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取件一体化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9001发布日期:2018-07-04 05:5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上料取件一体化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料取件一体化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耳机的耳壳注塑过程中,常需要将铜柱螺母嵌入注塑,首先需要将铜柱螺母抓取后嵌入到注塑模板治具中进行注塑,注塑完成后,需要将耳壳从注塑治具取出,诚然需要两套治具去完成铜柱螺母上料和耳壳取件的动作,一来需要六轴机器人的手爪不停地在两套治具中更换,十分繁琐低效,亟须开发一种能够同时兼具铜柱螺母上料和耳壳取件的一体化治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上料取件一体化治具,能够同时兼具铜柱螺母上料和耳壳取件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上料取件一体化治具,包括基板、上料装置以及取件装置,上料装置包括嵌入注塑模具板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该嵌入注塑模具板的螺母夹紧治具,所述取件装置包括取件安装板、至少一个用于置放待取件物料的耳壳仿形治具以及布置在各所述耳壳仿形治具的夹持组件,所述嵌入注塑模具板和所述取件安装板分别布置在所述基板的两个相对端面上,各所述螺母夹紧治具均布置在所述嵌入注塑模具板的外侧端面,各所述耳壳仿形治具均布置在所述取件安装板的外侧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技术方案,将铜柱螺母嵌入到注塑治具中的上料装置和将注塑治具中完成注塑的耳壳取出的取件装置通过基板连接一起,分布在基板的两个相对端面,完成治具一体化,使生产过程中切换治具的时间更短,生产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嵌入注塑模具板对应每个所述螺母夹紧治具开有治具通孔,所述螺母夹紧治具固定嵌入到该治具通孔中。将所述螺母夹紧治具嵌入到所述嵌入注塑模具板中,能够在嵌入注塑模具板对准注塑治具后,将铜柱螺母精准定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螺母夹紧治具包括固定嵌入在所述治具通孔中的夹紧定位板、布置在该夹紧定位板内侧端面的顶针组件以及至少一组布置在所述夹紧定位板外侧端面的夹具组件,每组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夹紧移动块和固定在所述夹紧定位板的夹紧固定块,所述夹紧移动块和所述夹紧固定块配合后成形有螺母容纳孔,所述顶针组件包括可在各所述螺母容纳孔内上下移动的顶针,各所述夹紧移动块背离对应所述夹紧固定块的一端安装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施加所述夹紧移动块向所述夹紧固定块移动的弹性力。采用该结构的技术方案,在装入铜柱螺母时,撑开所述夹紧移动块,而所述弹性组件施加在所述夹紧移动块的弹性力可以使得每组所述夹具组件夹紧螺母,然后本申请的上料取件一体化治具将所述螺母夹紧治具对准注塑治具后,通过所述顶针组件将铜柱螺母从螺母容纳孔顶出,完成上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取件安装板和所述基板之间还布置有螺母夹紧组建安装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针组件还包括第一气缸和顶针固定板,该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螺母夹紧组建安装板靠近所述基板的端面,该顶针固定板通过气缸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各所述顶针均布置在所述顶针固定板上,所述顶针的数量与所述夹具组件的数量相当。采用这种结构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卸出螺母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气缸连接块,进而带动所述顶针固定板上的顶针向上运动,所述顶针穿过螺母容纳孔,顶住螺母下端面,将其卸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定位板对应每组所述夹具组件均依次布置有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夹紧固定块固定嵌入在该第一槽内,所述夹紧移动块嵌入到该第二槽内并可在第二槽内滑动,所述夹紧定位板还在每个所述第二槽旁设有第三槽,所述弹性组件布置在第三槽内,每个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嵌入在第三槽的弹簧限位块,该弹簧限位块以及所述夹紧移动块相向面均设有盲孔,两个所述盲孔间布置有弹簧。采用这种结构的技术方案,可以使螺母夹紧冶具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耳壳仿形治具成形有待取件物料的容纳腔,各所述耳壳仿形治具另一端面布置有滑动槽,该滑动槽自所述耳壳仿形治具侧面延伸至所述容纳腔,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取件安装板的第二气缸和与该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的耳壳固定块,该耳壳固定块嵌入在所述滑动槽并可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采用该结构的技术方案,耳壳仿形治具包裹完成注塑的耳壳,然后通过耳壳固定块卡住耳壳,完成取件的步骤,其结构简单有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侧面连接有换手盘,所述基板上端面还设有加强肘板与该换手盘连接,所述基板下端面还设有紧固筋板与换手盘连接。六轴机器人的手爪能够配合换手盘实现连接,六轴机器人将本上料取件一体化治具翻转或移动,自由切换上料功能和取件功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嵌入注塑模具板通过若干根第一导向轴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取件安装板通过若干根第二导向轴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螺母夹紧组建安装板通过若干根第三导向轴与所述基板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母夹紧治具的数量所述耳壳仿形治具的数量相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铜柱螺母嵌入到注塑治具中的上料装置和将注塑治具中完成注塑的耳壳取出的取件装置通过基板连接一起,分布在基板的两个相对端面上,完成治具一体化,使生产过程中切换治具的时间更短,生产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而本实用新型的螺母夹紧治具通过设置夹紧固定块和夹紧移动块,并在其配合端设置螺母容纳孔,当装入螺母时,撑开夹紧移动块,而弹性组件施加在夹紧移动块的弹性力可以使得每组夹具组件夹紧螺母,当需要卸出螺母时,通过顶针组件将螺母从螺母容纳孔顶出,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取料装置的耳壳仿形治具包裹完成注塑的耳壳,然后通过耳壳固定块卡住耳壳,完成取件的步骤,其结构简单有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螺母夹紧治具的透视图1;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螺母夹紧治具的透视图2;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耳壳仿形治具和夹持组件装配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至图6,一种上料取件一体化治具,包括基板1、上料装置以及取件装置,上料装置包括嵌入注塑模具板2以及四个布置在该嵌入注塑模具板2的螺母夹紧治具3,取件装置包括取件安装板4、四个用于置放待取件物料的耳壳仿形治具5以及布置在各耳壳仿形治具5的夹持组件6,嵌入注塑模具板2和取件安装板4分别布置在基板1的两个相对端面上,各螺母夹紧治具3均布置在嵌入注塑模具板2的外侧端面,各耳壳仿形治具5均布置在取件安装板4的外侧端面。将铜柱螺母嵌入到注塑治具中的上料装置和将注塑治具中完成注塑的耳壳取出的取件装置通过基板1连接一起,将上料装置和取件装置分布在基板的两个相对端面上,完成治具一体化,使生产过程中切换治具的时间更短,生产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嵌入注塑模具板2对应每个螺母夹紧治具3开有治具通孔,各螺母夹紧治具包括固定嵌入在所述治具通孔中的夹紧定位板34、布置在该夹紧定位板34内侧端面的顶针组件以及至少一组布置在夹紧定位板34外侧端面的夹具组件。其中,每组夹具组件包括夹紧移动块36和固定在夹紧定位板34的夹紧固定块38,夹紧移动块36和夹紧固定块38配合后成形有螺母容纳孔,该螺母容纳孔用于装铜柱螺母,其中铜柱螺母在各附图均未标示,夹紧移动块36的一侧面上布置有第一圆槽,夹紧固定块38的一侧面上布置有第二圆槽,所述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围成所述螺母容纳孔。另外,顶针组件包括可在各螺母容纳孔内上下移动的顶针37,各夹紧移动块36背离对应夹紧固定块38的一端安装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施加夹紧移动块36向夹紧固定块38移动的弹性力。进一步的,在取件安装板4和基板1之间还布置有螺母夹紧组建安装板7,顶针组件还包括第一气缸31和顶针固定板33,该第一气缸31固定在螺母夹紧组建安装板7靠近所述基板1的端面,该顶针固定板33通过气缸连接块32与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连接,各顶针37均布置在顶针固定板33上,顶针37的数量与夹具组件的数量相当,此时优选为三个,其中两个夹具组件分布在夹紧定位板34上端面一侧的两端,余下一个夹具组件分布在夹紧定位板34上端面另一侧的中部位置。更进一步的,夹紧定位板对应每组夹具组件均依次布置有第一槽和第二槽,夹紧固定块38固定嵌入在该第一槽内,夹紧移动块36嵌入到该第二槽内并可在第二槽内滑动,夹紧定位板34还在每个第二槽旁设有第三槽,弹性组件布置在第三槽内,每个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嵌入在第三槽的弹簧限位块35,该弹簧限位块35以及夹紧移动块36相向面均设有盲孔,两个盲孔间布置有弹簧。在装入铜柱螺母时,撑开夹紧移动块36,弹性组件施加在夹紧移动块36的弹性力可以使得每组夹具组件夹紧螺母,然后本申请的上料取件一体化治具将螺母夹紧治具对准注塑治具后,通过第一气缸31带动气缸连接块32,进而带动顶针固定板33上的顶针37向上运动,顶针37穿过螺母容纳孔,顶住螺母下端面,将其卸出,完成上料。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耳壳仿形治具5成形有待取件物料的容纳腔,各耳壳仿形治具5另一端面布置有滑动槽,该滑动槽自耳壳仿形治具侧面延伸至耳壳仿形治具5的容纳腔,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在取件安装板4的第二气缸62和与该第二气缸62活塞杆连接的耳壳固定块61,该耳壳固定块61嵌入在滑动槽并可在滑动槽内滑动,在取件时,耳壳仿形治具5包裹完成注塑的耳壳,然后通过耳壳固定块61卡住耳壳,完成取件的步骤,其结构简单有效。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基板侧面连接有换手盘8,基板1上端面还设有加强肘板9与该换手盘8连接,基板1下端面还设有紧固筋板10与换手盘8连接。六轴机器人的手爪能够配合换手盘8实现连接,六轴机器人将本上料取件一体化治具翻转或移动,自由切换上料功能和取件功能,这样可以使生产过程中切换治具的时间更短,生产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嵌入注塑模具板2通过若干根第一导向轴与基板1连接,取件安装板4通过若干根第二导向轴与所述基板1连接,螺母夹紧组建安装板7通过若干根第三导向轴与所述基板1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