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像方法、成像装置及后视镜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80729发布日期:2018-07-07 09:4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成像方法、成像装置及后视镜。



背景技术:

当汽车在夜间行驶,后视镜摄像头在采集后方车辆的图像时,后方车辆的车灯位于车体前方,由于后方车辆的车灯发出的亮度太大,导致成像画面中目标对象(即后方车辆)亮度太高,影响司机驾驶。

在安防领域,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对成像不清晰的图像进行处理,第一种方式是将成像画面区域进行划分,对每个区域分别进行曝光,由于检测到目标对象对应的区域的平均信号电平较低,通过调整agc(automaticgain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工作点,提高目标对象对应区域的输出信号的幅值;第二种方式是在同一时间曝光两次,一次快速曝光,一次慢速曝光,然后合成前后2次曝光。

但是,第一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通过提高目标对象对应区域的输出信号的幅值,以提高目标对象的亮度,而背景区域的亮度不变,则降低了目标对象和背景区域的对比度,处理后的图像对比度降低,第二种方式的缺点在于,2次曝光造成资源浪费,且合成图像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方法、成像装置及后视镜,以解决现有的对成像不清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其处理后的图像对比度降低,易造成资源浪费且合成图像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方法,包括:

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

根据所述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采集所述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采集所述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确定曝光值;

基于所述曝光值,采集所述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

优选地,所述成像方法还包括:

当在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所述第一目标图像。

优选地,所述成像方法还包括:

当在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更换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重复执行点测光,及根据点测光结果采集第一目标图像的步骤,直至在采集到的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对象。

优选地,所述成像方法还包括:

当在所述多个测光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均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对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最高亮度区域进行平均测光;

根据所述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

调节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得到第二目标图像;

当在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所述第二目标图像。

优选地,所述成像方法还包括:

当在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在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选择指定测光区域;

根据所述指定测光区域的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并输出第三目标图像。

优选地,在所述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待测图像中任意两个成像区域的亮度值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若大于,则将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再执行所述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的步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点测光模块,用于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

第一目标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采集所述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

优选地,所述第一目标图像采集模块,包括:

曝光值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确定曝光值;

第一目标图像采集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曝光值,采集所述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

优选地,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

第一目标图像输出模块,用于当在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所述第一目标图像。

优选地,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

测光区域更换模块,用于当在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更换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重复执行点测光,及根据点测光结果采集第一目标图像的步骤,直至在采集到的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对象。

优选地,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

平均测光模块,用于当在所述多个测光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均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对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最高亮度区域进行平均测光;

第二目标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

第二目标图像处理模块,用于调节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得到第二目标图像;

第二目标图像输出模块,用于当在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所述第二目标图像。

优选地,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

指定测光区域选择模块,用于当在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在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选择指定测光区域;

第三目标图像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定测光区域的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并输出第三目标图像。

优选地,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

差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待测图像中任意两个成像区域的亮度值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测光模式切换模块,用于若大于,则将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另外公开了一种后视镜,包括上述的成像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通过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根据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采集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通过选取合适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然后根据点测光结果进行第一目标图像的采集,由于点测光的测光结果更加精准且不受其他区域的影响,使得第一目标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对象成像更清晰,且在采集到第一目标图像后未进行任何区域的亮度调整,使得第一目标图像对比度不会降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测光区域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成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另一种成像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成像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待测图像被划分为多个测光区域,在划分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主要是测量第一测光区域中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

第一测光区域指的是多个测光区域中的任意一个测光区域,被摄对象指的是第一测光区域中的任意物体,可以是目标对象,或者是背景区域内的物体,目标对象指的是待测图像中需要成像清晰的物体。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测光区域的示意图。

可将待测图像划分成16个测光区域,如n1、n2、n3一直到n16,16个测光区域中的任意一个测光区域为第一测光区域,测量16个测光区域中任意一个测光区域内的物体反射回来的光亮度。

例如,第一测光区域为n10,则测量第一测光区域n10内的物体反射回来的光亮度。

其中,可采用摄像头对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摄像头有多种测光模式,包括平均测光模式和点测光模式,当然还可以包括中央重点测光模式等,各个测光模式之间可以任意切换;平均测光是将画面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进行独立测光,然后根据每个区域的独立测光结果计算出整个画面的测光平均值;点测光是对画面中很小的一个点状区域进行精确、独立的测光,而忽略画面其他部分;中央重点测光是将画面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独立进行测光,然后对各个区域进行加权计算,画面中央部分的权重远远大于画面边缘部分的权重,根据加权计算结果确定测光值。

具体的,可将待测图像被划分为n个测光区域,对n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第一测光区域可以是n个测光区域中的任意一个测光区域,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采集所述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后,根据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采集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目标图像是一个包括多个测光区域的完整画面,而不仅仅只是第一测光区域对应的画面。

例如,第一测光区域为n10,第一测光区域n10的点测光结果为a1,即第一测光区域n10中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为a1,基于光亮度a1调整摄像头对应的参数,摄像头根据调整后的参数采集待测图像对应的包括16个测光区域的第一目标图像。

点测光技术在摄影中特别适合明暗对比强烈,目标对象需要正确曝光,不被其他光线干扰的情况,同时曝光得到的图像不降低画面对比度。

当待测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的亮度低,背景区域的亮度过高时,若采用平均测光模式进行测光,检测到的测光平均值高于目标对象的测光结果,且低于背景区域的测光结果,根据测光平均值曝光得到的图像中,易容易出现目标对象过曝而背景区域欠曝的情况;若采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进行测光,若目标对象不在待测图像的画面中央,则计算得到的测光结果高于目标对象的测光结果,且低于背景区域的测光结果,也得到的图像中也易容易出现目标对象过曝而背景区域欠曝的情况,假如目标对象在待测图像的画面中央,但是画面边缘区域的测光结果依旧会影响最后的加权计算结果,使得计算得到的测光结果依旧会高于目标对象的测光结果。

若采用点测光模式进行点测光,只是对待测图像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待测图像中除第一测光区域的测光结果不会影响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根据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调整摄像头的参数,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在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中,没有改变目标对象与背景区域的相对亮度,则采集到的图像不会降低对比度。

例如,一种情况下,第一目标图像可以为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可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汽车前方或后方的画面,针对汽车后方的画面,当汽车后方有两个车辆时,后方车辆1距离该汽车的距离较近,后方车辆2距离该汽车的距离较远,当后方车辆2的车灯发出的亮度很高,而后方车辆1的车灯发出的亮度很低,则目标对象(即后方车辆1)的亮度低,背景区域的亮度高;另一种情况,第一目标图像可以为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可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汽车前方或后方的画面,针对汽车前方的画面,由于对向行驶的车辆的车灯发出的亮度很高,则目标对象(对向行驶的车辆)的亮度高,背景区域的亮度低。这两种情况,均会造成待测图像中车辆成像不清晰的问题,通过将摄像头的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将待测图像划分为多个测光区域,对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根据点测光结果采集第一目标图像,使得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可以采集到较好的前方或后方车辆的成像画面。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通过哪种测光模式测光后采集第一目标图像,在第一目标图像中均会包含目标对象,但是对于平均测光模式和中央重点测光模式,由于其测光结果均会有所偏差,使得第一目标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对象成像不清晰,当采用点测光模式时,由于点测光的测光结果更加精准且不受其他区域的影响,使得第一目标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对象成像更清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根据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采集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通过选取合适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然后根据点测光结果进行第一目标图像的采集,由于点测光的测光结果更加精准且不受其他区域的影响,使得第一目标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对象成像更清晰,且在采集到第一目标图像后未进行任何区域的亮度调整,使得第一目标图像对比度不会降低。

实施例二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成像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判断待测图像中任意两个成像区域的亮度值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摄像头可检测待测图像中任意多个成像区域的亮度值,判断待测图像中任意两个成像区域的亮度值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成像区域指的是待测图像中的任意区域,可以与后续划分的测光区域的范围重合,也可以与后续划分的测光区域的范围不重合。

例如,当摄像头检测到待测图像中成像区域b1的亮度值为m1,成像区域b2的亮度值为m2,判断成像区域b1和成像区域b2的亮度值的差值m1-m2是否大于设定阈值m。

步骤302,若大于,则将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待测图像中任意两个成像区域的亮度值差值大于设定阈值时,则将摄像头的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针对汽车夜间行驶的情况,且摄像头采集的是汽车后方的画面,当后方车辆的车灯发出的亮度很高,后方车辆被强光覆盖,则目标对象的亮度高,而背景区域的亮度低;或者,当汽车后方有两个车辆时,后方车辆1距离该汽车的距离较近,后方车辆2距离该汽车的距离较远,当后方车辆2的车灯发出的亮度很高,而后方车辆1的车灯发出的亮度很低,则目标对象(即后方车辆1)的亮度低,背景区域的亮度高,这两种情况均会影响司机的驾驶判断。当摄像头检测到待测图像中任意两个成像区域的亮度值的差值大于设定阈值时,即可判断出汽车在夜间行驶时,摄像头被后方车辆的强光照射,自动将摄像头的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例如,成像区域b1和成像区域b2的亮度值的差值m1-m2大于设定阈值m时,则将摄像头的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步骤303,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

此步骤与实施例一的步骤101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4,根据所述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确定曝光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即第一测光区域中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根据检测到的光亮度确定摄像头的曝光值。

步骤305,基于所述曝光值,采集所述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摄像头的曝光值确定摄像头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基于摄像头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采集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

步骤306,当在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所述第一目标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一目标图像进行检测,当在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图像时,输出第一目标图像。

其中,可以将第一目标图像输出至对应的显示设置中,用户可以在显示设备中直接观察到采集到的第一目标图像。

第一目标图像可以为汽车在夜间行驶时,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汽车前方或后方的画面,则目标对象为汽车前方或后方的车辆;对第一目标图像进行检测,如果在第一目标图像成功检测到车辆时,说明车辆成像清晰,输出该第一目标图像。

其中,检测方法可以通过特征匹配实现,例如,当目标对象为车辆时,预先设定车辆各个部位的特征参数,当采集到第一目标图像时,通过预先设定的特征参数与第一目标图像中的所有物体进行匹配,如果能够匹配成功,则可检测到车辆。

步骤307,当在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更换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重复执行点测光,及根据点测光结果采集第一目标图像的步骤,直至在采集到的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对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在第一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在划分的多个测光区域中,更换第一测光区域,并重复执行步骤303、步骤304和步骤305,对更换后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根据点测光结果采集第一目标图像,直至在采集到的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

例如,如图2所示,在16个测光区域中,第一次选取的第一测光区域为测光区域n10,对测光区域n10进行点测光,根据点测光结果采集第一目标图像p10,当在第一目标图像p10中未检测到目标图像时,选取下一个测光区域,第二次选取的第一测光区域为测光区域n11,对测光区域n11进行点测光,根据点测光结果采集第一目标图像p11,当在第一目标图像p11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第一目标图像p11,当在第一目标图像p11中未检测到目标图像时,选取下一个测光区域,第三个选取的第一测光区域为测光区域n12,对测光区域n12进行点测光,根据点测光结果采集第一目标图像p12,当在第一目标图像p12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第一目标图像p12,当在第一目标图像p12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继续选取下一个测光区域,循环执行上述步骤,直至在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

步骤308,当在所述多个测光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均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对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最高亮度区域进行平均测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在划分的多个测光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均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自动将摄像头的测光模式从点测光模式切换为平均测光模式,对多个测光区域中的最高亮度区域进行平均测光。

针对汽车夜间行驶的情况,当在n个测光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均未检测到后方车辆时,说明后方车辆的车灯发出的亮度太高,后方车辆被强光覆盖,将摄像头的测光模式切换为平均测光模式,对n个测光区域中的最高亮度区域进行平均测光。

其中,最高亮度区域可以是n个测光区域中的一个测光区域,如图2中的n10,也可以是n个测光区域中多个测光区域,如图2所示,测光区域n10的右半部分和测光区域n11的左半部分共同组成最高亮度区域。

步骤309,根据所述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最高亮度区域的平均测光结果确定摄像头的曝光值,根据确定好的曝光值,调节摄像头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采集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

步骤310,调节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得到第二目标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最高亮度区域的平均测光结果较高,使得采集到的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较高,因此,需要调节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得到第二目标图像,当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调整时,第二目标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对象的亮度值也相应调整,使得第二目标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对象成像更清晰。

具体的,可将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输入agc电路,通过agc电路探测视频信号(即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电平,通过视频信号的电平来调节agc电路的工作点,降低视频信号的幅值,即降低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得到第二目标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此步骤通过agc电路降低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使得其中的目标对象和背景区域的亮度值同时降低,且亮度值降低的幅度一致,因此,处理后得到的第二目标图像也不会降低对比度。

步骤311,当在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所述第二目标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在得到的第二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第二目标图像,可以将第二目标图像输出至对应的显示设置中。

针对汽车夜间行驶的情况,当在n个测光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均未检测到后方车辆时,说明最高亮度区域中包含后方车辆,根据最高亮度区域的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通过调节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准确检测后方车辆的位置。

步骤312,当在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在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选择指定测光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在第二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在多个测光区域中选择指定测光区域,对指定测光区域进行平均测光。

其中,指定测光区域可以为n个测光区域中上部中央位置处的测光区域,如图2所示,待测图像被划分为16个测光区域时,且16个测光区域为4×4的矩阵方式排布,每行从左向右共有4个测光区域,每列从上到下也有4个测光区域,则指定测光区域为16个测光区域中第一行第2个测光区域n2和第3个测光区域n3的中间位置。

步骤313,根据所述指定测光区域的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并输出第三目标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指定测光区域的平均测光结果,确定曝光值,根据该曝光值调节摄像头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采集并输出第三目标图像,可以将第三目标图像输出至对应的显示设置中。

针对汽车夜间行驶的情况,当在第二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选择距离汽车较远且在汽车后方的测光区域,即n个测光区域中上部中央位置处的测光区域,根据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并输出第三目标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目标图像和第三目标对象也分别是一个包括多个测光区域的完整画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待测图像中任意两个成像区域的亮度值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大于,则将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每一个第一测光区域重复执行点测光,并根据点测光结果采集第一目标图像,直至在采集到的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当在多个测光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均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对多个测光区域中的最高亮度区域进行平均测光,根据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调节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得到第二目标图像,当在第二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第二目标图像,当在第二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在多个测光区域中选择指定测光区域,根据指定测光区域的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并输出第三目标图像。通过选取合适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然后根据点测光结果进行第一目标图像的采集,由于点测光的测光结果更加精准且不受其他区域的影响,使得第一目标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对象成像更清晰,且在采集到第一目标图像后未进行任何区域的亮度调整,使得第一目标图像对比度不会降低,当在第一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对多个测光区域中的最高亮度区域进行平均测光,根据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通过调节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进一步准确检测到目标对象的位置。

实施例三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成像装置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400包括:

点测光模块401,用于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

第一目标图像采集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采集所述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另一种成像装置的结构框图。

在图4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第一目标图像采集模块402,可以包括:

曝光值确定子模块402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确定曝光值;第一目标图像采集子模块4022,用于基于所述曝光值,采集所述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

第一目标图像输出模块403,用于当在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所述第一目标图像。

可选的,所述成像装置400,还包括:

测光区域更换模块404,用于当在所述第一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更换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重复执行点测光,及根据点测光结果采集第一目标图像的步骤,直至在采集到的第一目标图像中检测到所述目标对象。

可选的,所述成像装置400,还包括:

平均测光模块405,用于当在所述多个测光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中均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对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的最高亮度区域进行平均测光。

第二目标图像采集模块406,用于根据所述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

第二目标图像处理模块407,用于调节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目标图像的亮度值,得到第二目标图像。

第二目标图像输出模块408,用于当在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输出所述第二目标图像。

可选的,所述成像装置400,还包括:

指定测光区域选择模块409,用于当在所述第二目标图像中未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在所述多个测光区域中选择指定测光区域。

第三目标图像输出模块410,用于根据所述指定测光区域的平均测光结果,采集并输出第三目标图像。

可选的,所述成像装置400,还包括:

差值判断模块411,用于判断待测图像中任意两个成像区域的亮度值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

测光模式切换模块412,用于若大于,则将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根据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采集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通过选取合适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然后根据点测光结果进行第一目标图像的采集,由于点测光的测光结果更加精准且不受其他区域的影响,使得第一目标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对象成像更清晰,且在采集到第一目标图像后未进行任何区域的亮度调整,使得第一目标图像对比度不会降低。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后视镜,包括上述的成像装置400,其中,该后视镜可应用于汽车中。

关于成像装置40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实施例三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因为在汽车中,前方的车辆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而后方的车辆通常需要借助后视镜来观察,因此,在后视镜中增加上述的成像装置效果更加明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后视镜包括成像装置,通过在待测图像划分成的多个测光区域中,对多个测光区域中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根据第一测光区域的点测光结果,采集待测图像对应的第一目标图像。通过选取合适的第一测光区域进行点测光,然后根据点测光结果进行第一目标图像的采集,由于点测光的测光结果更加精准且不受其他区域的影响,使得第一目标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对象成像更清晰,且在采集到第一目标图像后未进行任何区域的亮度调整,使得第一目标图像对比度不会降低。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成像方法、成像装置及后视镜,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