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165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插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装置的插头大部分不带金属固定结构,结构不稳固,扣合时容易破损,且插头不能牢固固定在插座上,在振动、搬运过程中容易导致插头脱离插座造成信号中断,甚至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以解决现有插头结构不稳固,插座不能牢固固定插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插头电性端子和插头信号端子,所述插头电性端子包括插头固定部;所述插头固定部的内侧向下延伸有第一插头引脚,所述插头固定部的外侧向下延伸有第二插头引脚,所述插头固定部的两端均向下延伸有第三插头引脚;所述第一插头引脚、所述第二插头引脚及两个所述第三插头引脚均卡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头引脚上设有与插座相配合的第一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信号端子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插头环抱臂,所述插头环抱臂的外侧面与插座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本体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头环抱臂位于所述插头本体内侧的一端穿过所述插孔并向外延伸形成第四插头引脚。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环抱臂的外侧壁设有有插座相配合的第二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固定部、所述第一插头引脚、所述第二插头引脚及两个所述第三插头引脚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电性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插头电性端子位于所述插头本体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信号端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插头信号端子位于两个所述插头电性端子之间。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插头信号端子沿所述插头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本体上设有与插座配合的凸起。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插头本体上设置电性端子,起固定和导电的作用,使得插头本体的结构更加稳固;

(2)插头可以牢固卡合在插座上,防止插头脱离插座造成的信号中断。

附图说明

图1为包含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装置的插座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插座的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连接装置的插头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插头的分解图;

图6为图2所示插座的截面图;

图7为图2所示插座的插座电性端子的示意图。

图中:1、插座;11、插座本体;111、安装位;112、第一卡合槽;113、凸块;1131、限位部;1132、凹槽;114、隔栏;12、插座电性端子;121、第一插座固定部;1211、第一弯折部;122、第二插座固定部;1221、固定部本体;1222、第二弯折部;1223、第一插座引脚;1224、凸台;123、连接件;13、插座信号端子;131、第二插座引脚;132、插座环抱臂;133、弯钩部;134、第三弯折部;14、卡位;2、插头;21、插头本体;211、第二卡合槽;2111、凸起;212、插孔;22、插头电性端子;221、插头固定部;222、第一插头引脚;223、第二插头引脚;224、第三插头引脚;225、第一凸部;23、插头信号端子;231、插头环抱臂;232、第四插头引脚;233、第二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6所示,包含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的连接装置,包括插座1和插头2,插座1包括插座本体11及安装于插座本体11上的插座电性端子12和插座信号端子13,插座电性端子12包括第一插座固定部121及两个沿第一插座固定部1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二插座固定部122,第二插座固定部122通过连接件123连接于第一插座固定部121上;第一插座固定部121包括向内弯折的第一弯折部1211,第一弯折部1211卡接于插座本体11上;第二插座固定部122包括与连接件123相连接的固定部本体1221,固定部本体1221远离第一插座固定部121的一端向下并向内延伸有第二弯折部1222,固定部本体1221的端部向下延伸有第一插座引脚1223;插座本体11上设置有与第二弯折部1222相配合的安装位111,安装位111呈L形状。插头2包括插头本体21及安装于插头本体21上的插头电性端子22和插头信号端子23,插头电性端子22包括插头固定部221;插头固定部221的内侧向下延伸有第一插头引脚222,插头固定部221的外侧向下延伸有第二插头引脚223,插头固定部221的两端均向下延伸有第三插头引脚224;第一插头引脚222、第二插头引脚223及两个第三插头引脚224均卡接于插头本体21上。在插座本体11上设置插座电性端子12,插头本体21上设置插头电性端子22,工作状态下,插头电性端子22的第一插头引脚222、第二插头引脚223及第三插头引脚224均与插座电性端子12的内侧接触,一方面可以增加插座本体11和插头本体21的强度和稳固性,另一方面插头电性端子22和插座电性端子12还起到导电的作用,增强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同时插头与插座通过插头电性端子22和插座电性端子12的配合而固定,防止插头脱离插座造成的信号中断。进一步地,第二弯折部1222的外侧壁设有凸台1224,两个第二弯折部1222上的凸台1224相对设置;第二插头引脚223上设有与插座相配合的第一凸部225,使得插头2更牢固地固定于插座1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插座电性端子12呈U型结构,第一插座固定部121、两个第二插座固定部122及两个连接件123一体成型,插座电性端子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座电性端子12分别位于插座本体11的两端,两个插座电性端子12的开口相对设置。插头固定部221、第一插头引脚222、第二插头引脚223及两个第三插头引脚224一体成型,插头电性端子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头电性端子22分别位于插头本体21的两端,整个装置对称设计,稳定性更好。

插座信号端子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插座引脚131、插座环抱臂132及弯钩部133,弯钩部133与插座环抱臂132的外侧面形成与插头2配合的卡位14,卡位14的开口方向与插座环抱臂132的开口方向相反,弯钩部133的端部设有相对于卡位14向内弯折的第三弯折部134。插头信号端子23包括向外弯折且卡接于插头本体21上的插头环抱臂231,插头环抱臂231的外侧面与卡位14配合。插头2插入插座1时,插头环抱臂231插入卡位14内,使得插头2可以牢固固定于插座1内,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另外,插头环抱臂231的外侧面与卡位14的内侧面平衡接触,防止刮伤插头2和插座1。进一步地,插头本体21上设有插孔212,插头环抱臂231位于插头本体21内侧的一端穿过插孔212并向外延伸形成第四插头引脚232。插头2插入插座1时,第四插头引脚232与插座环抱臂132的顶部接触,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插头环抱臂231的外侧壁设有与插座配合的第二凸部233,第二凸部233与第三弯折部134的配合,使得插头2插入插座1后不易松脱。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插座信号端子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插座信号端子13位于两个插座电性端子12之间,多个插座信号端子13沿插座本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插座信号端子13分成两组,沿第一插座固定部1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插头信号端子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插头信号端子23位于两个插头电性端子22之间,多个插头信号端子23沿插头本体21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插头信号端子23分成两组,沿插头固定部2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插座本体11上设有第一卡合槽112,第一卡合槽112的底部设有凸块113,插头本体21上设有与凸块113配合的第二卡合槽211。插头2插入插座1时,第二卡合槽211扣合在凸块113上,装置结构更加紧凑。凸块113与第一卡合槽112的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用于分隔多个插座信号端子13的隔栏114,凸块113在第三弯折部134的上方设有限位部1131。插头2插入插座1中时,插头环抱臂231插头卡位14内,两个第三弯折部134向凸块113的方向移动,在插头2拔出插座1时,插头环抱臂231脱离卡位14过程中,限位部1131现在第三弯折部134向上移动,从而防止插座信号端子13脱离插座本体1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卡合槽211的底部设有凸起2111,凸块113的顶部设有与凸起2111相适配的凹槽1132。凸起2111与凹槽1132配合,起到防呆作用,防止不同型号的插头2和插座1的插接造成插头2和插座1的破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插头本体21上设置插头电性端子22,起固定和导电的作用,使得插头本体21的结构更加稳固;插头2可以牢固卡合在插座1上,防止插头2脱离插座造成的信号中断。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