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和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9002发布日期:2018-07-04 05:5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线和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电器的日益普及,如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电压力锅等电器设备逐渐出现在大多数家庭中,人们对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越来越重视。通常地,各种家用电器都自带一根电源线,通过该电源线给家用电器供电。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该电源线由于老化、动物撕咬、挤压或在家用电器移动过程中磨损等问题造成漏电,而引起人畜触电或着火危险。目前,此类电源线内通常会设置有一根铜丝,以作为漏电检测件来实现电源线的漏电检测。然而,电源线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被反复折弯的现象,而单根铜丝在多次折弯后容易出现折断现象,从而导致漏电检测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源线,旨在提高该电源线的漏电检测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源线包括:第一导线,包括第一载流芯、包覆所述第一载流芯外周面的第一绝缘层、及包覆所述第一绝缘层外周面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线,包括第二载流芯、包覆所述第二载流芯外周面的第二绝缘层、及包覆所述第二绝缘层外周面的第二导电层;漏电检测导电网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外围,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均电连接;以及绝缘套,套设于所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外围。优选地,所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空隙满填有导电材料。优选地,所述导电材料为导电粉末。优选地,所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由金属丝所编织而成。优选地,所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的编织覆盖率大于或等于10%。优选地,所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由具有第一线径的第一金属丝、及具有第二线径的第二金属丝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线径小于所述第二线径。优选地,所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由金属丝及非金属丝交叉编织而成;或者,所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由具有非金属内芯、且所述非金属内芯的外表面包覆有导电层的导电丝所编织而成。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为金属箔层、金属镀层和导电胶层中的一种;及/或,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为金属箔层、金属镀层和导电胶层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电源线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套内的第三导线,所述第三导线包括第一载流芯、包覆所述第一载流芯外周面的第一绝缘层。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器设备,包括电器设备本体、及前述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电器设备本体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导线的第一绝缘层外周面上包覆有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线的第二绝缘层外周面上包覆有第二导电层,同时,漏电检测导电网套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电连接,如此,一旦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任意一者发生破损,而使得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任意一者带电,均可通过漏电检测导电网套检测到漏电信号,从而可准确且及时地发现电源线的漏电现象;另外,由于所采用的漏电检测件为漏电检测导电网套,一方面,具有更强的抗弯曲折断能力,另一方面,即使出现部分其上的部分导电丝弯曲折断现象,也可通过其他未折断的导电丝实现漏电信号的检测,从而使得该电源线的漏电检测实为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线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第一导线11第一载流芯12第一绝缘层13第一导电层2第二导线21第二载流芯22第二绝缘层23第二导电层3第三导线31第三载流芯32第三绝缘层4漏电检测导电网套5导电材料6绝缘套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源线。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电源线包括:第一导线1,包括第一载流芯11、包覆第一载流芯11外周面的第一绝缘层12、及包覆第一绝缘层12外周面的第一导电层13;第二导线2,包括第二载流芯21、包覆第二载流芯21外周面的第二绝缘层22、及包覆第二绝缘层22外周面的第二导电层23;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套设在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的外围,且与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23均电连接;以及绝缘套6,套设于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外围。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通常是指电源线中的火线和零线。可以理解,当第一绝缘层12和第二绝缘层22同时出现破损时,会导致火线与零线之间出现短路,而易于发生火灾;而当第一绝缘层12和第二绝缘层22的其中之一、及外部绝缘套6同时出现破损时,会导致电源线对外漏电的问题,而引起人畜触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导线1的第一绝缘层12外周面上包覆有第一导电层13,第二导线2的第二绝缘层22外周面上包覆有第二导电层23,同时,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与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23均电连接,如此,一旦第一绝缘层12和第二绝缘层22的任意一者发生破损,而使得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23的任意一者带电,均可通过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检测到漏电信号,从而可准确且及时地发现电源线的漏电现象;另外,由于所采用的漏电检测件为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一方面,具有更强的抗弯曲折断能力,另一方面,即使出现部分其上的部分导电丝弯曲折断现象,也可通过其他未折断的导电丝实现漏电信号的检测,从而使得该电源线的漏电检测实为可靠。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与第一导电层13、第二导电层23之间的空隙满填有导电材料5。可以理解,导电材料5的填充,可提高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与第一导电层13、第二导电层23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源线的漏电检测可靠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制备紧配套设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的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只要保证,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至少部分能与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23均直接贴合,而实现电连接即可。本实施例中,导电材料5为导电粉末。具体地,所采用的导电粉末可以为石墨粉末、金属粉末、或石墨粉末与金属粉末的混合物等;优选地,所采用的导电粉末为石墨粉末等非金属导电粉末,可以理解,石墨粉末不会被氧化而影响其导电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导电材料5还可以为条状导电件、块状导电件等;当然,导电粉末的填充更为致密,可使得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与第一导电层13、第二导电层23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更高。可以理解,当导电材料5为条状导电件时,其延伸方向优选与电源线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便于条状导电件的布设;另外,条状导电件的直径优选较小,以减小条状导电件之间所可能存在的间隙,从而使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与第一导电层13、第二导电层23之间具有良好的电连接可靠性;不失一般性,条状导电件可以但不限于为导电纤维、导电橡胶条等。类似地,当导电材料5为块状导电件时,块状导电件的体积优选较小,以减小块状导电件之间所可能存在的间隙,从而使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与第一导电层13、第二导电层23之间具有良好的电连接可靠性;不失一般性,块状导电件可以但不限于为导电橡胶块、金属块等。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由金属丝所编织而成。金属材质通常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从而具有良好的抗弯曲折断能力,如此,采用金属丝编织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可使得即使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被经常性折弯,也不易折断。优选地,所采用的金属丝为铜丝,铜材在延展性和价格上具有较高的综合优势。可以理解,若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的编织覆盖率过小,也即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的编织得过疏,会导致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的抗弯曲折断能力不够,而较为容易发生全部断开的现象,进而导致漏电检测的可靠性不足;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的编织覆盖率大于或等于10%,以避免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编织得过疏。另外,若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的编织覆盖率过大,也即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的编织得过密,所需的编织材料较多,成本容易过高;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的编织覆盖率小于或等于30%,以避免电源线的成本过高。本实施例中,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采用同一型号的金属丝所编织而成,如此,可使得制备电源线材料种类较少,而便于采购。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与其他实施例中,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还可由具有第一线径的第一金属丝、及具有第二线径的第二金属丝交叉编织而成,其中,第一线径小于第二线径;可以理解,将其中部分金属丝采用具有较小线径的第一金属丝,可减轻所需金属丝的总重量,从而降低材料成本;并且,由于其中部分金属丝采用的是具有较大线径的第二金属丝,可避免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整体的抗弯曲折断能力过分降低,从而使得电源线的漏电检测仍然可靠。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还可由金属丝及非金属丝交叉编织而成;类似地,非金属丝的采用,可降低材料成本,而金属丝的采用可使得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整体的抗弯曲折断能力仍然良好;当然,所采用的非金属丝应当具备良好的柔韧性,例如但不限于导电纤维丝等。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还可由具有非金属内芯、且非金属内芯的外表面包覆有导电层的导电丝所编织而成,不失一般性,非金属材质相较于金属材质具有材料的价格优势。当然,所采用的非金属内芯也应当具备良好的柔韧性,例如但不限于纤维内芯、尼龙内芯、碳素内芯等。需要说明的是,非金属内芯外表面所包覆的导电层可以是非金属导电层、也可以是金属导电层,本实用新型对比不作限制;特别地,当所包覆的是非金属导电层时,该具有非金属内芯、且非金属内芯的外表面包覆有导电层的导电丝的整体也是一种非金属丝。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层13设置为金属箔层、金属镀层和导电胶层中的一种;第二导电层23亦设置为金属箔层、金属镀层和导电胶层中的一种。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无论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23是金属箔层、金属镀层和导电胶层中的哪一种,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23均是满布对应绝缘层的外周面的,也就是说,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23各自在对应绝缘层的外周面具有100%的覆盖率,从而可使得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上任意位置破损而漏电,都可以被检测到,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源线的漏电检测可靠性。不失一般性,当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为金属箔层时,其可以是铝箔层、铜箔层等,当然,铝箔层具有更好的成本优势。当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为金属镀层时,一方面,可避免第一导电层13或者第二导电层23从对应的绝缘层上脱落,另一方面,金属镀工艺为成熟的加工工艺,可便于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的批量制造。当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为导电胶层时,其优选被设置为二次注塑成型于对应绝缘层外周面上的导电塑胶层,类似地,一方面,可避免第一导电层13或者第二导电层23从对应的绝缘层上脱落,另一方面,注塑工艺为成熟的加工工艺,可便于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的批量制造。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23还可以为导电编织层,考虑到导电编织层必然会存在编织孔,而无法全部覆盖,为保证漏电检测的可靠性,导电编织层的编织覆盖率应当不低于85%。而于其他再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仅将第一导电层13和第二导电层23的其中一者设置为金属箔层、金属镀层和导电胶层中的一种,而另一者设置为导电编织层。如图1所示,为了加强电源线的安全性能,以保证使用该电源线的电器设备的用电安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电源线还包括收容于绝缘套6内的第三导线3,该第三导线3包括第一载流芯11、包覆第一载流芯11外周面的第一绝缘层12,通常地,该第三导线3用于接地,如此,使用该电源线的电器设备的金属部分可方便地做到接地保护,从而防止因漏电而引起人身安全隐患。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第三导线3亦位于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内,如此,可实现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与绝缘套6之间的紧贴设置,从而降低因电源线扭曲而导致漏电检测导电网套4破裂的概率,而加强电源线的结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器设备,该电器设备包括电器设备本体和电源线,该电源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器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电源线与电器设备本体电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