠绕初级绕组,另一端设有四个所述插接针脚15,用于缠绕次级绕组。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部102的两端的所述插接引脚15的个数并不局限与此,可以设为若干个,即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插接引脚15包括与所述下固定部102垂直连接的接线部151,与所述接线部151连接的过渡部152,与所述过渡部152连接的针脚连接部153,及与所述针脚连接部153垂直连接的插接部154,所述接线部151与所述绕组12中导线的末端连接,所述针脚连接部153与所述接线部151平行且不高于所述下固定部102的表面,所述插接部154末端到所述针脚连接部153表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插接部154末端到所述接线部151表面的垂直距离。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部151与所述绕组12中导线的末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插接引脚15的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压器100安装在电路板上时,需要在电路板上设置安装槽,所述插接部154末端到所述针脚连接部153表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插接部154末端到所述接线部151表面的垂直距离,便于电路板上的安装槽的加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152与所述接线部151和所述针脚连接部153之间、所述针脚连接部153与所述插接部154之间呈圆弧过渡方式连接,且所述过渡部152位于所述接线部151的外侧。所述插接引脚15中采用圆弧过渡方式连接,是为了减小连接处之间的应力,增加强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针脚连接部153不高于所述下固定部102的表面,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影响自动化绕线。

请参阅图5,相邻的两个所述插接针脚15之间设有导线槽104,所述导线槽104位于所述下固定部102朝向所述上固定部101的表面上,且位于中间的其中一个所述导线槽104中设有间隔部105,所述间隔部105将位于中间的其中一个所述导线槽104分成两个,以使所述导线槽104的个数与所述插接引脚15的个数对应。

所述导线槽104包括靠近所述固定连接部103的倾斜槽1041,及位于所述下固定部102的端部且与所述倾斜槽1041联通的直通槽1042,所述倾斜槽1041朝所述下固定部102的端部倾斜,所述直通槽1042由所述下固定部102的端部向所述下固定部102的中部内凹。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倾斜槽1041朝所述下固定部102的端部倾斜,其作用是在将所述绕组12中的导线的末端与所述插接针脚15连接时,为了便于所述绕组12中的导线的引出,防止导线突出在所述下固定部102的表面而影响自动化绕线。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部105将位于中间的其中一个所述导线槽104分成两个,所述导线槽104的作用是将其中相邻的两根导线隔开,进行隔离,防止发生短路。

请参阅图6,所述下固定部102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若干绕线柱16,所述绕线柱16与所述固定连接部103分别位于所述下固定部102的两相对面上,且每一所述绕线柱16的位置与其中一个所述插接引脚15的位置对应。

请再参阅图3,所述绕组12中的导线在不同的所述绕线柱16上的缠绕方向一般对称设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次级绕组中的两根导线从上方绕过所述绕线柱16,另外两根导线从下方绕过所述绕线柱16,初级绕组中的两根导线从上方绕过所述绕线柱16,另外三根导线从下方绕过所述绕线柱16。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绕组12中导线缠绕下所述绕线柱16上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另行设置。

请再参阅图4和图5,所述上固定部101、所述固定连接部103及所述下固定部102的外侧形成绕线槽106,所述绕组12缠绕在所述绕线槽106中。所述绕组12中的导线的末端穿过所述导线槽104,在所述绕线柱16上缠绕后,在与所述接线部151焊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柱16的尺寸可以根据所述绕组12中的导线的线径的大小进行调整。在所述绕线柱16上缠绕导线,可以增加导线的有效长度,防止导线在与所述接线部151焊接过程中,发生损坏时,导致安规距离不足。

请再参阅图5,所述固定连接部103中设有收容孔1031,所述上固定部101中设有上收容槽1011,所述下固定部102中设有下收容槽1021,所述收容孔1031与所述上收容槽1011、所述下收容槽1021联通,所述磁芯11设有所述上收容槽1011、所述收容孔1031及所述下收容槽1021中。

请再参阅图4,所述磁芯11包括上磁体111和下磁体112,所述上磁体111和所述下磁体112的截面都为“T”型结构,所述上磁体111的“T”型端设于所述上收容槽1011中,所述下磁体112的“T”型端设于所述下收容槽1021中,所述上磁体111与所述下磁体112形成闭合磁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磁体111与所述下磁体112在所述收容孔1031中开有气隙,所述气隙的作用是防止所述变压器100工作时出现磁饱和现象。

请再参阅图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气隙中设有填充胶17,所述填充胶17为无应力软环氧树脂,所述填充胶17用于防止所述变压器100工作时产生噪音。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填充胶17为无应力软环氧树脂或硅胶当中的一种。

相较现有技术,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变压器100中,由于所述绝缘线的外表面上设有PET绝缘膜,使得所述膜包绝缘线的引线端不需增加铁氟龙套管进行绝缘隔离,从而实现自动化绕线作业,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由于所述插接针脚15为“弓”字型结构且末端朝背向所述上固定部101的方向延伸,所述“弓”字型结构的凸起方向与所述插接针脚15的末端的延伸方向相反,所以将所述变压器100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可以将所述下固定部102的安装位置下调,从而降低所述变压器100在电路板上的高度。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架10a,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架10a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骨架10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部101a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朝中部内凹的凹槽1012,所述凹槽1012的中间设有绕线支点18,所述绕线支点18包括与所述凹槽1012的底部垂直连接的支点连接部181,及与所述支点连接部181垂直连接的支点延伸部182,所述支点延伸部182朝背向所述下固定部102a的方向延伸。所述绕线支点18用于缠绕或固定所述绕组12中的屏蔽引线,便于进行自动化绕线。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支点18的尺寸可以根据所述绕组12中的导线的线径的大小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架10b,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骨架10b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骨架10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152b与所述接线部151b和所述针脚连接部153b之间、所述针脚连接部153b与所述插接部154b之间呈圆弧过渡方式连接,且所述过渡部152b位于所述接线部151b的上方。所述插接引脚15中采用圆弧过渡方式连接,是为了减小连接处之间的应力,增加强度。

请参阅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架10c,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骨架10c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骨架10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部102b中设有四个所述绕线柱16的一端表面上的设有防护槽107,所述防护槽107朝向所述下固定部102b的端部贯穿,且所述绕线柱16位于所述防护槽107中。所述防护槽107的作用是增加所述绕线柱16的高度,防止缠绕在所述绕线柱16上的导线脱落。

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部102b中设有所述绕线柱16的两端表面上的分别设有防护槽107,所述防护槽107朝向所述下固定部102b的两端贯穿,且所述绕线柱16位于所述防护槽107中。所述防护槽107的作用是增加所述绕线柱16的高度,防止缠绕在所述绕线柱16上的导线脱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