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191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



背景技术:

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电动汽车进入公众的视野并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电动车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潜力。现如今的电动汽车充电主要依靠安装于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的充电桩,这些充电桩都为人工充电,只能在司机或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完成充电接头的插拔动作,存在着因误操作损坏充电接插设备及充电电路的潜在危险。而目前用于充电桩的自动化充电插接装置(包括蛇形充电机器人,充电机械手等)仍处于研制阶段并未推广使用,究其原因,是因为该自动插接过程对装置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以致设备成本较高,限制了新能源汽车自动化充电设备的发展。现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与插座插接过程的高精度配合需求,是导致此类自动充电装置定位精度要求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插接过程的高精度需求是促进自动充电设备发展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的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以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充电桩容易被损坏的缺陷,降低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插接过程的高精度需求,降低自动化充电插接装置生产成本,从而加速我国自动充电插接装置的推广应用进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它包括导向探头、汽车内置导向器和驱动机构,所述的导向探头包括导向壳体、充电探针、磁力探针板和定位侧板,导向壳体内设置有封闭型腔,磁力探针板和充电探针均设置于封闭型腔内,充电探针的一端固设于磁力探针板的上,另一端贯穿导向壳体的左端部,定位侧板设置于导向壳体的外部;所述的汽车内置导向器包括导向壳,导向壳底部的外侧固设有与电动汽车内部充电电路对接的汽车充电插座,导向壳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磁力吸引面,导向壳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侧板相配合的导向滑槽;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壳体和连接壳体,电机壳体与连接壳体经螺栓连接,电机固定安装于电机壳体内,电机的输出端与导向壳体的右端部固连。

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经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板。

所述的导向壳体的右端部开设有圆形凹槽。

所述的连接板固定于圆形凹槽内。

所述的导向壳体的外径略小于电机壳体的内径。

所述的导向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侧板。

所述的导向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滑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壳体的一端安装自动化设备上,另一端与电机壳体螺栓连接,这样一来便能根据不同的自动化设备更换不同的连接壳体,更加通用化,此外连接壳与全自动多功能蛇形充电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相连从而组成自动化充电设备,因此能实现自动的给充电汽车充电功能,不需要人为的干涉与操作。(2)汽车内置导向器经汽车充电插座连接接于充电汽车充电接口上的,可完整卸下,同时导向探头(与驱动装置的连接为螺栓连接,也可拆卸,因此可以更换不同型号的充电探头和汽车内置磁力导向器,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的汽车充电接口的需求。(3)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探针只有在使用时,磁力探针板才会带着固接于其上的充电探针伸出导向壳体插入汽车充电插座内,而在不使用时充电探针始终位于导向壳体内部,这样一来便能防止充电探针长时间暴露于外界被腐蚀且保护充电探头不会因误触碰而损坏,延长了充电探针的使用寿命。(4)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壳为由外向里半径逐渐减小的圆台结构,起导角作用,这样可以减轻导向探头在其内部前进时受到冲击,降低自动化设备的精度要求,同时达到定位的目的。(5)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中电机作为自动化设备控制链最末端的一环,使得无论自动化设备如何运动,导向探头始终能在电机的带动下保持一个初始的角度,因此使得导向探头与汽车内置导向器的角度一致。(6)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滑槽为由里向外槽宽逐渐增大的结构设计,具有误差纠偏功能,可使得对电机的精度要求降低。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示意图;

图4 为汽车内置导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磁力探针板与充电探针的安装结构;

图中,1-导向探头,2-汽车内置导向器,3-驱动机构,4-导向壳体,5-充电探针,6-磁力探针板,7-定位侧板,8-导向壳,9-汽车充电插座,10-磁力吸引面,11-导向滑槽,12-电机,13-电机壳体,14-连接壳体,15-旋转轴,16-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5所示,一种可拆卸导向式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它包括导向探头1、汽车内置导向器2和驱动机构3,所述的导向探头1包括导向壳体4、充电探针5、磁力探针板6和定位侧板7,导向壳体4内设置有封闭型腔,磁力探针板6和充电探针5均设置于封闭型腔内,充电探针5的一端固设于磁力探针板6的上,另一端贯穿导向壳体4的左端部,定位侧板7设置于导向壳体4的外部。所述的充电探针5只有在使用时,磁力探针板6才会带着固接于其上的充电探针5伸出导向壳体4插入汽车充电插座9内,而在不使用时充电探针5始终位于导向壳体4内部,这样一来便能防止充电探针5长时间暴露于外界被腐蚀且保护充电探头不会因误触碰而损坏,延长了充电探针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汽车内置导向器2包括导向壳8,导向壳8底部的外侧固设有与电动汽车内部充电电路对接的汽车充电插座9,导向壳8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磁力吸引面10,导向壳8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侧板7相配合的导向滑槽11。所述的导向壳8为由外向里半径逐渐减小的圆台结构,起导角作用,这样可以减轻导向探头1在其内部前进时受到冲击,降低自动化设备的精度要求,同时达到定位的目的。此外,所述汽车内置导向器2经汽车充电插座9连接接于充电汽车充电接口上的,可完整卸下,同时导向探头1与驱动装置的连接为螺栓连接,也可拆卸,因此可以更换不同型号的充电探头和汽车内置磁力导向盖,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的汽车充电接口的需求。

所述的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12、电机壳体13和连接壳体14,导向壳体4的外径略小于电机壳体13的内径,电机壳体13与连接壳体14经螺栓连接,电机12固定安装于电机壳体13内,电机12的输出端与导向壳体4的右端部固连。所述的连接壳体14的一端安装自动化设备上,另一端与电机壳体13螺栓连接,这样一来便能根据不同的自动化设备更换不同的连接壳体,更加通用化,电机作为自动化设备控制链最末端的一环,使得无论自动化设备如何运动,导向探头1始终能在电机12的带动下保持一个初始的角度,因此使得导向探头1与汽车内置导向器2的角度一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12的输出端经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15,旋转轴15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板16,所述的导向壳体4的右端部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的连接板16固定于圆形凹槽内。所述的导向壳体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侧板7,所述的导向壳体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滑槽11,导向滑槽11为由里向外槽宽逐渐增大的结构设计,具有误差纠偏功能,可使得对电机的精度要求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连接壳体14安装于蛇形机器人、机械臂或多轴机床等自动化设备的前端,导向探头1与驱动机构3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在自动化设备的控制下进行移动与充电;充电时,先将汽车内置导向器2上的汽车充电插座9事先与电动汽车内部充电电路对接,自动化设备将导向探头1朝向导向壳8,随后控制电机12启动,电机12经旋转轴15带动导向壳体4转动,当定位侧板7与导向滑槽11方向一致时关闭电机12,然后将导向探头1插入于导向壳8内,与此同时定位侧板7插入导向滑槽11内,起到轴向定位的目的,此时由于磁力探针板6与磁力吸引面10均具有磁性且磁性相反,磁力探针板6在磁力吸引面10的吸引力作用下,磁力探针板6上的充电探针5伸出导向壳体4外部并插入于汽车充电插座9中,而充电探针5与充电电源相连接,此时便接通了充电电路,给电动汽车充电。

当充电结束后,将导向探头1从导向壳8中拔出,充电探针5与汽车充电插座9分离,充电电路中断,充电探针5连同磁力探针板6退回导向壳体4中,至此充电动作完成。因此整个充电过程无需人工充电,同时避免了由于司机的误操作而导致充电插头损坏。

该电动车充电插头可作为任何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头设备,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动车配合全自动多功能蛇形充电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完成自动充电过程。此外,整体结构可以拆卸更换,即导向探头1和汽车内置导向器2均安装及更换方便,同时可以满足不同种类的电动汽车,适用性广,兼容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