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入式接地开关静触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1871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入式接地开关静触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于插入式接地开关的静触头。



背景技术:

插入式接地开关在接地位置时,接地触头插入接地静触头座,通过压缩弹性导电触指来实现导电接触。而弹性导电触指与接地动触头接触时,由于受到动触头自身重量的影响,弹性导电触指受到的压力并不均匀,从而影响导电性能。同时,由于接地静触头座的内孔与接地动触头之间的间隙较大,这是由于弹性导电触指压缩后的接触压力不能过大,如果接地静触头座与动触头之间的间隙较小,就会导致弹性导电触指受到的压力过大,接地开关在承受动稳定电流和热稳定电流时,接地动触头受到电动力时产生剧烈振动而影响了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式接地开关静触头,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对接地动触头的定位,使接地开关的性能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式接地开关静触头,其通过导向环对接地动触头的径向定位,使弹性导电触指均匀压缩,且当短路电流通过时不会产生剧烈振动,大大提高了接地开关的性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入式接地开关静触头包括接地静触头座、弹性导电触指以及导向环,所述接地静触头座与接地母线相连,所述接地静触头座设有内孔、内壁、触指槽以及导向槽,所述内孔开设于所述接地静触头座中,动触头得以插入所述内孔中,所述触指槽和所述导向槽间隔地环形开设于所述内壁中,所述弹性导电触指安装于所述触指槽中,所述导向环环形地接合于所述导向槽,所述导向环的内径小于所述内孔的内径,所述导向环的内径适配于动触头,得以径向定位动触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向环设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卡接于所述导向槽,所述接合部的径向厚度大于所述导向槽的槽深,所述接合部从所述导向槽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向环轴向对齐于所述接地静触头座的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向环为绝缘非金属材料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接地静触头座的触指槽为V型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向环设有内接面,所述内接面为突出弹性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插入式接地开关静触头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接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所示的是一种插入式接地开关静触头1,所述插入式接地开关静触头1包括接地静触头座10、弹性导电触指20以及导向环30,所述接地静触头座10与接地母线相连,所述接地静触头座10设有内孔11、内壁14、触指槽12以及导向槽13,所述内孔11开设于所述接地静触头座10中,动触头2得以插入所述内孔11中,所述触指槽12和所述导向槽13间隔地环形开设于所述内壁14中,所述弹性导电触指20安装于所述触指槽12中,所述导向环30环形地接合于所述导向槽13,所述导向环30的内径小于所述内孔11的内径,所述导向环30的内径适配于动触头2,得以径向定位动触头2。

从而,通过对接地动触头2的定位,使接地开关的性能更加可靠,所述导向环30对接地动触头2的径向定位,使弹性导电触指20均匀压缩,且当短路电流通过时不会产生剧烈振动,大大提高了接地开关的性能。

其中,所述导向环30设有接合部32,所述接合部32卡接于所述导向槽13,所述接合部32的径向厚度大于所述导向槽13的槽深,所述接合部32从所述导向槽13突出,使得所述导向环30的内径小于所述内孔11的内径,同时所述导向环30的内径稍大于动触头2,得以使动触头2在插入所述内孔11时实现径向定位,防止动触头2和所述接地静触头座10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导致动触头2振动幅度过大影响性能。也就是说,所述导向环30的一部分卡接于所述导向槽13内,一部分突出于所述接地静触头座10的内孔11中,当接地动触头2插入时起径向定位作用。

其中,所述导向环30轴向对齐于所述接地静触头座10的内孔11,也就是说,所述导向环30与所述接地静触头座10内孔11的轴向方向为同心结构。

其中,所述导向环30为绝缘非金属材料环,如橡胶弹性环。

所述接地静触头座10的触指槽12为V型槽,所述弹性导电触指20为两组,有利于增多接触点,使得动触头2与所述静触头1充分接触,降低接触电阻,减小温升。

所述导向环30从所述导向槽13径向向内延伸,所述导向环30设有内接面31,所述内接面31为突出弹性面,便于对动触头2受到的电动力产生缓冲作用,避免产生振动而影响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