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弧快速合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472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电弧快速合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电弧快速合闸结构。



背景技术:

塑壳断路器是用于接通和分断电流并在过电流的情况下对线路和设备提供保护的一种低压电器。使用寿命及短路分断能力是塑壳断路器的重要性能指标,通常情况下,它与塑壳断路器的动、静触头银触头的大小都成正相关性。在塑壳断路器的每次开断过程中,会伴随着电弧的产生及持续,该电弧会使得银触头不断烧损,银触头烧损的程度与电弧在银触头上停留的时间具有正相关性,现有断路电弧在断路器的动、静触头的银触头上停留的时间较长,降低断路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电弧快速合闸结构,缩短电弧在断路器的动、静触头的银触头上停留的时间,减少电弧对动、静触头的烧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电弧快速合闸结构,包括对应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

脱扣件,可转动设置在断路器的壳体内,脱扣件的一端向上延伸与手柄联动连接,另一端与动触头相连接,脱扣件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动触头靠近或者远离静触头;

磁保持驱动装置,设置在脱扣件的一侧并且脱扣件相连接;

当脱扣件带动动触头靠近静触头时,所述磁保持驱动装置会驱使动触头快速移动与静触头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磁保持驱动装置包括:动铁芯,所述动铁芯与脱扣件联动连接;成对的永磁体,该成对的永磁体对称安装在动铁芯的左右两侧;绕线圈的前磁轭,与动铁芯的前端相对设置;绕线圈的后磁轭,与动铁芯的后端相对设置;当动铁芯在前磁轭和后磁轭的电磁力作用下,在前磁轭和后磁轭之间前后移动,从而带动脱扣件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磁保持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有用于安装动铁芯的驱动通道以及用于安装永磁体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对称发置在动铁芯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动铁芯包括动铁芯主体和限位部,所述驱动通道包括驱动前通道和驱动后通道,驱动后通道与后磁轭相对应设置,所述动铁芯主体置于驱动前通道上,所述限位部置于驱动后通道上,限制动铁芯的移动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动铁芯主体设有伸出固定架外的联动头,所述联动头与静触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前挡板,所述联动头穿过前挡板与静触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成对的永磁体至少一对,设置在动铁芯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在脱扣件的一侧设置磁保持驱动装置,当脱扣件带动动触头靠近静触头时,所述磁保持驱动装置会驱使动触头快速移动与静触头按触,驱使动、静触头快速接触,缩短电弧在断路器的动、静触头的银触头上停留的时间,减少电弧对动、静触头的烧损,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电弧快速合闸结构的安装断路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电弧快速合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电弧快速合闸结构去除静触头和动触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架安装有动铁芯和永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动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动触头;2、静触头;3、脱扣件;4、手柄;5、磁保持驱动装置;51、动铁芯;511、动铁芯主体;5111、联动头;512、限位部;52、固定架;521、驱动通道;5211、驱动前通道;5212、驱动后通道;522、安装槽;53、永磁体;54、前磁轭;55、后磁轭;6、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电弧快速合闸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防电弧快速合闸结构,包括对应配合的动触头1和静触头2;脱扣件3,可转动设置在断路器的壳体内,脱扣件3的一端向上延伸与手柄4联动连接,另一端与动触头1相连接,脱扣件3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动触头1靠近或者远离静触头2;磁保持驱动装置5,设置在脱扣件3的一侧并且脱扣件3相连接;在在脱扣件3的一侧设置磁保持驱动装置5,当脱扣件3带动动触头1靠近静触头2时,所述磁保持驱动装置5会驱使动触头1快速移动与静触头2按触,驱使动、静触头2快速接触,缩短电弧在断路器的动、静触头2的银触头上停留的时间,减少电弧对动、静触头2的烧损,提高其使用寿命。

其中磁保持驱动装置5,包括动铁芯51,所述动铁芯51与动触头1联动连接,其中动铁芯51安装在固定架52的驱动通道521内;成对的永磁体53,该成对的永磁体53对称安装在动铁芯51的左右两侧,并且安装在固定架52的安装槽522内;绕线圈的前磁轭54,与动铁芯51的前端相对设置;绕线圈的后磁轭55,与动铁芯51的后端相对设置;当断路器闭合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前磁轭54和后磁轭55中线圈电流方向,来改变前磁轭54和后磁轭55的磁极,其中成对的永磁体53对称安装在动铁芯51的左右两侧,实现对动铁芯51的磁化,根据磁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得动铁芯51在前磁轭54和后磁轭55的电磁力作用下,在前磁轭54和后磁轭55之间前后移动,当后磁轭55与动铁芯51的后端磁极不同,前磁轭54与动铁芯51的前端磁极相同,使得动铁芯51向后移动,从而通过脱扣件3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接触,实现快速闭合,当动铁芯51移动至所需位置时,不改变前磁轭54和后磁轭55的磁极,可以有效保持动铁芯51当前所处的位置,使得动触头1与静触头2保持接触状态,提高其稳定性。

其中所述动铁芯51包括动铁芯主体511和限位部512,所述驱动通道521包括驱动前通道5211和驱动后通道5212,驱动后通道5212与后磁轭55相对应设置,所述动铁芯主体511置于驱动前通道5211上,所述限位部512置于驱动后通道5212上,限制动铁芯51的移动距离,提高其使用性能。

所述成对的永磁体53至少一对,设置在动铁芯51的中间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永磁体53的对数。

其中所述动铁芯主体511设有伸出固定架52外的联动头5111,所述联动头5111与静触头2相连接,便于动铁芯51与静触头2相连接,其中所述固定架52上设置有前挡板6,所述联动头5111穿过前挡板6与静触头2相连接,可以有效限制联动头5111移动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