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程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7731发布日期:2018-09-04 22:5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程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清洁能源的利用,在清洁能源的利用上,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钙钛矿电池是一种新型太阳能能源电池,其光热转化效率可达到50%以上,是现在市场上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2倍。但是,现有钙钛矿电池的封装技术中存在封装成功率低、封装过程中出现的气泡,夹渣,裂痕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改良钙钛矿电池的封装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程腔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制程腔结构,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压合装置,处于所述压合装置正上方设置有加压装置,封装时,加压装置配合压合装置将电池组件压合封装。

进一步地,所述加压装置为柔性气囊装置或液压装置,柔性气囊装置使得整个压合过程受力更均匀,提高了钙钛矿电池的封装成功率。

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气囊装置包括柔性气囊以及与柔性气囊连通的气囊充气口和气囊排气口,所述气囊排气口连接有第一真空泵。

优选地,所述柔性气囊的材质为硅胶。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固定架、上压板、下压板、上加热板、下加热板、传动轴、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下压板,所述下加热板设置在所述下压板的上方;所述上压板设置在所述上加热板上,上加热板与下加热板相对设置,所述传动轴伸入所述上加热板与下加热板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上压板、下压板、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螺旋升降机构,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螺旋升降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一侧的导向支架,所述传动轴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架上,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所述导向支架。

优选地,所述上压板与上加热板之间、和下压板与下加热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器和油冷盘管,所述第一加热器由多个红外加热管组成,且与油冷盘管相隔一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腔体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第二真空泵,所述腔体连接有分子泵,所述分子泵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泵。整个腔体工作时处在真空状态,可以避免封装过程中出现气泡的成型。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设置在所述腔体外侧顶部。

优选地,还包括冷却气体充气口,所述冷却气体充气口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右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程腔结构,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压合装置,处于所述压合装置正上方设置有加压装置,封装时,加压装置配合压合装置将电池组件压合封装。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固定架、上压板、下压板、上加热板、下加热板、传动轴、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下压板,所述下加热板设置在所述下压板的上方;所述上压板设置在所述上加热板上,上加热板与下加热板相对设置,所述传动轴伸入所述上加热板与下加热板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上压板、下压板、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该制程腔结构可以避免封装过程中出现的气泡,夹渣,裂痕等问题,提高了封装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了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间接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制程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制程腔结构的压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制程腔结构,包括腔体1,所述腔体1内设置有压合装置2,处于所述压合装置2正上方设置有加压装置,封装时,加压装置配合压合装置2将电池组件压合封装。所述加压装置为柔性气囊装置或液压装置,本实施例中,采用柔性气囊装置,柔性气囊装置使得整个压合过程受力更均匀,提高了钙钛矿电池的封装成功率。具体地,所述柔性气囊装置包括柔性气囊31以及与柔性气囊31连通的气囊充气口32和气囊排气口33,所述气囊排气口33连接有第一真空泵34,所述柔性气囊31的材质为硅胶。

所述压合装置2包括固定架21、上压板22、下压板23、上加热板24、下加热板25、传动轴26、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下压板23,所述下加热板25设置在所述下压板23的上方;所述上压板22设置在所述上加热板24上,上加热板24与下加热板25相对设置,所述传动轴26伸入所述上加热板24与下加热板25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传动轴26;所述上压板22、下压板23、上加热板24和下加热板25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1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1的底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1的一侧。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7和螺旋升降机构28,所述第一电机27驱动连接所述螺旋升降机构28,具体地,螺旋升降机构由现有的螺旋丝杆和滑动座组成;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未显示)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21一侧的导向支架29,所述传动轴26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架29上,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所述导向支架29,处于导向支架29一侧的传动轴26上套设有波纹管210。

所述上压板22与上加热板24之间、和下压板23与下加热板25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器和油冷盘管,所述第一加热器由多个红外加热管组成,且与油冷盘管相隔一定距离。

所述腔体1通过第一管道41连接有第二真空泵4,所述腔体1连接有分子泵42,所述分子泵42通过第二管道43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泵4。整个腔体1工作时处在真空状态,可以避免封装过程中出现气泡的成型,各个管道中部设置有控制阀。

还包括第二加热器5,所述第二加热器5设置在所述腔体1外侧顶部。

还包括冷却气体充气口6,所述冷却气体充气口6设置在所述腔体1的右侧壁上。

工作时,第二电机211将电池组件传输至上下加热板之间,此时传动轴26承托电池组件,第一气缸开始带动导向支架29上的传动轴26向外侧移动,第一电机27传动螺旋升降机构28顶起下压板23并传动下加热板25向上运动,柔性气囊31充气下压上压板22并传动上加热板24往下运动,两加热板将电池组件压紧,随后被传输下料。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