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7215发布日期:2018-06-16 01:4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用于两根缆线的连接。现有连接器的结构都较为简单,越来越不能满足一些电气设备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在一些潮湿、雨水多发的环境,对连接器的防水性能要求较高的使用场合,现有的连接器难以满足这些场合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防水连接器,以改善连接器的防水性能。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水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绝缘的第一壳体、第一连接管、连接缆线、第一连接触针和齿轮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管绝缘,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内,另外一端从所述第一壳体伸出;所述连接缆线的端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且所述连接缆线与所述第一连接触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触针的一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内,另外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内;所述第一连接触针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分别与所述齿轮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绝缘的第二壳体、第二连接管、连接缆线和第二连接触针,所述第二连接管绝缘,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另外一端从所述第二壳体伸出;所述连接缆线的一端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并且所述连接缆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触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触针的另外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内,以及

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挤压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移动时,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触针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内沿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形成的连接通道内与所述第二连接触针电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塑胶壳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端部通过一弹性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同轴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及同轴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连接管外壁的轮齿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连接触针外壁的轮齿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转轴设有一扭簧。

优选地,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转轴设有一扭簧,以及,所述弹性体设于所述连接管的上部的端部,所述齿轮组件设于所述连接管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的齿数相等,所述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的齿数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互挤压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嵌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形成一连接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径沿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逐渐变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设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环形的凸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防水连接器在使用时,挤压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连接管时第一连接触针能够向外移动从而可以实现与另外第二连接端的第二连接触针接触实现导通的功能,并且在导通时,第一连接触针和第二连接触针仍然位于相互挤压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形成的连接通道内,可以防止第一连接触针和第二连接触针与外界接触导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防水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防水连接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防水连接器一实施方式中齿轮组件、第一连接管和第一连接触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防水连接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连接端;2:第二连接端;10:第一壳体;11:连接通道;20:第一连接管;21:弹性体;30:第一连接触针;40:齿轮组件;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第三齿轮;44:第四齿轮;50:第二壳体;60:第二连接管;70:第二连接触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防水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防水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

图2是本发明所述防水连接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防水连接器一实施方式中齿轮组件、第一连接管和第一连接触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该防水连接器包括绝缘的第一壳体1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20、连接缆线、第一连接触针30和齿轮组件40。在所述第一连接管20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移动时,所述第一连接管20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触针30在所述第一连接管20内沿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壳体10内设有一连接通道11,所述连接缆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内,并且所述连接缆线与所述第一连接触针30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20绝缘,优选为塑胶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连接管20的一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11内,另外一端从所述第一壳体10伸出。所述第一连接管20的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内的端部通过一弹性体21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所述弹性体2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0的上部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管20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部的内径沿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一连接管20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部设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环形的凸缘。

所述第一连接触针30的一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11内,另外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0内。所述第一连接触针30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管20的端部分别与所述齿轮组件40连接。

请参阅图3,所述齿轮组件40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0的下部,所述齿轮组件40包括同轴的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以及同轴的第三齿轮43和第四齿轮44,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0外壁的轮齿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2与所述第三齿轮43啮合,所述第四齿轮44与所述第一连接触针30外壁的轮齿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的转轴设有一扭簧。所述第三齿轮43和第四齿轮44的转轴设有一扭簧。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三齿轮43的齿数相等,所述第二齿轮42和第四齿轮44的齿数相等。

图4是本发明所述防水连接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端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端2包括绝缘的第二壳体50、第二连接管60、连接缆线和第二连接触针70,所述第二连接管60绝缘,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管6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50,另外一端从所述第二壳体50伸出;所述连接缆线的一端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50内,并且所述连接缆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触针7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触针70的另外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60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60挤压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移动时,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触针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内沿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60形成的连接通道内与所述第二连接触针70电接触。

使用时,将第一连接端1的第一连接管20对接并且挤压第二连接端2的所述第二连接管60,第一连接管20向靠近第一壳体10的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一齿轮41转动,第一齿轮41带动第二齿轮42转动,第二齿轮42啮合第三齿轮43使得第三齿轮43带动第四齿轮44转动,第二齿轮42转动时使得第一连接触针30向外移动直到第一连接触针30和第二连接触针70接触实现缆线的连接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管20的外壁还设有螺纹使得第一连接管2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接触30和第二连接触针70接触导电后,第一连接接触30和第二连接触针70仍然位于第一连接管20和第二连接管60紧密接触形成一密闭的连接通道内,使得外界的水难以进入第一连接管20和第二连接管60形成的连接通道内,起到防水的目的。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水连接器通过将第一连接触针30和第一连接管20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通道11内,在不使用时第一连接触针30隐藏在第一连接管20内可以防止第一连接触针30与水接触,在使用时,第一连接管20和第二连接管60挤压时第一连接触针30能够向外移动从而可以实现与另外一第二连接端2的第二连接触针70接触实现导通的功能,并且在导通时,第一连接触针30和第二连接触针70仍然位于相互挤压的第一连接管20和第二了解管60紧密接触形成的连接通道内,可以防止水进入第一连接管20和第二连接管60内与第一连接触针30和第二连接触针70接触导电。

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味着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