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性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7047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可靠性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动开关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0720056014、名称为一种微动开关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动开关结构。该微动开关中,常闭接脚、常开接脚以及公用接脚都是上端和下端厚度均一致,且较薄。在活动导电片卡于共用接脚上之后,长时间使用后活动导电片会发生偏移,使活动导电片无法正常与常开接脚、常闭接脚接触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该类微动开关使用寿命只有300万~500万次之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高可靠性微动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可靠性微动开关,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上盖,在底座中穿插固定有三个金属端子,金属端子下端延伸出底座外,金属端子上端延伸出底座上方,在金属端子上端安装有弹性导电片,所述的金属端子为公共端子、常开端子以及常闭端子,弹性导电片一端卡于公共端子上端,另一端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与常闭端子接触,所述的公共端子上端厚度大于下端厚度,弹性导电片与公共端子卡接部位接触长度大于公共端子下端厚度。且,所述的常开端子、常闭端子上端厚度大于下端厚度,弹性导电片与常开端子、常闭端子之间为面接触。上述方案通过增加各金属上端的厚度,使金属端子与活动导电片卡接位置更宽,提高了活动导电片的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活动导电片偏位,同时也提高了活动导电片与常开端子、常闭端子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接触可靠性。该结构微动开关使用寿命可达2千万次以上。并且该结构保留了金属端子下端的尺寸规格,提高了微动开关与现有线路安装的兼容性。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各金属端子上端弯折重叠,重叠后金属端子上端厚度大于下端厚度。该结构使金属端子上端厚度至少为下端厚度的两倍,可提高活动导电片在金属端子上位置的可靠稳定。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公共端子上端具有两条用于卡接弹性导电片的平行卡槽。该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活动导电片在金属端子上位置的可靠稳定。

此外,所述的金属端子上端和下端之间具有一卡台。卡台便于金属端子安装插入底座时高度稳定一致,提高各端子安装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公共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的金属端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高可靠性微动开关整体外形与现有微动开关一致或相近,同样包括底座1、安装于底座1上的上盖2,在底座1中穿插固定有公共端子31、常开端子32以及常闭端子33三个金属端子3,金属端子3下端延伸出底座1外,用于穿插在外部线路板上实现电导通。金属端子3上端延伸出底座1上方,在金属端子3上端安装有弹性导电片4,弹性导电片4一端卡于公共端子31上端,另一端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与常闭端子接触。在上盖2上设置有一按钮5,按钮5下压推动弹性导电片与常闭端子33之间分离,使弹性导电片4与常开端子32接触实现电路切换。当释放按钮5后,弹性导电片4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恢复至与常闭端子33接触。本实施例中,公共端子31、常开端子32以及常闭端子33的上端厚度均大于自身下端厚度,详细如附图3所示。当然,也可以只设计为仅公共端子31上端厚度均大于自身下端厚度。弹性导电片4与公共端子31卡接部位接触长度大于金属端子3下端厚度,同时弹性导电片4与常开端子、常闭端子之间实现面接触。

上述结构通过增加各金属上端的厚度,使金属端子与活动导电片卡接位置更宽,提高了活动导电片的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活动导电片偏位,同时也提高了活动导电片与常开端子、常闭端子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接触可靠性。经过测试,该结构的微动开关使用寿命可达2千万次以上。并且该结构保留了金属端子下端的尺寸规格,提高了微动开关与现有线路安装的兼容性。

为了使弹性导电片4在公共端子31上卡接更加稳定,在公共端子31上端侧壁具有两条用于卡接弹性导电片4的平行卡槽311。该结构同样可增加弹性导电片4在公共端子31上的位置稳定。

为了便于各金属端子顺利插入底座1中,并且保证各金属端子插入位置的准确、一致,在金属端子上端和下端之间具有一卡台312。

至于如何使金属端子上端厚度大于下端厚度,可采用厚度较厚的五金坯料冲压,冲压时使金属端子上端保留较厚的厚度,下端则成型为较薄的厚度。

另外,再如附图4所示为金属端子另一结构示意图。为了使金属端子上端厚度大于下端厚度,也可通过弯折重叠金属端子上端实现,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