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桥接型系统及预制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8999发布日期:2018-07-25 00:15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桥接型系统及预制电缆。



背景技术:

国内外现有预制电缆技术仅用作常规电信号一对一传输,在常规电压回路没有并联扩展要求的情况下,采用预制电缆可以省略始端侧和终端侧的普通接线端子转接。在电力输变电工程项目应用中,很多电气二次回路需要在终端侧桥接并线。为了适应保护、测量、计量等不同设备的功能需求,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往往需要设置不同精度的抽头,现有技术一直是将互感器二次侧接入屏柜内端子排,并将若干端子并联以达到一进多出的目的。

然而这种处理方式存在如下几点缺陷:

(1)、通过柜内端子排并联完成桥接方案需要大量端子排,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运维和扩容;

(2)、经端子排并联桥接,各测试点电流电压容易产生差异,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

(3)、端子排过多,且并联结构在内部,测试时,工序复杂,且易操作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桥接型系统,包括公插针部和母插针部,所述公插针部包括至少一对的公插针,所述公插针固定在固定件上,所述公插针针柱上套有绝缘套;所述母插针部包括与所述公插针相配合的母插针,所述母插针包括用于与连接火线的公插针相配合的第一母插针和用于与连接零线、地线的公插针相配合的第二母插针;所述母插针部还包括导电滑块,所述导电滑块与所述第二母插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母插针在插孔端套有绝缘套,所述第二母插针在插孔端套有绝缘套。

优选地,所述导电滑块上设有通孔,所述母插针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母插针插针端套有绝缘套,所述第二母插针和所述导电滑块之间还连接有弹簧套。

优选地,所述第二母插针还设有导电的滑块挡圈,所述滑块挡圈用于限制所述导电滑块向远离母插针插孔端移动并用于导电滑块与第二母插针的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防短路桥接预制电缆,包括插头,所述插头包括上述的公插针部或母插针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防短路桥接预制电缆,包括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上述的公插针部或母插针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预制电缆连接器插座内按设计要求预埋一个多回路桥接件,当连接器插头插座啮合时,互感器信号通过预制电缆连接器插头引入已经预埋桥接件的插座侧,利用插座侧桥接件分流成设计所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并联回路直接连接装置或仪表,从而实现二次回路由一进到多出的效果,系统安全稳定、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为公插针,2为固定件,3为第一母插针,4为第二母插针,5为导电滑块,6为绝缘套,7为弹簧套,8为滑块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所示,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桥接型系统,包括公插针部、母插针部,公插针部包括至少一对的公插针1,公插针1分为插孔端、针柱和插针端三部分,插孔端连接电压互感器,每对公插针1中其中一个公插针1用于连接火线,另一个用于连接零线和地线。公插针1固定在固定件2上,公插针1针柱部分套有绝缘套6;母插针部包括与公插针1相配合的母插针(数量、连接方式等配合),母插针分为第一母插针3和第二母插针4,第一母插针3与连接火线的公插针1相配合,第二母插针4与连接零线、地线的公插针1相配合;母插针部还包括导电滑块5,导电滑块5与所有第二母插针4连接,因此所有第二母插针4相互连接。

第一母插针3和第二母插针4在插孔端均套有绝缘套6。绝缘套可以避免电路误接,保持电路系统更加稳定和安全,间接保证系统耐用性。

作为一种导电滑块5与母插针连接的实施方式,导电滑块5上设有通孔,母插针穿过导电滑块5上的通孔,第一母插针3插针端套有绝缘套6,因此导电滑块5不会与第一母插针3误触导致第一母插针3的连接,导电滑块5与第二母插针4接触连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导电滑块5不与第二母插针4直接接触,在第二母插针4上设有导电的滑块挡圈8,滑块挡圈8用于限制导电滑块5向远离母插针插孔端移动(起着限位作用),同时导电滑块5与滑块挡圈8接触使得导电滑块5与第二母插针4连接。第二母插针4和导电滑块5之间还连接有弹簧套7(绝缘或导电),通过弹簧套7的设置,能在震动环境中防震从而也能保持连接良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防短路桥接预制电缆,包括航空插头,所述插头包括上述的公插针部或母插针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防短路桥接预制电缆,包括航空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上述的公插针部或母插针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