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池专用智能源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530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电池专用智能源瓶。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电池片领域中,制作P-N结,即扩散为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核心,扩散工艺在炉管内进行高温同磷源进行反应,而磷是由三氯氧磷作为源,通过气体带入到炉管内,源在管内受到高温分解反应生产三氧化二磷,三氧化二磷再与硅发生置换反应,在硅片表面进行扩散形成n型掺杂。但是目前源瓶通气存在诸多弊端,影响炉内源量的稳定性。

由于源瓶内通入氮气,充入的气体在源瓶内形成小气泡,对源液面形成波动干扰,对于源瓶外的非接触式液面传感器来说,很容易造成误判,发出液位不足报警信息,导致员工无法对源瓶内液面作出准确判断,经常炉内电池片方阻出现问题,才开始更换源瓶。

而且现有技术中源瓶容积有限,源瓶内可装入的总源量少,使用周期短,需频繁更换源瓶,容易导致方阻波动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源瓶外的非接触式液面传感器容易造成误判的不足,以及源瓶使用周期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池专用智能源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池专用智能源瓶,包括瓶体以及设于所述瓶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还包括设于所述瓶体上的连通器、补液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连通器为中空结构设于所述瓶体一侧,所述连通器上端与所述瓶体顶部连通,所述连通器下端与所述瓶体底部连通,所述补液组件与所述瓶体连通用于向所述瓶体内补入源液,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液面非接触传感器、第二液面非接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液面非接触传感器设于所述连通器外壁面上侧,所述第二液面非接触传感器设于所述连通器外壁面下侧,所述第一液面非接触传感器、第二液面非接触传感器和补液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瓶体内用于存储源液,通过进气管向瓶体内通入氮气,出气管用于和炉管连通,太阳能电池扩散工艺在炉管内进行高温同磷源进行反应,而磷是由三氯氧磷作为源,通过气体从出气管带入到炉管内,源在管内受到高温分解反应生产三氧化二磷,三氧化二磷再与硅发生置换反应,在硅片表面进行扩散形成n型掺杂,连通器底部与瓶体底部液面相连,顶部与瓶体顶部空气相连,这样连通器内的液面即与瓶体内实际液面相同,且瓶体内由于鼓起泡带来的液面波动并不会影响连通器内的液面,所以将非接触式液面传感器转移到测试连通器内的液面位置,即可精确感应液面位置,通过补液组件的增加,提高了源瓶内的总源量,提高了使用周期,有效避免频繁换源带来的方阻异常波动,第二非接触式液面传感器用于感应瓶体内源液的下限位置,当第二非接触式液面传感器感应瓶体内液面低于第二非接触式液面传感器时,第二非接触式液面传感器向控制器传递信号,则控制器控制补液组件向瓶体内补充源液,第一非接触式液面传感器用于感应瓶体内源液的上限位置,当第一非接触式液面传感器感应瓶体内液面高于第一非接触式液面传感器时,第一非接触式液面传感器向控制器传递信号,则控制器控制补液组件停止向瓶体内补充源液。

进一步,为了防止瓶体内源液不足影响生产,需及时向瓶体内补入源液,所述补液组件包括补液瓶、承载瓶和活塞推进装置,所述补液瓶设于所述瓶体一侧,所述承载瓶设于所述瓶体下端,所述承载瓶内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与瓶体底部连通,所述连通管另一端与所述补液瓶底部连通,所述活塞推进装置设于所述补液瓶内用于将补液瓶内的源液通过所述连通管补入所述瓶体内。补液瓶内设置源液用于当瓶体内源液不足时向瓶体内注入源液,承载瓶用于支撑瓶体,连通管用于连接补液瓶和瓶体,方便补液瓶向瓶体内注入源液,活塞推进装置用于将补液瓶内的源液通过连通管补入瓶体内。

进一步,为了将补液瓶内的源液压入瓶体内,所述活塞推进装置包括活塞、丝杆、联轴器和电机,所述活塞设于所述补液瓶内且所述活塞侧壁与所述补液瓶内壁面密闭连接,所述活塞上端与所述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联轴器和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电机设于所述补液瓶上方且与所述补液瓶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当瓶体内源液不足时,即第二液面非接触传感器传输信号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电机旋转控制活塞下压,将源液通过连通管压入瓶体内,当瓶体内源液过多时,即第一液面非接触传感器传输信号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活塞停止下压,完成补液。

进一步,所述补液瓶外避面下侧设有第三液面非接触传感器,所述第三液面非接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当第三液面非接触传感器感应不到液面,即活塞推到底部时,控制器传输信号给电机停止工作。

进一步,为了便于观察,所述瓶体、连通器、承载瓶和补液瓶均采用玻璃材质。

进一步,为了控制气体流量,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针阀。

进一步,为了便于观察瓶体内的温度,所述瓶体上端向瓶体内部延伸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温度计。源瓶从开始用到结束,由于源量由大到小,在相同氮气量的流通下,气体带走的源量是从大到小分布的,换源时需对炉内温度进行整体调整,在工艺进行过程中随时间增长,需不断调整炉内温度,再能稳定方阻的均匀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电池专用智能源瓶,采用连通器、补液组件和控制组件,通过第一液面非接触传感器和第二液面非接触传感器,严格控制瓶体内源的液面,使得源液面能保持稳定,避免员工误判,从而提高炉管内磷源的均匀性,能有效避免源液面不足带来的方阻返工,同时通过补液瓶自动补液,提高了源瓶总使用量,提高了源瓶的使用周期,有效避免频繁换源带来的方阻异常波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体,2、进气管,3、出气管,4、连通器,5、第一液面非接触传感器,6、第二液面非接触传感器,7、控制器,8、补液瓶,9、承载瓶,10、连通管,11、活塞,12、丝杆,13、联轴器,14、电机,15、第三液面非接触传感器,16、针阀,17、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池专用智能源瓶,包括瓶体1以及设于所述瓶体1上的进气管2和出气管3,所述进气管2和出气管3穿过所述瓶体1上端且与所述瓶体1密闭连接,所述进气管2穿过所述瓶体1上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瓶体1内侧底部,所述进气管2穿过所述瓶体1上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瓶体1内侧顶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瓶体1上的连通器4、补液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连通器4为长条形中空管状结构设于所述瓶体1一侧,所述连通器4上端与所述瓶体1顶部连通,所述连通器4下端与所述瓶体1底部连通,所述连通器4和所述瓶体1一体加工而成,所述补液组件与所述瓶体1连通用于向所述瓶体1内补入源液,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液面非接触传感器5、第二液面非接触传感器6和控制器7,所述第一液面非接触传感器5设于所述连通器4外壁面上侧,所述第二液面非接触传感器6设于所述连通器4外壁面下侧,所述第一液面非接触传感器5、第二液面非接触传感器6和补液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7信号连接。

所述补液组件包括补液瓶8、承载瓶9和活塞11推进装置,所述补液瓶8设于所述瓶体1一侧,所述承载瓶9设于所述瓶体1下端,所述承载瓶9内设有连通管10,所述连通管10一端与瓶体1底部连通,所述连通管10另一端与所述补液瓶8底部连通,所述承载瓶9和所述连通管10一体加工而成,所述活塞11推进装置设于所述补液瓶8内用于将补液瓶8内的源液通过所述连通管10补入所述瓶体1内。

所述活塞11推进装置包括活塞11、丝杆12、联轴器13和电机14,所述活塞11设于所述补液瓶8内且所述活塞11侧壁与所述补液瓶8内壁面密闭连接,所述活塞11上端与所述联轴器13焊接连接,所述联轴器13和所述丝杆12螺纹连接,所述丝杆12与所述电机14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电机14设于所述补液瓶8上方且与所述补液瓶8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电机14与所述控制器7信号连接,所述电机14为步进电机。

所述补液瓶8外避面下侧设有第三液面非接触传感器15,所述第三液面非接触传感器15与所述控制器7信号连接。

所述瓶体1、连通器4、承载瓶9和补液瓶8均采用玻璃材质。

所述进气管2和出气管3上均设有针阀16。

所述瓶体1上端向瓶体1内部延伸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温度计17。

工作原理:

当源液面低于第二液面非接触感应器位置时,控制器7传输信号给电机14,电机14带动丝杆12转动,丝杆12带动联轴器13向下移动,推动活塞11向下运动,从而补液瓶8通过承载瓶9内连通管10对瓶体1内进行补液,当液面到达第一液面非接触感应器时,控制器7传输信号给电机14停止工作,从此往复,使得液面稳定在两个液面感应器之间,当第三液面非接触感应器感应不到液面,即活塞11推到底部时,控制器7传输信号给电机14停止工作,当第二液面非接触感应器和第三液面非接触感应器均感应不到液面时,控制器7向操作界面发出液面报警,提醒更换源瓶。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