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底绝缘防水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0758发布日期:2018-07-07 09:4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底绝缘防水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我国海上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广阔平坦的区域,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使得近海风力发电技术成为近来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由于海底自然环境恶劣及其不可预见性,海上风电用海底电缆是设计技术、制造技术难度较大的电缆品种。浅海电缆不仅要求防水、耐腐蚀、抗机械牵拉及外力碰撞等特殊性能,还要求较高的电气绝缘性能和很高的安全可靠性,特别是大长度海缆更是对目前电缆行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极大挑战。浅海用电缆广泛应用于大陆与岛屿、岛屿与岛屿之间以及穿越江河湖底的电力传输。随着自动化及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未来的数十年内,无论是海上风力发电,还是其他近海作业系统,都将对浅海电缆呈现出巨大的需求。由于浅海海底应用的特殊环境,需要电缆具有不同的导电截面、不同的机械强度、防海水渗漏与腐蚀等结构特性,并采用适应潮间带、潮下带等不同的施工方法,以满足风电产业的特殊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海底绝缘防水同轴电缆,具有拉伸强度高、弹性及延伸率大、粘结性、 抗水性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可以冷用,使用年限较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底绝缘防水同轴电缆,包括位于电缆最中心的内导体层,在内导体层外挤包聚氨酯防水薄膜,在聚氨酯防水薄膜外设有陶瓷绝缘层,陶瓷绝缘层外设有外导体层,外导体层外绕包阻水纱,阻水带外挤包聚异丁烯防水薄膜,在聚异丁烯防水薄膜外设有钢丝屏蔽层,在钢丝屏蔽层外设有铝护套,铝护套外表面粘贴聚异丁烯防水薄膜。

优选地,所述的内导体层由一根铜导体和六根铝合金导体采用“1+6”的结构方式绞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外导体层由数量相同的铜导体和铝合金导体间隔排列绞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铜导体与铝合金导体的直径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外护套是金属铝制成,不会燃烧,即使在火焰条件下也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

2、本实用新型电缆整体是全对称结构,而内、外导体处于同心位置,电磁能量局限在内外导体之间的介质内传播,因此具有衰减小,屏蔽性能高。

3、采用阻水纱,阻水功能是利用阻水纱纤维主体遇水时,可迅速膨胀形成体积很大的胶状物(吸水量可达自身体积的数十倍,如在遇水的第一分钟内直径可由约0.5mm迅速膨胀至约5.0mm),而且该胶状物的保水能力相当强,能有效地阻止水树的增长,从而阻止水分继续渗入和扩散,达到阻水的目的。

4、在铝护套外粘接聚异丁烯防水薄膜,使得电缆具有拉伸强度高、弹性及延伸率大、粘结性、 抗水性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可以冷用,使用年限较长。

5、该电缆内外结合设计多层防水层,使得电缆的防水性能是现有技术中防水电缆的几百倍,具有超强的防水性能,目前市场上几乎都达不到本电缆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底绝缘防水同轴电缆,包括位于电缆最中心的内导体层,所述的该内导体层由一根铜导体1和六根铝合金导体2采用“1+6”的结构方式绞合而成;在内导体层外挤包聚氨酯防水薄膜3,在聚氨酯防水薄膜外设有陶瓷绝缘层4,陶瓷绝缘层外设有外导体层,该外导体层由数量相同的铜导体1和铝合金导体2间隔排列绞合而成;外导体层外绕包阻水纱5,阻水带外挤包聚异丁烯防水薄膜6,在聚异丁烯防水薄膜外设有钢丝屏蔽层7,在钢丝屏蔽层外设有铝护套8,铝护套外表面粘贴聚异丁烯防水薄膜9,该电缆内外结合设计多层防水层,使得电缆的防水性能是现有技术中防水电缆的几百倍,具有超强的防水性能,目前市场上几乎都达不到本电缆的防水性。

该电缆整体是全对称结构,而内、外导体处于同心位置,电磁能量局限在内外导体之间的介质内传播,因此具有衰减小,屏蔽性能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