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电子设备、车辆、电动工具以及电力储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8652发布日期:2019-10-15 21:2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电子设备、车辆、电动工具以及电力储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能应用于电子设备、车辆、电动工具以及电力储存系统等的电池组。更详细地说,涉及具备收纳多个电池的电池座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以发动机和电动机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设备、以电动机为驱动源的设备的电源,收容有锂离子电池等的电池组的需求不断增加。电池组是通过将包括锂离子电池等电池以及保持多个该电池的电池座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块收容于外包装壳而形成的。该电池组能够用作例如电子设备、电动单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轮椅、电动三轮车、电动推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在室外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的电源。同时,对于与它们的用途相应的使用环境,能够高输出、长寿命地使用的电池组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根据这种情况,电池组由于以产生高输出的系统为前提,因此需要针对来自电池的发热所导致的电池的性能劣化的对策。特别是,配置于电池组内的中央附近的电池在施加高负荷时,温度易于上升,担心热会积聚。进而,在将该电池组应用于车辆等的情况下,发动机等驱动源的振动可能传播到电池组而导致电池的性能劣化,因此,要求有防振对策。

作为具有散热性能的电池组,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电池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1191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2349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23498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这些文献中公开的电池组不具有充分的热扩散性和防振性能。

因此,本技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热扩散性和防振性的电池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其具备:多个电池;以及电池座,具有多个收纳电池的电池收容部,电池座由包括具有热传导性的弹性材料的材料形成。弹性材料也可以是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电池座也可以由包括电绝缘性材料的材料形成。

进而,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本技术涉及的电池组作为电力供给源。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其具备:本技术涉及的电池组;转换部,将从电池组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驱动力;驱动部,根据驱动力进行驱动;以及控制部,控制电池组的使用状态。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其具备:本技术涉及的电池组;以及可动部,电力从电池组供给到可动部。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储存系统,其具备:本技术涉及的电池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气设备,电力从电池组供给到电气设备;以及控制部,控制从电池组对电气设备的电力供给。

发明效果

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具有热扩散性和防振性的电池组。需要指出,这里记载的效果并不被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任一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技术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所具备的电池座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座的底面立体图。

图3是表示采用图1所示的电池座的电池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金属板的放大立体图。图4的(a)是表示形成有两个端子接触部的金属板的放大立体图,图4的(b)是表示形成有四个端子接触部的金属板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技术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3所示的电池与金属板的连接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6的(a)是表示连接前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6的(b)是表示连接后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电池座上形成的座槽与下部外包装壳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8是表示本技术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技术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下部外包装壳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技术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本技术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力储存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本技术涉及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构成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也能够组合任意的实施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并不由此狭义地解释本技术的范围。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也能够组合任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需要指出,关于附图,对同一或同等的要素或部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说明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的。

1.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

(1-1)电池座

(1-2)电池块

(1-3)金属板

(1-4)电池组

(1-5)电池与金属板的连接状态

(1-6)排水性

2.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

(2-1)电池组

(2-2)外包装壳

3.第三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例子)

(3-1)电子设备

(3-2)电子设备的具体例

4.第四实施方式(电动车辆的构成例)

5.第五实施方式(电力储存系统的构成例)

6.第六实施方式(电动工具的构成例)

<1.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

使用图1至图7说明本技术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电池组大致包括作为电源的电池块和收容电池块的外包装壳。电池块包括多个电池、保持这些电池的电池座、以及连接到电池的端子的金属板。以下说明各构成。

(1-1)电池座

图1是表示本技术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所具备的电池座100的构成的立体图。电池座100具备圆筒形状的多个电池收容部102以及圆周肋103,电池收容部102在电池座100的侧面具有供电池从正极侧插入的插入孔101,圆周肋103形成于与形成有插入孔101的面相对的面。在圆周肋103的中央部形成有电池收容部102中收容的电池的正极端子能够露出的肋孔104。插入孔101的直径d1比电池收容部102中收容的电池的底圆的直径大即可。肋孔104的直径d2为电池收容部102中收容的电池的正极端子能够露出的大小即可,形成为比插入孔101的直径d1小。在此,直径d2优选比电池收容部102中收容的电池的底圆的直径小。作为一个例子,在电池收容部102中收容的电池的底圆的直径是18mm的情况下,直径d2优选为6.6~6.8mm。

在电池座100上,作为一个例子,中空的圆筒形状的电池收纳部102按照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十个。电池收容部102在一端侧具有开放的插入孔101而能插入一个电池。另一方面,在电池收容部102的另一端侧例如形成有大致圆形形状的肋孔104,在电池已插入的状态下,各电池的电极从电池座100露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座100上,作为一个例子,电池收纳部102排列成两排五列,并且,能够将收容在同排中的相邻的电池彼此配置成使得正极面和负极面的朝向交替。另外,在各电池座100中,各电池收容部102相互隔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能将收容的电池彼此绝缘。在该电池座100上,以包围多个电池收纳部102的方式连续地形成有上表面部105、一侧面部106、底面部107以及另一侧面部108。由此,电池座100具有曲面状的周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座100上形成有十个圆筒形状的电池收容部102,但电池收容部102的形状和数量不限于此。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池从正极侧插入电池收容部102的插入孔101,但插入电池的方向不限于此,也可以从电池的负极侧插入到插入孔101,电池的负极端子从肋孔104露出。在这种情况下,肋孔104的直径d2为电池收容部102中收容的电池的负极端子能够露出的大小即可。

电池座100由包括具有热传导性的弹性材料的材料形成。能够使用例如具有电绝缘性的硅酮橡胶、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fkm)等合成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树脂作为弹性材料。这样,当将具有高的热传导率的硅酮橡胶用于电池座100时,通过将电池的发热高效地传热和扩散,由此,能够减少电池的急剧的温度上升、减少多个电池的温度不均。进而,硅酮橡胶由于也具有电绝缘性,因此能够在电池座100内将多个电池的正极侧和负极侧交替地配置,能够使电池块紧凑。另外,在使用热塑性弹性体树脂时,除了与使用硅酮橡胶的情况同样的效果以外,由于能够进行射出成型(双射成型),因此可以说还能扩大形状自由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与基于灌封材料等的热对策相比,通过使用高热传导的硅酮橡胶(密度1.9g/cm3)作为电池座100的材料,由此能够减轻电池组整体的重量,还能缩短制造节拍,并且还能降低制造成本。

图2是电池座100的底面立体图。在电池座100的底面部107上,按照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在收容电池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座槽201。通过该座槽201,在液体进入到电池组内的情况下,能够将该液体引导到排水部分,防止液体进入到电池座10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座槽201的宽度形成为2mm,深度形成为1mm。

(1-2)电池块

图3是表示采用电池座100的电池块300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块300包括:多个电池200;电池座100,其保持这些电池200;以及导线板等金属板301a、301b,其连接到电池200的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10根电池200以呈两排五列的方式收容于一个电池座100而构成了电池群。作为一个例子,电池收容部102排列成两排五列,收容于同排的相邻的电池彼此以正极面和负极面的朝向交替的方式进行配置。不过,本技术的电池收容部能够排列成多排多列,并将至少部分相邻的电池彼此的正极面和负极面的朝向交替地配置。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电池座100内,收容于同排的相邻的左右的电池200彼此以正极面和负极面的朝向交替的方式进行排列。另一方面,在电池座100内,收容于同列的相邻的上下的电池200彼此以正极面和负极面的朝向为同一方向的方式排列。需要指出,在本技术涉及的电池块中,图3所示的电池200的排列方向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以采用在以往的电池块中采用的排列方向。

作为本技术涉及的电池200,并不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电池。例如,可列举猛干电池、碱锰干电池、锂一次电池等一次电池、镍-镉电池、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镍-锌电池、铅电池、锂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等,在本技术涉及的电池组中,优选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例如,索尼公司制造、型号us18650系列)。进而,电池200的形状不限于圆筒形状,也可以是角型形状等其它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电池收容部102的形状形成为能够收容电池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块300中,使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电池200。因此,在收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块300的外包装壳之中,为了确保安全性,收容有保护电路基板504。需要指出,本技术涉及的电池块内的电池座所收容的电池的个数、连接方式能够根据采用该电池块的电池组的构成和用途适当地变更。

在电池座100的电池收容部102中,当电池200从正极面插入到电池座100的插入孔101时,电池单元200的正极端子从电池座100前表面的肋孔104露出。从各电池收纳部102的肋孔104露出的正极端子或从插入孔101露出的负极端子与形成于各金属板301a、301b的端子接触部302a、302b接合。它们的接合例如通过电阻焊接或基于激光加热的焊接来进行。金属板301a例如是上下细长的大致矩形,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两个端子接触部302a。金属板301b例如是大致正方形,在角部附近形成有四个端子接触部302b。这些端子接触部302a、302b例如通过对金属板301a、301b进行拉深加工而形成。

说明在图3的电池座100左端的圆周肋103附近,电池200的正极端子与金属板301a的端子接触部302a的接合状态的概要。收容于电池收纳部102的电池200的正极端子从肋孔104露出,例如与形成于金属板301a的端子接触部302a接合。此时,通过正极端子的周边部和端子接触部302a周边的金属板301a将圆周肋103的一部分箍缩为压扁的状态。

(1-3)金属板

图4的(a)表示金属板301a的外观的一个例子。金属板301a例如是平板状,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两个端子接触部302a。形成于金属板301a的端子接触部302a的个数能够适当地变更。端子接触部302a是通过对金属板301a进行拉深加工而形成的拉深形状。通过使之为拉深形状,从而能够使端子接触部302a与电池的正极端子的接合变得容易。另外,通过将从金属板301a的端部附近延伸出的金属板弯曲,由此形成有弯曲部401a。例如,弯曲部401a的前端与后述的保护电路基板504接合。

图4的(b)表示金属板301b的外观的一个例子。金属板301b例如是平板状的大致正方形,并形成有四个端子接触部302b。端子接触部302b形成于金属板301b的各角部附近。形成于金属板301b的端子接触部302b的个数能够适当地变更。端子接触部302b是通过对金属板301b进行拉深加工而形成的拉深形状。通过使之为拉深形状,从而能够使端子接触部302b与电池的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的接合变得容易。另外,通过将从金属板301b的端部附近延伸出的金属板弯曲,由此形成有弯曲部401b。例如,弯曲部401b的前端与后述的保护电路基板504接合。在金属板301b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供螺丝等贯通的贯通孔402。

金属板301a、301b优选由例如镍或镍合金等的铜合金或与其类似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够以低电阻进行配电。进而,形成于金属板301a、301b的端子接触部302a、302b与电池200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焊接性变得良好。为了防止金属板301a、301b的表面氧化而生锈,其表面也可以镀覆锡或镍。

(1-4)电池组

图5是表示本技术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5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500具备:上部外包装壳501;电池块300,其采用收容有电池200的电池座100;以及下部外包装壳502,其与上部外包装壳501配合。在电池座100的上表面配置通过金属板301a、301b的弯曲部401a、401b进行接合的保护电路基板504。

上部外包装壳501和下部外包装壳502例如由树脂形成。上部外包装壳50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上表面板。在上部外包装壳501上,从该上表面板的周围向下方立设有侧面板。上部外包装壳501直接连接到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500的电子设备等的主体。端子在与上部外包装壳501中央部的狭缝505对应的位置处设置于保护电路基板504上,从电子设备等露出的端子插入上部外包装壳501的狭缝505,由此,将电子设备等与电池组500连接。

下部外包装壳502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底面板。在下部外包装壳502上,从该底面板的周围朝向上方立设有侧面板。在下部外包装壳502的底面板的周缘按照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排水孔503。在将采用电池座100的电池块300收容于了下部外包装壳502中时,形成于电池座100的底面部107的多个座槽20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排水孔503相对的位置。由此,即使在水进入到电池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形成于下部外包装壳502的排水孔503容易地排水。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500是通过将保护电路基板504和电池块300收容在上部外包装壳501与下部外包装壳502之间,并以相对的方式将上部外包装壳501和下部外包装壳502组合而形成的。在图5所示的电池组500中,通过紧固未图示的螺丝,由此,将一对的上部外包装壳501和下部外包装壳502组合。需要指出,组合上部外包装壳501和下部外包装壳502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方法。

多个电池200由电池座100和金属板301a、301b固定。这样,通过使用电池座100,能够将各电池200之间可靠地绝缘。进而,由于电池200稳定地固定于电池座100的电池收纳部102,因此,能够防止电池200的位置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而错位。

在图5的电池座100内,多个电池200由金属板301a、301b电连接。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一列的上下两个电池200并联连接,配置于一行的左右五个电池200串联连接。另外,在保护电路基板504上形成有规定的配线图案。金属板301a、301b的弯曲部401a、401b例如分别通过钎焊连接到保护电路基板504的配线图案的规定部位。

(1-5)电池与金属板的连接状态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与金属板的连接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6的(a)是表示电池与金属板连接前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图6的(b)是表示电池与金属板连接后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于电池座100的侧面的圆周肋103和金属板301a、301b,防止向电池座100的内部进水。以下,作为一个例子,使用金属板301a来说明防止进水的结构。

如图6的(a)所示,电池200的正极端子侧插入至电池收纳部102。在电池200收容于电池收纳部102时,正极端子的顶盖62插入到电池座100的肋孔104,顶盖62的大致中央附近从肋孔104露出。进而,金属板301a的端子接触部302a从电池座100的外侧插入肋孔104。于是,端子接触部302a与顶盖62的露出部分接合。通过接合后的端子接触部302a周边的金属板301a将圆周肋103的周边部分的形成有凸部61a和凸部61b等的部位附近压扁,端子接触部302a的周缘部被压接到圆周肋103。

图6的(b)表示端子接触部302a与顶盖62接合后的状态的一个例子。通过使端子接触部302a的周缘部压接到圆周肋103,由此能够防止从肋孔104向电池座100内部进水。其结果,能够阻断顺着电池容器64与树脂管65之间的间隙而来的水分的流路,因此也能够防止从夹压部附近进水。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座100不仅能够提高电池座100与外包装壳之间的防水性,而且还能够提高耐冲击性。电池座100由包括弹性材料的材料形成,因此即使在由于电池组的掉落等而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电池座100也能作为缓冲材料发挥功能而缓和来自外部的冲击。由此,结构简单而无需在电池组中插入缓冲材料等,因此也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进而,由于用包括弹性材料的材料形成,因此在用于电动工具等时的振动性能也是优异的。

如上所述,橡胶等弹性体不易因年久而老化,并且端子接触部302a的周缘部以压扁圆周肋103的方式进行压接,因此端子接触部302a的位置不会随着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偏移。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从正极端子侧的进水。进而,由于仅在正极端子侧形成圆周肋103即可,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通过以上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能够提高电池200的防水性和防振性。需要指出,在图6的(a)和图6的(b)中,说明了正极端子与端子接触部302a的连接状态,但正极端子与端子接触部302b的连接状态也是同样的。

本实施方式的圆周肋103通过形成凸部61a和凸部61b,从而能够减少与端子接触部302a的周缘部的接触面积。由于接触面积减少而压力增加。由此,即使在从外部施加的压力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压扁圆周肋103。

另外,也可以使凸部61a和凸部61b的厚度不同。由于在凸部61a的端部配置有肋孔104的周边部位,所以凸部61a的厚度小于凸部61b的厚度。因此,凸部61a与凸部61b相比更易于发生压扁所引起的变形。形成有凸部61a的部位与金属板301a的贴紧性是重要的。因此,使凸部61a的厚度变薄而使其易于变形。与此相对地,凸部61b例如是为了对金属板301a相对于电池收纳部102的位置进行定位而形成的。因此,增厚凸部61b的厚度来确保刚性,可得到定位的功能。

另外,通过使凸部61a和凸部61b靠近地形成,由此能够在凸部61a和凸部61b之间形成些微的空间。通过将该空间用作凸部61a和凸部61b变形时的退让,由此,凸部61a和凸部61b易于变形。因此,能够用小的压力压扁圆周肋103。

另外,也可以在以规定的压力将金属板301a压抵于凸部61a和凸部61b的状态下,通过电阻焊接等将顶盖62与端子接触部302a接合。由此,通过设置凸部61a和凸部61b的退让的空间,从而能够用小的压力压扁凸部61a和凸部61b,因此能够防止发生接合不良。

(1-6)排水性

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座上形成的座槽与下部外包装壳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7示出了从电池座100的上表面侧观察下部外包装壳502的底面部方向时的图。

在收容有电池200的电池座100的底面部107,按照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在收容电池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座槽201。在下部外包装壳502的底面板的周缘按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排水孔503。在图7中,在收容于下部外包装壳502的电池座100的底面部107上形成的座槽201配置于与排水孔503相对的位置。

通过该配置,在水进入到电池组内的情况下,进入的水到达电池座100底面的座槽201,流经座槽201而将水引导到配置于其相对的位置的排水孔503,从而能够容易地向电池组的外部排水。另外,通过形成有座槽201,由此即使在电池组倾斜的状态下,也能够将进入到下部外包装壳502的一端的水引导到排水孔503。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通过形成有座槽201和排水孔503,由此能够提高防水性。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通过上述构成,减少电池急剧的温度上升而降低多个电池以大电流充放电时的温度差,能够具有热扩散性和防振性。进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通过上述构成,还能够具有耐冲击性和防水性。

<2.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

接下来,使用图8和图9说明本技术涉及的电池组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形成有将电池块300固定于上部外包装壳801和下部外包装壳802的突起(肋)部。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的下部外包装壳802除了具有在容纳电池块300的电池块容纳部805的底面部周缘所具有的排水孔503以外,还具有排水槽806。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的上述以外的构成是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相同的构成。因此,对共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2-1)电池组

图8是表示本技术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8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800具备:上部外包装壳801;电池块300,其采用收容有电池200的电池座100;以及下部外包装壳802,其与上部外包装壳801配合。

在上部外包装壳801的侧面内侧,与电池座100接触的两块矩形的突起部803a大致并行地形成于一短边部。另外,在上部外包装壳801的侧面内侧,在长边部的相对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与电池座100接触的矩形的突起部803b。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突起部803a和突起部803b称为第一突起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800通过形成有突起部803a和突起部803b,由此在将电池块300容纳于上部外包装壳801和下部外包装壳802时,能够固定电池座100的位置,并且能够将电池座100顶到下部外包装壳802而使其贴紧于下部外包装壳802。不过,突起部803a和突起部803b的数量和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形成于在将电池块300容纳于上部外包装壳801和下部外包装壳802时,使电池块300与上部外包装壳801和/或下部外包装壳802贴紧的位置即可。

在下部外包装壳802的侧面内侧,在长边部的相对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矩形的突起部804。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突起部804称为第二突起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800通过形成有突起部804,由此在将电池块300容纳于下部外包装壳802时,通过下部外包装壳802的短边部的侧面和突起部804夹住电池块300,能够将电池座100的位置固定。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800通过具有上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由此在电池块300的底面与下部外包装壳802贴紧的状态下,将电池块300容纳于下部外包装壳802,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热扩散性和防振性。

(2-2)外包装壳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部外包装壳802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下部外包装壳802上,周状的排水槽806形成于底面部的周缘。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中,形成于电池座100的底面部107的多个座槽201能够配置于使作为其至少一部分的端部与排水孔503和排水槽806的一部分相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部外包装壳502的相对的侧面上,与座槽201的间隔相应地交替地设置有排水孔503,但配置排水孔503的位置不限于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孔503和排水槽806设置于相接的位置,但排水孔503和排水槽806的位置关系不限于此。

通过该配置,在水进入到电池组内的情况下,不管该电池组向哪个方向倾斜,进入的水都能够到达电池座100底面的座槽201,并流经座槽201而将水引导到配置于其相对的位置的排水孔503和排水槽806,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向电池组的外部排水。因而,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通过上述构成,能够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进一步提高防水性。

需要指出,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和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说明了应用于圆筒形的电池200的例子,但本技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具备收容层压型电池的电池座的电池组等变形实施方式。

另外,本技术涉及的电池座的材料包括具有热传导性的弹性材料即可。作为电池座的材料的材料,除了上述的材料以外,还能够使用天然橡胶、合成天然橡胶、硅、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乙烯-聚丙烯(ethylene-prolene)橡胶、丁腈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丙烯酸橡胶、聚氨酯橡胶、硅酮橡胶、氟橡胶、聚硫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橡胶类材料。

<3.第三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例子)>

(3-1)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例子具备本技术涉及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作为电力供给源。

本技术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电池组如上所述,是图1~图9所示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因此,在此省略电池组的说明。

(3-2)电子设备的具体例

另外,作为本技术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例如可列举笔记本电脑、pda(便携信息终端)、移动电话、无绳电话、摄录机、数码相机、电子书、电子词典、音乐播放器、收音机、耳机、游戏机、导航系统、存储卡、起搏器、助听器、电动工具、电动剃须刀、冰箱、空调、电视、音响、热水器、微波炉、餐具清洗器、洗衣机、烘干机、照明设备、玩具、医疗设备、机器人、负载调节器、信号器等。

<4.第四实施方式(电动车辆的构成例)>

本技术涉及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能够用于向本技术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供给电力。本技术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例子具备本技术涉及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电池组、将从电池组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驱动力的转换部、根据驱动力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以及控制电池组的使用状态的控制部。作为电动车辆,可列举铁道车辆、高尔夫球车、电动推车、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等,作为它们的驱动用电源或辅助用电源使用。

图10示出了作为电动车辆的一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块结构。该电动车辆例如在金属制的框体71的内部具备控制部72、发动机73、电池组901、驱动用的电动机74、差动装置75、发电机76、变速器80和离合器81、逆变器82、83以及各种传感器84。此外,电动车辆例如具备与差动装置75及变速器80连接的前轮用驱动轴85和前轮86、以及后轮用驱动轴87和后轮88。

该电动车辆例如能够以发动机73和电动机74中任一方作为驱动源进行行驶。发动机73是主要的动力源,例如是汽油发动机等。在将发动机73作为动力源的情况下,该发动机73的驱动力(旋转力)例如经由作为驱动部的差动装置75、变速器80及离合器81传递到前轮86或后轮88。需要指出,发动机73的旋转力也被传递到发电机76,发电机76利用该旋转力产生交流电力,并且该交流电力通过逆变器83被转换成直流电力并蓄积在电池组901中。另一方面,在将作为转换部的电动机74作为动力源的情况下,从电池组901供给的电力(直流电力)通过逆变器82被转换为交流电力,利用该交流电力,电动机74进行驱动。通过该电动机74从电力转换而成的驱动力(旋转力)例如经由作为驱动部的差动装置75、变速器80及离合器81传递到前轮86或后轮88。

需要指出,也可以是,在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制动机构而使电动车辆减速时,该减速时的阻力作为旋转力传递到电动机74,电动机74利用该旋转力产生交流电力。该交流电力通过逆变器82转换为直流电力,优选该直流再生电力被蓄积在电池组901中。

控制部72控制电动车辆整体的动作,例如包括cpu等。电池组901也可以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从该外部电源接受电力供给而能够蓄积电力。各种传感器84例如被用于控制发动机73的转速,或者控制图中未示出的节流阀的开度(节气门开度)。该各种传感器84例如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等。

此外,作为电池组901,能够应用图1~图9所示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因此,这里省略电池组的说明。需要指出,虽然对电动车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该电动车辆也可以是不使用发动机73而只使用电池组901及电动机74工作的车辆(电动汽车)。

<5.第五实施方式(电力储存系统的构成例)>

本技术涉及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还能够应用作为用于本技术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力储存系统的电力储存用电源。本技术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力储存系统的例子具备本技术涉及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从电池组被供给电力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气设备、以及控制从电池组对电气设备的电力供给的控制部。

图11示出了电力储存系统的块结构。该电力储存系统例如在一般住宅及商业大厦等房屋90的内部具备电池组1001、控制部91、智能电表92和集线器93。

电池组1001例如能够与设置在房屋90内部的电气设备94连接,并且能够与停在房屋90外部的电动车辆96连接。此外,电池组1001例如能够通过集线器93与房屋90中设置的自发电用发电机95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智能电表92及集线器93与外部的集中型电力系统97连接。作为电池组1001,能够应用图1~图9所示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因此,这里省略电池组的说明。

需要指出,电气设备94例如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家电产品,该家电产品例如是冰箱、空调、电视及热水器等。自发电用发电机95例如是光伏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电动车辆96例如是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集中型电力系统97例如是火力发电站、原子能发电站、水力发电站及风力发电站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控制部91控制电力储存系统整体的动作(包括电池组1001的使用状态),例如包括cpu等。智能电表92例如是在电力需求方的房屋90中设置的网络对应型的电力仪表,能够与电力供给方进行通信。与此相伴地,智能电表92例如边与外部进行通信,边控制房屋90中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从而能够进行高效且稳定的能量供给。

在该电力储存系统中,例如从作为外部电源的集中型电力系统97经由智能电表92及集线器93将电力蓄积在电池组1001中,并从作为独立电源的光伏发电机95经由集线器93将电力蓄积在电池组1001中。蓄积在该电池组1001中的电力由于根据控制部91的指示而供给到电气设备94及电动车辆96,因此该电气设备94能够运转,并且电动车辆96能够进行充电。即,电力储存系统是能够使用电池组1001进行房屋90内的电力的蓄积及供给的系统。

电池组1001中蓄积的电力能够任意使用。因此,例如可以在用电量低的深夜从集中型电力系统97向电池组1001蓄积电力,在用电量高的白天使用该电池组1001中蓄积的电力。

需要指出,上述电力储存系统既可以按每户(每个家庭)设置,也可以按多户(多个家庭)设置。

<6.第六实施方式(电动工具的构成例)>

本技术涉及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能够应用作为用于本技术涉及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电源。本技术涉及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例子具备本技术涉及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以及从该电池组被供给电力的可动部。作为所述电动工具,可列举电动钻头、电动锯子、压力机等碾压机、割草机等电动农机具等。

图12示出了电动工具的块结构。该电动工具例如是电动钻头,在由塑料材料等形成的工具主体98的内部具备控制部99和电池组1101。例如,作为可动部的钻头部110以能够运转(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工具主体98。

控制部99控制电动工具整体的动作(包括电源1101的使用状态),例如包括cpu等。该控制部99根据图中未示出的动作开关的操作,从电池组1101向钻头部110供给电力。

电池组1101能够应用图1~图9所示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因此,这里省略电池组的说明。

需要指出,本技术也能够采取如下的构成。

(1)

一种电池组,具备:

多个电池;以及

电池座,具有多个收纳该电池的电池收容部,

上述电池座由包括具有热传导性的弹性材料的材料形成。

(2)

根据(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上述弹性材料是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

(3)

根据(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上述电池座由包括电绝缘性材料的材料形成。

(4)

根据(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上述电池收容部排列成多排多列,至少部分相邻的电池彼此以正极面和负极面的朝向交替的方式进行配置。

(5)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上述电池组还具备金属板,该金属板与上述电池座接合,并具有与上述电池的端子接触的接触构件,

上述电池收容部具有:插入部,上述电池插入到上述插入部中;以及开口部,使收容的上述电池的端子与上述接触构件接触,

上述接触构件形成为拉深形状,并且在上述开口部的周围形成有与上述接触构件的周缘部压接的圆周肋。

(6)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上述电池组还具备容纳上述电池座的外包装壳,

在上述外包装壳的底面部的周缘形成有排水孔。

(7)

根据(6)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与上述外包装壳的底面部的内侧抵接的上述电池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槽。

(8)

根据(7)所述的电池组,其中,上述多个槽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与上述排水孔相对的位置。

(9)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上述电池组还具备容纳上述电池座的外包装壳,

在上述外包装壳的底面部的周缘形成有周状的排水槽。

(10)

根据(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与上述外包装壳的底面部的内侧抵接的上述电池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槽。

(11)

根据(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上述多个槽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与上述周状的排水槽相对的位置。

(12)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上述电池组还具备容纳上述电池座的外包装壳,

在上述外包装壳的内侧具有与上述电池座接触的突起部。

(13)

根据(1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上述外包装壳由上部外包装壳和与该上部外包装壳配合的下部外包装壳形成,

在上述上部外包装壳和上述下部外包装壳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与上述电池座接触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

(14)

一种电子设备,具备(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作为电力供给源。

(15)

一种车辆,具备:

(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

转换部,将从该电池组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驱动力;

驱动部,根据该驱动力进行驱动;以及

控制部,控制该电池组的使用状态。

(16)

一种电动工具,具备:

(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以及

可动部,电力从该电池组供给到上述可动部。

(17)

一种电力储存系统,具备:

(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

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气设备,电力从该电池组供给到上述电气设备;以及

控制部,控制从该电池组对该电气设备的电力供给。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座

101收容孔

102电池收容部

103圆周肋

104肋孔

105上表面部

106、108侧面部

107底面部

200电池

201座槽

300电池块

301a、301b金属板

302a、302b连接端子部

401a、401b弯曲部

402贯通孔

500、800、901、1001、1101电池组

501、801上部外包装壳

502、802下部外包装壳

503排水孔

504保护电路基板

505狭缝

803a、803b、804突起部

805电池块容纳部

806排水槽

61a、61b凸部

62顶盖

63凸缘部

64电池容器

65树脂管

71框体

72控制部

73发动机

74电动机

75差动装置

76发电机

80变速器

81离合器

82、83逆变器

84各种传感器

85前轮用驱动轴

86前轮

87后轮用驱动轴

88后轮

90房屋

91控制部

92智能电表

93集线器

94电气设备

95自发电用发电机

96电动车辆

97集中型电力系统

98工具主体

99控制部

110钻头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