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切电容的双断口固封极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463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切电容的双断口固封极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封极柱,特别是一种用于切电容的双断口固封极柱。



背景技术:

真空开关发生重燃、重击穿主要是因为合闸涌流造成真空灭弧室触头熔焊,从而在分闸后形成击穿弱点而导致的场致击穿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真空灭弧室内存在不确定性的微粒而导致在分闸后发生迟滞击穿。

投切电容器组时的合闸涌流值从几千安培到十几千安培,电流值虽然不是太大,但涌流的频率很高,达几千赫兹,其热效应比做31.5KA热稳定试验还要严酷。而真空开关的动静触头是平面对接式接触,严格意义上只是点接触,因而真空开关在做投切电容器组试验时发生熔焊是必然的。分闸后,触头表面熔焊点必然是电场集中处,是承受恢复耐压的薄弱区域。熔焊点被拉开后的形貌对于真空灭弧室分闸后能否承受恢复电压至关重要,而其形貌与开关的分闸特性及触头材料的组织性能均有密切关系。

真空开关投切电容器组时易于发生重击穿,是一种明显的缺陷。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国内10KV真空开关投切电容器时的一次通过率约为70~80%,35KV真空开关投切电容器时的一次通过率仅为20%左右。

国外大公司真空灭弧室产品的真空断路器用在10KV电压等级表现很好,但35KV电压等级也很难通过切电容试验。

因此在35KV电压等级,用于切电容的双断口真空断路器这样一种方案被提了出来,而且经过试验验证,效果相当不错。

但是目前用于切电容的双断口真空断路器其双断口主要采用非同轴的串联结构,分合闸时每个固封极柱内的两个灭弧室需要两个操纵杆进行操作,原有的机构不能用,必须开发专用的操纵机构。因此目前真空断路器存在的缺点是:结构和控制均较为复杂,通用性差,其相应的制造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切电容的双断口固封极柱。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控制简单、通用性强和设备投入成本低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切电容的双断口固封极柱,包括壳体,壳体内部依次同轴线串连设置有灭弧室、分闸器和双动灭弧室;所述的灭弧室内设有一对电极A和电极A';所述的双动灭弧室内设有一对电极B和电极B';所述的电极A'经导电杆与电极B连接;所述的电极B'与操作杆连接;所述的导电杆上还设有限位板,限位板经分闸簧与分闸器一端连接,分闸器另一端设有限位台。

前述的用于切电容的双断口固封极柱中,所述的壳体,是绝缘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壳体内部依次同轴线串连设置有灭弧室、分闸器和双动灭弧室;在灭弧室内设置一对电极A和A',在双动灭弧室内设置一对电极B和B';电极A'和电极B分别设于导电杆两端,并在处于分闸器内的导电杆上设置限位板,限位板经分闸簧与分闸器一端连接,分闸器另一端设有限位台;该结构,实现了双断口(即一对电极A、A’和一对电极B、B’)的同轴线串联设置,结构更加简单;除此外,本实用新型,使用现有的一根操纵杆就可以完成分、合闸操作,而无需再设计专用的操纵机构与之配套使用,不仅通用性更强,而且有效节约了研发资金,降低了设备成本。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固封极柱相比,制造成本可以降低约20%,其组装的断路器产品成本可以降低约30%。

本实用新型在灭弧室和双动灭弧室间设置分闸器,实现固封极柱双断口的分断,由此减化了固封极柱的设计和断路器的设计,达到了切分容性负载的目的。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分闸,只需通过操作杆的运动实现双断口的分闸(即一级分闸和二级分闸);合闸,也只需通过操作杆的运动实现合闸(即一级合闸和二级合闸);因此其控制、操作更加简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控制简单、通用性强和设备投入成本低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合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级分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二级分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壳体,2-灭弧室,3-分闸器,4-双动灭弧室,5-电极A,6-电极A',7-导电杆,8-电极B,9-电极B’,10-限位板,11-分闸簧,12-限位台,13-操作杆,14-上导电件,15-上出线,16-下导电件,17-下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一种用于切电容的双断口固封极柱,构成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依次同轴线串连设置有灭弧室2、分闸器3和双动灭弧室4;所述的灭弧室2内设有一对电极A5和电极A'6,电极A5经上导电件14与上出线15连接;所述的双动灭弧室4内设有一对电极B8和电极B'9;所述的电极A'6经导电杆7与电极B8连接;所述的电极B'9与操作杆13连接,电极B'9还经下导电件16与下出线17连接;所述的导电杆7上还设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经分闸簧11与分闸器3一端连接,分闸器3另一端设有限位台12。分闸器3设于壳体1中,由壳体1紧紧包住,该结构,使分闸器3内部所受的,由分、合闸产生的力通过分闸器3分散作用于壳体1上,一方面满足了分、合闸的要求,另一方面起到了保护灭弧室不受外力破坏。

前述的壳体1,是绝缘壳体。绝缘壳体一方面用作绝缘,另一方面对其内外零部件起支承。

前述的用于切电容的双断口固封极柱的使用方法:分闸时,操作杆13沿导电杆7中轴线、并按灭弧室2至双动灭弧室4的方向运动,运动时,操作杆13对导电杆7压力逐渐减小,当操作杆13对导电杆7压力小于被压缩的分闸簧11产生的压缩力时,分闸簧11经限位板10推动导电杆7按操作杆13运动方向运动,此时,电极A5与电极A'6分离,完成一级分闸(如图2所示);操作杆13继续运动,导电杆7在分闸簧11的压缩力推动下继续运动,直至限位板10与限位台12接触时,导电杆7停止运动,继而电极B8也停止运动,电极B'9在操作杆13拉动下继续运动,此时电极B8与电极B'9分离,完成二级分闸(如图3所示)。

前述的用于切电容的双断口固封极柱的使用方法:合闸时,操作杆13沿导电杆7中轴线、并按双动灭弧室4至灭弧室2的方向运动,运动时,操作杆13推动电极B'9运动,使电极B'9与电极B8接触,完成二级合闸;操作杆13继续运动,操作杆13对导电杆7压力逐渐增大,当操作杆13对导电杆7压力大于被压缩的分闸簧11产生的压缩力时,分闸簧11继续被压缩,经合闸的电极B'9和电极B8推动导电杆7运动,并压缩分闸簧11,导电杆7推动电极A'6运动,使电极A'6与电极A5接触,完成一级合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