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编码器的磁化装置和磁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83719发布日期:2019-05-03 21:0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磁性编码器的磁化装置和磁化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6年9月20日,申请号为jp特愿2016-182956的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将其整体作为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内容而引用。

本发明涉及用于旋转速度或旋转角度的检测的磁性编码器的磁化装置和磁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磁性编码器的磁化装置和磁化头。在这里公开的磁化装置的磁化头(磁化轭)包括:磁芯,该磁芯包括与被磁化体(磁性编码器)的磁化面相对,与其接触或接近该磁化面的前端面;导电线。在磁芯中,在其前端面的内部,具有从前端面的一端侧贯通到另一端的通孔。对于导电线,磁芯的前端面从一端侧延伸到另一端侧,另外,通孔从另一端侧延伸到一端侧。在对导电线供给交变电流的同时,使磁化头的前端面相对被磁化体的磁化面的规定方向而旋转或移动,对被磁化体的磁化面进行磁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许第4846863号公告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磁化方法中,通过在借助电流流过导电线时产生的磁场,磁通通过与磁芯的前端面相对的被磁化体的磁化面,由此进行磁化。另外,通过以规定的角度间隔改变流过导电线的电流的朝向,产生交变电流,多极磁化是可能的。但是,通过该方法而产生的磁场强度根据电流的强度、磁芯的材质、磁芯和被磁化体的距离而确定。由于像这样,磁场强度通过各种主要因素而确定,故难以获得所希望的充分的磁场强度,具有被磁化体的磁化强度方面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5a~图15d(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那样,在开设于磁芯102的横长状的前端面102a上的槽102c中,接纳有导电线103。如图15d的放大图所示那样,前端面102中的导电线103的两侧部分构成相对导电线103而突出的凸状的前端面部分102aa。像这样,在于导电线103的两侧具有凸状的前端面部分102aa的磁芯102中,通过1次的磁化电流,对1极对(n极,s极)进行磁化。

在被磁化体为轴向间隙型的场合,相对图16a那样被磁化体104的磁化区域105为扇形的情况,磁芯102的凸状的前端面部分102aa(图15a、图15d)为长方形。由此,如果在被磁化体104为扇形的磁化区域105上,通过磁芯102的长方形的前端面部分102aa进行磁化,则具有图16b那样通过各影线而表示的磁图案106重复地磁化的区域107扩大,磁性图案混乱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7(专利文献1的图7)所示那样,1根导电线103按照从磁芯102的一端延伸,在磁芯102的另一端侧弯曲,延伸到其一端侧,另外还在导电线103的一端侧仍弯曲,延伸到该导电线103的另一端侧的方式设置。在导电线103为该形状的场合,假定产生不垂直地通过被磁化体的朝向的磁通。另外,由于与被磁化体相对的磁芯102的前端区域扩大,故在于产生交变磁场的同时,进行磁化时,还有对已磁化的区域的影响的担心,具有磁化间距的精度恶化的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已磁化的区域的影响小,可获得高强度并且高精度地磁化的磁化编码器的磁化装置和磁化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磁性编码器的磁化装置,该磁化装置对被磁化体的未磁化的磁化面进行磁化,获得形成有n极和s极以规定的磁化图案并列的磁道的磁性编码器;

该磁化装置具有:

磁化轭,在该磁化轭中,在与上述被磁化体的上述未磁化的磁化面相对的前端面上,形成沿上述磁道的n极和s极的边界线的方向的多个导电体用槽;

导电体,在该导电体中,两端与磁化电源连接,并且不同的多个嵌入部分分别嵌入到上述多个导电体用槽中,该导电体按照在通过上述磁化电源使电流流过的场合,在上述多个嵌入部分中的相互邻接的2个嵌入部分,电流的流动的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线;

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按照上述磁化轭的上述前端面和上述被磁化面的上述磁化面在上述磁道中的n极和s极的并列方向相对地移动的方式,使上述磁化轭和上述被磁化体中的至少一者旋转。

该方案的磁化装置像下述那样对被磁化体进行磁化。即,在磁化轭的前端面与被磁化体端的未磁化的磁化面相对的状态,采用旋转机构,按照磁化轭的前端面和被磁化体的磁化面沿磁道中的n极和s极的并列方向而相对地移动的方式,在使被磁化体和磁化轭中的至少一者旋转的同时,通过磁化电源,使磁化电流流过导电体。由此,未磁化的磁化面由1排的磁道而磁化。通过改变流过导电体的磁化电流(交变电流等)的朝向,交替地对n极和s极进行磁化。

磁化电流流过导电体时的磁通以导电体为中心,为同心圆状。在该方案的磁化装置的场合,由于流过分别嵌入多个导电体用槽中的导电体的多个嵌入部分中的相互邻接的2个嵌入部分的电流的朝向相互相反,故分别以该2个嵌入部分为中心,产生相反方向的磁通。在磁通重合的场合,可视为磁场矢量的合成。于是,在磁化轭的前端面中的由导电体的上述2个嵌入部分所夹持的中间的前端面部分,产生2个磁通合成的强的磁通。相对该情况,在磁化轭的前端面中的上述2个嵌入部分的两侧的前端面部分,形成2个磁通相互妨碍而弱的磁通。

在磁化轭的前端面与被磁化体的未磁化的磁化面相对的状态,磁通从中间的前端面部分贯穿被磁化体的磁化面,经由磁化面的里侧的部分(芯铁),流到两侧的前端面部分,对磁化面进行磁化,或磁通以与上述相反的朝向流动,对磁化面进行磁化。由于与中间的前端面部分相对的被磁化体的磁化面的磁化强度强,与两侧的前端面部分相对的被磁化体的磁化面的磁化强度较弱,故其结果是,通过中间的前端面部分,以高的磁通强度,每次1个极地进行磁化。

另外,由于与两侧的前端面相对的磁性编码器的磁化面的磁化强度较弱,故在多极磁化的场合,可减小对已磁化的区域的影响。由此,抑制磁化间距的精度劣化,高精度的磁化是可能的。特别是,对于轴向间隙型编码器的磁化的场合是有效的。

在本磁化装置中,上述磁化轭或上述被磁化体的旋转中心中的上述多个导电体用槽的并列方向的位置与该多个导电体用槽之间的中心相对应。由此,可使磁化轭的前端面中的由导电体的相互邻接的2个嵌入部分所夹持的中间的前端面部分和被磁化体的磁化面接近,磁通密度高的磁化是可能的。

在该磁化装置中,也可在上述磁化轭中,形成与上述前端面基本相垂直的延长槽,上述导电体中的从上述嵌入部分的端部与上述磁化电源连接的部分嵌入上述延长槽。在此场合,磁化轭的前端面的导电体用槽长度方向的全部区域为可磁化范围。由此,可以均匀的磁化强度和磁化精度而对与磁化轭的前端面相对的被磁化体的磁化面进行磁化。

本发明的磁化编码器的磁化方法为下述的磁化方法,在该磁化方法中,对被磁化体的未磁化的磁化面进行磁化,获得形成有n极和s极以规定的磁化图案并列的磁道的磁性编码器,该方法采用:

磁化轭,在该磁化轭中,在与上述被磁化体的上述未磁化的磁化面相对的前端面上,形成相互平行的多个导电体用槽;

导电体,在该导电体中,两端与磁化电源连接,并且不同的多个嵌入部分分别嵌入到上述多个导电体用槽中,该导电体按照在通过上述磁化电源使电流流过的场合,在上述多个嵌入部分中的相互邻接的2个嵌入部分,电流的流动的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线;

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使上述磁化轭和上述被磁化体中的至少一者旋转;

在上述磁化轭或上述被磁化体的旋转中心的上述多个导电体用槽的并列方向的位置与该多个导电体用槽之间的中心相对应,并且上述磁化轭的前端面与上述被磁化体的上述未磁化的磁化面相对的状态,进行在使上述磁化轭的上述前端面和上述被磁化体的上述磁化面沿上述磁道中的n极和s极方向相对地移动的同时,通过使磁化电流流过上述导电体,在上述未磁化的磁化面上,对一排的上述磁道进行磁化的一系列的磁化动作。

按照该磁化方法,通过在针对上述磁化装置的说明中给出的作用,对已磁化的区域的影响小,可获得高强度并且高精度地磁化的磁性编码器。

在该磁化方法中,在进行上述一系列的磁化动作后,在按照上述磁化轭的上述前端面和已磁化的上述磁道的上述磁道并列方向的位置不重合的方式,设置上述磁化轭的状态,进行同样的一系列的磁化动作,由此,通过对上述未磁化的磁化面,在多排的上述磁道而进行磁化,可通过多排的磁道,对被磁化体的未磁化的磁化面进行磁化。

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2个结构中的任意的组合均包含在本发明中。特别是,权利要求书中的各项权利要求的2个以上的任意的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附图说明

根据参照附图的下面的优选的实施形式的说明,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形式和附图用于单纯的图示和说明,不应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后附的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同一部件标号表示同一或相应部分。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磁性编码器的磁化装置的概括结构的图;

图2中的(a)为通过该磁化装置而磁化的被磁化体的俯视图,(b)为沿iib—iib线的剖视图;

图3a为该磁化装置的磁化轭和导电体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3b为该磁化装置的磁化轭和导电体的一个例子的沿iiib—iiib线的剖视图;

图3c为该磁化装置的磁化轭和导电体的一个例子的沿iiic线的向视图;

图4为将该磁化轭的一部分放大的俯视剖视图;

图5中的(a)为表示通过图3a~图3c的磁化轭,对径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进行磁化时的磁化轭和被磁化体的俯视图,(b)为其中的vb—vb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对磁化道进行磁化的被磁化体的图;

图7为在电流流过导电体时产生的磁通的构思图;

图8为图5中的(a)的部分放大图;

图9为对采用该磁化轭,对径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的磁化面进行磁化时的磁化状态进行成像的图;

图10a为磁化轭和导电体的不同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10b为磁化轭和导电体的不同的例子的沿xb—xb线的剖视图;

图10c为磁化轭和导电体的不同的例子的底视图;

图10d为磁化轭和导电体的不同的例子的xd向视图;

图11a为表示通过图10a~图10d的磁化轭,对径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的磁化面进行磁时的磁化轭和被磁化体的剖视图;

图11b为表示通过图10a~图10d的磁化轭,对径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的磁化面进行磁时的磁化轭和被磁化体的剖视图,为不同于图11a的状态的图;

图12为表示具有按照多排而磁化的磁道的另一被磁化体的图;

图13中的(a)为表示通过图10a~图10d的磁化轭,对轴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进行磁化时的磁化轭和被磁化体的剖视图,(b)为通过剖面而表示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4为表示对轴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进行磁化时的中途的过程中的磁化面的状态的图;

图15a为表示过去的磁化装置的磁化头的一个例子的图,其为表示作为磁芯的前端面的底面的图;

图15b为表示过去的磁化装置的磁化头的一个例子的图,其为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5c为表示过去的磁化装置的磁化头的一个例子的图,其为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5d为表示过去的磁化装置的磁化头的一个例子的图,其为将图15b的一部分放大的图;

图16a为表示轴间隙型的被磁化体的磁化区域的形状的图;

图16b为表示轴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的磁化区域的磁性图案的图;

图17为表示过去的另一磁化装置中的导电体的配置图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磁化装置的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磁性编码器的磁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该磁化装置1为下述的指示磁化装置,该磁化装置1在于磁化后,使构成磁性编码器的被磁化体2旋转的同时,按照在该磁化面上形成n极和s极以规定的磁化图案而并列的磁道13的方式进行磁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径向间隙型为例子而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那样,通过该磁化装置1而磁化的被磁化体2为径向间隙型,在圆环状的芯铁3的周围,形成磁性层4。磁性层4的外周面构成磁化面5。磁性层4按照硬化粘接包括磁性粉的橡胶的方式形成于芯铁3上。磁性层4不限于橡胶类,即使为塑料类等也没有关系。通过对这样的磁性层4进行磁化,构成磁铁。磁铁的种类为铁氧体磁铁、钕磁铁、粘接磁铁等。

在图1中,磁化装置1由下述的部件构成:磁化轭8,该磁化轭8对被磁化面2的磁化面5(图2)进行磁化;导电体19,该导电体19设置于该磁化轭8上;磁化电源16,该磁化电源16将磁化电流供给该导电体19;磁化轭用台12,该磁化轭用台12在xyz方向使磁化轭8进行定位;卡盘6,该卡盘6固定而保持被磁化体2;电动机7,该电动机7使卡盘6旋转;测定装置14,该测定装置14在使被磁化面2的磁化面5进行磁化后,测定磁化精度;测定装置用台15,该测定装置用台15在xyz方向使测定装置14进行定位;控制装置17,该控制装置17控制这些部件的整体。

磁化轭8由磁性体构成,如图3a~图3c所示那样,由四棱柱状的主体部30与凸部9构成,该凸部9从该主体部30的一端,以与磁化轭用台12相反的朝向,在主体部30的纵向突出。凸部9为高度与主体部30相同,宽度小于主体部30的形状。在凸部9的前端面10上,按照2个并列的方式形成从前端面10的上端到下端,于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导电体用槽11a、11b。于是,由凸部9的前端面构成的磁化轭8的前端面10如图4所示那样,由通过2个导电体用槽11a、11b而断开的3个前端面部分10a、10b、11c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3c和图4的上下方向为磁道并列方向。

导电体19采用导电性的金属线的周围由绝缘膜覆盖的电线,比如,用于电动机的绕组等的带有绝缘膜的磁线。如果导电体19为上述电线,则可采用市场上销售的类型。导电体19的粗细度也依赖于1极的磁化宽度,比如在0.5~1mm的范围内。

上述导电体用槽11a、11b的宽度w1按照比导电体19的直径稍大的程度而设定。导电体用槽11a、11b的深度设定成导电体19不相对前端面10而突出的程度,比如,1mm左右。前端面10的宽度w2设定成比如小于磁化宽度的3倍的程度。

导电体19通过将其一部分嵌入到上述导电体用槽11a、11b中,设定在磁化轭8中。具体来说,在导电体用槽11a、11b中的任意一者(比如导电体用槽11a)中,嵌入作为导电体19的任意的一部分的嵌入部分19a,从导电体用槽11a突出到上方的部分与和前端面10离开的方向基本相垂直地弯曲。另外,弯曲的导电体19在磁化轭8的主体部30的下面(或上面)折返到前端面10侧,另外基本相垂直地弯曲,作为另一部分的嵌入部分19b嵌入另一导电体用槽11b中,从导电体用槽11a、11b分别突出到上方(或下方)的导电体19的部分在与前端面10离开的一侧,基本相垂直地弯曲。接着,弯曲的前端沿磁化轭8的主体部30的上面(或下面)而延伸,导电体19的两端与磁化电源16(图1)连接。

通过像上述那样,在磁化轭8上设置导电体19,导电体19中的嵌入部分19a、19b以外的部分与前端面10基本相垂直。由此,在磁化轭8的前端面10与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相对,磁化电流流过导电体19的场合,由于从嵌入部分19a、19b以外的部分而产生的磁通与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基本平行,故不对磁化面5造成影响。即,导电体19中的仅仅嵌入部分19a、19b构成涉及磁化面5的磁化的磁化区域部20a,导电体19的其它的部分构成不涉及磁化面5的磁化的非磁化区域部20b。正确地说,磁化区域部20a为包括磁化轭8的高度h和导电体19的直径的高度h1的范围(参照图3c)。另外,在图3a、图3b中,在非磁化区域部20b的中途,省略导电体19的图示。

如图3b所示那样,导电体用槽11a、11b的表面和磁化轭8的前端面10最好分别通过树脂层24、25覆盖。树脂层24、25为比如厚度在10μm~30μm的范围内的树脂涂敷部(比如氟树脂涂敷部)。如果在导电体用槽11a、11b中形成树脂层24,则导电体19的绝缘性提高。另外,如果在磁化轭8的前端面10上形成低摩擦低磨耗的树脂层25,则不仅导电体19的绝缘性提高,而且即使在磁化动作时,磁化轭8的前端面10与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接触的情况下,磁化面5仍难以损伤。

在图3a~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磁化轭8的前端面10上形成2个导电体用槽11a、11b,但是,也可形成3个以上(通常为偶数)的导电体用槽。同样在此场合,按照下述方式,对导电部19进行布线,该方式为:在电流流过导电体19时,在分别嵌入多个导电体用槽的导电体19的多个嵌入部分中的相互邻接的2个嵌入部分,电流流动的朝向相互相反。

在图1中,磁化电源16输出由电流的朝向交替地切换的交变电流形成的磁化电流。磁化电流16输出磁化电流的时刻通过控制装置17进行控制。

磁化轭用台12与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图2)的位置相对应,使磁化轭8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下方向(y轴方向或高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z轴方向或宽度方向)适当移动。由此,使磁化轭8的前端面10以适合的位置关系而与被磁化体2的未磁化的磁化面5相对。另外,磁化轭用台12在具有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可通过磁化而形成多排的磁道的上下方向的宽度的场合,通过在上下方向移动磁化轭8,使多排的未磁化的磁道中的任意的磁道与磁化轭8的前端面10相对。

卡盘6包括比如爪式结构的夹持机构(在图中没有示出),通过使该夹持机构的爪按压于被磁化体2的内周面上,持握被磁化体2。卡盘6也可为其以外的结构的类型。

电动机7通过使固定保持被磁化体8的卡盘6围绕旋转中心o而旋转,使磁化轭8的前端面10和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在由磁化面5而磁化的n极和s极的并列方向,即周向相对地移动。在电动机7的内部,设置有高分辨率的编码器18,在根据该编码器18的旋转信号,通过控制装置17控制流过磁化轭8的导磁体19的电流的导通、截止的同时,对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进行磁化。

按照通过卡盘6和电动机7,磁化轭8的前端面10和被磁化面2的磁化面5在磁道13的n极和s极的并列方向相对地移动的方式,构成相对磁化轭8,使被磁化体2旋转的旋转机构23。

测定装置14为在对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进行磁化后,测定磁化精度的装置。测定装置14采用比如球形探头。

测定装置用台15与磁化轭用台12相同,对应于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图2)的位置,使测定装置14在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适当移动。由此,使测定装置14的前端以适合的位置关系与被磁化体2的磁化后的磁化面5相对。

[磁化方法1:对径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的磁化]

对采用图1的磁化装置1,磁化图2的径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磁性层4)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那样,在卡盘6上固定而保持未磁化的被磁通体2。接着,通过磁化轭用台12,适当使磁化轭8移动,如图5所示那样,磁化轭8的前端面10与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相对。此时,导电体19的嵌入部分19a、19b与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基本平行,并且为沿磁化后的被磁化体2的磁道的n极和s极之间的直线状的边界线26(参照图6)的方向。在该状态,在通过电动机7使被磁化体2围绕旋转中心o而旋转的同时,通过磁化电源16(图1),使磁化电流(交变电流)流过导电体19,对被磁化体2的未磁化的磁化面5进行磁化。

最好,在磁化轭8的前端面10与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相对的状态,被磁化体2的旋转中心o中的,磁化轭8的2个导电体用槽11a、11b的并列方向的位置与该2个导电体用槽11a、11b之间的中心相对应,具体来说,位于中心线c上。由此,磁化轭8的前端面10中的由导电体19的2个嵌入部分19a、19b而夹持的中间的前端面部分10b和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可接近,磁通密度高的磁化是可能的。

如果通过电动机7使卡盘6和被磁化体2旋转,则在磁化轭8的前端面10和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的相对部,两者在前后方向(z轴方向)相对地移动。通过适当地调谐被磁化体2的旋转速度与磁化电源16所输出的磁化电流的时刻,如图6所示那样,在磁化面5上,沿n极和s极的圆周方向,形成相互并列的磁道13,被磁化体2构成磁性编码器。

如前面而描述的那样,磁化轭8的可磁化区域限于包括磁化轭8的高度h(图3c)与导电体19的直径的高度h1的程度。由此,在如图5所示那样,被磁化体2的磁性层4的高度高于磁化轭8的可磁化区域的高度h1的场合,如图6那样,在构成磁性编码器的被磁化体2的磁道13的上下两侧,形成没有磁化的区域27。

图7为在电流流过导电体19时产生的磁通的构思图。电流流过导电体19时产生的磁通以导电体19为中心而呈同心圆状。在该磁化装置1的场合,由于流过导电体19中的嵌入导电体用槽11a、11b中的嵌入部分19a、19b的电流的朝向相互相反,故以上述嵌入部分19a、19b为中心,产生相反方向的磁通mfa、mfb。在磁通重合的场合,可视为磁场矢量的合成。于是,在磁化轭8的前端面10中的导电体用槽11a、11b之间的前端面部分10b,产生2个磁通mfa、mfb合成的强的磁通。在导电体用槽11a、11b的外侧的前端面部分10a、10c,2个磁通mfa、mfb相互妨碍而形成弱的磁通。

如图5中的(a)、(b)那样,在于径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2的未磁化的磁化面5上相对有磁化轭8的前端面10的磁化状态,如作为图5中的(a)的部分放大图的图8所示的那样,磁通流过。即,通过流过导电体19的各嵌入部分19a、19b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mfa、mfb分别从导电体用槽11a、11b之间的中间的前端面部分10b,依次经由与该前端面部分10b相对的磁性层4的部分,分别与芯铁3,两侧的前端面部分10a、10c相对的磁性层4的部分,流过前端面部分10a、10c,或按照与上述相反的朝向而流动。由此,对磁化面5(磁性层4)进行磁化。通过改变流过导电体19的磁化电流的朝向,n极和s极交替地磁化。

另外,由于在中间的前端面部分10b中,形成2个磁通mfa、mfb合成的磁通,故贯穿与中间的前端面部分10b相对的磁化面5的部分磁通强。相对该情况,由于使流过两侧的前端面部分10a、10b的磁通减弱,故贯穿与前端面部分10a、10b相对的磁化面5的部分的磁通弱。

图9为对采用该磁化轭8,对径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进行磁化时的磁化状态进行成像的图。磁化面5中的中间的磁化区域31通过加强的磁通,可进行高强度的磁化。两侧的磁化区域32、32通过减弱的磁通,产生低强度的磁化面。另外,由于在进行多极磁化时,可减少对低强度的磁化区域32的已磁化的区域的影响,故可抑制磁化间距的精度劣化。换言之,可视为仅仅在中间的前端面部分10b,每次1个极地磁化。

在图1所示的磁化装置1中,如果磁化完成,则驱动磁化轭用台12,使磁化轭8退避。然后,驱动测定装置用台15,使测定装置14与磁道13相对,进行测定。如果测定结束,则在驱动测定装置用台15,使测定装置14退避后,开放卡盘6,取下构成磁性编码器的被磁化体2。由此,一系列的磁化动作完成。

[磁化装置的实施方式2]

图10a~图10d表示相对图3a~图3b,磁化轭不同的例子。在该磁化轭8中,在与前端面10相交叉的上面和下面上,形成延长槽21a、21b、22,该延长槽21a、21b、22分别与前端面10的11a、11b的上下端连接,在与前端面10基本相垂直的方向延伸。上面的延长槽21a、21b接近前端面10的部分如图10a所示那样,相互平行地延伸。下面的延长槽22如图10c所示那样,由相互平行的2个分离部22a、22b构成,相对前端面10而离开一定距离的在先的部分为去除了上述22a、22b之间的部分,1个宽度较宽的形状。

导电体19与实施方式1的场合相同而弯曲,在前端面10的导电体用槽11a中嵌入嵌入部分19a,并且在导电体用槽11b中嵌入嵌入部分19b。构成从导电体用槽11a、11b而向上突出的非磁化区域部20b的导电体19的部分分别嵌入到上面的延长槽21a、21b中。另外,构成从导电体用槽11a、11b而向下突出的非磁化区域部20b的导电体19的部分嵌入到下面的延长槽22中。

像这样,通过使导电体19的非磁化区域部20b嵌入到延长槽21a、21b、22中,磁化轭8的前端面10的高度h的全部区域为可磁化的范围。即,可磁化的范围为与磁化轭8相同的高度。由此,在磁化轭8的前端面10与径向间隙型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相对的场合,可以均匀的磁化强度和磁化精度而进行磁化。

[磁化方法2;对径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的磁化]

在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上比如按照上下多排的方式形成磁道的场合,像下述那样进行磁化。即,通过上述相同的一系列的磁化动作,如图11a所示那样,在与磁化面5的下侧部分(高度范围l)相对的状态,对前端面10的上侧的区域进行磁化,形成下侧的磁道13a。另外,如图11b所示那样,在与磁化面5的上侧部分(高度范围l)相对的状态,对前端面10的下侧的区域进行磁化,形成上侧的磁道13b。另外,图11a、图11b表示采用图10a~图10d所示的磁道8而进行磁化的状态。

具体来说,在通过磁化轭用台12(图1),使磁化轭8的前端面10与其中一个磁道13a(13b)相对的状态,进行磁化,然后,驱动磁化轭用台12,使磁化轭8的前端面10在另一磁道13b(13a)上移动,使其相对,进行磁化。此时,按照磁化轭8的前端面10和不是磁化对象的磁道13a(13b)的磁道并列方向的位置不重合的方式,使磁化轭8的前端面10和未磁化的磁道13b(13a)相对。

在2个磁道13a、13b的磁化完成的时刻,驱动磁化轭用台12,使磁化轭8退避,然后,驱动测定装置用台15,使测定装置14与其中一个磁道13a相对,进行测定。同样地,驱动测定装置用台15,在另一磁道13b上使测定装置14移动,进行测定。如果测定结束,则在驱动测定装置用台15,使测定装置14退避后,解除卡盘6,取下构成磁性编码器的被磁化体2。由此,一系列的磁化动作完成。

通过像上述那样进行磁化动作,获得图12所示的磁化编码器。构成该磁化编码器的被磁化体2包括2排的磁道13a、13b上下并列的多排磁道13。

由于通过径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而磁化的区域限定于嵌入磁化轭8的前端面10的导电体用槽11a、11b中的导电体19的嵌入部19a、19b的高度范围,故即使在将磁化面5分为多排的磁道13a、13b而进行磁化的情况下,仍可进行不对相应的磁道13a、13b造成影响的磁化。此时,可像前述那样,按照磁化轭8的可磁化范围h2不重合的方式,对各磁道13a、13b进行磁化。

在磁化轭8的前端面10的上下高度h2与设计上的磁道13a、13b的上下高度l相同的场合,使磁化轭8的前端面的位置对准形成于被磁化体2的未磁化的磁化面5上的多排的磁道位置,使其相对,由此而进行磁化。

[对轴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的磁化]

图13为表示通过图10a~图10d的磁化轭8,对轴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2进行磁化的状态。在轴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2中,在圆板状的芯铁3的一个面上形成磁化层4。芯铁3和磁性层4的材质与前述相同。在图13所示的芯铁3的中间部,形成通孔3a,在没有磁化层4的面中的上述通孔3a的周缘上形成环状的凸部3b。但是,轴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2不限于此形状。

在对轴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2进行磁化的场合,按照磁化轭8的中间的前端面部分10b的中心线c(图13中的(a))通过被磁化体2的旋转中心o的方式,使磁化轭8的前端面与被磁化体2的磁化面5相对。在该状态,在被磁化体2围绕旋转中心o而旋转的同时,使电流流过导电体19,对磁化面5进行磁化。通过改变电流的朝向,几乎每次1个极地,n极和s极交替地磁化。

图14为表示对轴向间隙型的被磁化体2进行磁化时的中途的过程中的磁化面5的状态的图。即使在使被磁化体2旋转的同时,进行磁化的情况下,由于磁化图案33重合的区域少,故可将磁化完的磁化图案33的侵食限定在最小限度而进行磁化。

另外,如果对应于磁化图案的形状,磁化轭的前端面的形状为圆弧状,则可不设置使磁化轭或被磁化体旋转的旋转机构,对被磁化体进行磁化。但是,在该场合,每当被磁化体的直径变化,必须要求配备与其直径相一致的磁化轭。本发明的磁化装置1可通过1种磁化轭8,对直径不同的被磁化体2进行磁化。由此,还可容易对磁道具有多排的被磁化体进行磁化。

上述实施方式给出磁化轭8是固定的,在通过旋转机构23使被磁化体2旋转的同时,进行磁化的例子,但是也可与此相反,被磁化体2是固定的,在使磁化轭8旋转的同时,进行磁化,还可在使磁化轭8和被磁化体2的两者旋转的同时,进行磁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磁化轭用台12,使磁化轭8上下移动,使磁化对象的未磁化的磁道13a与磁化轭8的前端面10相对,但是,也可使被磁化体2上下移动,使磁化对象的未磁化的磁道13a、13b与磁化轭8的前端面10相对。

如上所述,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的追加、变更、删除。于是,这样的方案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标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磁化装置;

标号2表示被磁化体;

标号5表示磁化面;

标号8表示磁化轭;

标号10表示前端面;

标号11a表示导电体用槽;

标号11b表示导电体用槽;

标号13表示磁道;

标号13a表示底侧的磁道;

标号13b表示顶侧的磁道;

标号16表示磁化电源;

标号19表示导电体;

标号19a表示嵌入部分;

标号19b表示嵌入部分;

标号21a表示延长槽;

标号21b表示延长槽;

标号22表示延长槽;

标号23表示旋转机构;

标号26表示边界线;

符号o表示旋转中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