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摄影系统、图像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80757发布日期:2018-07-07 09:4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摄影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6-9648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在广角平面图像的部分区域中嵌入另外拍摄得到的不同于广角平面图像的放大平面图像,用于在放大该一部分区域时也能够清晰显示图像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近年来如专利文献2(jp特开2012-178135号公报)公开的特殊数码相机,能够以一次拍摄获得形成360°天球图像的原始图像的两个半球图像数据。该数码相机根据两个半球图像数据,生成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并将该等距柱形投投影图像数据送往智能电话等通信终端。通信终端根据收到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生成天球图像。由于这样获得的天球图像中存在弯曲,难以提供给用户,因此,通信终端上显示表示天球图像中一部分的规定区域的规定区域图像,这样,用户在阅览时便能够获得与普通的数码相机拍摄的平面图像相同的感觉。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把另外拍摄得到的不同于天球图像的平面图像(重叠图像)叠加到天球图像中一部分的区域上显示时,需要用户纵向、横向和斜向旋转上述规定区域图像内尚未包含重叠图像时的天球图像,用以寻找重叠图像,因而十分花费功夫。其次,现有技术方案中没有考虑到叠加多个高画质图像的问题。在具有多个高画质的图像,且这些图像是与天球图像在同一位置拍摄的情况下,多个高画质图像被叠加在同一场所。然而,多个高画质图像的视角相同的情况较少,而不同视角的图像因上下重叠,用户看不到相对于视线被叠加在后面的高画质图像。再次,如果只在低画质图像上叠加高质量图像,会产生用户将难以判断低画质图像的哪个部位上叠加了高画质图像的问题。类似天球图像这种视角宽、用户无法一次全部看到整体的图像中该问题尤其显著。对此,可以考虑让显示装置在叠加了高画质图像的位置上显示某种标记,但是这又会使得用户观看高质量图像时受到标记影响,从而造成新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先以提高用户寻找重叠图像的效率为目的,提出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受理部,用于接受开始指示,该开始指示表示开始将相对于第一图像的重叠位置已经确定了的第二图像重叠到该第一图像上,并显示在显示装置上;以及,显示控制部,用于在所述显示装置上显示,重叠了所述第二图像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规定区域的图像,即规定区域图像时,使得所述规定区域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保持一致,所述显示控制部在所述受理部接受所述开始指示之际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上显示所述规定区域图像时,使得所述第二图像被包含在该规定区域图像之中。其次,本发明还以良好地重叠多幅高画质图像为目的,进一步具备,重叠顺序决定部,用于在重叠多个所述第二图像时,按照多个所述第二图像的大小顺序来决定重叠顺序;以及,重叠部,用于以所述重叠顺序决定部决定的重叠顺序,将多个所述第二图像中较大的第二图像重叠到靠近所述第一图像一方。再者,本发明以便于阅览具有不同画质的多幅图像为目的,所述图像处理装置是显示重叠了与所述第一图像画质不同的所述第二图像的该第一图像的显示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判断部,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图像是否受到阅读;以及,图像提示部,用于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在显示和非显示所述第二图像存在的表述之间切换。上述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提高用户寻找重叠图像的效率,良好地重叠多幅高画质图像,便于阅览具有不同画质的多幅图像。附图说明图1是特殊摄影装置的外观图,其中,(a)是特殊摄影装置的左视图,(b)是特殊拍摄装置的后视图,图1(c)是特殊摄影装置的俯视图,(d)是特殊摄影装置的仰视图。图2是使用特殊摄影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特殊摄影装置1拍摄的图像的示意图,其中,(a)中为特殊拍摄装置1拍摄的半球图像(前方),(b)表示特殊摄影装置拍摄的半球图像(后方),(c)是利用等距柱形投影法表示的图像。图4是天球图像的示意图,其中,(a)显示用等矩柱形投影图像覆盖球的状态,(b)是天球图像。图5是将天球图像作为三维立体球体显示时假想照像机以及规定区域的位置的示意图。图6是用来说明用假想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中显示在显示器上的规定区域的示意图,(a)是图5的立体图,(b)显示器上规定区域。图7是规定区域信息与规定区域t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系统的构成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适配器的立体图。图10是摄影系统的使用示意图。图11是特殊拍摄装置1的硬件结构模块图。图12是普通摄像装置3的硬件结构模块图。图13是智能电话的硬件结构模块图。图14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摄影系统的一部分的特殊拍摄装置1、普通摄影装置3以及智能电话5的各功能模块图。图15是关于联动摄影的示意图,其中(a)是联动摄影管理表的示意图,(b)是联动摄影装置设定画面的示意图。图16是示出图像及声音处理部的具体功能模块图。图17是重叠显示元数据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图18是网格区域的示意图,其中(a)显示第二对应区域中网格区域,(b)显示第三对应区域中网格区域。图19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方法的时序图。图20是重叠显示参数制作处理过程的图像示意图。图21是指定周边区域图像时的示意图。图22是第二对应区域被分割为多个网格区域的示意图。图23是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的第三对应区域的示意图。图24是补偿显示参数制作处理过程的图像示意图。图25是重叠处理过程的图像的示意图。图26是天球图像上叠加了平面图像时的二维示意图。图27是天球图像上叠加了平面图像时的三维示意图。图28是在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位置参数的情况下将平面图像叠加到天球图像上的二维示意图。图29是用本实施方式的位置参数将平面图像叠加到天球图像上的二维示意图。图30是对比没有重叠显示和重叠显示的图像显示的示意图,其中,(a)是没有重叠显示时的广域图像的显示例,(b)是没有重叠显示时的电视图像的显示例,(c)是重叠显示时的广域图像的显示例,(d)是重叠显示时的电视图像的显示例。图3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系统的构成的示意图。图32是图像处理服务器的硬件结构框图。图33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系统的功能框图。图34是图像及声音处理部的具体功能框图。图35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方法的时序图。图36是在确定关注点以及生成缩放参数的处理过程中的图像的示意图。图37是关于缩放参数计算的示意图。其中,(a)是用来说明缩放参数的计算处理,(b)是表示关注点和四个顶点与规定区域t之间的关系。图38是规定区域图像的示意图。其中,(a)是完全不包含重叠图像的规定区域图像,(b)是虽然重叠图像的关注点为规定区域图像的中心点,但重叠图像只有一部分被包含在规定区域内时的规定区域图像,(c)是重叠图像的关注点为规定区域图像的中心点,且重叠图像全部包含在规定区域内,但是重叠图像的尺寸变小时的规定区域图像,(d)是重叠图像全部包含在规定区域内,但重叠图像的关注点不是规定区域图像的中心点时的规定区域图像。图39是叠加多个平面图像时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示意图。图40是改进例2的重叠显示元数据的数据构成的示意图。图41是规定区域图像中包含多个重叠图像的画面示意图。图42是假想照相机ic的位置与以视角α确定的规定区域t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其中,(a)是假想照相机ic位于立体球体cs的中心点时以视角α确定的规定区域t,图42(b)是在图42(a)的状态下,假想摄像机ic移动到立体球形的外的框一侧时以相同的视角α确定的规定区域t的示意图。图43是多个重叠图像之中最远离图像参考点的关注点的重叠图像的一部分区域被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中的示意图。图44是被转换为小行星形式的示意图。图45是在转换为小行星形式的情况下,多个重叠图像之中离开图像参考点最远的关注点的重叠图像的一部分区域被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时的示意图。图46是以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示出天球图像以及多个重叠图像的示意图。图47是第二实施例涉及的天球图像的一例显示方法。图48是第二实施例涉及的具有天球相机和显示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的一例系统结构的示意图。图49中(a)是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天球图像ce的示意图,(b)是将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天球图像ce贴在天球上的天球图像ce的示意图。图50是一例用户u的视线的示意图。图51是用来描述天球图像ce的阅览区域t的缩放的示意图。图52是数码相机、天球像机以及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功能的一例功能模块图。图53是平面图像的重合区域的投影方式转换以及平面图像p与重合区域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参数pp的一例示意图。图54是一例投影方式转换部生成的投影方式转换图像和屏蔽数据的示意图。图55是图像重叠部的功能框图。图56是平面图像叠加到天球图像到上的一例示意图。图57是描述投影方式转换图像的重叠的一例示意图。图58是用于说明平面图像p1和p2之间关系的一例示意图,其中(a)显示平面图像p1,(b)显示平面图像p2。图59是显示装置以视角大小顺序在天球图像上叠加平面图像的重叠处理流程图。图60是用于说明具有相同视角的平面图像重叠的示意图。图61是用于描述观看到的平面图像的一例示意图。图62是与焦距信息一起显示在显示器上的平面图像的一例示意图。图63是投影方式变换得到的框的一例示意图。图64是描述框的重叠的一例示意图。图65是显示装置30按照视角大小顺序从大到小在天球图像上先后重叠图像的处理流程图。图66是说明位置参数ppij的一例示意图。图67是显示装置按照视角大小顺序从大到小在天球图像上依次重叠平面图像的一例处理流程图。图68是一例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天球图像的显示方法的示意图。图69是数码相机、天球像机以及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功能的一例功能模块图。图70是一例用来说明天球图像上叠加平面图像的示意图。图71是叠加在天球图像上的平面图像的示意图。图72是显示装置显示平面图像重叠在天球图像上的处理流程图。图73是图像重叠部的功能框图。图74是平面图像相对于阅览区域的相对位置的一例示意图。图75是阅览区域和平面图像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76是用于说明框的显示方法的一例示意图。图77是用于说明显示在天球图像上的框的一例示意图。图78是显示装置显示平面图像时框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79是用于说明平面图像自动放大处理的一例示意图。图80是用于说明阅览区域中不包含整个平面图像时平面图像的自动放大处理的一例示意图。图81是显示装置显示平面图像p时框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82是用于说明框的显示和非显示的一例示意图。图83是显示装置显示平面图像时控制框显示与否处理的流程图。图84是显示装置显示平面图像时控制框显示与否的处理流程图。图85是一例框的示意图。图86是显示装置显示平面图像时受到点击或敲击后框的显示与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87是显示装置显示平面图像时受到点击或敲击后框的显示与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88是用于说明显示装置的视线检测的一例示意图。图89是显示装置显示平面图像时基于视线位置框的显示与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90是用于说明阅览区域和平面图像的距离的示意图。图91是显示装置显示平面图像时基于离开阅览区域中心的距离框的显示与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92是显示装置显示平面图像时基于鼠标光标的位置框的显示与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用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在以下的说明中,重叠或叠加是指将两幅图像和起来形成一幅图像。重叠或叠加意味着粘贴、嵌入、合成、重合等。第一图像是被叠加的图像,第二图像是叠加第一图像上的图像。第一图像与相比,第二图像拍摄的范围更广。本实施方式用天球图像作为一例第一图像,用平面图像作为一例第二图像。用周边区域图像作为一例第三图像。此外,图像大是指拍摄了较大范围的场景。关于高画质,不同图像有不同的定义,因而随着阅览者的阅览目的不同可以有各种高画质定义,当高画质通常是指忠实地再现景象。例如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宽、色再现性高、噪音少的图像。观看或阅览是指用户有意识地看第二图像。第二图像的存在是指,能够让用户察觉或意识到第二图像的存在的视觉性特征。具体体现为某个图像元件,例如框40。《第一实施例》以下参考附图1至图46,详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实施方式概述>以下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概要。首先用图1至图7描述天球图像的生成方法。在此,先用图1描述特殊摄影装置1的外观。特殊摄影装置1是用于获得天球(360°)全景图像的原始摄影图像的数码像机。图1是特殊摄影装置的外观图,其中,(a)是特殊摄影装置的左视图,(b)是特殊拍摄装置的后视图,图1(c)是特殊摄影装置的俯视图,(d)是特殊摄影装置的仰视图。如图1的(a)、(b)、(c)、(d)所示,特殊摄影装置1的上部的正面(正前方)和背后(后方)分别设有鱼眼型透镜102a和透镜102b。特殊摄影装置1的内部设有后述的摄像元件(图像传感器)103a、103b,摄像元件(图像传感器)103a、103b分别通过透镜102a、102b来拍摄被摄体或风景,获得半球图像(视角为180°以上)。特殊摄影装置1的正前方和后方设有快门按钮115(a)。特殊拍摄装置1的侧面设有电源按钮115(b)、wi-fi(wirelessfidelity)按钮115c、以及摄影模式切换按钮115d。电源按钮115(b)和wi-fi按钮115c每当受到按动时进行on/off切换。摄影模式切换按钮115d每当受到按动时,在静态图像摄影模式和动态图像摄影模式之间的切换。快门按钮115(a)、电源按钮115(b)、wi-fi按钮115c、以及摄影模式切换按钮115d是操作部分115的一部分,操作部115不局限于这些按钮。特殊拍摄装置1的底部150中央设有用于将特殊摄影装置1安装到相机三脚架上或普通摄影装置3上的三脚架螺纹孔151。在底部150左侧设有microusb(universalserialbus)端子152。底部150的侧设有hdmi(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端子153。在此,hdmi是注册商标。接着,用图2描述特殊摄影装置1的使用状况。图2是使用特殊摄影装置的示意图。特殊摄影装置1如图2所示,用于例如供用户手持该特殊摄影装置1拍摄周围的被摄体。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图1所示的摄像元件103a以及摄像元件103b分别拍摄用户周围的被摄体,可以获得两个半球图像。接着,参考图3和图4描述用特殊摄影装置1拍摄的图像制作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和天球图像ce的处理。图3是特殊摄影装置1拍摄的图像的示意图,其中,(a)中为特殊拍摄装置1拍摄的半球图像(前方),(b)表示特殊摄影装置拍摄的半球图像(后方),(c)是利用等距柱形投影法表示的图像(以下,称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图4是天球图像的示意图,其中,(a)显示用等矩柱形投影图像覆盖球的状态,(b)是天球图像。如图3中(a)所示,由摄像元件103a获得的图像被后述的鱼眼透镜102a形成为弯曲的半球图像(前方)。同时,如图3的(b)所示,由摄像元件103a获得的图像被后述的鱼眼透镜102b形成为弯曲的半球状像(后方)。而且,半球图像(前方)和转动180度的半球图像(后方)通过特殊摄影装置1合成,形成如图3的(c)所示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而后如图4所示,利用opengles(opengraphicslibraryforembeddedsystems),用等距柱形投影方式将图像如(a)所示地覆盖到球面上,生成(b)所示的天球图像ce。这样,天球图像ce显示为基于等距柱形投影方式面向球体中心的图像。opengles是为了将二位数据和三维数据可视化而使用的图形库。天球图像ce既可以是静态图像也可以是动态图像。如上所述,在天球图像ce如同覆盖似地贴在球面上,人眼看来会不舒服。对此,如果将天球图像ce的一部分规定区域(以下称为规定区域图像)以弯曲较少的平面图像来显示,可以避免有不适应的感觉。对此,以下将用图5和图6进行描述。图5是将天球图像作为三维立体球体显示时假想照像机以及规定区域的位置的示意图。假想照相机ic的位置相当于,观看三维立体球体显示的天球图像ce的用户的关注点位置。图6中,(a)是图5的立体图,(b)是显示器上规定区域的示意图。图6的(a)以三维立体球体cs来表示图4所示的天球图像ce。如此产生的天球图像ce如果是立体球体cs,则如图5所示,假想照相机ic位于天球图像ce的内部。天球图像ce中的规定区域t是假想照相机ic的摄影区域,该规定区域t可以通过包括天球图像ce在内的三维假想空间中表示假想照像机ic的拍摄方向和视角的规定区域信息来确定。在图6中,(a)所示的规定区域图像q是如(b)所示的在规定的显示器上显示的假想照相机ic的摄影区域的图像。(b)所示的图像是初始设定(默认)的规定区域信息所表示的规定区域的图像。在下文中用假想照相机ic的摄影方向(ea,aa)和视角(α)进行说明。参考图7,描述规定区域与规定区域t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图7是规定区域信息与规定区域t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ea表示仰角,aa表示方位角,α表示视角。即为了使得摄影方向(ea,aa)上显示的假想照像机ic的关注点成为假想照相机ic的摄影区域,即规定区域t的中心点cp,需要改变假想照相机ic的姿态。规定区域图像q是天球图像ce中的规定区域t的图像。f是从假想照相机ic到中心点cp的距离。l是规定区域t中的任意顶点与中心点cp之间的距离(2l对角线)。图7中通常下式1所表示的三角函数关系成立。<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考图8至图30,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摄影系统概述首先,参考图8,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摄影系统的构成。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系统的构成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影系统具有特殊拍摄装置1、普通摄影装置3、智能电话5以及适配器9构成。特殊摄影装置1经由适配器9与普通摄影装置3连接。其中,特殊摄影装置1是特殊的数码相机,如上所述,用于拍摄被摄体或风景等获得天球(全景)图像的原始图像,即两个半球图像的专用数码相机。普通摄影装置3是数码单反相机,但也可以是小型数码相机。普通摄影装置3中设有后述的操作部315的一部分,即快门按钮315(a)。智能电话5可以利用wi-fi、蓝牙(注册商标)、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等短程无线通信技术,与特殊摄影装置1和摄影装置3进行无线通信。智能电话5能够在后述的其自身的显示器517上,显示分别从特殊摄影装置1和摄影装置3获取的图像。智能电话5也可以不利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而通过有线线缆与特殊摄影装置1和普通摄影装置3和通信。智能电话5同时也是一例图像处理装置。除此之外,诸如平板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笔记本pc、台式pc均可以作为图像处理装置。再者,智能电话5也是后述的通信终端的一个例子。图9是表示适配器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适配器9包括插座适配器901、螺栓902、上部调节器903以及由下部调节器904。其中,插座适配器901可滑动地安装在一般摄影装置3的附件插座上。该插座适配器901的中心设有旋转安装到三脚架螺纹孔151上的螺栓902。螺栓902可旋转地设有上部调节器903和调节器904。上部调节器903用于固定安装在螺栓902上的器件(例如,特殊摄影装置1)。下部调节器904用于固定安装插座适配器901的器件(例如,普通摄像设备3)。图10是摄影系统的使用示意图。如图10所示,用户可以携带智能电话5,如放入衣服的口袋中,用借助于适配器9安装特殊摄影装置1的摄影装置3拍摄被摄体。智能电话5也可以不携带智能电话5,但需要将该智能电话5放置在能够与特殊摄影装置1以及摄影装置3无线通信的范围内。实施方式的硬件构成其次参考图11以及图13详述本实施方式的特殊摄影装置1、普通摄影装置3、以及智能电话5的硬件构成。特殊摄影装置的硬件构成首先,使用图11描述特殊摄影装置1的硬件结构。图11是特殊拍摄装置1的硬件结构模块图。以下以使用2个摄像元件的天球(全景)特殊摄像装置作为特殊摄影装置1,但是摄像元件也可以是两个或更多。此外,特殊摄影装置1不并不一定是全景摄影专用装置,也可以在普通的数码相机或智能电话等上安装后设全方位摄像部,其与特殊摄影装置1功能实质相同。如图11所示,特殊摄影装置1包括摄像部101、图像处理部104、摄像控制部105、麦克风108、音频处理部109、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部)111、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12、sram(staticrandomaccess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13、dram(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14、操作部115、网络i/f116、通信部117、天线117a、电子罗盘118、陀螺传感器119、加速度传感器120以及microusb用的凹形端子121。其中,摄像部101具有用于各个半球图像成像且具有180°以上视角的广角透镜(所谓的鱼眼透镜)102a,102b、以及与各个广角透镜对应设置的两个摄像元件103a,103b。摄像元件103a,103b具有用于将用鱼眼透镜102a,102b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图像数据后输的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或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之类的图像传感器、用于生成这些图像传感器的水平或垂直同步信号或像素时钟等定时生成电路、该摄像元件的动作所需要的各种指令和参数被设定了的寄存器组等。用并行i/f总线连接摄像部101的摄像元件103a、103b与图像处理部104。另一方面,用串行i/f总线(i2c总线等)连接摄像部101的摄像元件103a、103b和摄像控制部105。图像处理部104、摄像控制部105以及音频处理部109经由总线110与cpu111连接。进而,总线110上也连接了rom112、sram113、dram114、操作部115、网络i/f116、通信部117、以及电子罗盘118等。图像处理部104通过并行i/f总线获取摄像元件103a、103b输出的图像数据,对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处理后,实行这些图像数据的合成处理,生成图3的(c)所示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数据。摄像控制部105通常以摄像控制部105为主装置、摄像元件103a、103b作为从动器件,用i2c总线,对摄像元件103a、103b的寄存器群设定指令等。从cpu111接受所需指令等。此外,摄像控制部105也同样利用i2c总线,取得摄像元件103a、103b的寄存器群的状态数据等,并将该状态数据送往cpu111。摄像控制部105在操作部115的快门按钮受到按动时,向摄像元件103a、103b发出图像数据输出指示。随着特殊摄像装置1的不同,有些特殊摄像装置1具有应对显示屏(例如,智能电话5的显示器517)预览显示功能或动画显示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摄像元件103a、103b的图像数据的输出以规定的框速(框/分钟)连续进行。摄像控制部105还具有如下述的同步控制部的功能,用于与cpu111协作,使得摄像元件103a、103b的图像数据的输出时刻同步。本实施方式中的特殊摄影装置1上没有设置显示器,但也可以设置显示部。麦克风108用于将声音转换为声音(信号)数据。音频处理部109,通过i/f总线从麦克风108取得输出的声音数据,对声音数据实施预定的处理。cpu111在控制特殊摄影装置1整体上的动作的同时,还实施必要的处理。rom112用来保存用于cpu111的各种程序。sram113和dram114是工作存储器,用于保存cpu111执行的程序和处理期间的数据等。dram114特别用于保存图像处理部104中的处理过程中的图像数据或处理完毕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数据。操作部115是快门按钮115(a)等的操作按钮的总称。用户通过对操作部115进行操作,来输入各种摄影模式和摄影条件等。网络i/f116是诸如sd卡等外部介质或与个人计算机等的接口(usbi/f等)的总称。无论无线还是有线都可以用于网络接口116。保存在dram114中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数据通过网络i/f116保存到外部介质中,或者根据需要经由网络i/f116送往智能电话5等外部终端(装置)。通信部117利用wi-fi、nfc、蓝牙(bluetooth)等的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经由设于特殊摄影装置1的天线117a,与智能电话5等外部终端(装置)通信。通过通信部117也能够向智能电话5等外部终端(装置)发送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数据。电子罗盘118用于根据地球的磁性计算特殊摄影装置1的方位,输出方位信息。该方位信息是遵循exif文件的相关信息(元数据)的一个例子,用于摄影图像的图像补偿处理等各种图像处理。在此,相关信息包含图像的拍摄日期、以及图像数据的数据容量的各种数据。陀螺仪传感器119是用于检测伴随天球相机20的移动而产生的角度变化(roll,pitch,yaw)传感器。角度的变化是沿exif的信息(元数据)的一个例子,用于摄影图像的图像补偿等图像处理。加速度传感器120是用于检测3个轴向的加速度的传感器。特殊摄影装置3a根据加速度传感器120检测的加速度来求出装置本身(特殊摄影装置3a)的姿势(相对于重力方向的角度)。通过同时设置陀螺传感器119和加速度传感器120两者,可以提高特殊摄影装置3a的图像补偿精度。普通摄影装置的硬件结构接着,用图12说明普通摄像装置的硬件。图12是普通摄像装置3的硬件结构模块图。如图12所示,普通摄像装置3包括摄像部301、图像处理部304、摄像控制部305、麦克风308、音频处理部309、总线310、cpu311、rom312、sram313、sram314、操作部315、网络i/f316、通信部317、天线317a、电子罗盘318以及显示器319。图像处理部304和摄像控制部305经由总线310连接cpu311。上述各构件304、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7a、318分别与图11的摄像装置1的各结构104、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7a、118a的结构相同,在此省略说明。进而,普通摄像装置3的摄影部301如图12中所示,在摄像元件303的正面,沿着从外部向摄像元件303的方向,依次设置透镜部306和机械快门307。摄像控制部305在结构和处理上与摄像控制部105基本上相同,在此基础上,还根据操作部315受理的用户的操作,控制透镜部306以及机械快门307的驱动。显示器319用于显示操作菜单、拍摄期间或拍摄之后的图像的一例显示部。智能电话的硬件构成以下使用图13描述智能电话机的硬件。图13是智能电话的硬件结构模块图。如图13所示,智能电话5具备cpu501、rom502、ram503、eeprom504、cmos传感器505、摄像元件i/f513a、加速度/方位传感器506、介质i/f508、gps收信部509。其中,cpu501控制智能电话5的整体操作。rom502存储cpu501或初始加载程序(ipl)等cpu驱动程序。ram503用于作为cpu501的工作区域。eeprom504,按照cpu501的控制执行智能电话用程序等各种数据的读取或写入。cmos传感器505在cpu501的控制下拍摄被摄体(主要是自拍像)以得到图像数据。摄像元件接口(i/f)513a是用于控制cmos传感器512的驱动电路。加速度/方位传感器506是用于检测地磁的电子磁罗盘或陀螺罗盘、加速度传感器等的各种传感器。介质i/f(接口)508用于控制闪存等存储介质507的数据读取或写入(存储)。gps收信部509用于从gps卫星接收gps信号。智能电话5还具备远程通信电路511、天线511a、cmos传感器512、摄像元件i/f513b、麦克风514、扬声器515、声音输入输出i/f516、显示器517、外设连接i/f518、短程通信电路519、短程通信电路519的天线519a、和触摸屏521。其中,远程通信电路511用于借助于后述的通信网络100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的电路。cmos传感器512是一种在cpu501的控制下拍摄被摄体并获得图像数据的内置型摄像装置。摄像元件i/f513b是用于控制cmos传感器512的驱动电路。麦克风514是用于语音输入的一种内置型拾音装置。声音输入i/f516是在cpu501的控制下根据麦克风514和扬声器515之间的用于处理的声音信号的输入输出电路。显示器517是一种用于显示被摄体的图像或各种图标等的液晶或有机el等的显示装置。外设连接接口(i/f)518是用于连接各种外设的接口。短程通信电路519是wi-fi、nfc、蓝牙等的通信电路。触摸面板521是一种输入装置,通过用户按动显示器517,操作智能电话5。智能电话5包括总线510。总线510是用于cpu501等的各构成要素电连接的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等。存储了上述各程序的hd(harddisk)、cd-rom等的记录介质均可以作为程序产品(programproduct)向国内或国外提供。实施方式的功能结构接着参考图11至图14,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功能结构。图14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摄影系统的一部分的特殊拍摄装置1、普通摄影装置3以及智能电话5的各功能模块图。特殊摄影装置的功能构成首先参考图11及图14,详述特殊摄影装置1的功能结构。如图14所示,特殊摄影装置1具有受理部12、摄像部13、集音部14、图像及声音处理部15、判断部17、短程通信部18、以及存储及读取部19。这些功能部通过图11所示的各个结构元件中的任意元件,按照执行从sram113读取后展开到dram上的特殊摄影装置用程序的cpu111发送的指令动作,来实现功能。特殊摄影装置1具有如图11所示的rom112、sram113以及dram构成的存储部1000。特殊摄影装置的各种功能结构以下参考图11和图14进一步详细描述特殊摄影装置1的功能结构。特殊摄影装置1的受理部12主要是通过图11所示的操作部115和cpu11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摄像部13主要通过图11中所示的摄像部101、图像处理部104、摄像控制部105、以及cpu11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拍摄被摄体或风景等,获取摄影图像数据。该摄影图像数据如图3(a)、(b)所示,是天球图像数据的原始数据,即两个半球图像数据。集音部14是通过图11所示的麦克风108和音频处理部109,以及cpu11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用于在特殊拍摄装置1的周围收集声音。图像及声音处理部15主要通过cpu111的指令来实现功能,对摄影部13获得的摄影图像数据或集音部14获得的音频数据进行各种处理。例如,图像及声音处理部15根据两个摄像元件103a、103b各自获得的两个半球图像数据(图3中的(a)和(b)),生成展开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参照图3的(c))。判断部17通过cpu11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进行各种判断。短程通信部18主要通过cpu111的处理以及通信部117和天线117a来实现功能,借助于诸如wi-fi之类的短程无线通信技术,与智能电话5的短程通信部58等通信。存储及读取处理部19主要通过图11中所示的cpu11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将各种数据(或信息)保存到存储部1000中,或从存储部1000读出各种数据(或信息)。普通摄影装置的功能结构以下参考图12和图14进一步详细描述普通摄影装置3的功能结构。如图14所示,普通摄影装置3具有受理部32、摄像部33、集音部34、图像及声音处理部35、显示控制部36、判断部37、短程通信部38、以及存储及读取部39。这些功能部通过图12所示的各个结构元件中的任意元件按照执行从sram313读取后展开到dram314上的特殊摄影装置用程序的cpu311发送的指令动作,来实现功能。普通摄影装置3具有以图12所示的rom312、sram313、以及dram314构成的存储部3000。普通摄影装置的各项功能构成普通摄像设备3的受理部32主要是通过图12所示的操作部315和cpu31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摄像部33主要通过图12所示的摄像部301、图像处理部304、摄像控制部305、cpu31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拍摄被摄体或风景等,获取摄影图像数据。摄影图像数据是以透视投影方式拍摄的平面图像数据。集音部34通过如图12所示的麦克风308和音频处理部309以及cpu31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收集普通摄像装置3周围声音。图像及声音处理部35主要通过cpu311的指令来实现功能,对通过摄影部33获得的摄影图像数据或者集音部34获得的声音数据进行各种处理。显示控制部36根据图12所示的cpu31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在显示器319上显示基于正在拍摄或拍摄之后的摄影图像数据的平面图像p。判断部37通过cpu31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进行各种判断。例如,判断部37判断用户是否按动快门按钮315(a)。短程通信部38主要通过cpu311、以及通过通信部317和天线317a来实现功能,借助于诸如wi-fi之类的短程无线通信技术与智能电话5的短程通信部58等通信。存储及读取处理部39主要通过图12中所示的cpu31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将各种数据(或信息)保存到存储部3000之中,或从存储部3000读出各种数据(或信息)。智能电话的功能结构以下参考图13至图16详述智能电话5的功能结构。如图14所示,智能电话5具有远程通信部51、受理部52、摄像部53、集音部54、图像及声音处理部55、显示控制部56、判断部57、短程通信部58、以及存储及读取部59。上述各部功能通过图13所示的各个构成部中任意部,按照执行从eeprom504503上载到ram503上的智能电话5用程序的cpu501发送的指令而动作来得以实现。智能电话5还具有图13所示的由rom502、ram503以及eeprom504构建的存储部5000。该存储部5000中构建了联动摄影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图15是关于联动摄影的示意图。该联动摄影装置管理数据库5001以图15的(a)所示的联动摄影装置管理表构成。图15中的(a)是一例联动摄影管理表。联动摄影装置管理表9以下参考图15(a)描述联动摄影装置管理表。如图15的(a)所示,联动摄影装置管理表将每台摄影装置与表示各台装置的联动关系的相关关系信息、摄影装置的ip地址以及摄影装置的装置名称相关联地管理。其中,相关关系信息表示在以装置本身的快门受到按动而开始摄影的摄影装置为主摄影装置,根据主摄影装置的拍摄设备在快门受到按动而开始摄影的其它摄影装置为子摄影装置。ip地址是在用wi-fi通信的情况下,用来取代使用usb的有线电缆通信的情况下的制造商id(标识)和产品id、以及取代使用蓝牙的无线通信时的bd(bluetoothdeviceaddress)。智能电话的各项功能结构智能电话5的远程通信部51主要是通过图13所示的远程通信电路511和cpu50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并且经由诸如因特网之类的通信网络,与其他装置(例如智能电话、服务器)之间进行各种数据(或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受理部52主要通过触摸面板521和cpu50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接受用户的各种选择或输入。触摸面板521也可以用来兼顾显示器517。还可以是触摸面板以外的输入装置(按钮)等。摄像部53主要包括图13中所示的cmos传感器505和512、以及cpu50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并拍摄被摄物或风景等,获取摄影图像数据。该摄影图像数据是以透视投影方式拍摄的平面图像数据。集音部54通过图13中所示的麦可风514、以及cpu50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收集智能电话5的周围的声音。图像及声音处理部55主要通过cpu501的指令来实现功能,对摄影部53获得的摄影图像数据或集音部54获得的声音数据,实施各种处理。显示控制部56通过图13所示的cpu50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用于在显示器517上显示基于摄像部53正在拍摄或拍摄之后的摄影图像数据的图像p。此外,显示控制部56利用图像及声音处理部55制作的重叠显示元数据,将后述图像p的各网格区域la0,与位置参数所表示的位置、以及以补偿参数所表示的明度值和色调值组合,在天球图像ce上叠加显示平面图像p。在此,不预先合成平面图像p和天球图像ce,而是在用户阅览时将平面图像p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是为了将平面图像p用于各种显示(改变变焦倍率、改变投影方式进行显示等),而不是限制为一种显示方式。在此,位置参数是一例位置信息。补偿参数是一例修正信息。判断部57通过图13所示的cpu501的处理实现功能,进行各种判断。短程通信部58主要由cpu501的处理、短程通信电路519以及天线519a来实现功能,特殊成像装置1的短程通信部18、普通摄影装置3的短程通信部38等可以通过诸如wi-fi之类的短程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存储及读取部59主要通过图13所示的cpu50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将重叠显示元数据之类的各种数据(或信息)保存到存储部5000之中,或者从存储部5000中读出重叠显示元数据之类的各种数据(或信息)。存储及读取部59起到从存储部5000获取各种数据的取得部的作用。图像及声音处理部的各项具体功能在此,参考图16来详述图像及声音处理部55的各功能结构。图16是示出图像及声音处理部的具体功能模块图。图像及声音处理部55主要具有编码的元数据生成部55a和解码的重叠部55b。元数据生成部55a实行后述图19所示的步骤s22的处理。叠加部55b实行后述图19所示的步骤s23的处理。元数据生成部的各项功能首先描述元数据生成部55a的功能结构。元数据生成部55a具有提取部550、第一对应区域计算部552、关注点确定部554、投影方式转换部556、第二对应区域计算部558、区域分割部560、投影方式逆转换部562、形状转换部564、补偿参数生成部566、顶点确定部567、缩放参数生成部568、以及重叠显示元数据生成部570。另外,在不需要进行明度或颜色的补偿的情况下,不需要形状转换部564和补偿参数生成部566。另外,图20显示以下说明的图像或区域表示的符号。图20是重叠显示参数制作处理过程的图像示意图。提取部550基于每个图像的局部特征来提取特征点。局部特征是指可在图像内找到的边缘或斑点等图案或构造,且经过局部特征数值化而得到的特征量。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取部550在不同的图像中提取各自的特征点。提取部550使用的两个图像的变形只要不十分显著,可以是类似本实施方式的不同的投影方式。例如,提取部550通过等距柱形投影方式得到的长方形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与通过透视投影方式得到的长方形平面图像p之间、以及平面图像p与用投影方法转换部556转换后的周边区域图像pi之间使用。在此,等距柱形投影方式是一例第一投影方式,透视射影方式是一例第二投影方式。此外,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是一例第一投影图像,平面图像p是一例第二投影图像。第一对应区域计算部552首先在求出基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多个特征点fp1的各特征量fv1的同时,求出基于平面图像p中多个特征点fp2的各特征量fv2。特征量的描述的方法有多种方式,本实施方式优选对尺度和转动不变或具有鲁棒性。其次,第一对应区域计算部552根据求出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多个特征点fp1的特征量是fv1与平面图像p的多个特征点fp2的特征量fv2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图像之间的对应点,并根据求出的图像之间的对应点的关系,计算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平面图像p对应的单应(homography),将该单应用于转换,进行第一单应转换。其结果,第一对应区域计算部552求出第一对应区域ca1。在这种情况下,平面图像p的四个顶点构成的四角形(矩形)的中心点cp1通过第一单应转换,成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的注关注点gp1。在此,设平面图像p的四个顶点的顶点坐标为,p1=(x1,y1)、p2(x2,y2)、p3=(x3,y3),p4=(x4,y4),第一对应区域计算部552根据以下所示的(式2)决定中心点cp1(x,y)。图20中平面图像p的形状为长方形,但使用对角线的交点后,能够求出正方形、梯形、菱形等四角形的部分图像的中心坐标。当平面图像p的形状被限定为长方形、正方形时,出于计算的简化起见,可以将对角线的中点作为部分图像的中心坐标pc。对角线p1p3的中点的计算以式(3)表示。关注点确定部554用于确定平面图像p的中心点cp1经过第一单应转换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上所在的点(本实施方式中的关注点)。顺便提及,关注点gp1的坐标是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上的坐标,为此用纬度和经度表示有利于转换。具体而言,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垂直方向用-90°(-0.5π)至+90度(+0.5π)的纬度坐标表示,水平方向用-180度(-π)至+180度(+π)的经度坐标表示。这样,便能够从纬度和经度坐标来计算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图像大小所对应的像素位置坐标。投影方式转换部556用于以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的关注点gp1为中心的周边区域pa转换为与平面图像p相同的透视摄影方式的周边区域图像pi。在这种情况下,确定原始投影转换的周边区域pa,用以生成以关注点gp1经过转换后的点作为中心点cp2、并以与平面图像p的对角视角α相同的视角为垂直视角(或水平视角)时能够确定的正方形周边区域图像pi。以下进一步详述。投影方式的转换首先说明投影方式的转换。如图3至图5的说明,通过把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覆盖到立体球体cs上,制作天球图像ce。因此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上的各像素数据能够与三维天球图像的立体球体cs表面上的各像素数据对应。在此,设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的坐标以(纬度、经度)=(ea,aa)表示、三维立体球体cs上的坐标以直角(x,y,z)表示,则投影方式转换部556的转换公式可以表示为如下(式4)。(x,y,z)=(cos(ea)×cos(aa),cos(ea)×sin(aa),sin(ea))(式4)在此,设立体球体cs的半径设为1。另一方面,透射投影图像的平面图像p是二维图像,以二维的极坐标(矢径,角度)=(r,a)表示时,半径r对应对角视角α,取值范围为0≤r≤tan(对角视角/2)。以二维正交坐标系统(u,v)表示平面图像p时,与极坐标(矢径、角度)=(r,a)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如下式5表示。u=r×cos(a),v=r×sin(a)(式5)其次,考虑上述式5对应三维坐标(矢径、极角、方位角)。在此,仅考虑立体球体cs的表面,因此,三维极坐标的半径为1。对贴在立体球体cs表面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进行透视投影转换的投影时,设想立体球体cs的中心上设置假想照相机ic,则此时,用上述二维极坐标(矢径、偏角)=(r,a)表示为如下(式6)、(式7)。r=tan(极角)(式6)a=方位角(式7)设极角为t时,t=arctan(r),三维坐标(半径、极角、方位角),可以表示为(矢径、极角、方位角)=(1,arctan(r),a)。从第三三维极坐标转换到正交坐标系(x,y,z)的转换如以下式8。(x,y,z)=(sin(t)×cos(a),sin(t)×sin(a),cos(t))(式8)利用上述式8能够对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和透视投影方式的平面图像p进行互相转换。即能够用需要制作的平面图像p的对角视角α所对应的矢径r,来计算转换投影坐标,表示平面图像p的各像素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哪个坐标对应,并根据该转换映射坐标,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制作透视投影图像的周边区域图像pi。上述投影系统的转换是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纬度、经度)在(90°,0°)的位置成为透视射影图像即周边区域图像pi的中心点cp2的转换。因此,以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任意点作为关注点进行透视投影转换时,只要进行坐标转动,通过使得粘贴了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立体球体cs转动,让关注点的坐标(纬度,经度)设置到(90°,0°)的位置上。关于该立体球体cs的转动的转换公式是一般的坐标转动公式,在此省略说明。周边区域图像的确定以下参考图21,描述指定周边区域图像pi的区域的方法。图21是指定周边区域图像时的示意图。优选对应区域计算部552在判断平面图像p和周边区域图像pi的对应关系时,尽可能在周边区域图像pi中宽广地包含第二对应区域ca2。因此,如果将周边区域图像pi设定为较宽广,则不会发生不包含第二对应区域ca2的事态。但是周边区域图像pi设定得过大,则相应地需要计算相似度的对象像素增加,处理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周边区域图像pi的区域以包含第二对应区域ca2的范围内越小越好。对此,本实施方式用以下所示方法来确定周边区域图像pi。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平面图像的35mm换算焦距来确定周边区域图像pi,这可以通过摄影时记录的exif数据获得。35mm换算焦距即以所谓的24mmx36mm的胶卷尺寸为基准的焦距,因此用该胶卷的对角、焦距来计算以下的计算式(式9)、(式10)中相对应的对角视角。胶卷对角=sqrt(24×24+36×36)(式9)合成图像视角/2=arctan((胶卷对角/2)/合成用图像35mm换算的焦距)(式10)然而,用于覆盖该视角的图像为圆形,而实际的摄像元件(胶卷)为长方形,所以成为圆内接的长方型图像。本实施方式将周边区域图像pi的垂直视角α设定为与平面图像p的对角视角α相同。这样,如图21b所示的周边区域图像pi成为以覆盖图21a所示的平面图像p的对角视角α的圆的外接正方形,垂直视角α如下述(式11)、(式12)所示,可以根据正方形的对角平面图像p的焦点距离来计算。正方形对角线=sqrt(胶卷对角*胶卷对角+胶卷对角*胶卷对角)(式11)垂直视角α/2=arctan((正方形对角/2)/(平面图像的35mm换算焦距))(式12)通过上述垂直视角α来投影转换,能够制作以关注点为中心尽可能宽广地覆盖平面图像p的对角视角α上的图像,且垂直视角α不会变得过大的周边区域图像pi(透视图像)。位置信息的计算接着,返回图16,第二对应区域计算部558用于计算平面图像p中的多个特征点fp2与周边区域图像pi中的多个特征点fp3的特征量fv3。基于所求出的各特征量fv2、fv3的相似度,计算图像之间的对应点,根据求出的图像之间的对应点的关系,求出周边区域图像pi中平面图像p对应的单应,并将该单应用于转换,实行第二单应转换。其结果,第二对应区域计算部558求出第二对应区域ca2。第一单应转换之前,为了加速第一单应的计算时间,可以调整平面图像p和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至少一方的图像尺寸。例如,在平面图像p为4000万像素,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为3000万像素的情况下,将平面图像p调整为3000万像素,或者分别将各自的图像均调整为1000万像素。同样地,在求出第二单应之前,可以调整平面图像p和周边区域图像pi中的至少一方的图像大小。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单应是表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和平面图像p之间的投影关系的转换矩阵,平面图像p中的坐标乘以单应计算处理求出的单应转换矩阵,可以求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天球图像ce)上的对应坐标。区域分割部560用于将图像的一部分区域分割为多个网格区域。在此参考图22,详述将第二对应区域分割为多个网格区域的方法。图22是第二对应区域被分割为多个网格区域的示意图。区域分割部560如图22(a)所示,将对应区域计算部552用第二单应转换求出的第二对应区域ca2上的顶点坐标的四个顶点构成的四角形,分割为如图22b所示,成为多个网格区域la2。例如水平方向30、垂直方向20等均等分割。以下说明多个网格区域la2的具体的分割方法。首先,均等分割第二对应区域ca2的计算式如下。设将两点a(x1,y1)、b(x2,y2)之间的线段以均等间隔分割为n个,此时,从a到第m点pm的坐标可以用如下(式13)计算。pm=(x1)(x2)(x1)×m/nz=[y0,y1,y2]+(y2-y1)×m/n)(式13)可以用上述(式13)计算线段均等分割的坐标,因而可以在求出经过分割后的四角形的上边和下边的坐标之后,进一步分割经过分割的坐标构成的线段。当设定四边形的左上、右上、右下、左下的各坐标分别为tl、tr、br、bl时,求出线段tl-tr和线段br-bl三十均等分割的坐标。然后,对于经过分割的0至30个的各个坐标以对相同顺序对应的坐标之间的线段,求出均等二十分割的坐标。这样便能够求出将四角形区域分割成30×20个小区域的坐标。图22b中,例如tl的坐标为(lo00,00,la00,00)。以下返回图16和图20,投影方式逆转换部562将第二对应区域ca2的投影方式转换为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相同的等距柱形投影方式,计算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第二对应区域ca2所对应的第三对应区域ca3。具体而言,投影方式逆转换部562计算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第二对应区域ca2的多个网格区域la2所对应的各网格区域la3构成的第三对应区域ca3。图23显示图20显示的第三对应区域ca的放大图。图23是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的第三对应区域的示意图。由此,平面图像p最终与第三对应区域ca3一致(映射),叠加显示在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上。通过上述投影方式逆转换部562的处理来生成表示各网格区域la3的各网格点的坐标所示的位置参数。位置参数如图17和图18(b)所示。在此,网格点是一例多个点。如上所述,通过制作位置参数,可以求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和平面图像p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如果把求出的位置参数直接重叠显示,则在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和平面图像p之间明度或色调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会发生不自然的重叠显示。对此,以下所示的形状转换部564及补偿参数生成部566用来防止在明度和色调差异较大时出现不自然的重叠显示。形状转换部564在后述的颜色匹配之前,通过将第二对应区域ca2的四个顶点投影到平面图像p的四个顶点上,将第二对应区域ca2专换为与平面图像p相同的形状。具体而言,为了图24(a)所示的第二对应区域ca2中的各个网格区域la2与图24(c)所示的平面图像p的各个网格区域la匹配,把第二对应区域ca2的形状转换为与平面图像p相同的形状。由此,如图24(a)所示的第二对应区域ca2的形状被转换为图24(b)所示的第二对应区域ca2'的形状。随之,网格区域la2被转换成网格区域la2',因而,与平面图像p的网格区域la的形状相同。补偿参数生成部566用于生成补偿参数,该补偿参数用于使得与经过相同形状转换后的第二对应区域ca2'中各网格区域la2'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像p中各网格区域la、和各网格区域la2'两者之间,两者的明度值和色调值一致。具体而言,补偿参数生成部566计算构成共有一个网格点la0的四个网格区域的全部像素的明度值和色调值(r,g,b)的平均值a=(rave、gave、bave),同时,计算构成共有一个网格点la2′的四个网格区域的全部像素的明度值和色调值(r′,g′,b′)的平均值a'=(rave',gave',bave')。而当上述网格点la0和la2'位于第二对应区域ca2和第三对应区域ca3的四个顶角时,补偿参数生成部566计算一个网格区域的明度值的平均值a和色调值得平均值a'。进而,当上述网格点la0和la2'的第二对应区域ca2和第三对应区域ca3的外周上的点时,补偿参数生成部566计算位于内侧的两个网格区域明度值的平均值a和色调值的平均值a'。而后在本实施方式中,补偿参数成为用于补偿平面图像p的明度值和色调值的增益数据,如以下(式14)所示,用平均值a除以平均值a',求出补偿参数pa。pa=a'/a(式14)由此,在后述的重叠显示中,将补偿参数表示的增益值与每个网格区域la0相乘,能够使得平面图像p的色调和明度达到接近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天球图像ce)的像素值,从而消除显示的外观上的差异感觉。在此,补偿参数不仅可以用平均值计算,也可以用中间值、最多值等来取代平均值或加入平均值来进行计算。本实施方式在明度值和色调值的补偿值计算中使用像素值(r,g,b),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灰度和色差信号的yuv格式或jpeg的sycc(ycbcr)格式等中的灰度值、色差值,除以用同样的方法求出构成网格区域的全部像素的灰度值及色差值的平均值,将得到的结果作为后述的重叠显示的补偿参数。另外,从rgb转换到yuv、sycc(ycbcr)的转换方法是公知方法,在此省略详述,作为参照,例举用(式15)进行从jpeg压缩图像格式(jfif(jpeg文件互换格式)形式的rgb转换到ycbcr的例子。接着回到图16,顶点确定部567确定图36所示的第三对应区域ca3的四个顶点c1、c2、c3、c4的位置(坐标)。缩放参数生成部568用于生成缩放参数,该缩放参数用于根据关注点确定部554确定的第三对应区域ca3的关注点gp2以及由顶点确定部567确定的四个顶点c1、c2、c3、c4经过投影方法转换部556转换得到的注关注点gp3和四个顶点c1、c2、c3、c4,将处于叠加有重叠图像s的状态下的天球图像ce中的规定区域t配合显示器517中的显示区域da,放大或者缩小规定区域t。显示器517的显示区域da表示长度和宽度,可以通过像素的数量来确定。重叠显示元数据生成部570用于利用位置参数和补偿参数等,生成表示平面图像p叠加在天球图像ce上时的位置、以及明度值和色调值的补偿值的重叠显示元数据。重叠显示元数据接着,用图17说明重叠显示的元数据的数据结构。图17是重叠显示元数据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重叠显示元数据包括等距柱形投影图像信息、平面图像信息、重叠显示信息以及元数据生成信息。其中,等距柱形投影图像信息是由特殊摄影装置1与摄影图像数据一起传送来的信息。等距柱形投影图像信息包括图像识别信息和附属信息。等距柱形投影图像信息中的图像识别信息是用于识别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图像识别信息。图17中以图像的文件名作为一例等距柱形投影图像信息中的图像识别信息,除此之外,用于识别图像的图像id也可以作为该图像识别信息。等距柱形投影图像信息中的附属信息是附属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信息的关联信息。图17作为附属信息的一个示例,显示了特殊拍摄装置1拍摄时得到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的姿势补偿信息(pitch,yaw,roll)。该姿势补偿信息既可以以作为特殊摄影装置1的图像记录格式的经过标准化的exif(exchangeableimagefileformat)保存,也可以用gpano(googlesphereschema)提供的各种格式保存。天球图像的特征在于,如果在同一位置拍摄,即便姿势不同,也能够进行360°全方位图像的拍摄,但是在显示天球图像ce时,必须指定姿势信息、图像的中心(关注点)等,如果不确定,则无法确定显示位置。因而通常将天球图像ce补偿成为天顶在拍摄者正上方。这样便能够将水平线补偿成为直线,显示自然。平面图像信息是来自普通摄影装置3的与摄影图像数据一起传送来的信息。平面图像信息包含图像标识信息和附加信息。平面图像信息中的图像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平面图像p的图像。图17中用图像的文件名作为一例图像识别信息。除此之外,也可以识别图像的图像id作为图像识别信息。另外,平面图像信息中的附属信息是附属于平面图像信息的关联信息。图17中用35mm换算焦距的值作为一例平面图像信息的附加信息。35mm换算焦距的值并不是在平面图像p叠加显示天球图像ce所必须的,在此例举主要是用来作为进行重叠显示时作为决定显示的视角的参考信息。重叠显示信息是智能电话5中生成的信息,包含区域分割数量信息、各网格区域的网格点的位置(位置参数)以及明度值和色调值的补偿值(补偿参数)、规定区域图像的关注点的位置以及缩放参数。其中,区域分割数量信息表示第一对应区域ca1被分割成多个网格区域时水平(经度)方向的分割数量和垂直(纬度)方向的分割数量。位置参数是表示,在平面图像p被分割为网格形状的多个区域时,每一个网格点被配置在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天球图像ce)中哪个位置的顶点映射信息。补偿参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用于补偿平面图像p的颜色的增益数据。在补偿对象是单色图像的情况下,补偿参数是用于使得明度值和色调值中的至少明度值一致的参数。在取得天球图像ce的情况下,如果使用与平面图像p相同的投影方式即透视投影方式,则无法进行360°全方位拍摄。为此,即便要在天球图像ce的一部分区域上叠加除天球图像ce之外的拍摄得到的平面图像p,也会因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和平面图像p的投影方式不同,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天球图像ce)和平面图像p不相配,而无法使得平面图像p很好地溶入天球图像ce。为此,经常使用作为一种投影方式的等距柱形投影方式来生成天球图像之类的广角图像。但是使用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问题在于,如同所谓的墨卡托制图法,离开标准纬线越远横向长度越扩大,因而其形成的图像与普通相机中所采用的是透视射影图像有很大差异。出于上述理由,即使只是单纯地改变图像的比例尺后重叠,图像无法保持一致,平面图像p不能很好地溶入天球图像ce。对此,本实施方式通过图20所示的处理来生成位置参数。以下参考图18详细说明位置参数和补偿参数。图18中,(a)是第二对应区域中网格区域的示意图,(b)是第三对应区域中网格区域的示意图。如图18(a)所示,用与平面图像p相同透视投影方式转换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一部分区域即第一对应区域ca1,得到第二对应区域ca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对应区域ca2被分割为水平分割数量30、垂直分割数量20的网格区域。图18(a)中,各个网格区域的网格点的坐标(lo00,00,la00,00)、(lo01,00,la01,00),…,(lo30,20,la30,20)、以及各个网格区域的网格点的明度值和色调值的补偿值(r00,00,g00,00,b00,00),(r01,00,g01,00,b01,00),…,(r30,20,g30,20,b30,20)来表示。另外,为了简化附图,图中仅显示了四个顶点上的网格点的坐标以及明度值和颜色值的补偿值,但实际上,所有的网格点均存在坐标以及明度值和颜色值的补偿值。并且,每个明度值和色调值的补偿值r、g和b分别表示红色补偿增益,绿色补偿增益,蓝色补偿增益。各个明度值和色调值的补偿值r、g、b实际上表示以各个网格点的坐标为中心的规定范围(与相邻网格点的规定范围不重叠的范围)内的图像的明度值和颜色值的补偿值。另一方面,如图18(b)所示,用与平面图像p相同透视投影方式转换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一部分区域即第二对应区域ca2,得到第三对应区域ca3。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对应区域ca2被分割为水平分割数量30、垂直分割数量20的网格区域。图18(b)中的各网格区域的网格的坐标(lo’00,00,la’00,00),(lo’01,00,la’01,00),…,(lo’30,20,la’30,20)以及与第二对应区域ca2的各补偿值相同的明度值和色调值的补偿值。此时,为了简化附图,图中仅显示了四个顶点上的网格点的坐标以及明度值和颜色值的补偿值,但实际上,所有的网格点均存在坐标以及明度值和颜色值的补偿值。接着,回到图17,规定区域图像中关注点的位置表示,由关注点确定部554确定的第三区域ca3中的关注点gp2在经过投影方法转换部556转换投影方法之后的规定区域图像中的关注点gp3的位置。缩放参数是用于放大或缩小规定区域t的参数,用来使叠加了重叠图像s状态下的天球图像ce中的规定区域t与显示器517中的显示区域da(纵横的像素数)保持一致。元数据生成信息表示重叠显示元数据的版本的版本信息。如上所述,位置参数是表示平面图像p和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天球图像ce)各自的位置对应关系。然而,如果用位置参数来表示图平面图像p的各个像素位置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天球图像ce)的坐标之间的相应关系的信息,则普通摄影装置3若为高像素数数码相机时,需要表示约4000万像素数量的信息,因此会造成位置参数的数据量增多,而且数据存储等的处理非常麻烦。在此,本实施方式的位置参数是表示被分割为600个(30×20)个区域的平面图像p的网格点的坐标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天球图像ce)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的数据。另外,在智能电话5进行重叠显示的情况下,根据网格点的坐标对每个区域中的图像的位置进行内插,从而能够实现重叠显示。重叠部的功能结构以下,参考图16,描述重叠部55b的功能结构。重叠部55b具有粘贴区域生成部582、补偿部584、图像生成部586、图像重叠部588、以及投影转换部590。其中,粘贴区域生成部582用于在假想的三维球体cs中,生成与第三区域ca3相对应的区域部分(以下,称为「部分立体球」)ps。补偿部584用于根据重叠显示元数据中的补偿参数,配合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明度值和色调值来补偿平面图像p的明度值和色调值。补偿部584不局限于补偿明度或色调。补偿部584用补偿参数进行补偿时,也可以只补偿明度而不补偿色调。图像生成部586将平面图像p(或该平面图像p经过补偿之后形成的补偿图像c)贴到部分立体球形ps上,生成重叠图像s。图像生成部586根据部分立体球ps的区域,生成屏蔽数据(maskdata)m。进而,图像生成部586将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贴在立体球体cs上,形成天球图像ce。在此,屏蔽数据m是在将重叠图像s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时可以使用的透射率数据。关于屏蔽数据m,在重叠图像s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时,由于边界附近的明度和色调从内侧的重叠图像s逐渐接近外侧的天球图像ce,因而屏蔽周边的透射度从接近内侧的重叠图像s逐渐向接近外侧的天球图像ce而变高。由此,在将重叠图像s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时,能够尽量不凸显重叠。但是,掩蔽数据m的生成并不是必须的。图像重叠部588用于将重叠图像s和屏蔽数据m叠加在天球图像ce上。由此形成边界不明显地叠加了高清晰度重叠图像s的低清晰度天球图像ce。投影转换部590如图7所示,基于预先设定的假想照相机ic的视线方向(规定区域t的中心点cp)和规定区域t之间的视角α,将处于叠加了重叠图像s状态下的天球图像ce中的规定区域t,投影转换为显示在显示器517上。并且,投影转换部590还在投影转换之际,实行规定区域t与显示器517中的显示区域da的分辨率保持一致的处理。具体而言,当规定区域t的分辨率小于显示器517的显示区域da的分辨率时,投影转换部590放大规定区域t,使得规定区域能够与显示器517的显示区域da保持一致。相反,当规定区域t的分辨率大于显示器517的显示区域da的分辨率时,投影转换部590缩小规定区域t,使得规定区域能够与显示器517的显示区域da保持一致。由此,显示控制部56便能够在显示器517的整个显示区域da上显示表示规定区域t的规定区域图像q。实施方式的处理或动作以下参考图19至图30,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处理或动作。首先用图19描述摄影系统实行的摄影方法。图19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方法的时序图。以下,描述被摄物或风景等的拍摄,但是在拍摄同时还可以用集音部14对周围的声音。如图19所示,智能电话5的受理部52用于接受用户发送的联动摄影开始的指示(步骤s11)。在这种情况下,显示控制部56在显示器517上显示如图15(b)所示的联动摄影装置设定画面。该画面上显示各台摄影装置用来指定联动摄影时主摄影装置的单选按钮以及指定(选择)联动摄影时副摄影装置的复选框。此外还显示各台摄影装置的装置名称和电波的接收强度。当用户指定(选择)了主摄影装置和副摄影装置后,按动「确定」按钮,从而受理部52受理上述联动摄影开始的指示。在此,可以有副摄影装置,因而可以利用复选框来指定(选择)多个摄影装置。然后,智能电话5的短程通信部58通过轮询,向普通摄影装置3的短程通信部38发送表示摄影开始查询的摄影开始查询信息(步骤s12)。这样,普通摄影装置3的短程通信部38收到拍摄开始询问信息。其次,普通摄影装置3的判断部37根据受理部32是否收到来自用户的按下快门按钮315(a),来判断摄影是否开始(步骤s13)。接着,普通摄影装置3的短程通信部38向智能电话5发送表示响应步骤s13的判断结果的应答内容的应答信息(步骤s14)。在步骤s13中,如果判断摄影已经开始,则响应信息中包括表示摄影开始的摄影开始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信息还包含普通摄影装置3的图像识别信息。而如果步骤s13判断摄影未开始,则响应信息包含表示摄影待机等摄影待机信息。由此,智能电话5的短程通信部58便收到应答信息。接着描述当步骤s13判断为摄影已经开始且步骤s14中收到的应答信息包含摄影开始信息时的动作。首先,普通摄影装置3开始摄影(步骤s15)。该摄影处理包括按动快门315a之后,摄像部33拍摄被摄体或风景等,取得摄影图像数据(再次为平面图像数据),而后存储及读取部39将摄影图像数据保存到村初步300之中。其次,在智能电话5中,短程通信部58向特殊摄影装置1发送表示摄影开始的要求的摄影开始要求信息(步骤s16)。据此,特殊摄影装置1的短程通信部18收到摄影开始要求信息。另一方面,特殊摄影装置1开始摄影(步骤s17)。该摄影处理中实行如下具体处理,即摄像部13拍摄被摄体或风景等,生成摄影图像数据(图3a、图3b所示的两个半球图像数据),图像及声音处理部15基于两个半球图像数据,生成图3c所示的一个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存储及读取部19将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保存到存储部1000。接着,在智能电话5中,短程通信部58向普通摄影装置3发送表示要求摄像图像的摄像图像要求信息(步骤s18)。该摄像图像请求信息中包含步骤s14中收到的图像识别信息。由此,普通摄影装置3的短程通信部38收到的摄影图像要求信息。接着,普通摄影装置3的短程通信部38向智能电话5发送在步骤s15中得到的平面图像数据(步骤s19)。此时,还同时发送用于识别被传送的平面图像数据的图像识别信息以及附属信息。在图17中图像识别信息和附属信息被作为平面图像信息来显示。据此,智能电话5的短程通信部58收到平面图像数据、图像识别信息、以及附加信息。另一方面,特殊摄影装置1的短程通信部18向智能电话5发送步骤s18得到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步骤s20)。此时,还同时发送用于识别被传送的等距柱形投影影像数据的图像识别信息以及附属信息。图像识别信息和附属信息在图17中被作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信息来显示。据此,智能电话5的短程通信部58收到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图像识别信息以及附加信息。然后,智能电话5的存储及读取部59将步骤s19收到的平面图像数据的电子文件以及步骤s20中收到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的电子文件保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中,而后保存到存储部5000(步骤s21)。接着,智能电话5的图像及声音处理部55生成用于在显示低清晰度的天球图像ce的一部分区域上重叠显示高清晰度图像的平面图像p时使用的重叠显示元数据(步骤s22)。此时,存储及读取部59将重叠显示元数据保存到存储部5000。以上主要利用图20至图24详述重叠显示元数据的生成处理。而普通摄影装置3和特殊图像拍摄装置1之间,即使摄像元件的分辨率相同,特殊摄影装置1的摄像元件也必须涵盖成为整个360度天球图像ce的原始图像的正距円筒射影图像,为此,摄影图像中的一定区域的清晰度变低。重叠显示元数据的生成处理首先描述在低清晰度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生成的天球图像ce上重叠高清晰度平面图像p并显示到显示器517上时使用的重叠显示元数据的生成处理。重叠显示元数据如图17所示,包括位置参数和补偿参数,所以主要说明位置参数和补偿参数的生成方法。提取部550提取以等距柱形投影方式得到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多个特征点fp1(参见图20左侧上方的图)、以及以透视投影方式得到的长方形平面图像p中多个特征点fp2(参见图20中间的图)(步骤s110)。接着,第一对应区域计算部552通过第一单应转换,根据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的多个特征点fp1的特征量是fv1与平面图像p中的多个特征点(fp2)的特征量fv2之间的类似度,如图20所示,计算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与平面图像p对应的四边形的第一对应区域ca1(步骤s120)。进一步具体而言,在第一对应区域计算部552根据求出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多个特征点fp1的特征量fv1与平面图像p中的多个特征点(fp2)的特征量fv2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图像之间的对应点,在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通过求出与平面图像p对应的单应而得到的第一单应转换,如图20所示,求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与平面图像p对应的四边形的第一对应区域ca1。该处理虽然无法使得投影方式不同的平面图像p准确地对应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但能够先粗略推测对应位置(暂定处理)。接着,关注点确定部554确定经过第一单应转换后平面图像p的中心点cp1在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的点(关注点gp1)(步骤s130)。接着,投影方式转换部556如图21所示,将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内以关注点gp1为中心的周边区域pa,转换位与平面图像p相同的透视投影方式,使得周边区域图像pi的垂直视角α与平面图像p的对角视角α相等,其结果,生成周边区域图像pi(步骤s140)。然后,提取部550提取通过投影转换部556得到的周边区域图像pi中多个特征点fp3(步骤s150)。接着,第二对应区域计算部558通过第二单应转换,根据平面图像p中的多个特征点(fp2)的特征量fv2与周围区域图像pi中的多个特征点fp3的特征量fv3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周边区域图像pi中平面图像p所对应的四边形的第二对应区域ca2(步骤s160)。此外,平面图像p例如为4000万像素的高清晰图像,因此,预先调整为合适的大小。接着,区域分割部560将第二对应区域ca2分割成如图22的(b)所示的多个网格区域la2(步骤s170)。接着,投影方式逆转换部562如图20所示,将第二对应区域ca2的投影方式转换(逆转换)成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相同的等距柱形投影方式(步骤s180)。这样,投影方式逆转换部562如图23所示,求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第二对应区域ca2内多个网格区域la2所对应的各网格区域la3构成的第三对应区域ca3。图23是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第三对应区域的示意图。通过该投影方式逆转换部562的处理,生成各网格区域la3的各网格点的坐标所表示的位置参数。位置参数如上述所示,在图17和图18(b)示出。接着参考图20和图24,描述补偿参数的生成处理。图24是补偿参数的生成处理的过程中的图像的示意图。步骤s180的处理后,形状转换部564通过将投影图24(a)所示的第二对应区域ca2的4个顶点投影到平面图像p的4个顶点,将第二对应区域ca2转换为平面图像p相同的形状,得到图24(b)所示的第二对应区域ca2'(步骤s190)。接着,区域分割部560如图24(c)所示,将平面图像p分割为与转换后的第二对应区域ca2中的各网格区域la2'相同形状且相同数量的多个网格区域la0(步骤s200)。接着,补偿参数生成部566生成补偿参数,用于使得各网格区域la2'所对应的平面图像p的各网格区域la0的明度值和色调值与第二对应区域ca2'中各网格区域la2'的色调值一致(步骤s210)。最后,如图17所示,重叠显示元数据生成部570根据从特殊摄影装置1取得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信息、从普通摄影装置3取得的平面图像信息、预定的区域分割数信息、投影方式逆转变部562生成的位置参数、补偿参数生成部566生成的补偿参数以及元数据生成信息,生成重叠显示元数据(步骤s220)。该重叠显示元数据由存储及读取部59保存到存储部5000中。至此为止,图19所示的步骤s22的具体处理结束。而后,存储及读取部59和显示控制部56用重叠显示元数据进行重叠处理(步骤s23)。重叠处理接下来参考图25至图30,详述重叠处理。图25是重叠处理过程的图像的示意图。首先,图14所示的存储及读取部59(取得部)从存储部5000取得用等距柱形投影方式得到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数据、用透视投影方式得到的平面图像p的数据、以及重叠显示元数据。其次,如图25所示,粘贴区域生成部582根据位置参数,生成假想立体球体cs中第三对应区域ca3所对应的部分立体球体ps(步骤s310)。此时,关于位置参数中没有表示的网格点以外的像素,例如用线性插值来插值。而后,补偿部584根据重叠显示元数据内的补偿参数进行补偿,使得平面图像p的明度值及色调值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明度值及色调值相保持一致(步骤s320)。在以下的描述中将经过补偿的平面图像p称为补偿图像c而后,图像生成部586将补偿图像c贴到部分立体球体ps上,生成重叠图像s(步骤s330)。此时,关于位置参数中未表示的网格点以外的像素,用线性插值来插值。图像生成部586根据部分立体球ps,生成屏蔽数据m(步骤s340)。进而,图像生成部586将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贴到立体球体cs上,生成天球图像ce(步骤s350)。而后,重叠部585用屏蔽数据m将重叠图像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步骤s360)。这样,便形成不凸显边界地叠加了高清晰重叠图像s的低清晰天球图像ce。而后,如图7所示,投影转换部590以预先决定的假想照相机ic的视线方向(规定区域t的中心点cp)和规定区域的视角α,投影叠加了重叠图像s的天球图像ce中的规定区域,使得该规定区域t能够用显示器517阅览(步骤s370)。此时,投影转换部590对规定区域t实行处理,使得该规定区域t能够与显示器517中的显示区域da的分辨率相保持一致。这样,显示控制部56便能够在显示器517的整个显示区域da上实行显示规定区域的规定区域图像q的显示处理(步骤s24)。在此,规定区域图像q内包含叠加了平面图像p的平面图像p’即重叠图像s。以下参考图26至图30,详述重叠显示状态。图26是天球图像上叠加了平面图像时的二维示意图。在此显示将平面图像p叠加到图5上。如图25所示,按照位置参数,从立体球体cs内侧将高清晰重叠图像s贴到贴在立体球体cs上的低清晰天球图像ce上。图27是天球图像上叠加了平面图像时的三维示意图。在图27显示的是天球图像ce和重叠图像s被贴在立体球体cs上,包含重叠图像s的图像称为规定区域图像q的状态。图28是在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位置参数的情况下将平面图像叠加到天球图像上的二维示意图。图29是用本实施方式的位置参数将平面图像叠加到天球图像上的二维示意图。如图28的(a)所示,设定以假想照相机ic位于立体球体cs的中心点时作为基准,被摄体p1在天球图像ce上被显示为p2,在重叠图像p上被表示为p3。如图28(a)所示,像p2和像p3均位于假想照相机ic和被摄体p1的连线上,因而即便以重叠图像s叠加在天球图像ce上的状态显示,天球图像ce和重叠图像s之间也不会产生偏离。但是如图28(b)所示,如果假想照相机ic位置离开立体球体cs的中心点,则在假想照相机ic和被摄体p1的连线上,像p3稍微位于像p2的内侧。在此,如果设定在假想照相机ic与被摄体p1的连线上,重叠图像s上的像为像p3’,则天球图像ce和重叠图像s上像p3和像p3之间便产生偏离量g。这样,重叠图像s被显示为相对于天球图像ce产生偏离。对此,本实施方式利用以多个网格区域表示的位置参数,如图29的(a)和(b)所示,使得重叠图像s沿着天球图像ce重叠。这样,不仅如(a)所示,当假想照相机ic位于立体球体cs的中心点上时,而且如图29(b)所示,在假想照相机ic不位于立体球体cs的中心点上时,像p2和像p3也能够位于假想照相机ic和被摄体p1的连线上。这样,在显示重叠图像s叠加在天球图像ce上的状态时,天球图像ce与重叠图像s之间不会发生偏离。图30是对比没有重叠显示和重叠显示的图像显示的示意图。(a)是没有重叠显示时的广域图像的显示例,(b)是没有重叠显示时的电视图像的显示例,(c)是重叠显示时的广域图像的显示例,(d)是重叠显示时的电视图像的显示例。图中的虚线框是用于说明的标记,实际上显示器517上不一定显示。如图30中的(a)所示,在天球图像ce上没有叠加平面图像p显示的情况下,当放大显示(a)中以虚线框显示的区域时,如图30的(b)所示,只能显示低清晰度图像,因而用户只能看到不清晰的图像。对此,如图30的(c)所示,在天球图像ce上叠加平面图像p显示的情况下,当放大显示(c)中以虚线框显示的区域时,如图30的(d)所示,能够显示高清晰度图像,因而用户能够看到清晰的图像。尤其在虚线框显示的区域中具有文字招牌等时,如果不叠加高清晰平面图像p,则即便放大也无法清晰显示文字,无法看清内容。但是,如果重叠显示高清晰的平面图像p,则即使放大显示,文字等也十分清晰,用户能够看清内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上述本实施方式效果如下,即将投影方式不同的一方的图像(例如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叠加到另一方图像(例如平面图像p)上时能够抑制图像的偏离。具体而言,由于特殊摄影装置1和普通摄影装置3之间,图像生成时采用的投影方式不同,因而单纯地把普通摄影装置3取得的平面图像p叠加到以特殊摄影装置1取得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生成的天球图像ce上时,天球图像ce无法与平面图像p相配,平面图像无法良好地融合到天球图像中。对此,本实施方式的智能电话5如图20所示,首先计算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平面图像p所对应的第一对应区域ca1,大致确定重叠显示位置(参见s120)。而后,智能电话5将第一对应区域ca1的关注点gp1的周边区域pa的投影方式转换为与平面图像p相同的投影方式,用以生成周边区域图像pi(参见s140)。其次,智能电话5计算周边区域图像pi中平面图像p所对应的第二对应区域ca2(参见s160),将第二对应区域ca2的投影方式逆转换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投影方式,求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中第二对应区域ca2所对应的第三对应区域ca3(参见s180)。据此将高清晰平面图像p叠加到低清晰天球图像ce中的一部分区域上,即规定区域图像的一部分的区域上,使得天球图像和平面图像的图像相配,平面图像能够良好地融入到天球图像中。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置参数是表示天球图像ce上叠加重叠图像s的叠加位置,该位置参数用多个网格区域构成的第三对应区域表示,如图29所示,能够沿着天球图像ce叠加重叠图像s。为此,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在于,在天球图像ce上叠加重叠图像s时,即使假想照相机ic的位置移动,也能够控制图像的偏离。<第二实施方式>以下参考图31至图35,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摄影系统概述首先参考图31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系统构成。图3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系统的构成的示意图。如图3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系统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图像处理服务器7。其他余地以事实方式相同的构成均采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智能电话5与图像处理服务器7互相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以太网等通信网络100能够通信。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智能电话5实行重叠显示元数据的生成或图像重叠处理,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服务器7实施这些处理。在此,智能电话5是本实施方式的一例通信终端,图像处理服务器是一例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服务器7是服务器计算机,包含多台服务器计算机分散实行图像处理的情况。实施方式的硬件构成其次参考图32详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服务器7的硬件构成。图32是图像处理服务器的硬件结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特殊摄影装置1、普通摄影装置3以及智能电话5的硬件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此省略说明。图像处理服务器的硬件构成图32是图像处理服务器的硬件结构模块图。图像处理服务器7由计算机构成,如图32所示,具备cpu701、rom702、ram703、hd704、hdd(harddiskdrive,硬盘)705、存储介质706、介质i/f707、显示器708、网络i/f709、键盘711、鼠标712、cd-rw驱动器714以及总线710。在此,图像处理服务器7用来作为服务器,因而不一定具备键盘711、鼠标712等输入装置以及显示器708等输出装置。上述硬件之中,cpu701用于控制图像处理服务器的整体动作。rom702用于保存驱动cpu701的程序。ram703用于作为cpu701的工作区域。hd704用于保存程序等各种数据。hdd705用于控制按照cpu701的控制对hd704实行的各种数据的读取或写入。介质i/f707用于控制闪存等记录介质706中的数据的读取或写入(保存)。显示器708用来显示光标、菜单、窗口、文字或图像等各种信息。网络i/f709是用于利用通信网络100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键盘711是一种具备多个键的输入装置,用于文字、数值、各种指示等输入。鼠标712是一种输入装置,用于实行各种指示的选择或实行、处理对象的选择、光标的移动等。cd-rw驱动器714是用来控制对作为一例可装卸存储介质的cd-rw(compactdisc-rewritable)713实行各种数据的读取等。图像处理服务器7具备总线710.总线710是用于连接图32所示的cpu701等各种构成要素的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等。实施方式的功能构成以下参考图33和图34,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功能构成。图3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系统的功能框图。本实施方式的特殊摄影装置1、普通摄影装置3以及智能电话5的功能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此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智能电话5中图像及声音处理部55对于图16所示的各种功能可有可无。图像处理服务器的功能构成如图33所示,图像处理服务器7具备远程通信部71、受理部72、图像及声音处理部75、显示控制部76、判断部77、以及存储及读取部79。这些功能部通过图32所示的各项构成要素之中的某项要素按照cpu701执行从hd704读取并展开到ram703上的图像处理服务器7用程序而发送的指令动作来实现功能。图像处理服务器7具有以图32所示的rom702、ram703以及hd704构成的存储部7000。图像处理服务器的各项功能构成图像处理服务器7的远程通信部71主要通过图32所示的网络i/f707以及cpu701的处理实现功能,经由通信网络与其他装置(例如其他服务器智能电话)之间进行各种数据(或信息)的收发信。受理部72主要通过键盘711、鼠标712以及cpu701的处理实现功能,接收用户的各种选择或输入。图像及声音处理部75主要通过cpu701发送的指令来实现功能,对于智能电话5发送的各种数据进行各种处理。显示控制部76主要通过cpu701的处理来实现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部56不同,用来生成用于在智能电话5的显示器517上显示的平面图像p的规定区域画面q的数据。显示控制部76通过利用图像及声音处理部75生成的重叠显示元数据,使得平面图像p的各网格区域la0配合以位置参数显示的位置以及以补偿参数显示的明度值和色调值,生成将平面图像p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的数据。判断部77通过图32所示的cpu701的处理实现功能,用于实行各种判断。存储及读取部79主要通过图32所示的cpu701的处理实现功能,用于将重叠显示元数据等各种数据(或信息)保存到存储部7000中,或者从存储部700读取重叠显示元数据等各种数据(或信息)。此外,存储及读取部79还起到从存储部7000中去的各种数据的取得部的作用。图像及声音处理部的具体的各项功能构成在此参考图34,详述图像及声音处理部75的各项功能构成。图34是图像及声音处理部75的具体功能框图。图像及声音处理部75所具有的大致可分为实行编码的元数据生成部75a和实行解码的重叠部75b。元数据生成部75a实行图35所示的后述的步骤s44的处理。重叠部75b实行图19所示的后述的步骤s45的处理。元数据生成部的各项功能构成首先描述元数据生成部75a的各项功能构成。元数据生成部75a具有提取部750、第一对应区域计算部752、关注点确定部754、投影方式转换部756、第二对应区域计算部758、区域分割部760、投影方式逆转换部762、形状转换部764、补偿参数生成部766、以及重叠显示元数据生成部770。这些功能部分别与提取部550、第一对应区域计算部552、关注点确定部554、投影方式转换部556、第二对应区域计算部558、区域分割部560、投影方式逆转换部562、形状转换部564、补偿参数生成部566、以及重叠显示元数据生成部570。在此省略说明。重叠部的功能构成接着,将描述重叠部75b的功能构成。重叠部75b具有粘贴区域生成部782、补偿部784、图像生成部786、图像重叠部788以及投影转换部790。这些功能部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粘贴区域生成部582、补偿部584、图像生成部586、图像重叠部588、以及投影转换部590相对应,因而省略说明。实施方式的处理或动作接着,用图3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或动作。首先用图35描述摄影系统实行的摄影方法。图35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方法的序列图。其中,步骤s31至s41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1至s21相同的处理,在此省略说明。智能电话5中用远程通信部51经由通信网络100向图像处理服务器7发送重叠要求信息,该重叠要求信息表示在一方的图像上叠加投影方式不同的另一方图像的叠加要求(步骤s42)。该重叠要求信息包含保存在存储部5000中的电子文件夹内的数据(诸如平面图像数据,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对此,图像处理服务器7中的远程通信部71收到电子文件夹内的数据。接着,图像处理服务器7中的存储及读取部79将在步骤s42中收到到的电子文件夹内的数据保存到存储部7000中(步骤s43)。而后图34所示的元数据生成部75a生成重叠显示用元数据(步骤s44)。进而,重叠部75b进行叠加处理(步骤s45)。在此,步骤s44和s45的处理分别与步骤s22和s23中的处理内容相同,因而省略说明。接着,显示控制部76生成规定区域图像q的数据,该数据用于在智能电话5的显示器517的整个显示区域da上显示规定区域t的规定区域图像q。在此,规定区域图像q包含平面图像p处于重叠状态下的平面图像p′即重叠图像s。远程通信部71向智能手机5发送由显示控制部76生成的规定区域图像q的数据(步骤s46),智能电话的远程通信部51接收规定区域图像q的数据。接着,在智能手机5中,显示控制部56在显示器517上显示包含重叠图像s的规定区域图像q(步骤s47)。本实施方式的效果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不仅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智能电话5实行联动摄影处理,图像处理服务器7实行重叠显示用的元数据生成和叠加处理,为此,还具有在智能手机5的处理能力较低情况下抑制图像偏离的效果。以下参考图36至图46,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改进例。〈改进例1〉接着,使用图36至图4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改进示例。图36是在确定关注点以及生成缩放参数的处理过程中的图像的示意图。该处理在图20所示的步骤s210的处理之后实行。首先,关注点确定部554确定图36所示的第三对应区域ca3的关注点gp2(步骤s211)。而后,顶点确定部567确定如图36所示的第三对应区域ca3的四个顶点c1、c2、c3、c4的位置(坐标)(步骤s212)。接着,投影方式转换部556将包含关注点gp2和四个顶点c1、c2、c3、c4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投影方式转换为透视投影方式进行(步骤s213)。由此,关注点gp2经过转换之后成为关注点gp3、四个顶点c1、c2、c3、c4经过转换之后变成四个顶点c1、c2、c3、c4。接着,缩放参数生成部568根据关注点gp3和四个顶点c1、c2、c3和c4,生成缩放参数。关于该缩放参数的生成方法,用图37来说明。图37中的(a)是用来说明缩放参数的计算处理的示意图。首先,参考图37的(a)描述用透视投影图像上的关注点gp3和四个顶点c1、c2、c3、c4的各个位置(坐标)来计算图像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距离计算。设关注点gp3的坐标为(x,y),顶点c1的坐标(x1,y1),此时,可以用如下式16和式17计算关注点gp3与顶点c1之间的水平距离w1和垂直方向距离h1。此时求出的是关注点gp3处于与显示器517的显示区域da的中心点p3一致状态下的水平方向距离w1和垂直方向距离h1。另外,缩放参数生成部568从显示器517取得显示区域da的尺寸(纵横的像素数)。w1=|x-x1|(式16)h1=|y-y1|(式17)同样,设其它顶点的坐标为c2(x2,y2)、c3(x3,y3)、c4(x4,y4),用下式求出各个关注点与顶点坐标之间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距离。w2=|x-x2|(式18)h2=|y-y2|(式19)w3=|x-x3|(式20)h3=|y-y3|(式21)w4=|x-x4|(式22)h4=|y-y4|(式23)求出关注点gp3和各顶点c1、c2、c3、c4的坐标的水平方向距离和垂直方向距离之后,分别选择水平方向距离(w1至w4)和垂直方向距离(h1至h4)为最大的距离。在图37(a)中,水平方向的最大距离为w2,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为h1。接着,设最大的水平方向距离为w、最大的垂直方向距离为h。显示器517的显示区域da的显示大小(纵横像素数量)为水平w和垂直h,水平方向的显示倍率为a1,垂直方向的显示倍率为a2,缩放参数生成部568用下式计算水平方向显示倍率和垂直方向显示倍率。a1=w/2w(式24)a2=h/2h(式25)在此,设求出的显示倍率为a,缩放参数生成部568从水平方向的显示倍率a1和垂直方向上的显示倍率a2之中选择较小一方的显示倍率,用以作为显示倍率a。通过缩放参数生成部568选择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之中显示倍率较小一方的显示倍率,能够确定显示器517的显示区域da内顶点坐标所具有的最大显示倍率。此外,当所选择的显示倍率是水平方向的显示倍率时水平方向成为最大的显示、垂直方向的显示倍率时垂直方向成为最大的显示。图37的(b)表示关注点和四个顶点与规定区域t之间的关系。如(b)所示,在显示器517的显示区域da内,以关注点gp3为中心,最大显示重叠图像s的重叠区域。而且在该显示中,垂直方向上显示至图像端点,因而在水平方向的显示倍率a1和垂直方向的显示倍率a2之中选择了垂直方向的显示倍率a2。另外,本改进例如图36所示,根据关注点gp3和四个顶点坐标c1、c2、c3、c4确定显示倍率,对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转换前的关注点gp2和四个顶点坐标c1、c2、c3和c4来确定显示倍率。根据转换之前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坐标来决定显示倍率时,与根据透视投影图像的坐标决定显示倍率相同,根据关注点gp2和四个顶点坐标c1、c2、c3、c4,求出水平方向距离(w1至w4)和垂直方向距离(h1至h4),而后求出水平方向的最大距离w和在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h。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是水平方向360°,垂直方向180度的视角的图像,设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纵向像素数量为x,横向像素数量为y时,可以利用下式将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求出的水平方向的最大距离w换算为水平视角α1,垂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h转换为垂直视角α2。α1=w*360/x(式26)α2=h*180/y(式27)可以用下式从水平视角为α1、垂直张角α2转换到水平方向的最大距离w和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h。f是初始设定(默认)的假想照相机从ic到中心点cp的距离。w=2*f*tan(α1)(式28)h=2*f*tan(α2)(式29)而后,用(式24)、(式25)分别求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显示倍率,并选择显示倍率中的较小一方,用以决定缩放参数的方法,与在透视投影图像的坐标上决定显示倍率相同。如上所述,在步骤s220中,除了位置参数和补偿参数以外,重叠元数据生成部570还利用通过投影转换部556转换而确定的规定区域图像的关注点gp3的位置、以及通过缩放参数生成部568生成的缩放参数,生成图17所示的重叠显示元数据。另外,在上述图25中所示的步骤s370中,投影转换部590取代默认的视线方向(中心点)和视角α,以规定区域图像的关注点的位置和缩放参数,投影转换叠加了重叠图像s的状态下的天球图像ce。在规定区域图像中,由于(式1)的关系成立,所以缩放参数使用在初始设定(默认)的假想照相机ic至中心点cp的距离f,与包含天球图像ce在内的三维假想空间中的假想照相机ic的视角α相乘求出的tan(α/2)。这样,受理部52收到用于在显示器517上显示叠加有重叠图像s的状态下的天球图像的开始指示后,显示控制部56如图37(b)所示,从最初起便将重叠图像s的中心点cp1显示为显示器517的中心点cp3,并且将重叠图像s的大小显示成最大。从而用户可以简单地找到天球图像ce中的重叠图像s。图38是重叠图像与规定区域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其中(b)是虽然重叠图像的关注点为规定区域图像的中心点,但重叠图像只有一部分被包含在规定区域内的示意图,(c)是重叠图像的关注点为规定区域图像的中心点,且重叠图像全部包含在规定区域内,但是重叠图像的尺寸变小的图,(d)是重叠图像全部包含在规定区域内,但重叠图像的关注点不是规定区域图像的中心点。在上述改进例中,投影转换部590用规定区域图像的关注点的位置参数和缩放参数的双方来进行投影转换,但是,也可以例如不使用缩放参数进行投影转换。图38的(b)和(c)是不使用缩放参数进行投影转换的例子。投影转换部590还可以例如不使用规定区域图像的关注点的位置,而用缩放参数进行投影转换。图38的(d)是不使用规定区域图像的关注点的位置进行投影转换的例子。这样,图38的(b)、(c)、(d)均显示了重叠图像,因此,与图38(a)所示的规定区域图像q上完全不包含重叠图像s的情况相比,用户能够简单地找到天球图像ce中的重叠图像s。按照上述改进例,用户用触摸面板521等,发送开始在显示器517上显示重叠图像s的重叠位置已经确定了的天球图像ce的指示后,如图37(b)、图38(b)、(c)、(d)所示,一开始便能够显示包括重叠图像s的规定区域图像q。这样,用户不必纵、横、倾斜旋转天球图像来寻找重叠图像,具有省时省力的效果。尤其在图37(b)的情况下,相对于规定区域图像q,重叠图像的大小为最大且处于中心位置,因此对于用户来说重叠图像十分容易找到。〈改进例2〉接着,参考图39和图40,描述改进例2。图39是叠加多个平面图像时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示意图。上述改进例1中,相对于球形展开投影图像ec只有一幅平面图像p,而在改进实例2中,有多幅平面图像p用于叠加。在此,有三幅平面图像叠加在等距柱形投影图像上。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上例示包括分别关注点gp11、gp12、gp13的第一至第三重叠区域a1、a2、a3。第一至第三的重叠区域a1、a2、a3上分别叠加了重叠图像s1、s2、s3。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重叠区域”进行说明,重叠图像是被投影转换为可以叠加在重叠区域上的图像,无关于该重叠区域上是否显示重叠图像(平面图像)。图40是改进例2的重叠显示元数据的数据构成的示意图。在图17所示的重叠显示元数据的数据构成中,显示了用于叠加单一平面图像的平面图像信息和重叠显示信息。而在图40的改进例2所示的重叠显示元数据的数据构成中,显示了用于叠加多幅(在此为三幅)平面图像的平面图像信息和重叠显示信息。进而,改进例2的重叠显示元数据中还保管表示所述多个图像各自的规定区域图像q中优先包含的“优先显示信息”。在此,“1”表示规定区域图像q中优先包含的重叠图像q1,“0”表示不是优先包含。判断部57根据用于叠加的平面图像的摄影信息(文件名、文件大小、拍摄时间、焦距、图像大小、iso感度等),自动决定优先显示的平面图像。例如,判断部57决定三幅平面图像中图像大小最大的平面图像为优先显示的平面图像。另外,也可以手动设定用户优先显示平面图像。另外,优先显示信息不仅只有“1”、“0”两种,也可以用优先顺序“1”、“2”、“3”,…,“n”等进行管理。在此情况下,首先以“1”确定的重叠图像优先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中,通过受理部52收到用户触摸智能电话5、显示控制部56切换到包含以“2”确定的重叠图像的规定区域图像的显示。同样,当用户触摸,显示控制部56便切换到包含以“3”、……“n”、“1”、“2”......确定的重叠图像的规定区域图像的显示。通过上述功能构成,在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上重叠的多幅平面图像时,通过使用重叠显示元数据中的多个重叠图像的重叠显示信息,可以使用与叠加单个平面图像相同的重叠处理(步骤s310至s360),生成天球图像ce和多幅重叠图像s。然后,显示控制部56如图38(b)至(d)所示,参考图40所示的重叠显示元数据的优先显示信息,在显示屏517上包含显示需要优先显示的重叠图像s的规定区域图像q。按照以上描述,本改进例使用重叠显示元数据中的优先显示信息,在具有多幅用于叠加的平面图像时,也能够用与叠加一幅平面图像相同的方法来进行显示处理。〈改进例3〉接着用图41和图42说明改进例3。上述改进例2是针对多幅重叠图像中特定的重叠图像优先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中,本改进例3则是所有多个叠加图像均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内。图41是规定区域图像q中包含多个重叠图像的画面示意图。图42中,(a)是假想照相机ic位于立体球体cs的中心点时以视角α确定的规定区域t的示意图,(b)是在(a)的状态下,假想摄像机ic移动到立体球形的外框一侧时以相同的视角α确定的规定区域t的示意图。图41显示以规定区域图像q的中心点即图像基准点gp01作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天底(天顶的相反),以视角α为可设定的最大值,投影转换天球图像ce的示例。为了扩大天球图像的投影转换后的显示器517的显示区域da,如图42所示,不改变假想照相机ic的视角α,而使得假想照相机ic的位置移动到离开立体球体cs的中心点(图41(a))的位置(图41(b))状态的规定区域图像q。如图41所示,所有的重叠图像s1、s2、s3被包含在规定区域q内。另外,如图41所示,在规定区域图像q如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形状的情况下,显示区域da两端端部存在没有任何显示区域。在单一重叠图像的情况下,规定区域t的范围依赖于平面图像信息和重叠显示信息,而在多个重叠图像的情况下,规定区域t的范围则不依赖于平面图像信息和重叠显示信息,而是固定在图41所示的状态。按照上述改进例3,能够以俯视状态显示天球图像ce,并可以显示所有多个重叠图像。而且,不依赖平面图像信息和重叠信息,而是以固定在如图41所示的状态,即使是多个重叠图像也能够被普遍地使用。再者,虽然本改进例以图像基准点gp01为天底,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以重叠区域的关注点中的某一个作为天底,也可以设定任意的点。〈改进例4〉接着,参照图43描述改进例4。对比上述改进例3中所有重叠图像的区域均被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中,本改进例4规定区域图像q包含离开图像参考点gp01最远的特定重叠图像s1的一部分。图43是多个重叠图像之中最远离图像参考点的关注点的重叠图像的一部分区域被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中的示意图。在图43中,图像基准点gp01位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天底。最接近以及第二接近图像参考点gp01的关注点gp12、gp13的重叠图像s2、s3完全地落入规定区域图像q内。而最远离图像参考点gp01的关注点gp11的重叠图像s1只有一部分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内,但是该重叠图像s1一部分的范围内包括关注点gp11。在上述改进例4中,显示控制部分56显示所有重叠图像s1、s2、s3时,与改进例3相比,进一步扩大显示规定区域图像q,便于用户观看图像。而且对于在即便扩大显示规定区域图像q,重叠图像s3也只有一部分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内时,用户难以识别重叠图像的情况,本改进例以包含关注点gp11的范围作为重叠区域a1用以显示,具有便于用户识别重叠图像s1的效果。不仅可以如图40所示,扩大显示规定区域图像q,而且假想照相机ic的位置也可以如从图42的(b)到(a)那样,向接近立体球体cs的中心点的方向移动。此外,各重叠图像s1、s2、s3的关注点gp11、gp12、gp13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内的设定只是一例,在规定区域图像q内的各重叠图像的关注点也可以为2点以上。〈改进例5〉接着,参考图44描述改进例5。本改进例5中,将天球图像ce和重叠图像s投影转换到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上,进而从等距柱形投影图像转换为被称为小行星(从直角坐标转换到极坐标)的投影方式。图44是被转换为小行星形式的示意图。根据如上所述,在本改进中,小行星形式显示天球图像ce的整体像,所以也起到将多张重叠的区域可以全部显示的效果。〈改进例6〉接着,参考图45描述改进例6。与上述改进例5以上述改进例4的一部分区域为规定区域图像相同,本改进例6示出在上述改进实例5的一部分区域为规定区域图像。图45是在转换为小行星齿轮形式的情况下,多个重叠图像之中离开图像参考点最远的关注点的重叠图像的一部分区域被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时的示意图。在图45中,小行星齿轮图像的中心点即图像基准点gp02是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的天底。另外,最接近或第二接近图像参考点gp01的关注点gp12、gp13的重叠图像s2、s3完全落入预定区域q内。但是,最远离图像参考点gp01的关注点gp11的重叠图像s1只有一部分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内,该一部分包括关注点gp11的范围。按照以上所说明的本改进例,在转化成小行星齿轮形式的情况下,即使是在显示控制部56显示所有的重叠图像s1、s2、s3的情况下,也因相较于改进例5更大地放大显示规定区域图像q,因而便于用户看到图像。此外,对于尽管放大显示规定区域图像q,重叠图像s3也只有一部分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内,用户难以识别重叠图像的情况,本改进例用包含关注点gp11范围显示重叠区域a1,所以具有便于用户识别到重叠图像a1的效果。在上述改进例6中,在转换为小行星齿轮形式的情况下,当显示控制部分56显示所有重叠图像s1、s2、s3时,相比于改进例5,进一步扩大显示规定区域图像q,便于用户观看图像。而且对于在即便扩大显示规定区域图像q,重叠图像s3也只有一部分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内时,用户难以识别重叠图像的情况,本改进例以包含关注点gp11的范围作为重叠区域a1用以显示,具有便于用户识别重叠图像s1的效果。〈改进例7〉接着,参考图46描述改进例7。规定区域图像q包含所有重叠图像s1、s2、s3时,上述改进例2至6显示了天球图像ce或小行星形式的图像,对此,本改进例7显示等距柱形投影图像ec。图46是以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示出天球图像以及多个重叠图像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如所述改进例4和改进例6所示,虽然可以将天球图像即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所有区域作为规定区域图像q,但是等距柱形投影图像中发生弯曲的区域的占比较多,因此如上述改进实例4、6,例示了以天球图像即等距柱形投影图像的一部分区域为规定区域图像的情况。本改进例以三个关注点gp11、gp12、gp13的平均点为图像基准点gp03。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56将各关注点gp11、gp12、gp13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计算坐标平均值,并将求出的坐标平均值作为图像基准点gp03。而后,显示控制部56将规定区域图像q显示为其中包含离开图像参考点gp03最远的特定重叠图像(在此为重叠图像s2)的一部分。图46中,最接近图像参考点gp01的关注点gp11的重叠图像s1完全落入规定区域图像q之中。但是,离开图像基准点gp01第二远的关注点gp13的重叠图像s3和最远离图像基准点gp01的关注点gp12的重叠图像s2在包含关注点gp11范围内只有一部分区域落入规定区域图像q之中。如上所述,本改进例的显示控制部56即便在显示所有重叠图像s1、s2、s3的情况下,基于天球图像放大显示规定区域图像q,便于用户观看图像。而且,对于扩大显示规定区域图像q时重叠图像s3只有一小部分包含在规定区域图像q中,致使用户难以识别重叠图像的情况,本改进例以包含关注点gp12范围作为重叠区域a2来显示,具有便于用户识别重叠图像s2的效果。补充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智能手机5、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和平面图像数据、以及重叠显示参数数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经由诸如因特网之类的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管理服务器、等距柱形投影图像数据和平面图像数据,也可以存储和重叠显示参数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平面图像p天球图像ce上叠加,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天球图像ce的一部分图像来代替平面图像p,即删除天球图像ce的一部分的图像,并且在该删除的部分处也可以嵌入在平面图像p。此外,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重叠处理是在图像处理服务器7之中实施所(步骤s45),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图像处理服务器7向智能电话5发送重叠显示元数据,在智能手机5中实施重叠的处理和显示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处理服务器7中,图34所示的元数据生成部75a生成重叠显示用的元数据。另一方面,智能电话5中图16所示的重叠部(55b)进行重叠处理,图14中所示的显示控制部56进行显示处理。按照上述第一实施例,在天球图像以其中一部分区域上叠加另外拍摄的不同于天球图像的平面图像的状态显示时,便于用户找到重叠图像,但是,这种状态下的显示仍然会发生一些问题。具体而言,难以在低画质图像上判断高画质图像的重叠部位。此外,在按顺序重叠多个高画质图像时用户看不到被叠加在后面、离开视线较远的的图像。针对这些问题,以下进一步用实施例来进行描述。《第二实施例》以下参考图47至图67,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实施方式概述〉图47是用来显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球图像的一例显示方法的示意图。图47中示出了叠加在天球图像ce上的两个平面图像p1、p2。视线较远一方叠加了视角较大的平面图像p1,视线较近一方叠加了视角较小的平面图像p2。在用户看来,平面图像p2位于中心,平面图像p1位于平面图像p2周围,平面图像p1周围可以看见天球图像ce。在平面图像p1和平面图像p2以相同的分辨率拍摄时,虽然像素数量相同,但平面图像p2的视角较窄,因而就单位视角的像素数量而论,平面图像p2一方较大。如果假设用户逐渐放大天球图像ce,平面图像p1能以高分辨率观察更宽广的范围,进一步放大,还能够以高分辨率阅览更狭窄的范围。与图47相反,当平面图像p1被叠加在比平面比图像p2更加接近视线一方时,观看者无法看到平面图像p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如果将在视角大的平面图像p1先于平面图像p2叠加在天球图像ce上(平面图像p视角越小越被叠加在靠近视线一方),用户能够阅览所有的平面图像p。此外,由于重叠了多个平面图像p,所以阅览者放大图像,也能够显示高分辨率的图像。系统构成图48是具有天球相机20和显示装置30的图像处理系统100的一例系统结构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具有天球相机20与普通数码相机9的图像处理系统100。普通数码相机9是指,一般换算为35mm胶片时以焦距35mm以上拍摄的摄像装置(照相机),在此也可以包括能够拍摄24mm至35mm左右的广角图像的摄像装置。简而言之,普通数码相机9是指除天球相机20以外、能够拍摄平面图像p的摄像装置。换言之,是指用来拍摄能够将整个图像显示到阅览区域t上的图像的摄像装置。数码相机9具有的摄像元件相比于天球图像ce,至少分辨率高(相对于摄像的视角,像素数较多)。另外,在比天球相机20狭窄的摄像范围内优化摄像条件(曝光时间、快门速度、白平衡等),因而通常不容易发生泛白,色彩再现性高。这样的数码相机9能够生成所谓的高画质图像。由此,能够在放大天球图像ce时用平面图像p的高画质图像来补偿画质变得粗糙的天球图像。图48(a)的构成中,数码相机9兼作显示装置30。关于数码相机9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如数字静态照相机或数字摄像机,还可以是具备摄影装置的其它装置,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终端或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可穿戴pc(personalcomputer)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智能电话上外置天球相机20。天球相机20和数码相机9之间可以通过usb(通用串行总线)、bluetooth(注册商标)、无线lan等进行通信。天球相机20将拍摄的天球图像ce发送至数码相机9。数码相机9也同样地拍摄平面图像p。天球图像ce拍摄其周围360度的风景,所以平面图像p是天球图像ce的一部分。数码相机9作为显示装置30,将平面图像p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具体而言,例如,用户u选择平面图像p和天球图像ce后,发送重叠指示。或者设定数码相机9重叠模式后拍摄平面图像p,而后自动地叠加到需要匹配的天球图像ce上。如果图像的一致程度低,则可能不会彼此重叠,所以问题较少。这样,在以数码相机9为显示装置30时,可以用天球相机20和数码相机9的构成,在天球图像ce上叠加平面图像p。图48中的(b)显示具有天球相机20、普通数码相机9以及显示装置30的ct图像处理系统100。天球相机20和显示装置30之间、以及数码相机9和显示装置30之间可以利用usb(通用串行总线)、蓝牙(注册商标)、无线lan等进行通信。天球摄像机20将拍摄的天球图像ce发送到显示装置30。数码相机9拍摄的平面图像p也被送往显示装置30。除发送之外,也可以是显示装置30从存储介质中读取保存在该存储介质中的天球图像ce或者平面图像p。显示装置30例如是pc、智能电话、平板终端、pda等的信息处理装置。也可以是除此之外,具有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投影仪、电视会议终端等。图48(b)的构成中,显示装置30上平面图像p重叠的天球图像ce上。具体而言,用户u比较平面图像p和天球图像ce,可以辨别哪个平面图像p是哪一个天球图像ce的一部分,从而选择天球图像ce和贴在该天球图像ce上的平面图像p,而后贴到显示装置30上。也可以如数码相机9自动叠加。这样,显示装置30能够获取天球图像ce和平面图像p,在天球图像ce叠加平面图像p。在以下的描述中,除非特别说明,基本上以图48(b)的构成来进行说明。图48中,(c)表示天球相机20、普通数码相机9、显示装置30、以及图像重叠服务器70经由网络n连接构成的图像处理系统100。网络n以用户环境中构筑的lan、lan连接到互联网供应商的供应商网络、以及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线路等构建。网络n包括多个lan时,网络n被称为wan或互联网。网络n可以以有线或无线构成,也可以是有线与无线的组合。天球相机20以及数码相机9直接与公用线路网连接时,可以不经由lan,直接连接到供应商网络。图像重叠服务器70可以是一般的信息处理装置或服务器装置,显示装置30的具体示例可以与图48(b)相同。优选图像重叠服务器70对应云计算。云计算指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时不指定特定硬件资源的利用形态。天球相机20将拍摄的天球图像ce送往图像重叠服务器70。数码相机9也将拍摄的平面图像p送往图像重叠服务器70。在(c)的构成中,图像重叠服务器70将平面图像p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具体而言,显示装置30接受来自用户u的操作后访问图像重叠服务器70,显示天球图像ce和平面图像p的名单(缩略图像等),用户u对比平面图像p和天球图像ce等,识别哪一个平面图像p是哪一个天球图像ce的一部分,而后选择天球图像ce和贴到该天球图像ce上的平面图像p,并通知给图像叠加服务器70。图像重叠服务器70也可以自动实行重叠。图像重叠服务器70将平面图像p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同时将阅览区域t(在第一实施例中成为规定区域t)的图像数据送往显示装置30。设初始状态的视线方向和视角为预设。图像重叠服务器70作为web服务器将阅览区域t的图像数据和用于接受用户操作的显示程序(以脚本语言描述)送往显示装置30。显示装置30执行显示程序接受来自用户u的操作,将视线方向和视角送往图像重叠服务器70。图像重叠服务器70根据视线方向和视角更新阅览区域t,将阅览区域t的图像数据送往显示装置30。天球图像ce、平面图像p以及显示程序也可以由图像重叠服务器70送往显示装置30。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30根据用户的操作决定阅览区域t,将平面图像p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图像重叠服务器70根据天球图像ce和平面图像p计算位置参数(将在以下详述),天球图像ce、平面图像p和位置参数也可以由显示装置30下载。用户任意改变视线方向,显示装置30能够使用相同的位置参数在天球图像ce上叠加平面图像p。图像重叠服务器70具有后述的图53的位置参数生成部8,显示装置30具有转换显示部7。硬件构成天球相机20作为一例特殊摄影装置,其硬件构成与图11所示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特殊摄影装置3的硬件构成相同,在此省略描述。显示装置30作为一例图像处理装置,其硬件构成与图32所示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服务器的硬件构成相同,在此省略描述。图像重叠服务器70的硬件构成与显示装置30相同,即便有不同之处也不会影响到本实施例的描述。在以下的说明中采用与图32所示各元件相同的标记作为构成显示装置30的各硬件元件标记。天球图像ce的生成用图2、3、4以及图49、50说明天球图像ce。图2是天球相机20的图像。天球相机20作为一例特殊摄影装置,如图2所示,用户u携带该天球相机20用来拍摄周围被摄体。天球摄像机20构成为具有两个摄像元件彼此背靠背地相对设置,分别用来拍摄用户u周围的被摄体,获得两个半球状图像。接着,参考图3、图4、图49,说明用天球相机20所拍摄的图像生成天球图像ce的处理过程示意图。图3中,(a)是天球相机20拍摄的半球图像(前方),(b)在天球相机20拍摄的半球图像(后方)、(c)是用等距柱形投影方式显示的天球图像。图4是天球图像的示意图,其中,(a)显示用等矩柱形投影图像覆盖球的状态,(b)是天球图像ce。如图3的(a)和(b)所示,天球相机20得到的图像是用分别用两个鱼眼透镜获得的两个弯曲半球形图像(前方和后方)。而且,天球相机20将前方半球图像和反转180度的后方半球图像结合,形成如图3(c)所示的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图像。而后如图4所示,利用opengles(opengraphicslibraryforembeddedsystems),用等距柱形投影方式将图像如(a)所示地覆盖到球面上,生成(b)所示的天球图像ce。这样,天球图像ce显示为基于等距柱形投影方式面向球体中心的图像。opengles是为了将二位数据和三维数据可视化而使用的图形库。天球图像ce既可以是静态图像也可以是动态图像。具体而言,图4可利用在图49说明中的式1,将图4中(a)所示的等距柱形投影图像转换到(b)的三维天球图像。图49是天球图像的示意图,其中,(a)是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天球图像ce,(b)是将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天球图像ce贴在天球上的天球图像ce的示意图。从图49中(a)所示的图像转换到(b)所示的图像的转换,是在图1说明的天球像机20的摄像时由天球像机20实施的处理。设球半径为1.0,则基于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任意点所对应的三维坐标系统上的点(x,y,z)坐标可以用下式求出。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从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天球图像ce求出三维天球图像ce。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像p1、p2如果直接叠加到显示图像304上,不会被转换为图49中(b)所示的天球。也就是说在图6的(a)中为了说明而示出的平面图像p1、p2不会贴到立体球体cs上。但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将会看到如图6的(a)所示的,与天球图像ce的中心位置相同、半径相同的球体的一部分上被叠加了多个平面图像p1、p2。另外,如图6的(a)所示,也可以在三维天球图像ce上直接叠加平面图像p1、p2。通过匹配(位置参数pp)可以获得平面图像p对应的经度和纬度,因而用式30显示装置30可以将平面图像p贴到天球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利用深度信息的隐藏面消除法(所谓z缓冲法(z-buffermethod))等,以后优先来呈现。天球图像ce是如同覆盖似地贴在球面上的图像,因而发生弯曲,用户看到会有不适应感觉。对此,显示装置30将天球图像ce的一部分阅览区域t作为弯曲较少的平面图像p来显示,从而避免让人感到不适应。阅览区域t以三维假想空间中的坐标(x,y,z)表示。另一方面,显示器708为二维平面,因而显示装置30无法直接显示阅览区域t。对此,使用3d计算机图形技术,通过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的透视投影转换,显示装置30将获得弯曲较少的图像。如以上所述,天球图像ce的阅览区域t便可以显示在显示器708上。图50是一例用户u的视线的示意图。天球图像ce具有三维坐标,所以视线方向可以用决定三维坐标或纬度/经度等球体的坐标信息来决定。本实施方式以阅览区域t的中心cp为视线方向。用户u可以用键盘511或鼠标512来改变视线方向,而如果假设假想照相机ic不作平行移动,将假想照相机ic作为刚体能够做侧倾(绕z轴的旋转)、横摆(绕y轴的旋转)、俯仰(绕x轴的旋转)的三个转动。其中,偏摆或俯仰的旋转即便发生视线方向也不产生变化(侧倾变化仅使得相机上部矢量变化,但相机的视线向量不变)。例如,用户u在水平方向转动天球图像ce后,偏转角度发生变化,上下方向转动则横摆角度变化,以显示器708的中心为轴转动天球图像ce,则侧倾角度变化。本实施方式中,用户u在网页上的操作将被反映在视线方向(侧倾角、横摆角、俯仰角)等。至于如何反映预先记述在显示装置30所执行的程序中。图51是用来描述天球图像ce的阅览区域t的缩大的示意图。其中(a)显示初始的阅览区域t。假想照相机ic位于立体球体cs的中心时,阅览区域t可以通过视角α决定。视角α是例如从立体球体cs的中心面对阅览区域t的对角顶点的角度。设初始状态的视角α为α0。如图51(b)所示,视场角减小(α1<α0),则阅览区域t变窄,因此显示器708上的图像放大,如图51的(c)所示,视角增大(α2>α0),则阅览区域t变大,显示器708上的图像缩小。当用户u实行天球图像ce的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时,显示装置30基于操作量相应地缩小或增大的视角。图51(c)所示,即使视角增大,只要假想照相机ic位于中心,显示装置30就无法显示假想照相机ic后方的图像。因此,当用户u从图51(c)的状态进一步实行缩小操作时,显示装置30将假想照相机ic向后方移动。图51(d)中的视角α2与图51(c)中的视角相同,但是假想照相机ic移动到后方,因此阅览区域t进一步变宽。因此,与(c)相比,(d)能够进一步缩小图像。关于将平面图像p叠夹到天球图像到ce上的功能以下,用图52至图57描述关于将平面图像p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的功能。如上所述,用图48(b)的构成进行描述。图52是数码相机9、天球像机20以及显示装置30所具有的功能的一例功能模块图。数码像机9具有平面图像取得部11。平面图像获取部11通过数码相机9的摄像功能来实现功能,生成以规定分辨率的像素各自表示浓淡的图像数据(平面图像p)。平面图像p是一幅静止图像、多幅静止图像、动画中的任意一种图像。在天球相机20具有天球图像取得部12。天球图像取得部12通过天球相机20的摄像功能来实现功能,生成天球相机20的四周360度的图像数据(天球图像ce)。天球图像ce是一幅静止图像、多幅静止图像、动画中的任意一种图像。显示装置30主要包括位置参数生成部8以及转换显示部7。显示装置30具有的这些功能是通过在图32所示的显示装置30的cpu701执行从hd704上载并展开到ram703上的程序来实现的功能或装置。位置参数生成部8进一步具有天球图像读取部21、平面图像读取部22、位置参数计算部23、以及位置参数输出部24。天球图像读取部21从天球图像取得部12读取天球图像ce。平面图像读取部22从平面图像取得部11读取平面图像p。读取是指取得、接收、从存储介质中读取,或者接受输入。位置参数计算部23用于确定与平面图像p一致的天球图像的重合区域,求出用来确定重合区域的位置参数pp。以下图53将详述位置参数(pp)。等距柱形投影方式得到的天球图像ce处于变形状态,因而优选对平面图像p也实施相同的转换,使其也处于变形状态。而后提取双方的特征点进行匹配,求出位置参数pp。关于特征点的检测可以采用边缘检测、角点检测、sift特征量和surf特征量、连续相同颜色的中心点等已知的各种检测方法。或者错开每一个像素,计算天球图像ce和平面图像p的像素值的差的绝对值的和或差的2次方之和,将绝对值的合计值或平方和为最小时的平面图像p的位置作为重合区域。另外,将平面图像p分割为网格区域,在每一个网格中与天球图像ce匹配,便可以添加透镜畸变等导致的偏移补偿。天球图像ce唯一对应平面图像p,因而位置参数pp只需计算一次即可。平面图像读取部22读取多个平面图像p时,计算每个平面图像p的位置参数pp。在此设平面图像p1的位置参数pp为位置参数pp1、平面图像p2的位置参数pp为位置参数pp2。位置参数输出部24将位置参数pp1、pp2送往位置参数写出部24。转换显示部7进一步具有平面图像读取部25、视线方向视角指示部26、天球图像读取部27、第一投影方法转换部28、第二投射方式转换部29、图像重叠部33、位置参数读取部32、以及图像显示部31。平面图像读取部25和天球图像读取部27的功能与位置参数生成部8相同。位置参数读取部32从位置参数生成部8获取位置参数pp1和pp2。视线方向视角指示部26受理用户u的视线方向和视角(放大/缩小)。视线方向和视角通过操作输入,用于决定阅览区域t。用户u任意地操作视线方向和视角(放大/缩小),会致使经过投影方式转换的平面图像p只有一部分p进入阅览区域t,或者完全不进入阅览区域t。对此,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28生成表示投影方式转换图像中阅览区域t所包含的区域的屏蔽数据。对此将在图54中详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一般的投影方法(中心投影:y=f·tanθ)与鱼眼透镜(例如,等距投影方式:y=fθ)相互转换。第二投影方式转换部29用于决定与视线方向视角指示部26接受的视线方向及视角所对应的阅览区域t,进行透视投影转换,使得读取的天球图像ce的阅览区域t与图像显示部31的显示尺寸一致,生成显示图像。因此,显示图像是二维平面图像。图像叠加部33,利用屏蔽数据将投影方式转换图像叠加到显示图像上,生成重叠图像。对此将在图55中详述。图像显示部31在显示器708上显示重叠图像。位置参数图53是平面图像p的重合区域的投影方式转换以及平面图像p与重合区域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参数pp的一例示意图。设定经过匹配已经得到了平面图像p和天球图像ce之间的对应关系。位置参数pp是特征点最一致时,具有平面图像p的天球图像ce的纬度和经度。图53中,(a)表示平面图像p,(b)表示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天球图像ce。图53(b)中显示了重合区域301。位置参数计算部23用于将平面图像p分割为网格形状,并将每个网格的交点部分坐标(x,y)所对应的天球图像的重合区域301的点作为位置参数pp。在此,λ是经度、是纬度。图53中的(c)显示一例位置参数pp。平面图像p的网格坐标分别对应天球图像ce的重合区域301的纬度和经度。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的处理图54是一例投影方式转换部1生成的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和屏蔽数据303的示意图。其中,(a)是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是具有与等距柱形投影方式表示的天球图像的阅览区域t相同大小的区域,在重合区域301上贴有经过投影方式转换后的平面图像p。在重合区域301上平面图像p经过投影方式转换,因而呈梯形变形的状态。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中未贴平面图像p的部分是灰色的均匀图像307。均匀图像307不用于重叠,因此可以具有任意的像素值。图54中的(b)表示(a)的平面图像p对应的屏蔽数据303。屏蔽数据303用于从(a)中取出阅览区域t中包含的平面图像p。屏蔽数据中的白色像素区域来示出阅览区域t平面图像p的区域。因此,在屏蔽数据中的白色像素的区域为平面图像p的区域底面。图54的(b)的屏蔽数据是阅览区域t大于平面图像p,因此在如图(a)所示的例子中重合区域301与屏蔽数据303的白像素区域大致相等。阅览区域t与平面图像p完全不一致时,屏蔽数据303的整个面成为黑色像素。而当阅览区域t小于平面图像p时,屏蔽数据303变为仅有白色像素。这样,屏蔽数据303的白色像素与重合区域301大小和位置始终相同。图像叠加部33以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和屏蔽数据303进行遮盖处理。该屏蔽处理用来从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取出与屏蔽数据303的白色像素相对应的像素。图像叠置器33从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取出白像素的位置的像素值,叠加到与显示图像的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相同的位置上。优选在屏蔽数据303中黑色像素和白色像素的边界上设置从白像素开始到黑色像素逐渐从白向黑变化的倾斜。这样,低分辨率的天球图像ce和高分辨率的平面图像p之间的边界便不致引人注目。图像重叠部的处理图55是图像重叠部33的功能框图。图像重叠部33具有重叠顺序判断部35和重叠处理部36。重叠顺序判断部35用多个平面图像p1、p2各自的位置参数pp1、pp2判断重叠顺序。位置参数pp1、位置参数pp2表示平面图像p1、平面图像p2的等距柱形投影方式中的重合区域301,所以能够通过比较重合区域301的对角线长度(或宽度和高度)来判断视角的大小。重叠顺序判断部35决定重叠顺序时将视角较窄的平面图像p重叠到视线一方。也就是说重叠顺序被定为先叠加视角大的平面图像p。在多个平面图像p完全不交叠时,不需要决定叠加顺序。在只有一部分重叠的情况下,重叠顺序可定也可不定,但是优选将重叠顺序定为先重叠视角大的平面图像p。是否重叠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位置参数pp来判断。一方的位置参数pp的四个顶点中的一个顶点处于另一方的位置参数pp的四个顶点的内侧时,可以判断为至少一部分重叠。进而,一方的位置参数pp的四个顶点的全部进入到另一个定位参数pp的四个顶点的内侧时,判断为完全重叠。重叠处理部36按照重叠顺序并使用屏蔽数据1、屏蔽数据2在显示图像上重叠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1、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2。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1是平面p1经过投影方式转换的图像、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2是平面图像p2经过投影方式转换的图像。图像的重叠以下参考图56描述图像的重叠。图56是平面图像p1叠加到天球图像到ce上的一例示意图。如图56所示,经过第二投影方式转换部29透视投影转换阅览区域t的显示图像304、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1以及屏蔽数据303被输入到图像叠加部33。首先,重叠处理部36将视角较宽的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1叠加到显示图像304上。通过使用屏蔽数据303的屏蔽处理,取出屏蔽数据303的白像素的像素位置的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1,重写到显示图像304上(在这种情况下,该时间点显示图像304损失像素)。用这种方式在重叠图像305上,将高分辨率的平面图像p1放置在低分辨率的天球图像ce上。为了便于说明,图56的重叠图像305上平面图像p1以矩形显示,如果不是为了显示后述的框40,实际上并不被显示为矩形。或者,采用透明层,而后取出屏蔽数据303的白像素的像素位置的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1设置在透明层上。此时,用户能够在显示图像304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在平面图像p1的显示和非显示之间切换。接着,重叠处理部36将视角较狭窄的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2叠加到重叠图像305上。图57是描述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2的重叠的一例示意图。图57与图56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图像304被置换成对重叠图像305。重叠方法可以与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1的情况相同。重叠处理部36通过屏蔽处理,从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2中取出像素,重写到重叠图像305上。对于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2也可以使用透明层。由此,在图57的重叠图像305上,平面图像p1、进而平面图像p2被叠加在低分辨率的天球图像ce上。因此,可以先把视角宽阔的平面图像p1叠加到天球图像ce上。换言之,在天球图像ce上的重叠可以让视角狭窄的平面图像p2靠近视线一方。本实施方式在重叠方法上也有特征。如上所述,显示装置30同时执行天球图像ce的透视投影转换和平面图像p的重叠。如果在天球图像ce上贴平面图像p之后进行透视投影转换,则需要天球图像的分辨率与平面图像p的分辨率相同,数据量便会增加。而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图像304生成之后叠加平面图像p,因而能够抑制数据量的增大。显示装置30以显示器508的显示循环为周期(例如,1秒到30至60次)返复进行天球图像ce和平面图像p的重叠。这样,显示装置30逐一地保存平面图像p1、p2和天球图像ce,用对应于用户操作的视点来实时地生成重叠图像305。平面图像p1与p2之间的关系图58是用于说明平面图像p1和p2之间关系的一例示意图,其中(a)显示平面图像p1,(b)显示平面图像p2。平面图像p1、p2像素数量相同,因而图像大小一致。另一方面,平面图像p2的焦距比平面图像p1的焦距长,因此,平面图像p2比平面图像p1更加放大显示图像。焦距不同意味着视角差异,也可以称作为缩放率不同。这些平面图像p1、p2与天球图像ce匹配时,由于平面图像p2的视角比平面图像p1的视角更窄,因而平面图像p2与天球图像ce一致。为此,如图58的(c)所示,判断平面图像p2的视角比平面图像p1的视角更窄,以平面图像p1→平面图像p2的顺序来进行叠加。重叠处理的步骤图59是显示装置30以视角大小顺序在天球图像ce上叠加平面图像p的重叠处理流程图。图59所示的处理从用户发出开始重叠处理的指示开始。在此,步骤s10至s30和步骤s50至s80同时执行,也可以按顺序先后执行。平面图像读取部22读取平面图像p(s10)。天球图像读取部21读取天球图像ce(s20)。然后,位置参数计算部23求出位置参数pp(s30)。位置参数计算部23重复步骤s30的处理,直到求出每一个平面图像p的定位参数pp为止(步骤s40)。另一方面,平面图像读取部25读取平面图像p(s50)。重叠顺序判断部35对比各平面图像p的位置参数pp或焦距,按视角大小顺序从大到小决定投影方式转换图像的重叠顺序(s60)。通过对比位置参数pp,能够比较天球图像上的视角。焦距例如包含在exif元数据之中,焦距越大视角越小,因此能够决定重叠顺序。即便假想照相机的位置发生变化,平面图像之间视角的大小相对不变。在此,如果只有一幅平面图像p,则无需决定重叠顺序。天球图像读取部27读取天球图像ce(s70)。并且,视线方向视场角指示部26接受视线方向和视角(s80)。步骤s80可随时实行。之后,第二投影方式转换部29根据阅览区域t进行透视投影转换天球图像ce,生成显示图像304(s90)。接下来,重叠顺序判断部35判断阅览区域t中是否包含一个以上平面图像p(s100)。如果步骤s100的判断为“否”,则没有重叠平面图像p,因此处理结束。而如果步骤s100中判断为“是”,则重叠顺序判断部35判断是否存在具有相同视角且重叠的平面图像(s101)。当步骤s101的判断为“否”时,处理前往步骤s110。另一方面,在步骤s101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重叠顺序判断部35如图60所示,重新排列相同视角的平面图像,将顺序改为按照离开阅览区域t的中心cp的距离远近的顺序从远到近(步骤s102)。即先叠加远离阅览区域t的中心cp的平面图像。这样,在叠加相同视角的平面图像时,可以将接近阅览区域t的中心cp的平面图像p显示到前方。接着,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28用位置参数pp对平面图像p实施投影方式转换,生成投影转换图像302(s110)。接着,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28根据以视线方向和视角确定的阅览区域t以及经过投影方式转换的平面图像p(重合区域),生成屏蔽数据303(s120)。然后,图像重叠部33用屏蔽数据叠加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和显示图像304,生成重叠图像305(s130)。对于第二个之后的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将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叠加到重叠图像305上。图像重叠部33判断是否所有的平面图像p重叠结束(s140),如果未结束,则重复步骤s110以后的处理(在s140的否)。当所有平面图像p的重叠结束时(s140的是),图像显示部31显示的重叠图像305(s150)。显示装置30反复进行图59的步骤s80至s150的处理。图60是用于说明具有相同视角的平面图像p1和p2重叠时阅览区域t的中心cp与平面图像p1、p2之间的距离的示意图。首先,平面图像p1和p2在阅览区域t的区域中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考虑用户观注接近阅览区域的中心cp的平面图像。重叠顺序判断部35对比阅览区域的中心cp与各平面图像的中心o的距离,将较接近中心点cp的平面图像叠加在前方。对比阅览区域t的中心cp与平面图像p1的中心o之间的距离l1和阅览范围t的中心cp与平面图像p2的中心o之间的距离l2,距离l1较短,因而重叠顺序判断部35判断将平面图像p1叠加在平面图像p2的前方。天球图像的显示例图61是用于描述观看到的平面图像p1、p2的一例示意图,其中,(a)表示被叠加了平面图像p1、p2的天球图像ce,(a)中仅示出平面图像p1、p2被重叠的部分。用户操作显示装置30,在显示器508上显示平面图像p1显示时,如图61的(b)所示,显示器508上平面图像p1被放大显示。用户进一步放大天球图像ce,如图61的(c)所示,显示器508上平面图像p2被放大显示。平面图像p1、p2均具有高分辨率,所以用户放大也能够观看高分辨率的图像。焦距信息和框的显示的例子如图61所示,如果仅显示被重叠的平面图像,则用户难以觉察的平面图像的重叠。对此,优选在平面图像p附近显示平面图像p的焦距信息。图62是与焦距信息一起显示在显示器508上的平面图像p的一例示意图。图62中叠加了三个平面图像p1至p3,平面图像p1至p3各自的焦距是70mm、100mm、200mm。显示装置30将围绕平面图像p1至p3的框40与焦距信息311一起显示。这样,用户便能够掌握叠加在天球图像ce上平面图像p的焦距。同样还能够掌握平面图像p的数量、大小以及位置。在平面图像p的元数据中记录焦距。元数据以例如exif格式上附在平面图像p上,图像重叠部33从元数据读取焦距。焦距信息和框的显示方法框40可以与平面图像p的投影方式转换相同地显示。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28投影方式转换平面图像p的外缘的矩形,能获得框40。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28用位置参数pp投影方式变换平面图像p时,同样地投影方式转换外缘的矩形。图63是投影方式变换得到的框40的一例示意图。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28先预备与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天球图像ce相同大小(像素数)的透明层308。在该层上投影方式变换平面图像p的外缘的矩形321。投影转换图像302-1也可以用位置参数pp在具有x=0.5-0.5或y=0.5-0.5的值的网格的纬度和经度上描绘形成框40的虚线。图64是描述框40的重叠的一例示意图。除显示图像304、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屏蔽数据303以外,图像重叠部33还输入透明层308。上述图56已经描述了显示图像304的投射方式变换图像302的重叠方法。重叠处理部36使用屏蔽数据303从透明层308取出与屏蔽数据303的白像素对应的区域。而后,将取出的透明层308重叠到重叠图像305上,从而显示表示平面图像p的外缘的框40。另外,重叠处理部36进一步在框40的上边设置焦距信息。由此,框40和焦距信息311被显示在平面图像p附近。也可以将焦距信息311显示在右边、左边或下边。还可以在鼠标和平面图像p1至p3重叠时显示重叠的平面图像p的焦距信息311。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切换框40的显示和非显示。此时,重叠处理部36响应用户的操作,切换透明层的显示和非显示。重叠处理步骤图65是显示装置30按照视角大小顺序从大到小在天球图像ce上先后重叠图像p的处理流程图。图65主要说明与图59的不同之处。步骤s10至s120的处理与图59相同。在步骤s120之后,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28用位置参数pp对平面图像p的外缘的矩形321进行投影方式转换,转换为透明层308(s122)。由此,透明层308获得框40。然后,重叠处理部36生成重叠图像305(s130),用屏蔽数据303从透明层308提取框40(s132)。重叠处理部36还描画焦距信息311。如上所述,显示装置30能够在天球图像ce上叠加平面图像p1、p2,同时显示焦距信息311。阶段性匹配处理以上已经说明了位置参数计算部23将平面图像p1和p2分别与天球图像ce匹配。但是,平面图像p1和p2与天球图像ce之间焦距、透镜、像素数量等的摄像条件不同,因此即使平面图像p1和p2分别与天球图像ce匹配,平面图像p1和p2之间也会发生不匹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观看天球图像ce时,可能发现平面图像p1和图像p2互相偏离。因此,优选平面图像p2与平面图像p1匹配。位置参数计算部23如上所述地计算位置参数pp1和pp2,判断是否全部重叠。如果只有一部分重叠,则偏离不明显且难以匹配,所以可以不进行平面图像p之间的匹配。但是即便只有一部分重叠,也可以匹配。而在平面图像p1、p2的全部重叠的情况下,位置参数计算部23判断视角的大小顺序。位置参数计算部23按照视角大小顺序(重叠顺序)进行平面图像p1和p2的匹配,求出平面图像2相对于平面图像p1的位置参数(为可区别设为位置参数pp12)。关于位置参数pij位置参数ppij是利用了平面图像pi来表达的平面图像pj的位置参数(j=i+1)。按照视角顺序从大到小排列平面图像p时,将前一个平面图像pi和视角小的下一个平面图像pj的位置参数pp为位置参数ppij。位置参数ppij通过平面图像pi中与平面图像pj一致的位置,求出位置参数pp1。图66是说明位置参数ppij的一例示意图。最大视角的平面图像p1通过匹配,获得位置参数pp1、平面图像p1的坐标(x,y)和天球图像ce的重合区域301的点相关联。因此,将平面图像p1和p2匹配,能够得到平面图像p2相对于平面图像p1的相对位置。为此,通过相对位置确定的平面图像p2的坐标(x,y)和天球图像ce的点相关联,从而得到位置参数pp。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28对平面图像p1可以如上所述,用位置参数pp1进行投影方式转换。而对于平面图像p2,用位置参数pp12进行投影方式变换。因此,在平面图像p2的投影方式转换中所使用的位置参数不是p2而是p12,但重叠方法与图57相同。这样,位置参数计算部23逐步地对平面图像p进行匹配,从而能够在用户观看天球图像ce时,抑制平面图像p1和平面图像p2之间表面上的偏离。重叠步骤图67是显示装置30按照视角大小顺序从大到小在天球图像ce上依次重叠平面图像p的一例处理流程图。图67的说明中主要阐述与图59的不同之处。步骤s10至s40的处理与图59相同。步骤s40之后,位置参数计算部23参考位置参数pp,检测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平面图像p对(s42)。然后,求出成对的两个平面图像p的位置参数ppij(s44)。平面图像p对中视角的较小的平面图像p为下一对平面图像中的较大一方。例如,在重叠的平面图像p共计为四个的情况下,平面图像p1和平面图像p2成对,平面图像p2和平面图像p3成对,平面图像p3和图像图像p4成对。在平面图像p1和图像p2的匹配中确定位置参数pp12,在平面图像p2和平面图像p3的匹配中确定位置参数pp23,在平面图像p3与平面图像p4的匹配中确定位置参数pp34。此外,在步骤s110的处理中,针对平面图像p1,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28用位置参数pp1进行投影方式变换,对于第二个以后视角大的平面图像p2,用位置参数pp12如图57所述进行投影方式转换。对于平面图像p3,用位置参数pp23如图57所述进行投影方式转换。对于平面图像p4,用位置参数pp34如图57所述进行投影方式转换。如上所述,显示装置30在天球图像上叠加平面图像p1、p2的同时,还能够以较少的偏离来重叠平面图像p2。总结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100中,在平面图像p重叠的天球图像ce,从而能够在平面图像p补偿质量低的天球图像ce。多个平面图像p视角大的顺序重叠,所以阅览者能阅览视场角小的平面图像p。阅览者扩大天球图像ce时,能够阅览依次放大高像质的图像p。其他应用例以上,使用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置换。例如,显示装置30可以自动地206的整个表面上显示具有不同视场的平面图像。用户放大天球图像ce,视场角大的图像p的天球图像ce的比率变为规定值以上时,在显示装置中每隔规定时间自动放大俯视图图像p。另外,在天球图像的显示可以被阅览器软件进行,也可以进行用于显示天球图像ce的一个应用软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天球图像不shiki显示阅览区域t与视角(angleofview)的图像数据即可,例如,仅在水平方向上具有180度至360度的视场角的图像。另外,在图52、图55等的结构例,天球照相机20、显示装置30,以便于与数码相机9的理解处理的根据主要的功能进行分割。处理单位的分割方法和名称为本发明所限制。天球照相机20、显示器30和数字摄像机9的处理,根据处理内容分割成更多的处理单位。另外,也可以分割成1个处理单位包含更多的处理。另外,重叠顺序判断部35是叠加顺序确定部的一个例子,重叠处理部36是重叠装置的一个例子,位置参数计算部23是定位部的一例。《第三实施例》以下参考图68至图92,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实施方式概述图68是一例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天球图像的显示方法的示意图。其中,(a)是天球图像ce。设定稍后描述的显示装置在天球图像ce上叠加平面图像p。显示装置在天球图像ce上显示表示平面图像p存在的框40。(a)中显示平面图像p的周边(框)的框40。用户可以通过该框40确认到平面图像p被帖在天球图像ce上、以及平面图像p的位置和大小。假定用户已经注意到框40。为了显示分辨率高的高画质图像,用户放大天球图像ce。由此,如图68的(b)所示,平面图像p在显示器708上被放大显示。显示装置满足预定条件时,除去框40。这样便能够抑制框40妨碍平面图像p的阅览。用于去除框40的规定条件是,推测用户u观看平面图像p。具体如下。(i)用户u点击平面图像p。(ii)平面图像p相对于当前阅览区域t的视角所占的比例达到规定值以上。另外,伴随如下用户u的阅览操作,也可以控制框40的消除。(iii)鼠标光标的坐标未与平面图像p重叠。(iv)天球图像ce的阅览区域t受到改动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在此,关于推测用户看到是指,除了实际看到以外,还包含有看到的可能性。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在天球图像ce上叠加平面图像p,能够用平面图像p补偿分辨率低的天球图像ce。平面图像p的位置以框40来表示,因此便于用户掌握哪里有平面图像p。用户看到平面图像p时,框40被消除,所以可避免平面图像的阅览受到框40的妨碍。本实施例的系统构成、构成系统的包括天球相机和显示装置在内的各装置的硬件构成、天球图像的制作方法均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有关于平面图像叠加到天球图像上的功能,其中,数码相机9、天球相机20以及显示装置30的功能构成(参见图69)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各功能部除了以下本实施例特有的特征以外,也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以下主要阐述本实施例的特征。图像重叠部的处理以下参考图70说明图像重叠部33的处理。图70是一例用来说明天球图像ce上叠加平面图像p的示意图。如图70所示,经过第二投影方法变换部28透视投影转换的阅览区域t的显示图像304、投影方式变换图像302(图54的(a))、和屏蔽数据303(图54(b))被输入图像重叠部33。通过图像重叠部33,视角较宽的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被叠加在图像304上。通过使用屏蔽数据303的屏蔽处理,取出屏蔽数据303的白像素的像素位置的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并重写道显示图像304上(在这种情况下,该时间点显示图像304的像素损失)。这样,重叠图像305中低分辨率的天球图像ce上放置了高分辨率的平面图像p1。或者,准备透明层,取出屏蔽数据303的白像素的像素位置的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放置到透明层上。在这种情况下,在显示图像304没有损失的情况下,例如,用户可以切换平面图像p1的显示和非显示。图像重叠部33输出重叠图像305。重叠图像305中低分辨率的天球图像ce上放置了高分辨率的平面图像p。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叠方法具有特征。如上所述,显示装置30中同时执行天球图像ce的透视投影转换和平面图像p的重叠。如果在天球图像ce上贴平面图像p后进行透视投影转换,天球图像需要与平面图像p相同的分辨率,数据容量变大。对此,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图像304制作之后重叠平面图像p,所以能够抑制数据量增大。显示装置30以显示器508的显示周期(例如,1秒到30至60次)反复实行天球图像ce和平面图像p的重叠。用这种方式,显示装置30能够逐一保存平面图像p和天球图像ce,用基于用户的操作的视点,实时生成重叠图像305。天球图像ce上的平面图像p图71是叠加在天球图像ce上的平面图像p的示意图。如上所述,由于平面图像p直接叠加在显示图像304上,因而如图71所示,平面图像p没有贴到立体球体cs上。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如图71所示,平面图像p被叠加到与天球图像ce中心位置相同、半径相同的球体的一部分上。另外,如图71所示,也可以在三维天球图像ce上叠加平面图像p。通过匹配(位置参数pp)可以获得平面图像p对应的经度和纬度,因而用前述的式30显示装置30可以将平面图像p贴到天球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利用深度信息的隐藏面消除法(所谓z缓冲法(z-buffermethod))等,以后优先来呈现。存在多个平面图像p时,位置参数计算部23求出相对于各自的平面图像p的位置参数pp,便可以同样地进行重叠。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顺序以广角图像为先,望远在后,便能够避免用相同像素数量的数码相机9摄像时,在分辨率较高的平面图像p上覆盖分辨率低的平面图像p。重叠处理步骤图72是显示装置30显示平面图像p重叠在天球图像ce上的处理流程图。图72所示的处理从用户指示重叠等启动。步骤s510至s530和s540至s560既可以同时实行,也可以依次前后实行。平面图像读取部22读取平面图像p(s510)。天球图像读取部21读取天球图像ce(s520)。然后,位置参数计算部23求出位置参数pp(s530)。另一方面,平面图像读取部25读取平面图像p(s540)。天球图像读取部27读取天球图像ce(s550)。视线方向视角指示部26接受视线方向和视角(s560)。步骤s560中随时进行。接着,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28用位置参数pp对平面图像p进行投影转换,生成射影转换图像302(s570)。接着,第一投影方式转换部28根据用视线方向和视角确定的阅览区域t以及经过投影方式转换的平面图像(重合区域),生成屏蔽数据303(s580)。之后,第二投影方式转换部29根据阅览区域t对天球图像ce进行透视投影转换,生成显示图像304(s590)。然后,图像重叠部33用屏蔽数据叠加投影方式转换图像302和显示图像304,生成重叠图像305(s600)。然后,图像显示部31显示重叠图像305(s610)。显示装置30反复进行图72的步骤s560至s610的处理。关于框的显示控制功能接着,参考图73至图77,说明关于重叠图像305中框40的显示控制功能。图73是图像重叠部33的功能框图。图像重叠部33还具有判断部35和框显示部36。判断部35用于利用当前阅览区域t和平面图像p的位置(位置参数pp)判断框架40是否是显示状态,并将判断结果(框显示,框消除)送往框显示部36。框显示部36,根据判断结果显示或者消除框40。关于有无框的显示的判断如上所述,当推测用户u看到叠加在重叠图像305上的平面图像p时,框40被消除,而在除此以外的状态下仍然显示框40。以下说明关于上述的规定条件(i)至(iv)的判断。首先说明(ii)平面图像p相对于当前阅览区域t的视角所占的比例达到规定以上的情况的判断方法。图74是平面图像p相对于阅览区域t的相对位置的一例示意图。其中,(a)的阅览区域t包括整个平面图像p。阅览区域t是显示器508上显示的天球图像的区域,因此,用户u基本上从正面观看平面图像p。当设定阅览区域的视角为a、平面图像p的视角为b时,如果视角a>视角b,则可看到整个平面图像p和一部分天球图像ce。在这种情况下,推测用户u观看平面图像p。然而,在天球图像ce相对于平面图像p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用户u没有观看平面图像p。对此,例如,视角a大于视角b的1.2倍时,判断部35判断显示框40。即在视角a大于视角的1.2倍的情况下,判断为平面图像p在当前的视角中所占的比率小于规定值。而视角a为视角b的1.2倍以下时,则判断部35判断中不显示框40。即在视角a为视角b的1.2倍以下的情况下,判断平面图像p在当前的视角中所占比率为规定值以上。阅览区域t是已知的。此外,位置参数pp中登记了平面图像p的纬度及经度,所以视角b可以用位置参数pp求出。具体参见图7、图75。图74的(b)中阅览区域t比平面图像p狭窄。换言之,用户u只看到平面图像或p。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显示框40。图74的(c)中,只有平面图像p的上部为阅览区域t。换言之,用户u正在看平面图像p的上部。但是,阅览区域t完全包含在平面图像p之中(视角a是视角b的1.2倍以下),因而判断部35判断不显示框40。最后在图74的(d)中,阅览区域t的中心偏离平面图像p的中心的角度增大,一部分阅览区域t超出平面图像p。在这种情况下,平面图像p小于阅览区域t(视角a为视角b的1.2倍以下),判断部35判断显示框40。在此,作为一例,设定是否要显示框40的阈值为1.2倍,而实际上阈值只要大于1.0的值便可。例如,可以定为1.1至1.5倍等。此外,用户u也可设定阈值。如上所述,图7是用于说明视角a和视角b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示意图。通过用户u操作决定的阅览区域t求出视角a。设假想照相机ic到阅览区域t的距离为f,阅览区域t的对角线长度为2l,则视角α和距离f以及l之间前述式1的关系成立。通过用户u操作可以获得阅览区域t的对角顶点坐标,对角线长度2l可以简单地求出。而距离f可以通过天球半径或者由用户u操作获得。因此,用式1便能够求出视角α。视角b的计算相同,只要阅览区域t包含平面图像p的一部分便能够求出视角b。图75是阅览区域t和平面图像p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判断部35用四个顶点分别判断平面图像p是否落入阅览区域t。设阅览区域t的4个顶点为a1至a4,平面图像p的四个顶点为b1至b4。顶点b1至b4例如用天球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除此之外,也可以用显示器508上的坐标来确定。例如,对于顶点b1如下进行判断。顶点a1的经度≤顶点b1的经度≤顶点a2的经度,且顶点a1的纬度≥顶点b1的纬度≥顶点a4的纬度。对于顶点b2、b3、b4也能够同样地判断。如果对角的顶点(b1和b3、b2和b4)落入阅览区域t,则可以利用位置参数pp用式1求出视角b。如图75所示,在平面图像p的对角顶点b1至b4中只有一部分落入阅览区域t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阅览区域t中的顶点b1到阅览区域t的对角顶点a3之间的夹角求出视角b。显示装置30设定顶点b1的对角顶点是顶点a3,顶点b2的对角顶点是顶点a4,顶点b3的对角顶点是顶点a1,顶点b4的对角顶点是顶点a2。框的显示方法天球图像上的平面图像p的部位(重合区域301)以位置参数pp表示。图53(c)的位置参数pp中、具有x=0.5、y=0.5的值的网格为平面图像p的外周。位置参数pp中设定有具有x=0.5、y=0.5的数值网格的纬度和经度,因此框显示部36在该纬度和经度上描绘形成框40的虚线。或者也可以实行与投影方式转换部1相同的投影方式转换。对平面图像p的外周的矩形实行投影方式变换,用以获得框40。图76是用于说明框40的显示方法的一例示意图。框显示部36准备好与基于等距柱形投影方式的天球图像ce相同大小(像素数量)的透明层。然后,框显示部36用位置参数pp在具有x=0.5、-0.5或x=0.5、-0.5的值的网格的经度和纬度上描绘形成框40的虚线。框显示部36利用屏蔽数据,从透明层取出屏蔽数据的白像素所对应的区域。而后,将取出的透明层叠加到重叠图像305上,用于显示表示平面图像p的外周缘的框40。而在框40为非显示时,框显示部36的透明层可以不显示。显示例图77是用于说明显示在天球图像ce上的框40的一例示意图,图中的(a)至(d)表示用户u操作显示装置30,逐渐放大天球图像ce。图77的(a)中大致整个天球图像ce被包含在阅览区域t中。在此状态下,视角a大于视角b的1.2倍,因而显示框40。除视角的比率以外,也可以是平面图像的中心与阅览区域t的中心cp之间的距离未达到阈值时(例如,阈值为阅览区域t的视角的1/4的长度)。如图77的(b)、(c)所示,即使逐渐放大天球图像ce,如果视角a和a大于视角b的1.2倍,仍然显示框40。进而在(d)中,视角a达到视角b的1.2倍以下,因此不显示框40。操作步骤图78是显示装置30显示平面图像p时框40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78的处理从显示设备30上显示的天球图像ce开始。设天球图像ce上已经叠加了平面图像p。判断部35判断当前阅览区域t是否改变,或判断是否有鼠标操作(s710)。阅览区域t发生改变是指用户u改变视线方向、或实行缩放操作。具体是指,视线方向视角指示部26通过用户u操作变更视线方向和视角,并将其送往图像重叠部33。也可以只判断是否有操作鼠标。这样,即便阅览区域t不发生改变,也可以以任何鼠标事件为契机,执行步骤s720之后的处理。图像重叠部33用视线方向和视角来确定阅览区域t(s720)。即,确定天球图像ce中的阅览区域t所对应的纬度和经度的范围。接下来,判断部35判断平面图像p的一部分是否有一部分落入阅览区域t(s730)。在完全未落入的情况下不需要显示框40,处理进入步骤s780。如果有一部分平面图像p落入阅览区域t(s730的“是”),则判断部35求出平面图像的视角b(s740)。并求出阅览区域的视角a(s750)。然后,判断部35将视角a和视角b的比率a/b与阈值1.2进行比较,判断比率a/b是否大于阈值1.2(s760)。如果步骤s760的判断为“是”,则不能推断用户u观看平面图像p,因此判断部35判断显示框40(s770)。框显示部36用屏蔽数据从框40的层中取出阅览区域t进行显示。这样便能够通知用户u平面图像p的部位和大小。而如果步骤s760的判断为“否”,则推定用户u观看平面图像p,因而判断部35判断不显示框40(s780)。框显示部36设框40的层为非显示。这样便能够在用户u观看平面图像p时,避免受到框40的妨碍。图像显示部31在显示器508上显示天球图像ce上叠加了平面图像p,框40为显示或非显示的重叠图像305(s790)。(i)的判断方法接着,说明(i)用户u点击平面图像p的判定方法。当用户u点击平面图像p时,明显表示用户u想要观看平面图像p,因此即使不满足(ii)的条件,框显示部36也不需要显示框40。而且,由于明显表示用户u想观看平面图像p,只要第二投影方式转换部29在整个阅览区域t上显示平面图像p,则不再需要用户u操作让平面图像p成为正面,十分方便。该显示方法具体而言,用户u点击图77的(a)中的框40所示的平面图像p,使得阅览区域t从图77从(a)改为(d)。这种显示方法被称为平面图像p的自动放大。此外,在具备触摸面板的装置上实行显示时,平面图像p受到触摸时执行同样动作。在此,利用图79说明平面图像p的自动放大。图79是用于说明平面图像p自动放大处理的一例示意图。设定在鼠标光标311被置于平面图像p上的状态下用户u点击。在触摸面板的情况下,相当于用户u的手指敲击平面图像p。鼠标光标或触摸面板被称为定点设备。为了简化下文中的说明,以鼠标光标311为例进行说明。视线方向视角指示部26将受到鼠标光标311点击的显示器508上的坐标转换为天球图像ce的三维坐标。该转换相当于透视投影转换的逆转换。判断部35将鼠标311的三维坐标转换成纬度及经度,判断鼠标光标311的坐标是否包含在平面图像p之中。判断如下。顶点b1的经度≤鼠标光标的坐标的经度≤顶点b2的经度,且顶点b1的纬度≥鼠标光标的坐标的纬度≤顶点b4的纬度。当鼠标光标311的坐标包含于平面图像p之中时,判断部35判断平面图像p受到点击。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投影方式转换部29自动放大的平面图像p。第二投影方式转换部29实行图像处理,逐渐放大平面图像p,使得被放大的平面图像与阅览区域t一致。具体而言,分别对顶点a1和b1的连接线312、顶点a2和b2的线312、顶点a3和b3的直接线312、顶点a4和b4的连接线312进行等间距内插。在图79中连接线312被划分为4段。设经过插值的连接线312上的内插点为p1i至p4i(i是1至4的整数)。自动放大平面图像p的处理是减小阅览区域t的视角a的处理。图显示部31可以在连接内插点p13、p23、p33、p43的区域上缩小阅览区域t(减小视角a)。而后,在内插点p12、p22、p32、p42连接区域缩小显示区域t。接着,在连接内插点p11、p21、p31、p41的区域上缩小阅览区域t。进而,在连接平面图像p的顶点b1、b2、b3、b4相互连接区域缩小阅览区域t。通过上述图像处理,用户u看到平面图像p逐渐变大。对阅览区域t实行透视投影转换并显示在显示器508的整个面(显示用软件的整个表面),从而使用户u感到平面图像p看起来较大。另外,同样也可以在阅览区域t中不包含整个平面图像p的情况自动放大。图80是用于说明阅览区域t中不包含整个平面图像p时平面图像p的自动放大处理的一例示意图。在图80中,只有平面图像p中的顶点b4落入该阅览区域t。已知阅览区域t中没有被显示平面图像p的顶点b1至b3的坐标,因而可以与土79相同地进行自动放大。操作步骤图81是显示装置30显示平面图像p时框40显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以下参考图81主要说明与图78的不同之处。步骤s710和s720的处理可以与图78所示相同。接着,判断部35判断是否点击了平面图像p(s722)。在步骤s722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以后的处理与图78相同。而在步骤s722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判断部35判断为不显示框40(s724)。然后,第二投影方式转换部29自动放大平面图像p(s726)。通过上述处理,用户u不需要进行使平面图像p变为正面的操作。基于鼠标光标坐标的框40的显示控制以下说明(iii)基于鼠标光标坐标与平面图像p重叠的判断方法。即判断部35在鼠标光标的坐标与平面图像重叠的情况下,判断显示框40,而鼠标光标的坐标与平面图像p未重叠的情况下不显示框40。鼠标光标的坐标与平面图像p是否重叠的判断方法如上所述。图82是用于说明框40的显示和非显示的一例示意图。其中,(a)是平面图像p与鼠标光标311重叠,因而显示框40。(b)是平面图像p与鼠标光标311不重叠,所以不显示框40。图83是显示装置30显示平面图像p时控制框40显示与否处理的流程图。图83的说明主要是与图81的不同之处。步骤s710至s730的处理可以与图81的构成相同。步骤s730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判断部35判断鼠标光标和平面图像p是否重叠(步骤s732)。鼠标光标与平面图像重叠的情况下(s732的“是”),判断部35判断显示框40(s770)。而在鼠标光标和平面图像p不重合的情况下(在步骤s732中为否),判断部35判断不显示框40(s780)。这样,只有在用户u将鼠标光标重叠在平面图像p上时显示器30才显示框40,因此便于用户u观看天球图像ce。另外,用户u只要鼠标光标,使得移动鼠标光标与平面图像重叠,框40便被显示,因此容易发现平面图像p所在的部位。另外,也可以与图83所示相反,即在鼠标光标的坐标与平面图像重叠的情况下判断部35判断不显示框40,而在鼠标光标的坐标与平面图像p未重叠的情况下,判断显示框40。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框40的显示时间比不显示时间更长,因此用户能够轻松地找到平面图像p,如果鼠标光标与平面图像p重叠,则消除框40,可以看到平面图像p。基于天球图像ce转动的框40的显示控制以下说明(iv)天球图像ce的阅览区域t受到改动之后经过规定时间的判定方法。判断部35判断天球图像ce被旋转后立刻以规定时间显示框40。图84是显示装置30显示平面图像p时控制框40显示与否的处理流程图。以下主要用图84说明与图83的不同点。步骤s710至s730的处理与图83相同。在步骤s730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判断部35判断显示框40(s770)。即,在步骤s710中阅览区域经过改变的情况下(转动天球图像ce时),如果平面图像p落入阅览区域t之中,则框显示部36显示框40。接着,判断部35判断显示框40之后经过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s772)。关于规定时间,例如是几秒钟,只要有让用户u意识到框40的时间即可,也可以由用户u设定。如果经过了规定时间,则判断部35判断不显示框40(s780)。具体而言,阅览区域t转动或缩放而经过规定时间后可以消除框40。这样,不仅用户u可以容易地察觉到平面图像p,而且不会妨碍平面图像p的阅览。框显示例框40是用于通知或提醒用户u平面图像p的部位的图像元件,为此,图像元件只要能够通知或者提醒用户u平面图像p的部位,任何形态都可以。可以任意改变框40的色调或灰度。图85(a)显示一例框40的示意图,其中的框40以白像素显示。以白像素显示时,在天球图像ce较暗的情况下用户u容易注意到平面图像p的部位。而如图77等所示的黑像素显示时,在天球图像ce明亮的情况下用户容易注意到平面图像p的部位。框显示部36也可以根据平面图像p的像素平均值自动地在白像素和黑像素之间切换。再者,可以展示显示效果,如让框40闪烁,或转动框40的虚线。另外,如图85中的(b)所示,框显示部36可以改变框40内部的色调。例如,框显示部36在天球图像ce为彩色时,将平面图像p转换为黑白。在这种情况下,框40本身不必显示。框显示部36将平面图像p转换为黑白。同样,还可以将平面图像p设为棕褐色,或者减色。在天球图像ce为黑白的情况下,让平面图像p成为彩色。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平面图像p最初是彩色图像。框显示部36将天球图像ce转换为黑白。另外还可以反转平面图像p的灰度。灰度计算如下,y=0.299r+0.587g+0.114b。rgb分别取0至255的值时,灰度也取0至255的值。灰度是指以127为中心将灰度置换为相反的值。反转之后的值=|反转之前的值-255|。如此,平面图像p的灰度与周围不同,因此用户能够立刻意识到平面图像p。除灰度反转以外,还可以进行浓淡反转、亮度反转、色调反转等。另外,框显示部36还可以闪烁显示平面图像p。在此,闪烁是指平面图像p的形态以色调在经过改变后的状态和正常状态之间交替切换。例如,框显示部36每隔几秒钟切换色调,在经过改变的状态和正常状态之间交替。这样,用户更容易察觉平面图像p。再者,如图85中的(c)所示,框显示部36可以显示指示平面图像p的图标313。用户u可以推断该图标313内部具有平面图像p,所以只要放大,使得图标313的内部成为正面,便能够看到平面图像p。总结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系统100将平面图像p重叠到天球图像ce上,从而能够用平面图像p补偿画质低的天球图像ce。框40显示平面图像p的位置,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掌握平面图像p的部位。用户观看平面图像p时,该框40被消除,因此可以避免框40妨碍平面图像p的阅览。《第四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以(i)至(iv)的时机来控制框40的显示,本实施例进一步描述一些触发框40显示或非显示的其他示例。本实施例中具有与第三实施例中相同标记的构成要素具有同样的功能,因此本实施例主要对构成要素进行说明。a.点击或敲击平面图像p第三实施例的(i)描述了中通过点击或触摸框而把框转换为非显示,对此,也可以与此相反,在用户点击或触摸平面图像p时,使得框显示或非显示。图86是显示装置30显示平面图像p时的框的显示与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86主要说明与图78的不同之处。步骤s710至s790的处理与可以图78相同。接着在步骤s790之后,框显示部36判断是否点击或敲击了平面图像p(s532-1)。无论框是否显示,均用屏蔽数据来判断是否点击或轻敲的位置与平面图像重叠。在步骤s532-1的判断为“是”时,框显示部36判断当前框是否显示(s532-2)。在框显示的情况下,框显示部36使得框非显示(s532-3),而在未显示框的情况下,框显示部36使得框显示(s532-4)。在框显示的状态下点击或触摸后,投影方式转换部2自动放大平面图像p(s724)。这样,即使是在视角a和视角b的比率a/b小于1.2而未显示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点击或敲击来使得框显示。相反,在显示框时也可以通过点击或敲击来使得框变为非显示,自动放大平面图像。因此,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改变框的显示和非显示。在图86的处理中,视角a和视角b的比率a/b大于1.2时框处于显示状态,此时,用户可以简单地通过点击或敲击,在显示和非显示之间转换。图87是显示装置30显示平面图像p时框的显示与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87的处理中阅览区域即便包含在平面图像中框也是非显示。步骤s720之后,框显示部36判断是否受到平面图像p点击或敲击(s532-1)。平面图像p受到点击或敲击后,框显示部36判断当前框是否显示(s532-2)。在框显示的情况下,框显示部36使得框非显示(s532-3),而在框未显示的情况下,框显示部36使得框显示(s532-4)。利用上述处理,用户可以通过平面图像的点击或敲击来切换框的显示和非显示。由于该处理是通过点击或敲击使得框在显示和非显示之间切换,因而无法通过点击来自动放大,此时,自动放大可以通过例如右击显示菜单等进行,也可以利用双击等。作为变形例,框显示部36也可以对落入阅览区域的平面图像自动显示框,并且框显示之后经过一定时间自动删除该框。这样,用户便能够在掌握平面图像存在的基础上阅览没有框的天球图像。另外,还能够通过点击或敲击来切换框的显示和非显示。b.视线检测切换框的显示和不显示利用视线检测而不是点击或敲击也能够切换框的显示和非显示。图88是用于说明显示装置30的视线检测的一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具有的视线检测装置90。视线检测装置90具有照相机,至少拍摄包含眼睛在内的面部图像。视线检测装置90分析面部图像的图像数据,检测视线方向。视线方向基于基准点和动点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检测。例如有选择内眼角为基准点,虹膜为动点的方法、以及选择角膜反射为基准点,瞳孔为动点的方法。使用角膜反射时视线检测装置90照射点光源。视线检测装置90根据图像数据确定面部部分,从面部部分识别眉、鼻孔、眼、嘴唇等的特征部件,进而根据这些部件的布置关系来确定眼睛的位置。眼睛的位置确定后,便能够检测内眼角、动点、角膜反射以及瞳孔。预先准备基准点和动点的相对位置与视线方向相关联的关系表,视线检测装置通过参考该关系表来检测视线方向。例如用以视线检测装置中的摄像元件的中心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统的矢量来表示视线方向。如果以视线检测装置的摄像元件为基准的阅览区域的相对位置明确,便能够确定视线达到显示装置30的显示器(即阅览区域)上的到达点的坐标(视线位置)。框显示部36定期取得该坐标,并判断是否与平面图像重叠。图89中的(a)是显示装置30显示平面图像p时框显示与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以下主要说明与图86的不同之处。框显示部36根据视线位置判断是否平面图像p是否受到注视(s535-1)。以下描述无论框是否显示,在框显示时视线位置均不被用于控制。框显示部36使用屏蔽数据判断视线位置是否位于与平面图像p重叠。在步骤s535-1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框显示部36判断当前框是否正在显示(s535-2)。在框显示的情况下,框显示部36保持框的显示(s535-3),在未显示框的情况下,框显示部36显示框(s535-4)。然后,判断平面图像是否受到点击(s535-5)。在受到点击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框是否显示(s535-6)。如果判断框显示(s535-6的是),则框显示部36使得框非显示(s535-7)、投射方式转换部2自动放大平面图像p(s724)。而如果框未显示,则框显示部36显示框(s535-8)。这样,即便框没有显示,只要受到用户注视,便可以显示框,所以平面图像p处于视线位置上时,用户就能够意识到平面图像p。另外,在已经显示了框的情况下,平面图像p即使受到注视,也保持框显示,所以能够防止框摆动。再者,平面图像p受到点击后,如果是框显示,可以自动放大,而如果未显示,则显示框。此外,在用户有意图地删除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为此按下按钮或者如图87所示,点击或敲击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框显示之后经过一定时间自动删除。再如图89的(b)所示,还可以在用户注视且点击或敲击平面图像p时显示框。在图89的(b)的处理中,框显示部36根据视线位置来判断平面图像p是否受到注视(s535-1)。在步骤s535-1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框显示部36在平面图像受到点击后(s535-5的是)显示框(s535-8),而如果未受到点击,则不显示框(s535-7)。通过上述处理,仅仅注视不会显示框,因而能够避免过度显示框让用户感到厌烦。只要不去注视,框便为非显示。c.当平面图像p位于阅览区域中心附近时显示框.当平面图像p位于阅览区域中心附近时,推断用户对平面图像p的被摄体有兴趣,因而显示框,从而用户可以知道平面图像p的存在。图90是用于说明阅览区域t和平面图像p的距离的示意图。框显示部36计算阅览区域中心与平面图像p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并与阈值比较,确定是否需要显示框。其中,(a)的距离l在阈值以上,所以不显示框。而(b)的距离l小于阈值,所以显示框。图91是显示装置30显示平面图像p时框显示与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以下主要说明图91与图89的不同之处。如果判断在步骤s730中平面图像p落入阅览区域,则框显示部36计算阅览区域和平面图像p之间的距离,并判断距离是否小于阈值(s537-1)。关于阈值,可以通过实验决定。例如阅览区域的对角线的像素数量的1/3、1/4等。如果阅览区域和平面图像p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则框显示部36判断显示框(s537-2)、而如果距离在阈值以上,则框显示部36判断不显示框(s537-3)。以后的处理与图89相同。这样,当阅览区域中心附近存在用户需要看的被摄体时,框显示,因此用户能够注意到平面图像p的存在。d.鼠标光标与平面图像重叠时非显示而不重叠时显示第三实施例中设定鼠标光标和平面图像p重叠时显示,而未重叠时非显示。对此,也可以与其相反,设定鼠标光标和平面图像p重叠时非显示,而未重叠时显示。这样,用户可以通过重叠光标在没有框的状态下阅览平面图像p。图92是显示装置30显示平面图像p时框的显示与否控制处理的流程图。以下主要说明图92与图91的不同之处。步骤s730之后,框显示部36判断鼠标光标是否与平面图像p重叠(步骤s538-1)。在鼠标光标与平面图像重叠的情况下,框显示部36判断不显示框(步骤s538-2),而在鼠标指针和平面图像p未重叠的情况下,框显示部36判断显示框(s538-3)。以后的处理中可以与图37相同。这样,在鼠标光标和平面图像p未重叠时显示框,用户能够意识到平面图像p的部位,在鼠标光标与平面图像重叠时能够在没有框的状态下阅览平面图像p。总结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可以以各种事件为契机来控制框40的显示或非显示。《其他应用例》以上用最佳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允许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置换。例如,上述的(i)至(iv)是自动切换框40的显示和非显示,但也可以是用户u带有意图地指定显示及非显示。另外,平面图像p显示的状态下切换框40的显示和非显示,图像叠加部33也可以仅在框40显示的情况下显示平面图像p,而在不显示框体40时使得平面图像p非显示。天球图像的显示既可以用阅览器软件,也可以用用于显示天球图像ce的应用软件。本实施方式的天球图像只要是无法完全显示到阅览区域t上的图像数据即可,例如,仅在水平方向上具有180度至360度的视角的图像。图69、图73等例是为了便于理解天球照相机20、显示装置30以及数码相机9所实施的处理而按照主要功能分割构成的例子。本发明不受处理单位的分割方式或名称等限制。根据处理内容,可以将天球照相机20、显示装置30以及数码相机9进一步分割为更多的处理单位。相反,也可以用一个处理单位包含更多的处理。另外,判断部35是判断手段的一个例子,框显示部36是图像显示手段的一个例子,视线方向视角指示部26是操作受理手段的一个例子,将图像显示部31是图像显示手段的一个例子。视线检测装置90是视线位置检测手段的一个例子。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