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5570发布日期:2018-12-25 19:4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电路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配线用断路器及漏电断路器等电路断路器。

背景技术

电路断路器与其它设备同样地,不断地小型化,但由于为了稳定的通电所需要的触点接触压力对应于额定电流而被大致确定,因此难以减轻电路的开闭操作所需要的负载。因此,伴随着电路断路器的小型化,开闭操作所需要的负载有增加的倾向。通过将操作手柄的凸出方向的长度延长,从而能够在力点将需要的负载减小,但电路断路器的外形尺寸会变大,这与小型化相悖。

因此,已知一种延长手柄,其在开闭操作时安装于操作手柄而将开闭操作所需要的负载减小。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延长手柄,其安装于操作手柄的顶端部而将凸出方向的长度延长。

另外,由于电路断路器被用于开闭主电源的用途,因此已知为了防止意外开闭而对操作手柄的位置进行限制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即,通过在操作手柄的空洞部容纳锁止部件的一部分,从而对操作手柄的位置进行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73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48685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延长手柄在不进行开闭操作时,需要确保从操作手柄取下而保管的场所,还有丢失的风险。另外,在将专利文献1的延长手柄安装于专利文献2的操作手柄的情况下,由于将操作手柄的空洞部覆盖,因此在安装了延长手柄的状态下难以锁止操作手柄。而且,需要分别准备并安装延长手柄和锁止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具备延长手柄的电路断路器,该延长手柄使用方便且具有锁止操作手柄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的电路断路器具备:开闭机构部,其进行电路的开闭;外壳,其容纳所述开闭机构部;操作手柄,其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外壳的开口部凸出,使所述开闭机构部进行所述电路的开闭;以及延长手柄,其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所述转动,可在移动所述操作手柄的操作位置、和通过向所述外壳的卡合而限制所述操作手柄的移动的限制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取得如下效果,即,延长手柄使用方便且具有锁止操作手柄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跳闸状态的外观斜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断开状态的外观斜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断开锁止状态的外观斜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i-ii线的矢向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操作手柄的外观斜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操作手柄的侧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iv-iv线的矢向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延长手柄的外观斜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延长手柄的正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延长手柄的侧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延长手柄的后视图

图12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延长手柄向操作手柄安装前的状态的放大斜视图

图13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延长手柄向操作手柄安装后的状态的放大斜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闭合锁止操作的说明图

图15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闭合锁止操作的说明图

图16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闭合锁止操作的说明图

图17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断开锁止操作的说明图

图18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断开锁止操作的说明图

图19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断开锁止操作的说明图

图20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增强部件的外观斜视图

图22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增强部件向操作手柄安装前的状态的放大斜视图

图23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增强部件向操作手柄安装后的状态的放大斜视图

图24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外观斜视图

图25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追加部件的外观斜视图

图26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追加部件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追加部件向延长手柄安装前的状态的图

图28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安装有追加部件的延长手柄的外观斜视图

图29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安装有追加部件的延长手柄的侧视图

图30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外观斜视图

图31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锁止辅助部件的外观斜视图

图32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安装了锁止辅助部件的状态的延长手柄的外观斜视图

图33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安装了锁止辅助部件的状态的延长手柄的侧视图

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将锁止辅助部件向延长手柄安装后的状态的外观斜视图

图35是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36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手柄的结构的图

图37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手柄的结构的图

标号的说明

1、1c外壳,2、2d操作手柄,3、3c、3d延长手柄,4增强部件,5追加部件,6锁止辅助部件,7锁止装置,11电源侧端子,12负载侧端子,13开闭机构部,14固定接触件,15可动接触件,16消弧装置,17、33c卡合凹部,17c、33、52卡合凸部,

18开口部,19上表面,21凸缘部,22、32、22d把持部,23基部,24、24a、24b壁部,25、82旋转轴,31轴支承部,34、53、63、81支撑部,35、64止动件,36、41、71轴支承空间部,37、42、72切口部,38、39、66贯通孔,51、61连接部,55、56、65凸部,62接触部,100、100a、100b、100c电路断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断路器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由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断路器100的跳闸状态的外观斜视图,图2是表示电路断路器100的断开状态的外观斜视图。图3是表示电路断路器100的断开锁止状态的外观斜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ii-ii线的矢向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断路器100具备:外壳1;操作手柄2,其至少一部分从外壳1的开口部18凸出;以及延长手柄3,其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操作手柄2。下面,为了方便说明,将电路断路器100的跳闸状态下的操作手柄2的凸出方向设为上方向及z轴方向的正方向,将从z轴方向观察的操作手柄2的移动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及x轴方向。另外,将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及y轴方向。

如图4所示,电路断路器100具备:电源侧端子11,其与未图示的电源侧电线连接;以及负载侧端子12,其与未图示的负载侧电线连接。下面,有时将电路断路器100中的电源侧端子11侧记载为电源侧,将电路断路器100中的负载侧端子12侧记载为负载侧。

在外壳1中具备:开闭机构部13,其进行电路的开闭;固定接触件14,其与电源侧端子11连接;可动接触件15,其与负载侧端子12电连接,由开闭机构部13驱动;以及消弧装置16,其将在固定接触件14和可动接触件15之间产生的电弧截断。

操作手柄2固定于开闭机构部13中的未图示的操作部,其至少一部分经由形成于外壳1的上表面侧的开口部18凸出。通过在开口部18的范围内对从操作手柄2的开口部18的凸出部分进行操作,从而能够进行电路断路器100的接通和断开的切换,即,使开闭机构部13进行电路的开闭。

例如,通过操作手柄2向电源侧的移动,操作开闭机构部13而将可动接触件15向固定接触件14移动,可动接触件15与固定接触件14接触。由此,将电源侧端子11和负载侧端子12电连接且电路变为闭合状态,包含电路在内的回路变为接通。

另外,通过从电路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操作手柄2向负载侧的移动,从而操作开闭机构部13而将可动接触件15向从固定接触件14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将电源侧端子11和负载侧端子12电切断而电路变为断开状态,包含电路在内的回路变为断开。使电路成为闭合状态的操作为闭合操作,使电路成为断开状态的操作为断开操作。将闭合操作及断开操作总称地称为开闭操作。另外,将在闭合状态下进行锁止的情况称为闭合锁止或on锁止,将在断开状态下进行锁止的情况称为断开锁止或off锁止。

电路断路器100是对过电流进行检测而通过开闭机构部13将电路截断的配线用断路器,也可以是对漏电流进行检测而通过开闭机构部13将电路截断的漏电断路器或其它的断路器。在利用电路断路器100检测出过电流的情况下,通过开闭机构部13使可动接触件15从固定接触件14离开而变为跳闸状态。在电路断路器100为跳闸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操作手柄2处于使电路成为断开状态时的断开位置、和使电路成为闭合状态时的闭合位置的中间位置。

延长手柄3通过相对于操作手柄2的转动,在移动操作手柄2的操作位置、和通过向外壳1的卡合从而限制操作手柄2的移动的限制位置进行切换。

在延长手柄3为操作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延长手柄3的顶端在操作手柄2的凸出方向上变为比操作手柄2的顶端更远离外壳1的位置。另外,操作手柄2以处于外壳1的内部的开闭机构部13的旋转轴为支点,在开口部18内的电源侧和负载侧之间以开闭机构部13的旋转轴为中心弧状地移动。

因此,在延长手柄3的转动位置为操作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以比向操作手柄2的操作力低的操作力对延长手柄3进行操作,通过向延长手柄3的操作,能够使操作手柄2容易地移动。图2表示出操作手柄2向负载侧移动后的状态。

另外,延长手柄3具有限制操作手柄2的移动的锁止功能。在延长手柄3的转动位置从图2所示的操作位置向图3所示的限制位置变更的情况下,在延长手柄3设置的凸形状的卡合凸部33卡合于在外壳1的开口部18的周围的区域设置的凹形状的卡合凹部17中。由此,限制操作手柄2的移动,操作手柄2变为锁止后的状态。外壳1的卡合凹部17为第1卡合部的一个例子,延长手柄3的卡合凸部33为第2卡合部的一个例子。

如上所述,由于延长手柄3通过转动,在移动操作手柄2的操作位置、和限制操作手柄2的移动的限制位置进行切换,因此能够一边容易地进行开闭操作,一边通过简单的动作锁止开闭操作。另外,在锁止操作手柄2的情况下,不需要将延长手柄3从操作手柄2取下而保管,也没有丢失的风险。如上所述,电路断路器100的延长手柄3使用方便且具有锁止操作手柄2的功能,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下面,对操作手柄2及延长手柄3更具体地进行说明。首先,对操作手柄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操作手柄2的外观斜视图,图6是操作手柄2的侧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iv-iv线的矢向剖视图。

如图5~图7所示,操作手柄2具备:凸缘部21,其形成为弧状;以及把持部22,其形成于凸缘部21的中央部,从凸缘部21凸出地形成。把持部22具备:基部23,其与凸缘部21连接;一对壁部24a、24b,其从基部23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凸出地形成;以及旋转轴25,其处在一对壁部24a、24b之间,将一对壁部24a、24b之间彼此连结。一对壁部24a、24b之间的顶端形成为弧状。此外,以下有时不区别壁部24a、24b而记载为壁部24。

旋转轴25形成为圆柱状。旋转轴25的轴线方向是与操作手柄2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因此,延长手柄3相对于操作手柄2的转动方向与操作手柄2的移动方向垂直,在对把持部22施加操作力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延长手柄3围绕旋转轴25意外地旋转。此外,如果旋转轴25的轴线方向为沿着操作手柄2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则也可以不与操作手柄2的移动方向平行。

另外,旋转轴25形成在操作手柄2中的从外壳1凸出的凸出部分。因此,能够使延长手柄3在比外壳1高的位置旋转,能够容易进行延长手柄3的从操作位置向限制位置的转动。

操作手柄2为例如通过树脂成型而构成的部件。如图6所示,由于基部23、一对壁部24a、24b、以及旋转轴25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提高把持部22的薄壁部分即壁部24a、24b的刚性。

下面,对延长手柄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为延长手柄3的外观斜视图,图9为延长手柄3的正视图,图10为延长手柄3的侧视图,图11为延长手柄3的后视图。

如图8~图11所示,延长手柄3具备:轴支承部31,其接收操作手柄2的旋转轴25;把持部32,其与轴支承部31连接,在开闭操作时被把持而在开闭操作时成为力点;卡合凸部33,其卡止于外壳1的卡合凹部17;支撑部34,其与把持部32的基端连接,对卡合凸部33进行支撑;以及止动件35,其与把持部32的基端连接,限制操作手柄2的转动。

如图11所示,轴支承部31具备:轴支承空间部36,其被插入旋转轴25;以及切口部37,其具有比旋转轴25的轴径小的宽度l1的空隙,形成从旋转轴25外通向轴支承空间部36的引导空间。切口部37具有下述形状:从随着从旋转轴25外朝向轴支承空间部36而宽度连续地变小的区域起,宽度l1的区域直至轴支承空间部36为止相连续。因此,能够使旋转轴25容易地进入切口部37。

另外,轴支承部31由可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通过进入切口部37的旋转轴25朝向轴支承空间部36不断移动,由于切口部37的弹性变形而使切口部37的宽度l1逐渐拓宽。因此,旋转轴25能够通过轴支承空间部36,旋转轴25通过切口部37而向轴支承空间部36插入。

由于与轴支承空间部36连接的切口部37的宽度具有比旋转轴25的轴径小的宽度l1,因此在旋转轴25向轴支承空间部36插入后,可限制旋转轴25从轴支承空间部36的脱落。另外,通过相对于旋转轴25的轴径对宽度l1进行适当地调整,可以成为只要不从下方插入平头螺丝刀形状的工具等,旋转轴25就难以从轴支承部31脱出的状态。

切口部37的延伸方向和延长手柄3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40度~50度的范围,例如为45度。由此,在延长手柄3的位置处于操作位置及限制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旋转轴25进一步难以从轴支承部31脱出。此外,角度θ并不限于上述角度。

轴支承部31的厚度,即轴支承部31的x轴方向的长度与壁部24a、24b之间的距离为相同长度,由此,在将延长手柄3安装于操作手柄2的情况下,能够对操作手柄2的操作方向的强度进行增强。此外,只要能够对操作手柄2的操作方向的强度进行增强即可,轴支承部31的厚度也可以不同于壁部24a、24b之间的距离。

把持部32具有贯通孔38、39。贯通孔38、39被沿着延长手柄3的长度方向即z轴方向配置。各贯通孔38、39是沿着前后方向即x轴方向形成的贯通孔。此外,作为把持部32,如果不在延长手柄3安装其它部件,则也可以不设置贯通孔38、39。

卡合凸部33具有向与延长手柄3的延伸方向和操作手柄2的移动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即y轴方向凸出的凸形状,从x轴方向观察,如图9及图11所示,在y轴方向上与轴支承部31及支撑部34相比位于外侧。卡合凸部33的顶端具有锥形面。此外,卡合凸部33的顶端也可以形成为曲面状。

支撑部34处于与轴支承部31相对的位置。因此,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将延长手柄3安装于操作手柄2的状态下,操作手柄2的把持部22的壁部24a、24b的任意者成为夹在轴支承部31和支撑部34之间的位置。因此,通过将轴支承部31和支撑部34的间隔设为与壁部24a、24b的厚度相同的长度,从而能够将延长手柄3稳定地向操作手柄2安装。

止动件35在左右方向即y轴方向上形成于卡合凸部33凸出的方向的相反侧。止动件35的下端在将延长手柄3安装于操作手柄2的情况下与操作手柄2的壁部24的上端相比位于下方。因此,通过止动件35,将延长手柄3的转动位置限制在操作位置和限制位置之间的范围。操作位置和限制位置之间的转动角度为85度~95度的范围,例如为90度,但并不限于该角度。

下面,对延长手柄3向操作手柄2的安装进行说明。图12是放大表示延长手柄3向操作手柄2安装前的状态的放大斜视图,图13是放大表示延长手柄3向操作手柄2安装后的状态的放大斜视图。如图12所示,将延长手柄3配置为在操作手柄2的上方且切口部37与操作手柄2的旋转轴25相对。

之后,使延长手柄3向下方移动,将操作手柄2的旋转轴25经由延长手柄3的轴支承部31的切口部37向轴支承空间部36插入。由此,将延长手柄3的轴支承部31安装在操作手柄2的旋转轴25,将延长手柄3以旋转轴25为中心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操作手柄2。

另外,如图13所示,在延长手柄3处于操作位置的情况下,止动件35的下端与壁部24a的上端相比处于下方的位置。因此,在向y轴的负方向的力,即,使延长手柄3从操作位置向限制位置的相反方向转动的力作用于延长手柄3的情况下,止动件35的下端卡止于壁部24a的上端部,限制延长手柄3的转动。

下面,对将电路断路器100的状态从断开状态或跳闸状态设为闭合状态,并且锁止操作手柄2的操作,即闭合锁止操作进行说明。图14~图16是闭合锁止操作的说明图。

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延长手柄3的把持部32在操作手柄2的凸出方向上处于比操作手柄2远离外壳1的位置。因此,为了将操作手柄2向闭合位置操作而向把持部32施加的力能够比对操作手柄2的把持部22施加的力小,能够使操作手柄2容易地移动。

通过使延长手柄3的把持部32向电源侧即x轴的负方向移动,从而从图14所示的状态变为图15所示的状态。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在延长手柄3的卡合凸部33相对于操作手柄2配置于电源侧的状态下将延长手柄3向操作手柄2安装。

因此,通过使延长手柄3转动而使延长手柄3的位置从操作位置向限制位置移动,如图16所示,延长手柄3的卡合凸部33被配置在设置于外壳1的负载侧的卡合凹部17内。

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下,在操作手柄2的操作方向上,卡合凸部33和卡合凹部17相对。因此,在试图使操作手柄2向负载侧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卡合凸部33和卡合凹部17的卡合,限制操作手柄2向负载侧的移动。

下面,对将电路断路器100的状态从闭合状态或跳闸状态设为断开状态,并且锁止操作手柄2的操作,即断开锁止操作进行说明。图17~图19是断开锁止操作的说明图。

在使操作手柄2向断开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在延长手柄3的卡合凸部33相对于操作手柄2配置于负载侧的状态下将延长手柄3向操作手柄2安装。通过使延长手柄3的把持部32向负载侧移动,从而从图17所示的状态变为图18所示的状态。

通过使图18所示的状态的延长手柄3转动而使延长手柄3的位置从操作位置向限制位置移动,从而如图19所示,延长手柄3的卡合凸部33被配置在设置于外壳1的负载侧的卡合凹部17内。因此,在试图使操作手柄2向电源侧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卡合凸部33和卡合凹部17的卡合,限制操作手柄2向电源侧的移动。

另外,如图19所示,由于延长手柄3向外壳1的上表面19的接触而限制延长手柄3的转动,由此使延长手柄3停止在限制位置,因此能够避免使延长手柄3停止在限制位置的结构变得复杂的情况。另外,由于除了把持部32的基端部分,支撑部34也向外壳1的上表面19接触,因此与支撑部34没有向上表面19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延长手柄3向上表面19的接触面积增加,能够稳定限制延长手柄3的转动。

图20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0所示,在通过延长手柄3将操作手柄2锁止在断开位置的情况下,作为延长手柄3,在操作手柄2的凸出方向dp上,距外壳1最远的位置为与操作手柄2相同的位置p1。

因此,即使在使用延长手柄3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不需要向操作手柄2的操作的状况下的电路断路器100的外形尺寸的大型化。也与操作手柄2处于闭合位置及跳闸位置的情况相同。此外,作为延长手柄3,在操作手柄2的凸出方向dp上,距外壳1最远的位置也可以成为与操作手柄2的位置p1相比接近外壳1的位置。

另外,在操作手柄2处于断开位置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延长手柄3与操作手柄2一起相对于z轴倾斜,但由于卡合凸部33变为与z轴平行,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卡合凸部33向卡合凹部17的插入。这也与操作手柄2处于闭合位置的情况相同。此外,在操作手柄2处于闭合位置或断开位置的情况下,卡合凸部33位于卡合凹部17内即可,在操作手柄2处于闭合位置或断开位置的情况下卡合凸部33并不限于与z轴平行。

能够在操作手柄2安装增强部件4以代替延长手柄3。通过将增强部件4安装在操作手柄2,即使在没有安装延长手柄3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操作手柄2的强度降低。图21是增强部件4的外观斜视图。

如图21所示,增强部件4具备:轴支承空间部41,其被插入旋转轴25;以及切口部42,其具有比旋转轴25的轴径小的宽度l2的空隙并形成从旋转轴25外通向轴支承空间部41的引导空间。

由于增强部件4与轴支承部31相同地,由可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因此切口部42具有下述形状:从随着从旋转轴25外朝向轴支承空间部41而宽度连续地变小的区域起,宽度l2的区域直至轴支承空间部41为止相连续。因此,与切口部37相同地,通过切口部42的弹性变形将切口部42的宽度l2拓宽,能够将旋转轴25向轴支承空间部41插入。

另外,增强部件4与轴支承部31相同地,在旋转轴25向轴支承空间部41插入后,限制旋转轴25的从轴支承空间部41的脱落,能够使旋转轴25处于难以从增强部件4脱出的状态。

图22是放大表示增强部件4向操作手柄2安装前的状态的放大斜视图,图23是放大表示增强部件4向操作手柄2安装后的状态的放大斜视图。如图22所示,将增强部件4配置为在操作手柄2的上方且切口部42与操作手柄2的旋转轴25相对。

之后,使增强部件4向下方移动,将操作手柄2的旋转轴25经由增强部件4的切口部42向轴支承空间部41插入。由此,如图23所示,增强部件4被安装在操作手柄2。

在图23所示的状态下,增强部件4处于被操作手柄2的壁部24a、24b夹着的位置,通过增强部件4将操作手柄2的操作方向的强度增强。此外,增强部件4的厚度为与壁部24a、24b之间的距离相同的长度,增强部件4在与壁部24a、24b接触的状态下被保持于操作手柄2,但只要能够将操作手柄2的操作方向的强度增强即可。即,增强部件4的厚度也可以比壁部24a、24b之间的距离短。

另外,增强部件4的上部形成为与壁部24a、24b的上部相同的形状,在将增强部件4安装于操作手柄2的状态下,增强部件4的高度与操作手柄2的高度相等。另外,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的增强部件4的长度与操作手柄2的把持部22的y轴方向的长度相同。因此,在将增强部件4安装在操作手柄2的把持部22的情况下,增强部件4没有从把持部22凸出,能够避免电路断路器100的外形尺寸的大型化。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断路器100具备:开闭机构部13,其进行电路的开闭;外壳1,其容纳开闭机构部13;操作手柄2,其至少一部分从外壳1的开口部18凸出,使开闭机构部13进行电路的开闭;以及延长手柄3,其可转动地安装于操作手柄2。延长手柄3通过转动,在移动操作手柄2的操作位置、和通过向外壳1的卡合而限制操作手柄2的移动的限制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如上所述,通过转动延长手柄3,从而能够切换延长手柄3的主功能和锁止功能,能够利用一个延长手柄3容易地进行操作手柄2的移动和固定。另外,在锁止操作手柄2的情况下,不需要将延长手柄3从操作手柄2取下而保管,也没有丢失的风险。

另外,外壳1具备卡合凹部17,该卡合凹部17为在开口部18的周围的区域设置的第1卡合部的一个例子。延长手柄3具备:把持部32,其在转动位置为操作位置的情况下在操作手柄2的凸出方向dp上成为比操作手柄2远离外壳1的位置且在开闭操作时成为力点;以及第2卡合凸部33,其在转动位置为限制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与外壳1的卡合凹部17的卡合,从而限制操作手柄2的移动。由于形成于外壳1的第1卡合部相对于外壳1的上表面19形成为凹状,因此能够抑制外壳1的上表面19变高。

另外,作为延长手柄3,在转动位置为限制位置的情况下,在操作手柄2的凸出方向dp上,距外壳1最远的位置与操作手柄2相同,或变为与操作手柄2相比接近外壳1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不需要向操作手柄2的操作的状况下的电路断路器100的外形尺寸的大型化。

另外,延长手柄3具备止动件35,该止动件35对从操作位置向与限制位置的相反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容易地把握从操作位置向限制位置的转动方向,另外,能够防止误操作。

另外,延长手柄3被可拆装地安装于操作手柄2。因此,能够取下延长手柄3,例如,在延长手柄3破损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更换。

另外,操作手柄2具备旋转轴25,该旋转轴25被设置在从开口部18凸出的部分。延长手柄3具备接收旋转轴25的轴支承部31。因此,在外壳1的上方,能够容易地旋转延长手柄3。

另外,旋转轴25沿着操作手柄2的移动方向延伸。因此,延长手柄3相对于操作手柄2的转动方向变为与操作手柄2的移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在对延长手柄3施加操作力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延长手柄3围绕旋转轴25意外地旋转。

另外,把持部22具备一对壁部24a、24b。旋转轴25配置在一对壁部24a、24b之间并将一对壁部24a、24b彼此连结。因此,与不将旋转轴25配置在一对壁部24a、24b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把持部22的薄壁部分即壁部24a、24b的刚性。另外,通过将一对壁部24a、24b和旋转轴25一体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壁部24a、24b的刚性。

另外,轴支承部31由可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具备:轴支承空间部36,其被操作手柄2的旋转轴25插入;以及切口部37,其具有比旋转轴25的轴径小的宽度l1,形成通向轴支承空间部36的引导通路空间。因此,能够将旋转轴25稳定地安装在轴支承部31。

另外,电路断路器100具备增强部件4,该增强部件4安装在操作手柄2的旋转轴25,由可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增强部件4具备:轴支承空间部41,其被操作手柄2的旋转轴25插入;以及切口部42,其具有比旋转轴25的轴径小的宽度l2,形成通向轴支承空间部41的引导通路空间。因此,能够将增强部件4稳定地安装在轴支承部31。

另外,卡合凹部17分别配置在操作手柄2可移动的位置中的使电路处于闭合状态的第1位置即电源侧、和操作手柄2可移动的位置中的使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的第2位置即负载侧。延长手柄3能够以将卡合凸部33相对于操作手柄2选择性地配置在电源侧和负载侧的状态安装在操作手柄2。因此,能够使用具有一个卡合凸部33的延长手柄3进行闭合锁止操作和断开锁止操作,能够提高延长手柄3的便利性。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路断路器在将包含卡合凸部的追加部件安装于延长手柄3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下面,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的电路断路器100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路断路器100a的外观斜视图,如图24所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路断路器100a具有安装在延长手柄3的追加部件5。图25是追加部件5的外观斜视图,图26是追加部件5的俯视图。

如图25及图26所示,追加部件5具备:连接部51,其与延长手柄3连接;卡合凸部52,其卡止于外壳1的卡合凹部17;以及支撑部53,其与连接部51的基端连接,对卡合凸部52进行支撑。在连接部51形成圆筒状的凸部55、56。另外,卡合凸部52具有与延长手柄3的卡合凸部33镜像对称的形状。

图27是表示追加部件5向延长手柄3安装前的状态的图,图28是安装了追加部件5的延长手柄3的外观斜视图,图29是安装了追加部件5的延长手柄3的侧视图。

如图27所示,通过将追加部件5的凸部55、56分别向延长手柄3的贯通孔38、39插入,如图28及图29所示,将追加部件5安装在延长手柄3。在将追加部件5安装在延长手柄3的情况下,成为相对于操作手柄2将卡合凸部33配置在电源侧及负载侧的一方,在另一方配置卡合凸部52的状态。

因此,不相对于操作手柄2拆装延长手柄3而变更延长手柄3的朝向,就能够进行闭合锁止操作及断开锁止操作的任意者。如图24所示在将追加部件5安装在延长手柄3的情况下,通过闭合锁止操作将延长手柄3的卡合凸部33配置在电源侧的卡合凹部17内。

在闭合锁止操作完成后成为闭合锁止状态,通过卡合凸部33和电源侧的卡合凹部17的卡合,限制操作手柄2向负载侧的移动。另外,通过断开锁止操作将追加部件5的卡合凸部52配置在负载侧的卡合凹部17内,通过卡合凸部52和负载侧的卡合凹部17的卡合,限制操作手柄2向电源侧的移动。

此外,在图24所示的电路断路器100a中,追加部件5相对于操作手柄2配置在负载侧,但通过将延长手柄3安装在图1所示的状态的操作手柄2,从而能够相对于操作手柄2将追加部件5配置在电源侧。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构成如下延长手柄,即,将追加部件5安装在延长手柄3并具有2个卡合凸部,但也可以是将延长手柄3和追加部件5一体化的结构。此外,如上所述,通过使延长手柄3和追加部件5分体,从而能够根据用途对延长手柄的形状进行变更。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路断路器100a具备卡合凸部33和卡合凸部52而作为第2卡合部。包含延长手柄3和追加部件5的延长手柄,能够以将第2卡合部即卡合凸部33和卡合凸部52相对于操作手柄2分别配置在电源侧和负载侧的状态,安装于操作手柄2。因此,不拆装延长手柄3,就能够进行闭合锁止操作及断开锁止操作,能够使使用者的便利性提高。

另外,包含卡合凸部52的追加部件5可相对于延长手柄3自由拆装。因此,能够提供具有应对使用者的要求及使用用途等的适当的延长手柄的电路断路器。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路断路器在将锁止辅助部件安装于延长手柄3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下面,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的电路断路器100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路断路器100b的外观斜视图,如图30所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路断路器100b构成为,具有安装在延长手柄3的锁止辅助部件6,成为通过挂锁等锁止装置7使锁止辅助部件6不能从延长手柄3取下的状态。

图31是锁止辅助部件6的外观斜视图,图32是安装了锁止辅助部件6的状态下的延长手柄3的外观斜视图,图33是安装了锁止辅助部件6的状态下的延长手柄3的侧视图。

如图31所示,锁止辅助部件6具备:连接部61,其与延长手柄3连接;接触部62,其与外壳1的上表面19接触;支撑部63,其与连接部61的基端连续,对接触部62进行支持;以及止动件64,其限制操作手柄2的转动。在连接部61形成圆筒状的凸部65和贯通孔66。如图32及图33所示,通过将凸部65向延长手柄3的贯通孔38插入,从而将锁止辅助部件6安装在延长手柄3。

锁止辅助部件6向延长手柄3的安装是在操作手柄2处于闭合位置或断开位置且延长手柄3的转动位置处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进行的。例如,延长手柄3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将锁止辅助部件6向延长手柄3安装。由此,电路断路器100b成为图34所示的状态。图34是表示将锁止辅助部件6向延长手柄3安装后的状态的外观斜视图。

在图34所示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即y轴方向上,锁止辅助部件6的接触部62向延长手柄3的把持部32的相反方向凸出,与把持部32所相对的外壳1的上表面19在y轴方向上处于相反侧的外壳1的上表面19是与接触部62相对的。因此,在试图将延长手柄3向操作位置转动的情况下,通过接触部62向外壳1的上表面19的接触,从而限制延长手柄3的转动。

另外,止动件64的下端与操作手柄2的壁部24的上端相比位于下方。止动件64设置于操作手柄2的与止动件35在延长手柄3的转动方向的相反侧,通过止动件64,限制延长手柄3的从限制位置向操作位置的转动。如上所述,在电路断路器100b中,通过接触部62和止动件64限制延长手柄3的转动,但是锁止辅助部件6也可以是仅设置接触部62及止动件64的一个的结构。

另外,在图32~图34所示的状态下,延长手柄3的贯通孔39和锁止辅助部件6的贯通孔66连通,在图34所示的状态下,在延长手柄3的贯通孔39和锁止辅助部件6的贯通孔66能够供锁止装置7的舌部8穿过。如图30所示,在锁止装置7处通过使舌部8成为锁止状态,能够通过锁止装置7成为不能够使锁止辅助部件6从延长手柄3取下的状态。因此,能够禁止闭合操作。此外,在上述中,对禁止闭合操作进行了说明,但针对断开操作也能够相同地禁止。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路断路器100b具备在延长手柄3可拆装的锁止辅助部件6。锁止辅助部件6在转动位置为限制位置即安装于延长手柄3的状态下,限制延长手柄3的转动。由此,能够抑制意外地将操作手柄2的锁止解除。

另外,延长手柄3具备贯通孔39,该贯通孔39为可安装锁止装置7的安装部的一个例子,锁止辅助部件6具备贯通孔66,该贯通孔66为可安装锁止装置7的安装部的一个例子。贯通孔39及贯通孔66在将锁止辅助部件6安装于延长手柄3的状态下可安装共同的锁止装置7。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锁止装置7的安装。另外,由于贯通孔39形成在具有比轴支承部31厚的厚壁部分的把持部32,因此能够抑制对锁止装置7作用强的力的情况下的延长手柄3的破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操作手柄2以开闭机构部13的旋转轴为中心弧状地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操作手柄2也可以是平行地滑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由于利用延长手柄3使得从开口部18的凸出部分变长,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壳1设置了凹形状的卡合部即卡合凹部17,在延长手柄3及追加部件5设置了凸形状的卡合部即卡合凸部33及卡合凸部52,但这些卡合部并不限于上述例子。即,在延长手柄3处于限制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延长手柄3与外壳1卡合的结构。

例如,也可以如图35所示的电路断路器100c那样,在外壳1c设置卡合凸部17c,在延长手柄3c设置卡合凹部33c。图35是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断路器100c的局部放大图。在图35所示的延长手柄3c处于限制位置的情况下,在卡合凹部33c内设置卡合凸部17c,限制操作手柄2的移动。此外,也可以在延长手柄3c处,设置与延长手柄3的支撑部34对应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手柄2设置了旋转轴25,在延长手柄3、3c设置了轴支承部31,但将延长手柄3、3c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操作手柄2即可,并不限于上述例子。图36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延长手柄3d的结构的图,图37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手柄2d的结构的图。

图36所示的延长手柄3d具备与支撑部34相对的支撑部81和旋转轴82,没有设置轴支承部31。旋转轴82配置在支撑部81和支撑部34之间,将支撑部81和支撑部34连结。

图37所示的操作手柄2d的把持部22d与轴支承部31相同地具备:轴支承空间部71,其被后述的旋转轴82插入;以及切口部72,其具有比旋转轴82的轴径小的宽度的空隙并形成从把持部22d外通向轴支承空间部71的引导空间。通过在把持部22d安装旋转轴82,从而将延长手柄3d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操作手柄2d。如上所述,也可以在操作手柄2d设置轴支承部,在延长手柄3d设置旋转轴。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只是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可以组合其它的公知技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也可以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