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低噪声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2903发布日期:2019-02-15 19:56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低噪声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低噪声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作为一种电路通断控制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机电设备中,但是由于继电器的工作时,继电器动触点和静触点撞击会发出撞击声,产生噪声,在很多场合下会对用户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在汽车上,继电器通常安装在驾驶室内,继电器工作产生的噪声不仅会对驾驶人员的舒适度产生影响,还会干扰驾驶人员的注意力,使驾驶人员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产生疲劳,不利于交通安全。所以降低驾驶室内继电器工作时的噪声,提高驾乘环境的方法之一。

在现有技术中,日本松下公司、富士通公司降低继电器工作噪声的方法是在继电器内外壳与机芯之间增加隔音材料减小继电器动作因向外部的传播,但由于受继电器的体积和性能的限制,只能将继电器工作时噪声降低至50dB~60dB,并且生产这样的继电器加工流程复杂,生产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为了进一步降低继电器工作时的噪声,还进一步将上述继电器封装在是将工作时的噪声虽然只有50bB~58dB,但是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继电器的结构,在性能和成本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低噪声继电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继电器工作时噪声较高,而低噪声的继电器加工流程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由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低噪声继电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低噪声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继电器,与所述继电器焊接的PCB线路板,用于将所述继电器和所述PCB线路板密封于所述外壳内的座板,其中,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外壳之间填充有隔音材料,并设置有将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脚引出到外壳以外。

可选的,所述外壳采用标准直插式Micro继电器外壳。

可选的,所述线圈脚通过插片30脚、插片87脚、插片85脚和插片86脚引出。

可选的,所述隔音材料采用环氧树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用环氧树脂等填充材料将外壳内灌封严实,使外壳、继电器、PCB线路板、座板等粘接为一个整体,减小了继电器工作时噪声向外传播,达到了减小噪声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外壳可采用Micro继电器外壳,继电器可采用普通PCB式继电器,均为常见的材料,成本较低,且加工流程简单,能够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动作音产生的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汽车用低噪声继电器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汽车用低噪声继电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在下文中统一将继电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成为动作音。

为了方便理解继电器产生动作音的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动作音产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插片30脚和插片87脚之间连接有弹簧片,插片85脚和插片86脚之间连接有电磁铁,当插片85脚和插片86脚之间通电时,电磁铁吸引插片30脚和插片87脚之间的弹簧片,使插片30脚和插片87脚接通。在工作时,由于弹簧片频繁的撞击,导致动作音的产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汽车用继电器的正视图和汽车用继电器的侧视图,分别为图2和图3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包括外壳1,继电器3,为了将继电器3的线圈脚引出,将该继电器3焊接在PCB线路板4上,由于需要将继电器3封装于外壳1中,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座板5,并且在继电器3和外壳1之间填充隔音材料2,使外壳1、继电器3、PCB 线路板4和座板形成一个整体,将图1中产生动作音的部分封装于外壳内,减小了动作音向外的传播。为了方便继电器3在实际中的使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将继电器3 的线圈脚引出到外壳1之外的插片。

进一步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在外壳1和继电器3之间填充隔音材料2减少动作音向外传播,对外壳的形状没有明确的要求,可采用标准直插式Micro继电器外壳。

进一步地,由于继电器3的线圈脚需要引出,本申请实施例还设置有30脚6、插片87 脚7、插片85脚8和插片86脚9将继电器3的线圈脚引出。

进一步地,在大量的实践中证明,当隔音材料2采用环氧树脂时,能够达到最佳的隔音效果,且成本较低。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原理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