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7933发布日期:2018-08-01 02:3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安装有杆的杆式连接器,通过杆进行收纳有具有突片部的阳端子零件的阳连接器和对象侧的阴连接器的嵌合动作(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杆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阳连接器,通过将杆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从而能使两连接器正规嵌合。阳连接器具备移动盘,其具有阳端子零件的突片部可贯通的贯通孔。随着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的嵌合的进行,移动盘能从突片部的前端侧移动到基端侧。阳连接器的壳体具有罩部,其能外嵌于阴连接器的壳体,杆具有沿着罩部的两侧面延伸的一对臂部。移动盘收纳于罩部的内部,具备沿着罩部的内表面延伸的筒状的周壁部。

在杆的臂部设有弹性卡止片,其作为用于将杆保持在初始位置的手段而发挥功能。弹性卡止片形成为悬臂状,其前端部突出设置有能和罩部卡止的卡止突起。在罩部形成有可让卡止突起进入的第1沟部,通过进入第1沟部的卡止突起卡止在第1沟部的周缘部,从而杆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在移动盘的周壁部,在对应罩部的第1沟部的位置形成有第2沟部。当阴连接器的壳体内嵌于阳连接器的罩部时,卡止解除肋会进入第1沟部及第2沟部,与第1沟部内的卡止突起干扰而将卡止突起从第1沟部向外侧推出。据此,卡止突起与第1沟部的周缘部的卡止状态解除,使得杆能够向嵌合位置侧转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21308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欲解决之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构成中,由于在移动盘必须形成能够让阴连接器的卡止解除肋通过的比较大的沟部(开口),故存在难以提升强度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强度的杆式连接器。

用以解决课题之手段

本发明的杆式连接器,其具备阳壳体和杆,该阳壳体收纳具有突片部的阳端子零件,该杆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阳壳体,通过所述杆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从而使得所述阳壳体与对象侧的阴壳体嵌合,所述阳壳体具备罩部和移动盘,该罩部能包围所述突片部,该移动盘具有所述突片部能贯通的贯通孔,所述移动盘能在所述阳壳体与所述阴壳体的嵌合方向移动,所述杆具有板部,其沿着所述阳壳体的外表面延伸,所述移动盘具有壁部,其沿着所述罩部的内表面延伸并且能外嵌于所述阴壳体,所述杆的板部具有初始锁定部,当所述杆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初始锁定部与所述罩部卡止而限制所述杆向所述嵌合位置侧的转动,所述移动盘的壁部具有锁定解除部,该锁定解除部能以通过与嵌合于内侧的所述阴壳体的抵接而将所述初始锁定部向卡合解除方向按压的方式位移,所述锁定解除部通过利用细长的狭缝而与周围切断分离而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移动盘的壁部可以不必形成如以往那样大的沟部,故能够提升强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杆式连接器,是表示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临时嵌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正规嵌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阴壳体的正视图。

图4是阴壳体的侧视图。

图5是阳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6是移动盘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初始锁定部的锁定状态的阳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相当于图5中a-a位置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初始锁定部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之杆式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相当于图5中a-a位置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达到正规嵌合状态时的锁定解除部之杆式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相当于图5中a-a位置的剖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如以下所示。

本发明的杆式连接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锁定解除部具有突出部,其向所述壁部的内侧突出,通过所述阴壳体的外表面抵接所述突出部,从而使得所述锁定解除部位移。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在阴壳体的外表面可以不突出设置用于解除初始锁定的解除用肋,故能够使阴壳体的构造简单化。

另外,本发明的杆式连接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锁定解除部的突出部具备锥面,其以越往所述阴壳体的嵌合方向前侧突出量越大的方式倾斜。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随着阴壳体的前进,锁定解除部的位移量逐渐增加,故能够使阳壳体与阴壳体平稳地嵌合。

另外,本发明的杆式连接器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锁定解除部及所述阴壳体具备脱离限制部,其通过互相卡止而限制所述阴壳体的脱离。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脱离限制部能够防止杆转动操作前阴壳体脱落。

<实施例>

以下,针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例参照图1~图9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杆式连接器具备:能够互相嵌合的成一对的阳连接器m及阴连接器f;和在将阳连接器m及阴连接器f嵌合或脱离时被操作的杆50。以下,在各构成部件中,将两个连接器m、f的嵌合面侧(在阳连接器m中为图1的左侧,在阴连接器f中为图1的右侧)分别设为前方,另外将图1的上侧设为上方,下侧设为下方以进行说明。

阴连接器f具备连接于未图示电线的末端部的阴端子零件和收纳阴端子零件的阴壳体10。

阴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3所示,形成为整体在横向上较长的块状,内部能收纳多个阴端子零件。

在阴壳体10的左右两侧面(长边方向的两端面)设有一对突起部(以下称为阴侧突起部11)。阴侧突起部11能够进入到后述的移动盘30的沟(以下称为盘沟34)。

阴侧突起部11的基端侧的部分设有贯通部12,其从移动盘30的内侧贯穿到外侧。如图4所示,贯通部12形成为具有前后方向较长的长方形剖面的方柱状。

阴侧突起部11的前端侧的部分被设为第1凸轮部13,其构成能够与杆50的凸轮沟58卡合的凸轮销的一部分。第1凸轮部13与后述的移动盘30的第2凸轮部35嵌合,而与第2凸轮部35一并构成凸轮销。第1凸轮部13的前后两面呈圆弧状,构成凸轮销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其中,第1凸轮部13在前后方向的尺寸比贯通部12在前后方向的尺寸稍微小一些。

另外,在阴壳体10的左右两侧面设置有脱离限制部r,在杆50被转动操作之前,阴连接器f和阳连接器m临时嵌合的状态下,脱离限制部r限制阴连接器f脱离(参见图4)。针对脱离限制部r在后面会有详细说明。

阳连接器m具备:连接在未图示的电线的末端部的阳端子零件;收纳阳端子零件的阳壳体20;以及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于阳壳体20的杆50。

阳壳体20为合成树脂制,具备收纳多个阳端子零件的端子收纳部21和能外嵌于阴壳体10的罩部22。罩部22形成为从端子收纳部21向前方突出的横向长的方筒状,并且将阳端子零件的突片部t一并包围(参见图5)。

在阳壳体20的左右两侧面设有支承轴24,其成为杆50的转动中心(参见图1)。支承轴24以同轴状的方式突出设置于阳壳体20的左右两侧面。支承轴24在阳壳体20的左右两侧面位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心。

在阳壳体20设有锁定机构20r,其限制抵达嵌合位置的杆50向初始位置侧转动。锁定机构20r设于阳壳体20的前端上侧的角部。

如图5所示,在罩部22的左右两侧壁设有突起部(以下称为阳侧突起部23)和沟部25,该突起部设于后述的移动盘30,该沟部25能让设于杆50的初始锁定部54的锁定突起55及设于移动盘30的锁定解除部38的解除突起42进入。沟部25在罩部22的内周面形成凹陷并在前后方向贯通。

沟部25中的锁定突起55及解除突起42能进入的部分(以下称为初始锁定用沟25a)设于沟部25的下端部。初始锁定用沟25a的深度尺寸(图5中左右方向的尺寸)比阳侧突起部23所进入的部分(以下称为沟主体25b)的深度尺寸小。如图7所示,初始锁定用沟25a延伸到罩部22的里端附近为止。初始锁定用沟25a的周面(下表面)为与初始锁定部54卡止的卡止面26。

如图5所示,在沟主体25b的上表面设有细沟27,后述的阳侧突起部23的立片部37会进入细沟27。细沟27形成为主体大致垂直地切入到沟主体25b的上表面的形态。在细沟27的内侧,沿着立片部37的内侧设有内壁部28。内壁部28设于罩部22的全长,能够引导移动盘30的前后移动。

在罩部22的内侧安装有移动盘30。移动盘30具有突片部t能贯通的贯通孔31,随着阳连接器m与阴连接器f嵌合的进行,移动盘30能够从突片部t的前端侧移动至基端侧(罩部22的里侧)。

移动盘30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形成有多个贯通孔31的盘主体部32和沿着罩部22的内周面的壁部33。盘主体部32形成为横方向长的大致长方形状的板状,壁部33从盘主体部32的外缘部向前方形成方筒状而突出。

在移动盘30的两侧面(壁部33的两侧面)设有一对阳侧突起部23(参见图5及图6)。在阳侧突起部23形成有朝前方开放的形态的盘沟34,盘沟34沿前后方向较长地延长。阴壳体10的阴侧突起部11能从前方进入到盘沟34。

在阳侧突起部23的后端部设有第2凸轮部35,其构成能与杆50的凸轮沟58卡合的凸轮销的一部分。第2凸轮部35突出设置于阳侧突起部23的后端部。第2凸轮部35的外形为大致圆柱形。在第2凸轮部35的内部设有接受部36,阴侧突起部11的第1凸轮部13能从前方进入到接受部36。第2凸轮部35立设于盘沟34的后端部,接受部36与盘沟34连通。

在阳侧突起部23的上表面,遍及阳侧突起部23的全长以大致垂直的方式立起有立片部37。立片部37相对于壁部33的外表面大致平行。

在移动盘30的壁部33形成有锁定解除部38,其能以将后述的杆50的初始锁定部54向卡合解除方向按压的方式而位移(参见图6)。针对锁定解除部38在后面会有详细说明。

杆50为合成树脂制,具备沿着罩部22的左右两侧面(外表面)的一对板部51和连结一对板部51的连结部52。在板部51设有轴接受部53,其能嵌合到设于阳壳体20的左右两侧面的支承轴24(参见图1)。轴接受部53为支承轴24能嵌合的孔。

杆50能以支承轴24为中心在初始位置(参见图1)与嵌合位置(参见图2)之间转动。通过杆50从初始位置转动到嵌合位置,从而阳连接器m与阴连接器f正规嵌合。当杆50位于初始位置时,连结部52位于阳壳体20的后方上侧,当杆50位于嵌合位置时,连结部52位于阳壳体20的前端上侧的角部。在连结部52设有锁定机构50r,当杆50抵达嵌合位置时,锁定机构50r卡止于阳壳体20而限制杆50向初始位置侧转动操作。

在杆50的板部51设有初始锁定部54,当杆50位于初始位置时,初始锁定部54卡止于罩部22的沟部25而限制杆50向嵌合位置侧转动。初始锁定部54设于凸轮沟58的入口附近。初始锁定部54通过狭缝39而形成为与其他部分分离的悬臂状,并能在板部51的厚度方向弹性位移。如图1所示,锁定部在杆50处于初始位置时,初始锁定部54的上端侧为自由端,初始锁定部54的下端侧为基端。初始锁定部54的上端位于比轴接受部53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7所示,在初始锁定部54设有锁定突起55,其进入罩部22的初始锁定用沟25a而能够卡止于卡止面26。锁定突起55突出设置于初始锁定部54的上端(自由端)的内侧,锁定突起55的下表面卡止于初始锁定用沟25a的卡止面26。锁定突起55进入到初始锁定用沟25a的比后端部靠前方的部位,成为在初始锁定用沟25a的后端部隔着空间部29的状态。锁定突起55的前表面56为越往后方突出量越大的倾斜面,锁定突起55的突出面57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平坦面。

然后,在移动盘30设有锁定解除部38,其能以将初始锁定部54向卡合解除方向按压的方式位移。如图6所示,锁定解除部38是通过在移动盘30的壁部33利用细长的狭缝39而与周围切断分离而形成。锁定解除部38是从壁部33的后端向前方延伸的一对细长的狭缝39之间的部分,一对狭缝39大致上互相平行。一对狭缝39当中的一侧的狭缝39沿着阳侧突起部23的下缘延伸。

锁定解除部38形成为前端侧为基端且后端侧为自由端的悬臂状,能够向壁部33的内外方向弹性位移。

如图7所示,锁定解除部38具备延长部41和解除突起42,该延长部41具有和壁部33同等厚度尺寸并于前后方向延伸,该解除突起42于延长部41的后端(自由端)向外突出设置。延长部41在杆5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向与初始锁定部54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

解除突起42能随着延长部41的弹性位移而按压初始锁定部54的锁定突起55。解除突起42为山状,解除突起42的前后两面倾斜。如图8所示,在锁定解除部38位移而初始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中,解除突起42的后表面43在与锁定突起55的突出面57抵接的状态下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

锁定解除部38具有突出部44,其向壁部33的内侧突出。通过阴壳体10的外表面与突出部44抵接,从而锁定解除部38向壁部33的外侧位移。

突出部44设于延长部41的后端部,呈现为遍及延长部41的整个宽度(上下方向的宽度)突出的形态,并且形成于比解除突起42在前后方向广的范围(参见图7)。

突出部44的前表面为锥面,其朝向阴壳体10的嵌合方向前侧突出量逐渐增大(以下称为第1锥面45)。第1锥面45与解除突起42的倾斜面相比斜度较平缓。

如图8所示,在锁定解除部38及阴壳体10具备脱离限制部r,通过互相卡合而限制阴壳体10的脱离。脱离限制部r具有在阳连接器m与阴连接器f临时嵌合的状态(凸轮销进入凸轮沟58的状态,位于初始位置的杆50向嵌合位置侧转动前的状态)下能够互相凹凸嵌合的凸部46和凹部14。

凸部46突出设置于锁定解除部38。凸部46设于锁定解除部38的突出部44的突出端(突出部44的前后的倾斜面所交叉的部位)。凸部46与突出部44相比宽度尺寸(图5的上下尺寸)小,凸部46位于突出部44的宽度方向中的中央。凸部46为山状,凸部46的前后两面倾斜。凸部46的前侧的倾斜面为锥面,其朝向阴壳体10的嵌合方向前侧突出量逐渐增大(以下称为第2锥面47)。第2锥面47的倾斜的斜度比第1锥面45的倾斜的斜度大。

凹部14在阴壳体10的左右两侧面凹陷而形成。凹部14位于阴侧突起部11的下方(参见图4)。凹部14以凸部46能嵌合的形状凹陷,前后两面倾斜。如图8所示,凹部14的前表面设有钩止面15,其能钩止在凸部46的后表面。钩止面15相对于前后方向为接近大致垂直的角度。凹部14的前表面为退避面16,其配置在离凸部46一段距离的位置。退避面16与钩止面15相比斜度较平缓。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中杆式连接器的嵌合作业的一例。

如图7所示,嵌合前的阳连接器m中,移动盘30保持于初始位置(盘主体部32位于从罩部22的里面向前方离开隔着一段距离的位置),突片部t的前端部支承于各贯通孔31。另外,杆50配置于初始位置,通过初始锁定部54的锁定突起55卡止于罩部22而限制杆50的转动。此时,初始锁定部54为未弹性变形的自然状态。另一方面,锁定解除部38的解除突起42配置于初始锁定部54的锁定突起55的附近,锁定突起55的突出面57与解除突起42的后表面43靠近或抵接。锁定解除部38为未弹性变形的自然状态。另外,移动盘30的第2凸轮部35进入到凸轮沟58的入口。

首先,将阳连接器m与阴连接器f临时嵌合。当阴连接器f嵌入阳连接器m的罩部22时,阴壳体10的外表面会与锁定解除部38的突出部44的第1锥面45抵接,使得锁定解除部38逐渐地向外侧弹性位移。伴随于此,锁定解除部38的解除突起42将初始锁定部54的锁定突起55向外侧挤压,使得初始锁定部54逐渐地向外侧弹性位移。进而,阴壳体10的外表面与凸部46的第2锥面47接触,而进一步使锁定解除部38向外侧弹性位移。接着,初始锁定部54的锁定突起55成为整体从沟部25挤出至外侧的状态。然后,如图8所示,当阴连接器f位于临时嵌合位置时,阴壳体10的凹部14抵达锁定解除部38的凸部46的位置,使得凸部46嵌入凹部14而发挥脱离限制部r的功能。伴随于此,锁定解除部38及初始锁定部54稍微向内侧位移。然而锁定突起55成为整体从沟部25出来的状态。如此一来,初始锁定部54的锁定状态被解除,阳连接器m与阴连接器f成为临时嵌合状态。

在阴连接器f与阳连接器m的临时嵌合状态中,阴壳体10的前表面与移动盘30的盘主体部32处于接近或抵接的状态。另外,进入移动盘30的盘沟34而前进的阴壳体10的阴侧突起部11抵达盘沟34的后端部,而成为第1凸轮部13嵌合于第2凸轮部35的接受部36的状态。当杆50位于初始位置时,由于第1凸轮部13能从第2凸轮部35的接受部36脱离,故阴连接器f有可能因本身重量等而坠落。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构成,由于脱离限制部r发挥功能,故能够防止像那样的阴连接器f的脱离。

接着,将杆50向嵌合位置转动。当将连结部52向前方推动时,杆50会转动,成为凸轮沟58的侧缘部封闭第2凸轮部35的接受部36的状态,使得阴连接器f的脱离受到限制。另外,伴随着杆50的转动,移动盘30和阴连接器f一并移动至罩部22的里侧,进入初始锁定用沟25a的解除突起42在初始锁定用沟25a内向后方推进。其中,凸部46与凹部14保持卡止的状态。

接着,如图9所示,阴连接器f及移动盘30抵达罩部22的里端,解除突起42进入初始锁定用沟25a的空间部29,阳端子零件与阴端子零件电连接。杆50抵达嵌合位置,杆50的锁定机构50r与阳壳体20的锁定机构20r作动,使得杆50向初始位置侧的返回受到限制。如此一来,阳连接器m与阴连接器f形成正规的嵌合状态。

接着针对如上述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杆式连接器,具备阳壳体20和杆50,阳壳体20收纳具有突片部t的阳端子零件,杆50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于阳壳体20,通过杆50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转动而使得阳壳体20与阴壳体10嵌合。阳壳体20具备罩部22和移动盘30,罩部22能包围突片部t,移动盘30具有突片部t能贯通的贯通孔31而能在阳壳体20与阴壳体10的嵌合方向移动。杆50具有沿着阳壳体20的外表面的板部51,移动盘30具有沿着罩部22的内表面并且能外嵌于阴壳体10的壁部33。在杆50的板部51设有初始锁定部54,当所述杆50位于初始位置时,初始锁定部54与罩部22卡止而限制杆50向嵌合位置侧的转动,在移动盘30的壁部33形成有锁定解除部38,锁定解除部38与其周围被被细长的狭缝39切断分离,锁定解除部38能以通过与嵌合于内侧的阴壳体10抵接而将初始锁定部54向卡合解除方向按压的方式位移。根据该构成,由于在移动盘30的壁部33可以不必形成如以往那样大的沟部,故能够提升强度。因此,能够解决移动盘30强度不足的问题。

另外,锁定解除部38具有突出部44,其向壁部33的内侧突出,通过阴壳体10的外表面与突出部44抵接,从而锁定解除部38位移。此处,如以往的方式当在阴壳体的侧面增设用于解除初始锁定的解除用肋的情况下,当阴壳体坠落时等,该肋有可能损坏,但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可以不在阴壳体10的外表面增设那种肋,故能够消除在坠落时等阴壳体的一部分会损坏的可能。另外,由于可以不在阴壳体10增设解除用的肋,故能够使阴壳体10的构造简单化。

另外,锁定解除部38的突出部44具备第1锥面45,其朝向阴壳体10的嵌合方向前侧突出量逐渐增大。根据这种构成,由于随着阴壳体10的前进情况锁定解除部38的位移量会增加,故能够使阳壳体20与阴壳体10顺利地嵌合。

另外,锁定解除部38及阴壳体10具备脱离限制部r,通过互相卡合而限制阴壳体10的脱离。根据这种构成,通过脱离限制部r能够防止阴壳体10在杆转动操作前阴壳体脱落。因此,能够提升杆式连接器的嵌合作业性。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未局限于上述记述及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的实施例亦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例中,初始锁定部54及锁定解除部38是设为悬臂状,但并不局限于此,该等皆可为双支承状。

(2)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解除部38设有突出部44,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在锁定解除部不设置突出部,而在阴壳体侧设置突出部。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由于能够相比于现有的解除用肋减小突出部的突出尺寸,故不易造成坠落等损坏。

(3)在上述实施例中,将脱离限制部r的凸部46设于锁定解除部38并将凹部14设于阴壳体10,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将凸部设于阴壳体,凹部设于锁定解除部。

附图标记说明

r…脱离限制部、t…突片部、10…阴壳体、20…阳壳体、22…罩部、30…移动盘、31…贯通孔、33…壁部、38…锁定解除部、39…狭缝、44…突出部、45…第1锥面、50…杆、51…板部、54…初始锁定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