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4486发布日期:2019-07-06 10:5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天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6年12月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6-234272号的优先权,并援引所述日本申请所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用于无钥匙进入系统或智能进入(注册商标)系统等的车辆用通信系统。在这种车辆用通信系统中,通过使乘员持有的便携设备与对车门的上锁及解锁进行控制的车载控制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来进行车门的上锁及解锁。

便携设备及车载控制装置各自具备用于使用电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天线装置,其作为在便携设备或车载控制装置中使用的天线装置之一,具备矩形状的电路基板及与电路基板分隔开地配置且沿电路基板的外周缘弯曲的平板状的天线要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6219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天线装置中,产生在特定的方向上电波的接收灵敏度降低的现象。因此,根据设置在车辆中的天线装置的基板的朝向与设置于乘员操作的便携设备中的天线装置的基板的朝向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可能发生在两者之间接收灵敏度较大地降低而导致无法通信的状况。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以任意的朝向设置天线装置的基板的情况下都能够避免无法通信的状况的天线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为在基板的一面安装有多个天线要素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天线要素各自具备:矩形平板状的平板部,与所述基板的一面分隔开地配置;及连接部,将该平板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连接于所述基板,以一天线要素中的平板部的长度方向与至少一个另一天线要素中的平板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式使所述多个天线要素的各天线要素沿所述基板的周缘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在以任意的朝向设置天线装置的基板的情况下都能够避免无法通信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是对比较例中的天线装置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是对将比较例的天线装置沿水平朝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对将比较例的天线装置沿铅垂纵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将比较例的天线装置沿铅垂横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沿水平朝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沿铅垂纵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沿铅垂横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0是对将实施方式2涉及的天线装置沿水平朝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对将实施方式2涉及的天线装置沿铅垂纵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对将实施方式2涉及的天线装置沿铅垂横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任意地组合。

本申请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为在基板的一面安装有多个天线要素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天线要素各自具备:矩形平板状的平板部,与所述基板的一面分隔开地配置;及连接部,将该平板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连接于所述基板,以一天线要素中的平板部的长度方向与至少一个另一天线要素中的平板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式使所述多个天线要素的各天线要素沿所述基板的周缘配置。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即使在从一天线要素发送的电波存在指向性的情况下,在从另一天线要素发送的电波不存在指向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选择性地使用另一天线要素而在特定的方向上使发送强度不会降低,抑制由指向性引起的接收灵敏度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避免无法通信的状况。

本申请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是,所述多个天线要素各自具备对所述平板部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进行支撑的支撑部。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通过支撑部来支撑平板部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因此能够提高天线要素的稳定性,即使在例如车辆等容易产生振动的场所中安装有天线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收发电波。

本申请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是,各天线要素中的所述平板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支撑部一体地形成。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将各天线要素的平板部、连接部及支撑部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简化制造工序,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本申请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是,以所述平板部的侧面与所述基板的一面相对的方式将各天线要素安装于所述基板的一面。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以所述平板部的宽幅面与基板面垂直的方式安装,因此不需要将天线要素的一部分弯折的弯折加工等,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本申请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是,使所述一天线要素中的平板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另一天线要素中的平板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短。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能够通过使天线长度在一天线要素与另一天线要素之间不同而使两者的天线特性不同。另外,通过选择性地使用天线特性良好的天线要素,例如,能够在特定的方向上使发送强度不会降低,抑制由指向性引起的接收灵敏度的降低。

本申请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是,所述一天线要素具备电介体部件。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能够通过对所述一天线要素的电气长度进行控制来改善天线特性。

本申请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是,所述电介体部件具有对所述一天线要素赋予波长缩短效应的相对介电常数。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能够通过对所述一天线要素赋予波长缩短效应来控制所述一天线要素的电气长度,从而改善天线特性。

以下,针对本发明,基于示出其实施方式的附图来具体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1是例如在车辆用通信系统中用于当在搭载于车辆的车载控制装置与由乘员携带的便携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时收发电波的天线装置。天线装置1例如内置于车载控制装置。以下,对内置于车载控制装置的天线装置1进行说明,但天线装置1也可以内置于便携设备。

天线装置1具备安装在基板5的一面上的两个天线要素2、3。基板5是矩形状的印刷基板,在其一面的中央部安装有包括收发用电路的信号处理电路51,在另一面安装有未图示的层状的接地导体。信号处理电路51经由未图示的连接器而连接于例如车载控制装置,对从车载控制装置输出的发给便携设备的控制信号及通过天线要素2、3接收的发给车载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进行输入和输出。信号处理电路51具备将通过连接器输入或输出的控制信号和经由天线要素2、3收发的无线信号彼此转换的功能。

天线装置1所具备的天线要素2、3沿基板5的周缘配置。在图1的例子中,一方的天线要素2配置在基板5的短边侧,另一方的天线要素3配置在基板5的长边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天线要素2、3各自进行区别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将配置在基板5的短边侧的天线要素2也记载为短边侧天线要素2,将配置在基板5的长边侧的天线要素3也记载为长边侧天线要素3。

短边侧天线要素2构成单极型天线,且具备与基板5的一面分隔开地配置的矩形平板状的平板部21、将平板部2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连接于基板5的连接部22及对平板部2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进行支撑的支撑部23。平板部21、连接部22及支撑部23由黄铜(c2600)等金属构成,且由例如具有5mm左右的厚度的板材一体地形成。

短边侧天线要素2的平板部21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适当的长度,在高度方向上具有5mm左右的宽度。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短边侧天线要素以平板部21的侧面(在图1的例子中,平板部21的下表面)与基板5的一面分隔开10mm~15mm左右而与基板5的一面相对、且平板部21的长度方向沿着基板5的短边侧的周缘的方式安装于基板5的一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短边侧天线要素2以平板部21的宽幅面与基板5的一面实际上垂直的朝向安装于基板5的一面。

短边侧天线要素2的连接部22为其上端与平板部21的一端侧相连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且将平板部21的一端侧连接于基板5。连接部22的从基板5的一面起的高度为10mm~15mm左右。连接部22的下端以其宽幅面与基板5的一面大致正交的朝向安装于基板5的一面。基板5在安装连接部22的安装部位具备连接侧安装部52a。连接侧安装部52a例如具备供连接部22的下端插入的插入孔及在插入孔的周缘部形成的图案配线。连接侧安装部52a所具备的图案配线电连接于信号处理电路51。

短边侧天线要素2的支撑部23为其上端与平板部21的另一端侧相连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且对平板部21的另一端侧进行支撑。支撑部23具有与连接部22相同的高度,其高度为从基板5的一面起10mm~15mm左右。支撑部23的下端以其宽幅面与基板5的一面大致正交的朝向安装于基板5的一面。基板5在安装支撑部23的安装部位具备绝缘侧安装部52b。绝缘侧安装部52b例如具备供支撑部23的下端插入的插入孔及在插入孔的周缘部形成的图案配线。绝缘侧安装部52b所具备的图案配线与信号处理电路51电绝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稳定地支撑短边侧天线要素2的平板部21而形成为具备支撑部23的结构,但只要能够通过连接部22稳定地支撑平板部21,则也并不一定要具备支撑部2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短边侧天线要素2具备支撑部23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为将支撑部23分体地设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支撑部23不需要是与平板部21、连接部22相同的金属制成的板材,也可以由树脂等的具有绝缘性的方材等形成。

长边侧天线要素3的结构与短边侧天线要素2相同。即,长边侧天线要素3是单极型天线,且具备与基板5的一面分隔开地配置的矩形平板状的平板部31、将平板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连接于基板5的连接部32及对平板部3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进行支撑的支撑部33。平板部31、连接部32及支撑部33由黄铜(c2600)等金属构成,且由例如具有5mm左右的厚度的板材一体地形成。

长边侧天线要素3的平板部31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适当的长度,在高度方向上具有5mm左右的宽度。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长边侧天线要素3以平板部31的侧面(在图1的例子中,平板部31的下表面)与基板5的一面分隔开10mm~15mm左右而与基板5的一面相对、且平板部31的长度方向沿着基板5的长边侧的周缘的方式安装于基板5的一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长边侧天线要素3以平板部31的宽幅面与基板5的一面实际上垂直的朝向安装于基板5的一面。

长边侧天线要素3的连接部32为其上端与平板部31的一端侧相连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且将平板部31的一端侧连接于基板5。连接部32的从基板5的一面起的高度为10mm~15mm左右。连接部32的下端以其宽幅面与基板5的一面大致正交的朝向安装于基板5的一面。基板5在安装连接部32的安装部位具备连接侧安装部53a。连接侧安装部53a例如与安装短边侧天线要素2的连接侧安装部52a接近地设置,且具备供连接部32的下端插入的插入孔及在插入孔的周缘部形成的图案配线。连接侧安装部53a所具备的图案配线电连接于信号处理电路51。

长边侧天线要素3的支撑部33为其上端与平板部31的另一端侧相连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且对平板部31的另一端侧进行支撑。支撑部33具有与连接部32相同的高度,其高度为从基板5的一面起10mm~15mm左右。支撑部33的下端以其宽幅面与基板5的一面大致正交的朝向安装于基板5的一面。基板5在安装支撑部33的安装部位具备绝缘侧安装部53b。绝缘侧安装部53b例如具备供支撑部33的下端插入的插入孔及在插入孔的周缘部形成的图案配线。绝缘侧安装部53b所具备的图案配线与信号处理电路51电绝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稳定地支撑长边侧天线要素3的平板部31而形成为具备支撑部33的结构,但只要能够通过连接部32稳定地支撑平板部31,则也并不一定要具备支撑部3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长边侧天线要素3具备支撑部33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为将支撑部33分体地设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支撑部33不需要是与平板部31、连接部32相同的金属制成的板材,也可以由树脂等的具有绝缘性的方材等形成。

在此,各天线要素2、3中的平板部21、31的长度根据经由天线要素2、3收发的电波的波长来适当地设计。例如,在对车辆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300mhz频带的电波进行收发的情况下,设计成短边侧天线要素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与长边侧天线要素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2的合计值(=l1+l2)为15~24cm左右,l2为l1的1.5~1.7倍左右。

以下,在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1的特性之前,对作为比较例而具备具有沿基板的周缘弯曲的形状的单一天线要素的天线装置及该天线装置的特性进行说明。

图2是对比较例中的天线装置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比较例的天线装置100具备安装在基板150的一面的天线要素110。基板150为矩形状的印刷基板,在其一面的中央部安装有包括收发用电路的信号处理电路151,在另一面安装有未图示的层状的接地导体。

天线装置100所具备的天线要素110沿基板150的周缘配置。天线要素110构成单极型天线,且具备与基板150分隔开地配置的矩形平板状的平板部111、112、将平板部1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于基板150的连接部113及分别对平板部111的另一端、平板部112的两端进行支撑的支撑部114a~114c。平板部111、112、连接部113及支撑部114a~114c由黄铜等金属构成,且对例如具有5mm左右的厚度的板材进行弯折加工而一体地形成。

天线要素110所具备的两个平板部111、112以彼此正交的方式相连,一方的平板部(平板部111)沿基板150的短边配置,另一方的平板部(平板部112)沿基板150的长边配置。此外,在比较例中,两个平板部111、112以各自的宽幅面与基板150的一面相对的方式配置。

连接部113将平板部111的一端连接于基板150。在天线要素110的连接部113与基板150的安装部位设置有连接侧安装部152。连接侧安装部152例如具备供连接部113的下端插入的插入孔及在插入孔的周缘部形成的图案配线。连接侧安装部152所具备的图案配线电连接于信号处理电路151。

支撑部114a对平板部111的另一端进行支撑。另外,支撑部114b、114c分别对平板部112的一端及另一端进行支撑。在支撑部114a~114c与基板150的安装部位分别设置有绝缘侧安装部153a~153c。绝缘侧安装部153a~153c例如具备供支撑部114a~114c的下端插入的插入孔及在插入孔的周缘部形成的图案配线。绝缘侧安装部153a~153c所具备的图案配线与信号处理电路151电绝缘。

图3是对将比较例的天线装置100沿水平朝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图3a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天线装置100的朝向。在该例子中,示出天线装置100的基板150沿水平朝向设置的状态,更详细地说,示出以基板150的长边朝向x轴方向且短边朝向y轴方向的方式设置的状态。图3b示出在天线装置100的基板150沿水平朝向设置的状态下从天线装置100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天线装置100的基板150沿水平朝向设置的情况下,关于从天线装置100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可知的是,在垂直极化及水平极化这两方面,在水平面内(xy平面内)为各向同性,能够获得接近于无指向性的特性。

图4是对将比较例的天线装置100沿铅垂纵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图4a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天线装置100的朝向。在该例子中,示出天线装置100的基板150沿铅垂纵向设置的状态,更详细地说,示出以基板150的长边朝向z轴方向且短边朝向y轴方向的方式设置的状态。图4b示出在天线装置100的基板150沿铅垂纵向设置的状态下从天线装置100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天线装置100的基板150沿铅垂纵向设置的情况下,关于从天线装置100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示出了如下情况:在水平面内(xy平面内)具有指向性,关于垂直极化,在相对于x轴呈25度方向和205度方向上电场强度降低,关于水平极化,在相对于x轴呈110度方向和290度方向上电场强度降低。

图5是对将比较例的天线装置100沿铅垂横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图5a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天线装置100的朝向。在该例子中,示出天线装置100的基板150沿铅垂横向设置的状态,更详细地说,示出以基板150的长边朝向x轴方向且短边朝向z轴方向的方式设置的状态。图5b示出在天线装置100的基板150沿铅垂横向设置的状态下从天线装置100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天线装置100的基板150沿铅垂横向设置的情况下,关于从天线装置100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可知的是,在垂直极化及水平极化这两方面,在水平面内(xy平面内)为各向同性,能够获得接近于无指向性的特性。

根据以上内容,在比较例的天线装置100中,在例如基板150在车载控制装置内沿水平朝向设置且便携设备以水平状态被携带的情况下,从发送侧(车载控制装置或便携设备)发送的电波的发送强度及在接收侧(便携设备或车载控制装置)接收的电波的接收强度在特定的方向上降低,因此存在着在接收侧无法获得充分的接收强度而无法通信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地,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1具备短边侧天线要素2及长边侧天线要素3,并通过短边侧天线要素2及长边侧天线要素3这两者来收发电波,从而避免无法通信的状况。

以下,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1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

图6是对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1沿水平朝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图6a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天线装置1的朝向。在该例子中,示出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水平朝向设置的状态,更详细地说,示出以基板5的长边朝向x轴方向且短边朝向y轴方向的方式设置的状态。图6b示出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水平朝向设置的状态下从长边侧天线要素3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水平朝向设置的情况下,关于从长边侧天线要素3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可知的是,在垂直极化及水平极化这两方面,在水平面内(xy平面内)为各向同性,能够获得接近于无指向性的特性。图6c示出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水平朝向设置的状态下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水平朝向设置的情况下,关于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示出了如下情况:关于垂直极化是各向同性的,但关于水平极化在水平面内(xy平面内)具有指向性,在相对于x轴呈165度方向及355度方向上电场强度降低。

图7是对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1沿铅垂纵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图7a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天线装置1的朝向。在该例子中,示出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纵向设置的状态,更详细地说,示出以基板5的长边朝向z轴方向且短边朝向y轴方向的方式设置的状态。图7b示出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纵向设置的状态下从长边侧天线要素3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纵向设置的情况下,关于从长边侧天线要素3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示出了如下情况:在水平面内(xy平面内)具有指向性,关于垂直极化,在相对于x轴呈150度方向及320度方向上电场强度降低,关于水平极化,在相对于x轴呈70度方向及245度方向上电场强度降低。图7c示出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纵向设置的状态下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纵向设置的情况下,关于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可知的是,在垂直极化及水平极化这两方面,在水平面内(xy平面内)为各向同性,能够获得接近于无指向性的特性。

图8是对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1沿铅垂横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图8a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天线装置1的朝向。在该例子中,示出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横向设置的状态,更详细地说,示出以基板5的长边朝向x轴方向且短边朝向z轴方向的方式设置的状态。图8b示出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横向设置的状态下从长边侧天线要素3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横向设置的情况下,关于从长边侧天线要素3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可知的是,在垂直极化及水平极化这两方面,在水平面内(xy平面内)为各向同性,能够获得接近于无指向性的特性。图8c示出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横向设置的状态下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横向设置的情况下,关于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示出了如下情况:在水平面内(xy平面内)具有指向性,关于垂直极化,在相对于x轴呈110度方向及290度方向上电场强度降低,关于水平极化,在相对于x轴呈15度方向及195度方向上电场强度降低。

如以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1中,即使在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存在指向性的情况(基板5沿水平朝向设置的情况及沿铅垂横向设置的情况)下,从长边侧天线要素3发送的电波也能够获得接近于无指向性的特性。另外,即使在从长边侧天线要素3发送的电波存在指向性的情况(基板5沿铅垂纵向设置的情况)下,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也能够获得接近于无指向性的特性。

因此,关于实施方式1涉及的天线装置1,在基板5沿任意的朝向设置的情况下都能够通过在发送侧及接收侧选择性地使用短边侧天线要素2及长边侧天线要素3,而在特定的方向上使发送强度不会降低,抑制由指向性引起的接收灵敏度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避免无法通信的状况。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对天线装置1的短边侧天线要素2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9是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天线装置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实施方式2涉及的天线装置1具备安装在基板5的一面的短边侧天线要素2和长边侧天线要素3及针对短边侧天线要素2设置的电介体部件7。短边侧天线要素2和长边侧天线要素3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省略其说明。

电介体部件7例如为由电介体形成的立方体状的壳体,在其内部收容短边侧天线要素2。构成电介体部件7的电介体具有对短边侧天线要素2赋予波长缩短效应的相对介电常数。该电介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例如为28。在本实施方式中,电介体部件7具备夹着短边侧天线要素2的平板部21且各自与平板部21的一面和另一面相对配置的两个电介体基板71、72、在平板部2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与连接部22的侧面相对配置的电介体基板73、在平板部2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与支撑部23的侧面相对配置的电介体基板74及覆盖短边侧天线要素2的上方的电介体基板75。

以下,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天线装置1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

图10是对将实施方式2涉及的天线装置1沿水平朝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图10a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天线装置1的朝向。在该例子中,示出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水平朝向设置的状态,更详细地说,示出以基板5的长边朝向x轴方向且短边朝向y轴方向的方式设置的状态。为了进行比较,图10b示出从不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不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情况下,关于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那样,示出了如下情况:关于垂直极化是各向同性的,但关于水平极化在水平面内(xy平面内)具有指向性,在相对于x轴呈165度方向及355度方向上电场强度降低。图10c示出从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水平极化的指向性得到改善,从短边侧天线要素发送的电波获得接近于无指向性的特性。另外,可知电波强度也得到提高。

图11是对将实施方式2涉及的天线装置1沿铅垂纵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图11a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天线装置1的朝向。在该例子中,示出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纵向设置的状态,更详细地说,示出以基板5的长边朝向z轴方向且短边朝向y轴方向的方式设置的状态。为了进行比较,图11b示出从不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纵向设置的情况下,即使在不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情况下,关于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在垂直极化及水平极化这两方面,水平面内(xy平面内)也为各向同性,能够获得接近于无指向性的特性。图11c示出从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情况下,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也为各向同性,能够获得接近于无指向性的特性。

图12是对将实施方式2涉及的天线装置1沿铅垂横向设置的情况的天线特性进行说明的图。图12a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天线装置1的朝向。在该例子中,示出天线装置1的基板5沿铅垂横向设置的状态,更详细地说,示出以基板5的长边朝向x轴方向且短边朝向z轴方向的方式设置的状态。为了进行比较,图12b示出从不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不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情况下,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那样,示出了如下情况:关于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电场强度,在水平面内(xy平面内)具有指向性,关于垂直极化,在相对于x轴呈110度方向及290度方向上电场强度降低,关于水平极化,在相对于x轴呈15度方向及195度方向上电场强度降低。图12c示出从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模拟结果)。在具备电介体部件7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在垂直极化及水平极化这两方面指向性得到改善。

如以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针对短边侧天线要素2设置电介体部件7,能够改善从短边侧天线要素2发送的电波的指向性,能够抑制由指向性引起的接收灵敏度降低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无法通信的状况。

此外,在实施方式1及2中,形成为短边侧天线要素2及长边侧天线要素3各自设置有一个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短边侧天线要素2及长边侧天线要素3中的任一方或双方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结构。

应该理解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有的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上述含义表示,而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并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天线装置

2短边侧天线要素

3长边侧天线要素

5基板

7电介体部件

21、31平板部

22、32连接部

23、33支撑部

51信号处理电路

52a、53a连接侧安装部

52b、53b绝缘侧安装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