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玻璃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8587发布日期:2018-06-30 06:21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玻璃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玻璃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组件作为太阳能发电的核心单元,一般由盖板玻璃、封装胶膜、电池片、封装胶膜、背板封装而成。

影响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1)电池片的转化效率;2)入射光的强度。由于技术的进步,电池片的转化效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再向上提升较为困难,人们开始关注如何降低入射光的损失来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一般来说,导致入射光损失的因素有:盖板玻璃面的反射、封装材料的反射、电池片表面的反射以及电池片间的漏光等。盖板玻璃面对于入射光的反射,目前行业内一般通过在玻璃表面镀上一层减反射膜来降低入射光的损失,但是效果一般,也有通过镀上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膜层来进一步降低反射,但是也没有明显的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光透过玻璃照射到电池片表面时,也会有部分的入射光反射到玻璃表面,玻璃正面的透光率虽然有提升,但是因此这部分的光损失也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入射光反射、增大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的光伏玻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玻璃,包括玻璃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玻璃本体表面上的第一镀膜层,所述第一镀膜层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镀膜层,所述玻璃本体远离所述第一镀膜层的一面的边缘开设有倾斜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镀膜层的宽度大于所述倾斜部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宽度,以尽可能多的反射由倾斜部反射过来的光,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

优选地,所述倾斜部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小于等于45°,以尽可能多的将光反射给第二镀膜层,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

优选地,所述玻璃本体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镀膜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镀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玻璃本体的折射率。

更加优选地,所述玻璃本体的折射率为1.45-1.55。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镀膜层的折射率为1.2-1.4。

优选地,所述第一镀膜层和所述第二镀膜层的厚度均小于等于1000nm。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镀膜层和所述第二镀膜层的厚度均为110-130n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以及包覆所述层压件侧边的边框,所述层压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如上所述的光伏玻璃、前封装材料、电池层、后封装材料以及与所述光伏玻璃相配合的背板,所述光伏玻璃开设有所述倾斜部的一侧靠近所述电池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光伏组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如上所述的光伏玻璃、前封装材料、电池层、后封装材料以及后板玻璃,所述光伏玻璃开设有所述倾斜部的一侧靠近所述电池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玻璃,通过在其表面覆盖第一镀膜层、部分覆盖第二镀膜层以及开设倾斜部,降低入射光反射,将较多的光留在光伏组件内部,增大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中光伏玻璃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光伏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光伏组件的示意图;

其中:光伏玻璃-1,第一镀膜层-11,第二镀膜层-12,玻璃本体-13,倾斜部-131,电池层-2,后封装材料-3,背板-4,后板玻璃-5,边框-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以及包覆层压件侧边的边框6,层压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光伏玻璃1、前封装材料、电池层2、后封装材料以及与光伏玻璃1相配合的背板4。

本实施例的光伏玻璃1,包括玻璃本体13以及设置在玻璃本体13表面上的第一镀膜层11和设置第一镀膜层11边缘上的第二镀膜层12,玻璃本体13远离第一镀膜层11的一面的边缘开设有倾斜部131。第二镀膜层12的宽度大于倾斜部131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宽度,以尽可能多的反射由倾斜部131反射过来的光,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

光伏玻璃1开设有倾斜部131的一侧靠近电池层2。倾斜部131与水平面形成的锐角小于等于45°,以尽可能多的将光反射给第二镀膜层12,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

玻璃本体13的折射率η3大于第一镀膜层11的折射率η1,第二镀膜层12的折射率η2大于玻璃本体13的折射率η3,即玻璃本体13、第一镀膜层11和第二镀膜层12三者的折射率关系为η2>η3>η1。本实施例中玻璃本体13的折射率为1.45-1.55,优选为1.51,第一镀膜层11的折射率为1.2-1.4,优选为1.3。

第一镀膜层11和第二镀膜层12的厚度均小于等于1000nm,具体的,第一镀膜层11和第二镀膜层12的厚度均为110-130nm,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镀膜层11和第二镀膜层12的厚度均为120nm。

如图1所示,图中箭头代表光线的传播方向。光线穿过第二镀膜层12和第一镀膜层11后到达玻璃本体13,经过倾斜部131的反射,反射光到达玻璃本体13和第一镀膜层11的界面,一部分反射光被第一镀膜层11反射到光伏组件内部,另一部分光穿过第一镀膜层11到达第一镀膜层11和第二镀膜层12的界面,并被第二镀膜层12反射到光伏组件内部,这样使得较多的光留在光伏组件内部而不会反射出去,增大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和3,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为双玻光伏组件,没有边框。双玻光伏组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光伏玻璃1、前封装材料、电池层2、后封装材料3以及后板玻璃5,其中后封装材料3为白色EVA。光伏玻璃1开设有倾斜部131的一侧靠近电池层2。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玻璃,通过在其表面覆盖第一镀膜层、部分覆盖第二镀膜层以及开设倾斜部,降低入射光反射,将较多的光留在光伏组件内部,增大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