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同轴连接器以及L型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33102发布日期:2019-06-15 01:0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L 型同轴连接器以及L 型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连接于具有中心导体以及外导体的同轴电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以及这样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连接于具有中心导体以及外导体的同轴电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一个例子,可举出日本特开2010-6742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l型同轴连接器。图5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l型同轴连接器300的立体图。l型同轴连接器300连接于具有中心导体351、外导体352、将中心导体351与外导体352绝缘的绝缘膜353、以及最外层的保护膜354的同轴电缆350。

l型同轴连接器300具备壳体310、衬套320以及插口330。壳体310具备壳体主体311、背面部312、支承部313以及铆接部314。壳体主体311为圆筒状且具有一开口315和另一开口316,并在侧面形成有切口部317。背面部312具备覆盖另一开口316的盖部312a和从盖部312a延伸且载置有外导体352的延伸部312b。

支承部313设置于壳体主体311。铆接部314从延伸部312b延伸,且前端部被折弯为隔着同轴电缆350与延伸部312b对置。在l型同轴连接器300中,铆接部314通过一侧铆接部件314a和另一侧铆接部件314b如上述那样折弯而形成。一侧铆接部件314a包含有第一部件314a1、第二部件314a2以及第三部件314a3。另一侧铆接部件314b包含有第一部件314b1、第二部件314b2以及第三部件314b3。

衬套320安装于壳体310的内部。插口330通过衬套320与壳体310绝缘,并且在与中心导体351连接的状态下,安装于衬套320的内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7425号公报

l型同轴连接器300中的同轴电缆350的固定通过在露出的外导体352载置在延伸部312b上的状态下,如上述那样形成铆接部314来进行。即,通过将一侧铆接部件314a与另一侧铆接部件314b折弯、较强地铆接,而将同轴电缆350压缩并固定。

然而,若通过较强地铆接而对同轴电缆350施加过度的压力,则外导体352以及绝缘膜353变形。其结果,有可能同轴电缆350的阻抗偏离所希望的值,而得不到按照设计的电气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连接时的同轴电缆的阻抗的偏差,并且对同轴电缆维持了充分的连接强度的l型同轴连接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实现针对壳体的构造,特别是壳体所包含的背面部的构造的改进。

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第一方式,连接于具有中心导体、外导体、以及将中心导体与外导体绝缘的绝缘膜的同轴电缆。l型同轴连接器具备:壳体;衬套,安装于壳体的内部;以及插口,通过衬套与壳体绝缘,并且在与中心导体连接的状态下,安装于衬套的内部。

壳体具有壳体主体、背面部以及铆接部。壳体主体具有一开口和另一开口,并且在侧面形成有第一切口部。背面部具有覆盖壳体主体的另一开口的盖部和从盖部延伸并载置有外导体的延伸部。铆接部从延伸部延伸,且前端部被折弯为隔着同轴电缆与延伸部对置。

而且,在延伸部形成有第二切口部,在第二切口部内的至少一部分存在将外导体与延伸部接合的接合部件。

在上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并用利用铆接部的固定和利用接合部件的外导体与壳体的背面部(延伸部)的接合。即,由于未将铆接部较强地铆接,所以可抑制连接时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以及绝缘膜的变形。其结果,可抑制同轴电缆的阻抗的偏差。另外,在l型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电缆之间,维持充分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第一方式优选具备以下的特征。即,第二切口部是在延伸部的外表面侧具有一开口,并在载置有外导体的一侧具有另一开口的贯通孔,并且贯通孔的一开口以及贯通孔的另一开口的外周位于延伸部内。

在上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由于第二切口部是在延伸部内形成的贯通孔,所以接合部件与贯通孔的一开口以及贯通孔的另一开口的整个外周接触。其结果,外导体与延伸部的接合强度提高。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在第二切口部为如上述那样的贯通孔的情况下,优选还具备以下的特征。即,贯通孔具有锥形区域,该锥形区域的截面积从贯通孔的另一开口朝向贯通孔的一开口变大。

在上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容易利用锥形区域将接合部件前驱体保持于贯通孔的内部。其结果,外导体与延伸部的接合强度进一步提高。另外,可抑制接合部件向延伸部的外侧伸出。

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第二方式与第一方式相同,连接于具有中心导体、外导体、以及将中心导体与外导体绝缘的绝缘膜的同轴电缆。l型同轴连接器具备:壳体;衬套,安装于壳体的内部;以及插口,通过衬套与壳体绝缘,并且在与中心导体连接的状态下,安装于衬套的内部。

壳体具有壳体主体、背面部以及铆接部。壳体主体具有一开口和另一开口,并且在侧面形成有第一切口部。背面部具有覆盖壳体主体的另一开口的盖部和从盖部延伸并载置有外导体的延伸部。铆接部从延伸部延伸,且前端部被折弯为隔着同轴电缆与延伸部对置。

而且,在外导体与延伸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存在将外导体与延伸部接合的接合部件。

在上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也与第一方式相同,并用利用铆接部的固定和利用接合部件的外导体与壳体的背面部(延伸部)的接合。即,由于未将铆接部较强地铆接,所以可抑制连接时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以及绝缘膜的变形。其结果,可抑制同轴电缆的阻抗的偏差。另外,在l型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电缆之间,维持了充分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第一方式及其优选的方式、和l型同轴连接器的第二方式优选具备以下的特征。即,接合部件使用含有sn的合金而形成。

在上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由于接合部件例如为sn基无铅焊料那样的强度较高的合金,所以外导体与延伸部的连接强度提高。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在接合部件使用含有sn的合金而形成的情况下,优选具备以下的特征。即,在延伸部的载置有外导体的一侧赋予有sn膜或者含有sn的合金膜。

在上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由于延伸部的载置有外导体的一侧的sn膜或者含有sn的合金膜与作为含有sn的合金的接合部件稳固地接合,所以外导体与延伸部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方式具备以下的第一至第七工序。l型同轴连接器连接于具有中心导体、外导体、以及将中心导体与外导体绝缘的绝缘膜的同轴电缆。

第一工序为准备或者制作壳体、衬套以及插口的工序。壳体具有壳体主体、背面部以及铆接部件。壳体主体具有一开口和另一开口,并且在侧面形成有第一切口部。背面部具有覆盖壳体主体的另一开口的盖部和从盖部延伸并形成有第二切口部的延伸部。铆接部件从延伸部延伸。

第二工序是将插口安装于衬套的内部的工序。第三工序是将内部安装有插口的衬套安装于壳体的内部,以使得插口通过衬套与壳体绝缘的工序。第四工序是对第二切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赋予接合部件前驱体的工序。第五工序是将中心导体与插口连接,并且将露出的外导体载置于延伸部上的工序。

第六工序是通过将铆接部件的前端部折弯为前端部隔着同轴电缆与延伸部对置,来形成铆接部的工序。而且,第七工序是对接合部件前驱体加热,而制成将外导体与延伸部接合的接合部件的工序。

在上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高效地制造不用将铆接部较强地铆接,就以充分的连接强度与同轴电缆固定的l型同轴连接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的第二方式具备以下的第一至第七工序。l型同轴连接器与第一方式相同,连接于具有中心导体、外导体、以及将中心导体与外导体绝缘的绝缘膜的同轴电缆。

第一工序为准备或者制作壳体、衬套以及插口的工序。壳体具有壳体主体、背面部以及铆接部件。壳体主体具有一开口和另一开口,并且在侧面形成有第一切口部。背面部具有覆盖壳体主体的另一开口的盖部和从盖部延伸的延伸部。铆接部件从延伸部延伸。

第二工序是将插口安装于衬套的内部的工序。第三工序是将在内部安装有插口的衬套安装于壳体的内部,以使得插口通过衬套与壳体绝缘的工序。第四工序是对露出的外导体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赋予接合部件前驱体的工序。第五工序是将中心导体与插口连接,并且将上述外导体载置于延伸部上,以使得在外导体与延伸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存在接合部件前驱体的工序。

第六工序是通过将铆接部件的前端部折弯为前端部隔着同轴电缆与延伸部对置,来形成铆接部的工序。而且,第七工序是对接合部件前驱体加热,而制成将外导体与延伸部接合的接合部件的工序。

在上述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也与第一方式相同,能够高效地制造不用将铆接部较强地铆接,就以充分的连接强度与同轴电缆固定的l型同轴连接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中,并用利用铆接部的固定和利用接合部件的外导体与壳体的背面部(延伸部)的接合。即,由于未将铆接部较强地铆接,所以可抑制连接时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以及绝缘膜的变形。其结果,可抑制同轴电缆的阻抗的偏差。另外,在l型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电缆之间,维持了充分的连接强度。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高效地制造不用将铆接部较强地铆接,就以充分的连接强度与同轴电缆固定的l型同轴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l型同轴连接器100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l型同轴连接器100的组装前的各要素的立体图。

图3(a)是放大地表示壳体10所具备的背面部12的立体图,图3(b)是利用通过第二切口部18的面切断延伸部12b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l型同轴连接器100的组装前的各要素的立体图。

图5是背景技术的l型同轴连接器300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部分更为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发明例如应用于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产品检查的电特性测定中所使用的l型同轴连接器,也能够应用于除此以外的l型同轴连接器。

-l型同轴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

<l型同轴连接器的构造>

使用图1~图3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测定探针的第一实施方式的l型同轴连接器100的构造进行说明。

此外,各附图是示意图,未必反映出实际的产品的尺寸。另外,在制造工序上产生的各构成要素的形状的偏差等也未必在各附图中反映。即,以后,在本说明书中用于说明的附图即便存在与实际的产品不同的部分,也可以说是在本质上表示实际的产品的图。

图1是l型同轴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图2是为了便于理解l型同轴连接器100的各构成要素的形状的表示l型同轴连接器100的组装前的各要素的立体图。即,在图2中,后述的铆接部14以未被折弯的状态图示。图3(a)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即后述的壳体10所具备的背面部12的立体图。另外,图3(b)是利用通过第二切口部18的面切断延伸部12b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l型同轴连接器100连接于具有中心导体51、外导体52、将中心导体51与外导体52绝缘的绝缘膜53、以及保护膜54的同轴电缆50。同轴电缆50是已知的构造。l型同轴连接器100具备壳体10、衬套20、以及插口30。

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1、背面部12、支承部13、以及铆接部14。壳体主体11为圆筒状,且具有一开口15和另一开口16,并在侧面形成有第一切口部17。背面部12具有覆盖壳体主体11的另一开口16的盖部12a、以及从盖部12a的与第一切口部17邻接的位置延伸并载置有同轴电缆50的外导体52的延伸部12b。在延伸部12b形成有后述的第二切口部18。壳体10例如使用如cu合金等金属材料而形成。

在l型同轴连接器100中,在延伸部12b的载置有外导体52的一侧赋予有未图示的sn膜或者含有sn的合金膜。但是,该sn膜或者含有sn的合金膜也可以不被赋予到延伸部12b上。

支承部13与壳体主体11连接,保持后述的衬套引出部22。铆接部14从延伸部12b延伸,且前端部被折弯为隔着同轴电缆50与延伸部12b对置。

在l型同轴连接器100中,铆接部14通过一侧铆接部件14a和另一侧铆接部件14b如上述那样折弯而形成。一侧铆接部件14a包含有第一部件14a1、第二部件14a2以及第三部件14a3。另一侧铆接部件14b包含有第一部件14b1、第二部件14b2以及第三部件14b3。即,同轴电缆50被夹在延伸部12b与铆接部14的前端部之间,通过被两者挤压而固定在延伸部12b上。

衬套20包含具有一开口23并在侧面形成有切口部24的衬套主体21、以及在与切口部24邻接的位置与衬套主体21连接的衬套引出部22。衬套20被安装于壳体10的内部,以使得衬套引出部22从壳体主体11的第一切口部17突出。衬套20例如使用如聚丙烯、尼龙、或者橡胶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而形成。

插口30包含具有一开口33的插口主体31、以及与插口主体31连接的插口引出部32。插口30以插口引出部32从衬套主体21的切口部24突出,并且与同轴电缆50的中心导体51连接的状态,安装于衬套20的内部。插口30例如使用如cu合金等金属材料而形成。

如图3(a)所示,上述的第二切口部18是在延伸部12b的外表面侧具有一开口,并在载置有同轴电缆50的外导体52的一侧具有另一开口的贯通孔。作为第二切口部18的贯通孔的一开口以及另一开口的外周位于延伸部12b内。另外,如图3(b)所示,作为第二切口部18的贯通孔具有锥形区域18t,该锥形区域18t的截面积从贯通孔的另一开口朝向一开口变大。

此外,第二切口部18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外周的一部分覆盖于一侧铆接部件14a和另一侧铆接部件14b的至少一方。另外,第二切口部18也可以形成为将延伸部12b的未设置一侧铆接部件14a和另一侧铆接部件14b的侧部部分切口。

而且,如后述那样,在第二切口部18内的至少一部分存在将同轴电缆50的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接合的接合部件19。接合部件19例如使用如sn基无铅焊料那样的含sn的合金而形成。

此外,接合部件19也可以使用含sn的合金以外的金属材料而形成。另外,接合部件19例如也可以使用如热固化型的导电性粘合剂那样的含有树脂成分的材料而形成。

在l型同轴连接器100中,并用利用铆接部14的固定和利用接合部件19的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的接合。即,由于不用将铆接部14较强地铆接,所以可抑制连接时的同轴电缆50的外导体52以及绝缘膜53的变形。其结果,可抑制同轴电缆50的阻抗的偏差。另外,在l型同轴连接器100与同轴电缆50之间维持了充分的连接强度。

另外,在第二切口部18为形成于延伸部12b内的贯通孔的情况下,由于接合部件19与贯通孔的一开口以及另一开口的整个外周接触,所以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的接合强度提高。进一步,在贯通孔具有截面积从另一开口朝向一开口变大的锥形区域18t的情况下,由于容易将接合部件前驱体保持于贯通孔的内部,所以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的接合强度进一步提高。而且,可抑制接合部件19向延伸部12b的外侧伸出。

<l型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l型同轴连接器100例如通过经由以下的第一至第七工序来制造。各工序的说明由于可以通过参照图2充分理解,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图示。

第一工序是构成部件的准备或者制作工序。通过第一工序,准备或者制作了壳体10、衬套20、以及插口30。壳体10、衬套20以及插口30具有上述的构造。

第二工序是插口安装工序。通过第二工序,插口30被安装于衬套20的内部,以使得插口引出部32从衬套20的切口部24突出。

第三工序是衬套安装工序。通过第三工序,在内部安装有插口30的衬套20被安装于壳体10的内部,以使得衬套引出部22从壳体10的第一切口部17突出。此时,衬套20被安装于壳体10的内部,以使得插口30通过衬套20与壳体10绝缘。

第四工序是接合部件前驱体的赋予工序。通过第四工序,在形成于延伸部12b的第二切口部18的至少一部分赋予有接合部件前驱体。作为接合部件前驱体,例如可使用无铅焊料膏、线状的无铅焊料等方式的sn合金。接合部件前驱体的赋予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延伸部12b的外表面侧放置盖住第二切口部18的一开口的挡板,并向由挡板和第二切口部18形成的空腔内填充上述的接合部件前驱体。

第五工序是外导体载置工序。通过第五工序,同轴电缆50的中心导体51与插口30连接,并且露出的外导体52载置于延伸部12b上。同轴电缆50的中心导体51与插口30的连接通过使同轴电缆50的中心导体51与插口30的插口引出部接触来进行。

第六工序是铆接工序。通过第六工序,一侧铆接部件14a(第一部件14a1至第三部件14a3)以及另一侧铆接部件14b(第一部件14b1至第三部件14b3)的前端部被折弯为隔着同轴电缆50与延伸部12b对置。其结果,形成了铆接部14。

第七工序是接合工序。通过第七工序,接合部件前驱体被加热,而制成将同轴电缆50的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接合的接合部件19。

通过以上说明的l型同轴连接器100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制造不用将铆接部14较强地铆接,就以充分的连接强度与同轴电缆50固定的l型同轴连接器100。

-l型同轴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

<l型同轴连接器的构造>

使用图4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l型同轴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l型同轴连接器200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l型同轴连接器200的组装前的各要素的立体图。根据图2与图4的比较可知,l型同轴连接器200的同轴电缆50的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的接合方式与l型同轴连接器100不同。除此以外的构成要素与l型同轴连接器100相同,所以在这里省略对这些构成要素的进一步的说明。

在l型同轴连接器200中,在同轴电缆50的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之间的外导体52露出的整个部分存在将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接合的接合部件55。但是,也可以在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之间的一部分存在接合部件55。接合部件55与l型同轴连接器100的接合部件19相同,例如使用如sn基无铅焊料那样的含有sn的合金而形成。

此外,接合部件55也可以使用含有sn的合金以外的金属材料而形成。另外,接合部件55例如也可以使用如热固化型的导电性粘合剂那样的含有树脂成分的材料而形成。

在l型同轴连接器200中,也并用利用铆接部14的固定和利用接合部件55的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的接合。即,与l型同轴连接器100相同,由于不用将铆接部14较强地铆接,所以可抑制连接时的同轴电缆50的外导体52以及绝缘膜53的变形。其结果,可抑制同轴电缆50的阻抗的偏差。另外,在l型同轴连接器200与同轴电缆50之间维持了充分的连接强度。

<l型同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l型同轴连接器200例如通过经由以下的第一至第七工序来制造。各工序的说明由于可以通过参照图4充分理解,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图示。

另外,由于第一至第三工序、以及第六工序与l型同轴连接器100的制造方法的对应的工序相同,所以在这里省略对这些工序的进一步的说明。

第四工序是接合部件前驱体的赋予工序。通过第四工序,在露出的外导体52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赋予有接合部件前驱体。作为接合部件前驱体,例如可使用无铅焊料膏或者无铅焊料预涂层等方式的sn合金。接合部件前驱体的赋予能够通过利用已知的方法对外导体52的外表面赋予接合部件前驱体来进行。

第五工序是外导体载置工序。通过第五工序,同轴电缆50的中心导体51与插口30连接,并且外导体52载置于延伸部12b上,以使得在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存在接合部件前驱体。同轴电缆50的中心导体51与插口30的连接与l型同轴连接器100的制造方法相同。

第七工序是接合工序。通过第七工序,接合部件前驱体被加热,而制成将同轴电缆50的外导体52与延伸部12b接合的接合部件55。

通过以上说明的l型同轴连接器200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制造不用将铆接部14较强地铆接,就以充分的连接强度与同轴电缆50固定的l型同轴连接器200。

此外,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实施方式是例示性的内容,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应用、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l型同轴连接器,10…壳体,11…壳体主体,12…背面部,12a…盖部,12b…延伸部,13…支承部,14…铆接部,15…一开口,16…另一开口,17…第一切口部,18…第二切口部,19…接合部件,20…衬套,30…插口,50…同轴电缆,51…中心导体,52…外导体,53…绝缘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