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继电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2233发布日期:2019-07-31 10:1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功率继电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功率继电器组件,更具体而言,例如涉及一种能够用于电动汽车的功率继电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使用电行驶的汽车的总称。通常而言,电动汽车分为仅用电运行的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ev)、使用电和化石燃料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electricvehicle、hev)等。

就电动汽车而言,在高压电池与电动机之间配置有功率继电器组件(powerrelayassembly)。这种功率继电器组件发挥选择性地供应高压电池的电源的作用。

即,功率继电器组件包括主继电器(mainrelay)、预充电继电器(pre-chargerelay)及预充电电阻(pre-chargeresistor)等,上述部件以汇流条为介质相互电气连接。

主继电器在高压电池与电动机之间供应或切断电源,预充电继电器及预充电电阻防止初始电流导致的装置损伤。

而且,汇流条作为具有低阻抗和高电流容量的导体,可以个别地连接2个以上电路或连接一个系统内的多个等量点。

通常而言,功率继电器组件为了与设置于干线(trunk)的高压电池的连接而安装于干线或舱室(cabineroom)。因此,需要确保主继电器或预充电继电器的散热性能,防止热导致的性能低下及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正是鉴于如上的点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散热性能的功率继电器组件。

另外,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更用作汇流条的材质而能够在确保要求的散热性能的同时谋求轻量化及节省成本的功率继电器组件。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继电器组件,包括:上部壳,其供至少一个电气元件在一面加装;下部壳,其与所述上部壳结合;及至少一个汇流条,其与所述电气元件电气连接,包括配置于所述上部壳与下部壳之间并与所述上部壳及下部壳中至少任意一个实现面接触的底部;所述底部至少一面与所述上部壳及下部壳中由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塑料材质构成的部分接触。

另外,所述上部壳及下部壳可以由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塑料构成,所述底部可以至少一面与所述上部壳的内面及下部壳的内面中任意一个的内面实现面接触。由此,所述汇流条中发生的热可以通过接触面顺利实现散热。

另外,所述汇流条可以配备多个,当所述多个汇流条中的一部分汇流条在一部分重叠的位置配置时,可以包括用于使重叠的汇流条绝缘的内部板。此时,重叠的汇流条的底部可以与内部板实现面接触,所述内部板可以由具有绝缘性及散热性的塑料材质构成,以便能够提高散热性能。

另外,所述上部壳及下部壳中至少任意一个可以包括板状的金属构件,以便能够在加强结构性强度的同时提高散热性。

另外,上述的功率继电器组件的露出面涂覆有具有绝缘性及散热性的涂布层,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另外,所述汇流条由在表面形成有具有绝缘性及散热性的涂布层的铝材质构成,从而可以在确保要求的散热性能的同时,谋求轻量化及节省成本。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继电器组件,包括:上部壳,其供多个电气元件在一面加装;下部壳,其与所述上部壳结合;内部板,其为板状,在所述上部壳及下部壳之间配置;及多个汇流条,其与所述电气元件电气连接,包括两面分别与所述上部壳及内部板或所述内部板及下部板实现面接触的底部;所述底部至少一面与以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塑料材质构成的部分接触。此时,所述上部壳、下部壳及内部板可以由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塑料材质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汇流条实现面接触的部分由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材质构成,从而汇流条中发生的热可以迅速分散。由此,可以预先防止热导致的性能低下及部件损伤。

另外,本发明利用汇流条的材质在表面形成有具有散热性的涂布层,从而能够在确保要求的散热性能的同时谋求轻量化,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功率继电器组件的概略图,

图2是图1的分离图,

图3是图1的a-a方向剖面图,

图4是显示图1中去除上部壳的状态的图,

图5是从下面观察图1的上部壳的图,

图6是显示图4中在外部面涂覆有涂布层的状态的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功率继电器组件中可应用的下部壳的另一形态的剖面图,

图8是显示图7又一形态的剖面图,

图9是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功率继电器组件的概略图,

图10是图9的分离图。

图11是图9的b-b方向剖面图。

图12是显示图9中去除上部壳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从下面观察图9的上部壳的图,而且,

图14作为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功率继电器组件中可应用的汇流条的剖面图,是显示在表面形成有涂布层的情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为参考,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形态体现,并不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为了在附图中明确说明本发明,省略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通篇说明书中,对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功率继电器组件100、200用于切断或连接从电池供应的高压电流,向控制驱动电压的驱动控制部供应电力,如图1及图9所示,包括至少一个电气元件10、20、30、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汇流条130。

所述至少一个电气元件10、20、30可以加装于所述上部壳110的一面,可以以所述汇流条130为介质相互电气连接。

由此,所述电气元件10、20、30可以执行将从电池供应的高压电流切断或连接到驱动控制部侧的作用。

这种电气元件10、20、30可以为主继电器、预充电继电器、预充电电阻、电池电流传感器、主熔断器等,可以以所述汇流条130或电缆(图上未示出)为介质相互电气连接。另外,当所述汇流条130配备多个时,所述多个汇流条130也可以通过在所述下部壳120、220的一面形成的电路图案(图上未示出)而电气连接。

由此,所述电气元件10、20、30切断或连接从电池供应的高压电流,向控制驱动电压的驱动控制部(图上未示出)侧供应电力,从而可以在所述驱动控制部生成用于驱动电动机的控制信号。此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可以生成用于电动机驱动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来控制逆变器及转换器,从而可以控制电动机的驱动。

作为一个示例,在车辆运转时,主继电器成为连接状态,预充电继电器被切断,因而通过主电路,电池的电力可以接入逆变器。

另外,在车辆熄灭时,主继电器处于切断状态,电池与逆变器的连接被切断,从而可以防止电池电压通过逆变器传递到电动机。此时,如果所述主继电器为切断状态,则连接于逆变器的电容器可以放电。

然后,在重新启动车辆的情况下,预充电继电器连接,电池的电压以因预充电电阻而下降的状态接入逆变器,从而可以开始电容器的充电。然后,电容器充分充电后,在主继电器连接的同时,预充电继电器被切断,从而电池的电压可以接入逆变器。

这种电气元件的运转是公知的内容,因而省略详细说明。

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在结合时可以固定所述汇流条130。为此,如图2及图10所示,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可以能拆装地结合,所述汇流条130的一部分可以配置于相互相向的内部面之间。

即,所述汇流条1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于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之间,当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时,可以通过在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之间配置的部分而固定。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汇流条130如图3及图11所示,可以包括具有预定面积及长度的板状的底部131,所述底部131可以配置于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之间。

此时,所述上部壳110或下部壳120、2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均具有散热性和绝缘性,所述汇流条的底部131的至少一面,可以与所述上部壳110或下部壳120、220中具有散热性和绝缘性的部分实现面接触。

因此,所述汇流条1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以埋设于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的结合体内部的形态固定,所述汇流条130由于埋设于所述结合体内部的部分与具有散热性的部分实现面接触,从而在所述至少一个电气元件10、20、30运转时发生的热,可以在传递到所述具有散热性的部分后分散或释放。

在本发明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气元件10、20、30可以加装于所述上部壳110的一面,可以与凸出到所述上部壳110外侧的汇流条130的一部分连接。

另一方面,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可以由塑料材质形成,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中至少任意一个可以由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塑料材质构成。另外,所述汇流条底部131的两面中的任意一面,可以与所述上部壳110或下部壳120、220的一面实现面接触,或两面分别与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的一面实现面接触。

其中,与所述底部131接触的上部壳110内面如图5及图13所示,可以包括凸出既定高度形成的凸出部112。因此,所述凸出部112可以与所述底部131的一面顺利地实现面接触。但是,如果说所述上部壳110的内面可以与所述底部131的一面实现面接触,那么表明也可以由水平面形成。

因此,在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的结合体内部配置的底部131,可以保持其至少一面始终与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部分接触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可以由均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塑料材质构成。因此,如图3所示,在所述结合体的内部配置的汇流条的底部131两面分别接触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时,所述电气元件10、20、30运转时发生的热可以在传递到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两侧后释放。

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当在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之间配置有用于切断汇流条130间的接触而保持绝缘性的内部板140时,所述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内部板140可以由均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塑料材质构成。此时,在所述结合体内部配置的汇流条的底部131的两面可以接触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或接触上部壳110及内部板140。另外,所述汇流条130中在所述结合体内部配置的底部131,其两面可以接触内部板140及下部壳120、220。由此,所述电气元件10、20、30运转时发生的热,可以同时传递到所述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内部板140中2个部分后释放。

所述汇流条130可以与在所述上部壳110的一面加装的至少一个电气元件10、20、30电气连接。

为此,所述汇流条130可以由具有低阻抗和高电流容量的导体形成,可以个别地连接2个以上电气元件10、20、30,或连接多个等量点,执行向多个地点分配电源的作用。

这种汇流条130可以以具备预定长度的板状的条形态配备。另外,所述汇流条130可以包括折弯1次以上的部分,以便可以容易与所述电气元件10、20、30连结。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汇流条130如图3及图11所示,可以包括以具有预定面积的板状的条形态配备的底部131、从所述底部131延长的至少一个抬高部132。

此时,所述底部131可以是完全埋设于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的结合体内部的部分,所述抬高部132可以是从所述底部131的端部延长预定长度的部分,所述抬高部132为了与在所述上部壳110的一面加装的电气元件10、20、30连接,可以包括凸出到所述上部壳110外侧的部分。

但是,并非将所述汇流条130的整体形状限定于此,可以根据要相互连接的电气元件10、20、30的配置位置而适宜地变更。

这种汇流条130可以配备多个,所述多个汇流条130可以配置得使各个底部131位于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的结合体内部。

另外,所述多个汇流条130中至少一部分可以分别与电池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逆变器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等连接。由此,所述多个电气元件10、20、30可以将从电池供应的高压电流切断或连接到驱动控制部侧。

此时,所述多个汇流条130既可以如图2及图4所示,配置得使在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的结合体内部配置的各个底部131彼此不重叠,也可以如图10及图12所示,配置于多个汇流条中一部分的底部131彼此重叠的位置。

另外,当所述多个汇流条130中一部分的汇流条130配置得使底部131在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的结合体内部重叠时,如图9所示,用于实现彼此重叠的底部131间电气绝缘的内部板140可以配置得位于彼此重叠的底部131之间。

其中,所述上部壳110如图2及图9所示,可以包括在与所述抬高部132对应的位置贯通形成的通过孔114,以便所述汇流条的抬高部132可以通过。而且,如图9所示,当在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之间配置有内部板140时,在所述内部板140侧也可以包括在与所述抬高部132对应的位置贯通形成的通过孔(图上未示出),以便所述汇流条的抬高部132可以通过。

因此,完全埋设于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的结合体内部的底部131,其底面可以直接接触所述下部壳120、220的内面或内部板140的上面,所述底部131的上面可以直接接触所述上部壳110的内面或内部板140的下面。

因此,当与所述底部131的一面分别实现面接触的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内部板140的部分由具有散热性的塑料材质构成时,所述电气元件10、20、30及汇流条130运转时发生的热,传递到由具有散热性的塑料材质构成的部分后,可以顺利释放到外部,从而可以预先防止热导致的性能低下及部件损伤。

而且,当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时,所述多个汇流条130可以通过两面分别与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或与上部壳110及内部板140,或与内部板140及下部壳120、220实现面接触而固定。因此,所述汇流条130即使不使用另外的固定构件,也可以固定于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的结合体。由此,本实施例的功率继电器组件100、200由于不需要用于将所述汇流条130固定于所述上部壳110或下部壳120、220的另外的固定构件,因而可以实现高效的空间使用,可以简化组装作业。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多个汇流条130可以如图1至图4所示,配置得使各个底部131不彼此重叠。此时,所述多个汇流条130在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时,所述底部131的上面可以与所述上部壳110的内面实现面接触,所述底部131的下面可以与所述下部壳120、220的内面实现面接触。

作为另一示例,如图9至图12所示,所述多个汇流条130中的一部分汇流条130可以配置得使底部131在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的结合体内部具有高度差,在互不相同高度处配置的两个底部131可以一部分重叠地配置。此时,在互不相同高度处配置的两个底部131之间,可以配置有所述内部板140。其中,所述内部板140可以具备在边缘侧凸出的至少一个结合部142,在所述下部壳120、220的一面,形成有供所述结合部142连结的插入槽122,从而所述内部板140可以能拆装地结合于所述下部壳120、220。

因此,所述多个汇流条130中的一部分汇流条130的底部131可以配置于所述上部壳110及内部板140之间,另一部分汇流条130的底部131可以配置于所述内部板140及下部壳120、220之间。另外,所述多个汇流条130中的一部分汇流条130的底部131可以配置于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之间。此时,所述内部板140由具有绝缘性及散热性的塑料材质构成,从而可以切断一部分彼此重叠地配置的两个底部131彼此电气连接。

此时,所述多个汇流条130中的底部131在上部壳110及内部板140之间配置的汇流条130,在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时,所述底部131的上面可以与上部壳110的内面实现面接触,所述底部131的下面可以与内部板140的上面实现面接触。

另外,所述多个汇流条130中的底部131在内部板140及下部壳120、220之间配置的汇流条130,在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时,所述底部131的上面可以与内部板140的下面实现面接触,所述底部131的下面可以与下部壳120、220的内面实现面接触。

而且,所述多个汇流条130中的底部131在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之间配置的汇流条130,同前述实施例一样,所述底部131的上面可以与所述上部壳110的内面实现面接触,所述底部131的下面可以与所述下部壳120、220的内面实现面接触。

另一方面,上述的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内部板140,只有与所述汇流条130的底部131接触的部分,也可以由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塑料材质构成,所述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内部板140中选择的一个或两个部分可以全体由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塑料材质构成。优选地,所述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内部板140可以全体均由具有散热性的塑料材质构成。由此,整体的热容量增加,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另一方面,在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结合的结合体内部配置的汇流条130的底部131,在外面介入有公知的热传递物质(图上未示出)。所述热传递物质将所述汇流条130中存在的热,顺利传递到具有散热性的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或内部板140侧,从而可以提高散热性能。

另外,所述下部壳220如图7及图8所示,可以包括具有预定面积的板状的金属构件124,以便能够在保持散热性能的同时提高机械强度。此时,所述金属构件124可以是全体埋设或一部分埋设于所述下部壳220的形态。

由此,所述下部壳220通过所述金属构件124,可以在加强机械强度的同时体现要求的散热性能。而且,所述下部壳220可以通过所述金属构件124而提高机械强度,从而即使所述下部壳220以由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树脂形成组合物构成的注塑件进行制作,也可以具有较薄的厚度。这种金属构件124可以是通过嵌件注塑成型而与所述下部壳220实现一体化的形态。

在本发明中,当是具有预定导热系数的金属材质时,所述金属构件124便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所述金属构件124可以是在由铝、镁、铁、钛及铜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金属或包含至少1种金属的合金。

这种金属构件124可以以前面被所述下部壳220完全包围的方式埋设于所述下部壳220内部,可以是以一面露出于外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下部壳220一面的形态。

此时,所述金属构件124可以在嵌件模塑后进行表面处理,以便与由具有绝缘性及散热性的塑料材质构成的下部壳220的界面不隔开。由此,所述下部壳220可以提高与所述金属构件124的结合力。

作为替代方案,所述金属构件124为了提高与所述下部壳220的接合力,也可以至少在一面,以预定图案形成纳米尺寸的细微槽。

另一方面,当所述下部壳220包括金属构件124时,所述金属构件124可以配置得与接触所述下部壳220内面的底部131的下面保持预定间隔d。即,所述金属构件124如图7所示,其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在与所述汇流条130的底部131保持预定间隔d的同时埋设于所述下部壳220。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金属构件124与汇流条130的底部131之间的隔开距离d可以具有1mm以上间隔。这是为了在保持绝缘性的同时,满足要求的耐电压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金属构件124如上所述,可以为具有预定面积的板状的金属板。但是,并非将所述金属构件124限定于此,也可以以具有预定纵横比的棒形配备。而且,所述金属构件124也可以是具有诸如四边或圆形等闭合形态的边缘、在所述边缘内侧按预定间隔隔开配置有多个金属线或条的网型(meshtype)。当所述金属构件124为网型时,在所述边缘内部配置的多个金属线或条可以配置得形成平行结构、格子结构、蜂巢结构及他们相互组合的多样结构。

在附图和说明中,图示并说明了只在所述下部壳220侧包括所述金属构件124的情形,但并非将本发明限定于此,在所述上部壳110和/或内部板140侧,图7及图8所示的形态的金属构件124也可以以相同方式应用。

另一方面,为了构成所述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内部板140而使用的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塑料,可以为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有绝缘性散热填充物的形态。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聚合物基体在以不损害散热填充物分散性并可注塑成型的高分子化合物体现时,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聚合物基体可以为公知的热可塑性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热可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为在由聚酰胺、聚酯、聚酮、液晶聚合物、聚烯烃、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苯醚(ppo)、聚醚砜(pes)、聚醚酰亚胺(pei)及聚酰亚胺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化合物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共聚物。

另外,所述绝缘性散热填充物只要是同时具有绝缘性及散热性者,则均可无限制地使用。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绝缘性散热填充物可以包括在由氧化镁、二氧化钛、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锌、钛酸钡、钛酸锶、氧化铍、碳化硅及氧化锰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而且,所述绝缘性散热填充物可以为多孔质或非多孔质,也可以为以碳类、金属等公知的导电性散热填充物为核且绝缘性成分包围所述核的核壳型填充物。

而且,当为所述绝缘性散热填充物时,也可以是表面被硅烷基、氨基、胺基、羟基、羧基等官能基改性者,以便能够提高润湿性等,提高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接合力。

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将本发明可以使用的具有绝缘性及散热性的塑料限定于此,只要是同时具有绝缘性和散热性的塑料,则均可无限制地使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功率继电器组件100可以还包括保护涂布层150。

所述保护涂布层150如图6所示,可以涂覆得全部覆盖所述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汇流条130等的外部面。而且,所述保护涂布层150也可以全部覆盖在所述上部壳110一面加装的电气元件10、20、30的外部面。但是,并非将所述保护涂布层150的涂覆位置限定于此,既可以只涂覆于所述上部壳110及下部壳120、220的外部面,也可以只涂覆于汇流条130的外部面。而且,所述保护涂布层150还可以相同地应用于图9至图13所示的功率继电器组件200。

这种保护涂布层150可以防止因施加于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汇流条130表面的物理刺激而导致的划痕等,可以进一步提高表面的绝缘性。

另外,所述保护涂布层150在所述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内部板140由分散有绝缘性散热填充物的塑料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发挥防止位于表面的绝缘性散热填充物脱离的作用。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保护涂布层150可以以公知的热硬化性高分子化合物或热可塑性高分子化合物体现。所述热硬化性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为在由环氧类、聚氨酯类、酯类及聚酰亚胺类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化合物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共聚物。另外,所述热可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为在由聚酰胺、聚酯、聚酮、液晶聚合物、聚烯烃、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苯醚(ppo)、聚醚砜(pes)、聚醚酰亚胺(pei)及聚酰亚胺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化合物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或共聚物,但并非限定于此。

另一方面,所述保护涂布层150在所述功率继电器组件100、200的外部面涂覆,从而会妨碍传递到所述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内部板140侧的热释放到外部。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发明中应用的保护涂布层150也可以还包括绝缘性散热填充物,以便能够提高向外部的热辐射特性。所述绝缘性散热填充物只要是公知的绝缘性散热填充物,则可无限制地使用。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保护涂布层150可以包括分散于聚合物基体的绝缘性散热填充物,以便同时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

此时,所述保护涂布层150中包含的绝缘性散热填充物,既可以使用与所述上部壳110、下部壳120、220及内部板140中包含的绝缘性散热填充物相同的种类,也可以使用相异的种类。

另一方面,本发明中应用的汇流条130如上所述,可以由具有低阻抗和高电流容量的导体形成。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汇流条130可以由诸如铜或铝的金属材质构成。

其中,当所述汇流条130由铝材质构成时,所述汇流条130如图14所示,可以在表面包括含有绝缘性散热填充物的散热涂布层c,所述散热涂布层c可以应用与上述的保护涂布层150相同的内容。

即,当所述汇流条130由铝材质构成时,由铝材质构成的汇流条130与由铜材质构成的汇流条130相比,可以具有更轻的重量。这是因为,在材料特性上,铝的比重相对小于铜。因此,使用铝作为所述汇流条130材质的功率继电器组件,与使用铜作为所述汇流条130材质的功率继电器组件相比,可以具有更轻的重量。

相反,由于在材料特性上,铝的导热系数相对小于铜,因而当制作成相同尺寸时,散热性能会下降,为了体现同等水平的散热性能,存在应将汇流条的厚度制作得较厚的缺点。

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当所述汇流条130由铝材质构成时,在汇流条130的表面形成包含绝缘性散热填充物的散热涂布层c,完善散热性能,从而与所述汇流条由铜材质构成的情形相比,可以在使增加的厚度实现最小化的同时,体现同等水平的散热性能。

因此,使用铝作为所述汇流条130材质的功率继电器组件,与使用铜作为所述汇流条130材质的功率继电器组件相比,可以体现轻量化,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由铝材质构成的汇流条与具有相同形状的由铜材质构成的汇流条相比,为了体现同等水平的散热性能,大致应制作成1.5倍的厚度。但是,当在所述汇流条表面形成有包含上述绝缘性散热填充物的散热涂布层c时,即,由铝材质构成且在表面形成有包含绝缘性散热填充物的散热涂布层c的汇流条,与由铜材质构成的汇流条相比,即使具有大致1.3倍的厚度,也能体现同等水平的散热性能。

但是,并非将所述汇流条130的材质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低阻抗和高电流容量的导体,则可无限制地使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功率继电器组件100、200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罩(图上未示出),用于防止所述电气元件10、20、30及汇流条130露出到外部,保护其不受外部环境影响。

这种罩既可以与所述上部壳110或下部壳120、220直接连结,也可以是与在所述上部壳110或下部壳120、220边缘侧独立配备的未图示的支架连结的方式。而且,所述罩可以是一侧开放的盒体形状。但是,并非对此进行限定,所述罩既可以由一个构件形成,也可以由多个部件彼此组装而构成一个盒体。

另外,所述罩虽然可以由具有绝缘性的普通塑料材质构成,但也可以由具有散热性及绝缘性的塑料材质构成。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思想不限定于本说明中提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思想的从业人员可以在相同的思想范围内,借助于构成要素的附加、变更、删除、追加等,容易地提出其他实施例,这也属于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