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2758发布日期:2018-10-02 19:0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接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能够实现将两种不同系列的连接器进行转换的转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家每户拥有的私家车越来越多,随之汽车的售后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庞大,而其中对汽车大灯的改装就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公知的汽车大灯包括多种不同的系列,而不同系列的规格都不一样,因此一个系列的大灯无法跟另一系列的大灯进行匹配,例如9006系列的母座只能与9006系列的公座进行配合,h11系列的母座只能与h11系列的公座配合。但是消费者在改装大灯时一般优先根据性能或者个人喜好选择大灯,因此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选择了与自己车辆本身不同系列的大灯,而由于每一辆车上配备的大灯母座是固定的,每一系列的大灯都有唯一匹配的公母座,所以在更换其他系列的大灯时,必须把原来汽车上的母座也进行更换,不但操作麻烦,而且增加了改装的成本。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转接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将两种不同系列的连接器进行转换的转接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接连接器,所述转接连接器两端分别用以与一第一对接连接器和一第二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沿前后方向具有一第一对接段和一第二对接段,所述第一对接段凹设多个端子槽,所述第二对接段凹设一插接空间,多个所述端子槽与所述插接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对接段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所述插接空间收容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多个端子,每一所述端子一端具有一弹性接触部,另一端具有一平板接触部,所述弹性接触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槽且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电性导接,所述平板接触部收容于所述插接空间用以与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电性导接。进一步,所述端子的前方具有相对设置的一顶壁、一底壁和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相连且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壁以及一第二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围成一插入口,所述弹性接触部自所述第一侧壁向后反折而延伸入所述插入口。进一步,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分别向所述插入口内延伸一第一挡片和一第二挡片,所述弹性接触部相对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靠近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挡止所述弹性接触部。进一步,所述挡片在前后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弹性接触部和所述平板接触部在前后方向上的投影之间。进一步,所述端子槽对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具有一第一内壁面和一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分别向内延伸有一第一挡止部和一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二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一挡止部后方,所述第二侧壁前端具有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侧壁向远离所述插入口方向延伸有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挡止部与第一限位部配合,所述第二挡止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前方,所述第二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后方。进一步,一绝缘件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件前端具有一第三挡止部,所述底壁延伸有一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挡止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配合且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后方。进一步,所述平板接触部前方具有一倾斜段,所述绝缘件对应所述倾斜段有一导引斜面。进一步,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二侧壁在前后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进一步,所述底壁具有一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位于所述插入口后方,所述第一加强部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开孔。进一步,所述插接空间进一步向前凹设一收容区,一绝缘件收容于所述收容区内,所述绝缘件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收容区的前端面卡止。进一步,所述收容区具有前后依序设置的一水平段和一减胶段,所述绝缘件与所述水平段抵持且与所述减胶段具有一缝隙。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子槽对应收容一所述端子,所述插接空间收容多个所述端子。另外,本发明还提供另一转接连接器,所述转接连接器前端用以与一9006连接器相对接,所述转接连接器后端用以与一h11连接器相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沿前后方向设有一第一对接段和一第二对接段,所述第一对接段凹设多个端子槽,所述第二对接段凹设一插接空间,所述端子槽与所述插接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对接段插入所述9006连接器内,所述第二对接段收容所述h11连接器;多个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前端设有一第一接触部,后端设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槽且与所述9006连接器电性导接,所述第二接触部收容于所述插接空间且与所述h11连接器电性导接。进一步,所述第一对接段和所述第二对接段之间具有一中间部,所述中间部具有至少一卡扣臂,所述卡扣臂自所述中间部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段的上方且未超出所述第一对接段的前端,所述第二对接段外壁面具有至少一凸块,所述9006连接器和所述h11连接器分别与所述卡扣臂和所述凸块配合。进一步,一防水圈套接于所述第一对接段,所述防水圈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段和所述卡扣臂之间。同时,本发明还提供另一转接连接器,用以与一第一对接连接器和一第二对接连接器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本体和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对接段,所述第一对接段凹设多个端子槽,所述第一对接段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第二本体前端包覆于所述第一本体后端的外围,自所述第二本体后端向前凹设一插接空间,所述插接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多个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件和一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收容于所述端子槽,所述第一接触件具有彼此相连且在前后方向上依序设置的一第一接触部和一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电性导接,所述第二接触件具有彼此相连的一第二接触部和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收容于所述插接空间,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电性导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进入所述端子槽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抵接。进一步,所述第二本体前端具有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插接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本体后端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进一步,至少一凸包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凸包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一顶墙、一底墙和连接所述顶墙、底墙的两侧墙,所述顶墙、底墙以及两所述侧墙围成一接收口,一弹性抵持片自所述底墙向所述接收口内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且向所述基部反折的一弯折臂,所述基部与所述弹性抵持片抵持,所述弯折臂与所述顶墙抵持。与现有技术相比,当进行大灯改装时如选择了与原汽车大灯不同系列的大灯,能够在不更换原汽车大灯母座的情况下,仅通过该转接连接器实现不同系列大灯的转换,使得一个系列的大灯公座很容易与另一系列的大灯母座进行匹配,在操作简单和节省时间的同时,又降低了改装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转接连接器对接的立体图;图2为转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端子的侧视图;图4为图2安装绝缘件前的后视图;图5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中转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6的剖视图;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第三实施例中转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图9沿b-b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转接连接器100第一对接连接器200第二对接连接器300绝缘本体1第一对接段11、41中间段12外表面121卡扣臂122通孔123第二对接段13外壁面131凸块132端子槽14、43第一内壁面141第一挡止部1411第二内壁面142第二挡止部1421插接空间15、52收容区16前端面161水平段162减胶段163缝隙164防水圈17端子2顶壁21第二挡片211第二加强部212第二开孔2121第四限位部213底壁22第一挡片221第一加强部222第一开孔2221第三限位部223第一侧壁23第一接触部231、61第二限位部232第二侧壁24第一限位部241插入口25倾斜段26第二接触部27、73绝缘件3基体31开槽311延伸臂32卡块321第三挡止部322导引块33导引斜面331第一本体4凸部42第一配合孔421固定块44固定件45第二本体5收容空间51端子孔53第四挡止部531第二配合孔54第一接触件6第一连接部62凸包621顶墙622底墙623侧墙624接收口625弹性抵持片626第二接触件7第二连接部71基部711弯折臂712第五限位部72【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转接连接器100的主要实施例,所述转接连接器100用于与一第一对接连接器200和一第二对接连接器3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200即9006连接器,第二对接连接器300即h11连接器,所述转接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两端子2及一绝缘件3,在本实施例中,先将所述端子2安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在将所述绝缘件3安装到所述绝缘本体1而完成所述转接连接器100的组装。请参照图1、2和图5,所述绝缘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沿前后方向分别具有一第一对接段11、一中间段12和一第二对接段13。所述第一对接段11用于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所述第一对接段11向后凹设有两端子槽14,每一所述端子槽14的开口为“t”形,每一所述端子槽14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内壁面141和一第二内壁面142,所述第一内壁面141和所述第二内壁面142分别向所述端子槽14内延伸一第一挡止部1411和一第二挡止部1421,所述第一挡止部1411位于所述第二挡止部1421前方且与所述第二挡止部1421位于不同平面。所述中间段12具有一外表面121,所述外表面121凹设两通孔123,两卡扣臂122自所述外表面121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段11的上方而未超过所述第一对接段11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臂122为两个,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为一个),所述卡扣臂122用于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200配合。所述第二对接段13用于与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300对接,所述第二对接段13的外壁面131具有四凸块1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块132为四个,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为一个),所述凸块132用于与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300配合防呆;同时,所述第二对接段13向前凹设有一插接空间15,所述插接空间15与两所述端子槽14相连通,在所述转接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300配合时,所述插接空间15收容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300;所述插接空间15进一步向前凹设一收容区16,所述收容区16具有一前端面161,所述收容区16连通所述端子槽14和所述插接空间15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端子槽14和所述插接空间15之间,所述收容区16的相对两侧均具有一水平段162和一减胶段163,所述前端面161、所述水平段162以及所述减胶段163在前后方向上依序排列,因此所述收容区16自后向前逐渐变窄。所述转接连接器100进一步包括一防水圈17,所述防水圈17套设于所述第一对接段11而位于所述卡扣臂122与所述第一对接段11之间。请参照图2至图5,每一所述端子2的前端具有相对设置的一顶壁21、一底壁22和与所述顶壁21和所述底壁22相连且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壁23和一第二侧壁24,所述顶壁21、所述底壁22和所述第一侧壁23和所述第二侧壁24围成方形的一插入口25,所述第一侧壁23具有自所述第一侧壁23向后反折而延伸至所述插入口25内的一第一接触部231和自所述第一侧壁23向远离所述插接口25方向延伸的一第二限位部232,所述第一接触部231为弹性接触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231即弹性接触部),每一所述第一接触部231对应收容于一所述端子槽14,所述第一接触部231用于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200电性导接,所述第二限位部232与所述第二挡止部1421配合且所述第二限位部232位于所述第二挡止部1421的前方。所述第二侧壁24被一间隙分为两部分,所述第二侧壁24前端具有一第一限位部241,所述第一限位部241与所述第一挡止部1411配合且所述第一限位部241位于所述第一挡止部1411的后方。所述顶壁21与所述底壁22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底壁22和所述顶壁21分别向所述插入口25内延伸有一第一挡片221和一第二挡片211,所述第一接触部231相对所述第一挡片221和所述第二挡片211靠近所述第二侧壁24,所述第一挡片221和所述第二挡片211挡止所述第一接触部231;所述顶壁21与所述底壁22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23的方向上分别有一第一加强部222和一第二加强部212,所述第一加强部222和所述第二加强部212位于所述插入口25的后方,所述第一加强部222和所述第二加强部212与所述端子槽14的内壁面贴合且分别具有一第一开孔2221和一第二开孔2121;另外,所述顶壁21和所述底壁22进一步分别具有一第三限位部223和一第四限位部213,所述第三限位部223和所述第四限位部213分别由所述顶壁21和所述底壁22相向弯折而成且都位于所述第一加强部222和所述第二加强部212的后方,所述第三限位部223和所述第四限位部213在前后方向的投影均只与所述第二侧壁24部分重叠。同时,所述端子2在所述第三限位部223和所述第四限位部213后方具有一倾斜段26,所述倾斜段26收容于所述收容区16内且高度从前往后逐渐降低。而每一所述端子2的后端即所述倾斜段26的后方具有一第二接触部27,所述第二接触部27折叠而成且为平板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部27即平板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27收容于所述插接空间15,两所述第二接触部27共用所述插接空间15,所述第二接触部27用于与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300电性导接;所述第一挡片221和所述第二挡片211在前后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27在前后方向上的投影之间。请参照图2和图5,所述绝缘件3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区16,所述绝缘件3具有一基体31和设置于所述基体31上的两开槽311,同时所述绝缘件3具有自所述基体31向前延伸出所述收容区16且相互平行的一对延伸臂32和自基体31向前凸伸的两导引块33。所述延伸臂32与所述水平段162抵持且与所述减胶段163具有一缝隙164,每一所述延伸臂32的前端和一侧分别具有一第三挡止部322和一卡块321,所述第三挡止部322挡止所述第三限位部223和所述第四限位部213,且所述第三挡止部322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223和所述第四限位部213的后方;所述卡块321位于所述通孔123内且与所述前端面161卡止。每一所述导引块33具有一导引斜面331,在安装所述绝缘件3时,所述导引斜面331能起到导引所述端子2顺利穿过所述开槽311的作用,且在所述绝缘件3安装完成后,所述导引斜面331对应所述倾斜段26。请参照图6至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转接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所述转接连接器100包括一第一本体4、一第二本体5、一第一接触件6和一第二接触件7。所述第一本体4包括前端为一第一对接段41,后端为一凸部42,所述第一对接段41用于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100对接,所述凸部42用于与所述第二本体5配合,一防水圈17套设于所述第一对接段41。所述第一对接段41凹设两端子槽43,每一所述端子槽43贯穿所述第一对接段41和所述凸部42。所述凸部42外表面凹设两第一配合孔421,所述两配合孔421位于所述凸部42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端子槽43连通。所述第二本体5前端向后凹设一收容空间51,后端向前凹设一插接空间52,所述收容空间51与所述插接空间52之间还具有连通两者的两端子孔53,同时,所述第二本体5外表面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第二配合孔54。所述收容空间51用于收容且包覆所述凸部42,所述插接空间52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300,所述端子孔53内壁面向内延伸有一第四挡止部531,所述第二配合孔54与所述收容空间51连通,在所述第一本体4与所述第二本体5配合时,两固定块44穿过所述第一配合孔421和所述第二配合孔54以将两者固定。所述第一接触件6具有彼此相连且沿前后方向依序设置的一第一接触部61和一第一连接部62,所述第一接触部61以及所述第一接触部6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62之间的结构与主要实施例的所述端子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2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62由所述第一接触件6的相对两侧向外弯折而成,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部62的表面具有两凸包621(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接触件7具有彼此相连且沿前后方向依序排列的一第二连接部71、一第五限位部72和一第二接触部73,所述第一连接部71由所述第二接触件7的相对两侧向外弯折而成,所述第二连接部71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51,在所述第一本体4与所述第二本体5配合时,所述第二连接部71进入所述端子槽43通过所述凸包6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62抵接且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包62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2上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71上)。所述第五限位部72位于所述第四挡止部531后方而被所述第四挡止部531挡止,所述第二接触部73与主要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接触部27的结构与功能相同。请参照图9至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转接连接器100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本体4与所述第二本体5配合时通过一固定件45固定,所述固定件45在所述第一本体4和所述第二本体5外注塑成型。而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71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62具有相对设置的一顶墙622、一底墙623和连接所述顶墙622和所述底墙623的两侧墙624,所述顶墙622、所述底墙623和两所述侧墙624形成一接收口625,一弹性抵持片626自所述底墙623向所述接收口625内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71具有一基部711及自所述基部711向前延伸且向所述基部711反折的一弯折臂7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口625位于所述第一接触件6上,所述弯折臂712位于所述第二接触件7上,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弯折臂712设于所述第一接触件6上,将所述接收口625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件7上),所述基部711与所述弹性抵持片626抵持,所述弯折臂712与所述顶墙622抵持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6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71之间的电性连接。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转接电连接器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从功能来上看,通过所述转接连接器100能实现不同系列大灯的转换,使得一个系列的大灯公座(如9006系列)很容易与另一系列(如h11系列)的大灯母座进行匹配,在操作简单和节省时间的同时,又降低了改装的成本。2.从结构上来看,在主要实施例中所述端子2为一体式设置,结构简单,制造工序简单,节省时间。3.通过所述第一挡片221和所述第二挡片211挡止所述第一接触部231,在所述转接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231不会因过度变形而损坏。4.通过为所述端子2设置所述第一加强部222和所述第二加强部212,使所述第一加强部222和所述第二加强部212贴合所述端子槽14的内壁面,在所述转接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200和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300对接时不易晃动,因此保证稳固的接触;同时设置所述第一开孔2221和所述第二开孔2121能减轻所述端子2的重量,满足所述端子2的轻量化。5.通过所述第一挡止部1411对所述第一限位部241的挡止,使得当所述第二对接连接器300与所述转接连接器100对接时能防止所述端子2向前偏移,从而保证稳固连接。6.通过所述第二挡止部1421对所述第二限位部232的挡止,所述第三挡止部322对所述第三限位部223和所述第四限位部213的挡止,所述卡块321与所述前端面161卡止,使得当所述第一对接连接器200与所述转接连接器100对接时能防止所述端子2向后偏移,从而保证稳固连接。7.为所述第一连接部62设置多个所述凸包621,通过所述凸包6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71抵接,能够保证所述第一连接部6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71的稳固接触。8.所述基部711与所述弹性抵持片626抵持,所述弯折臂712与所述顶墙622抵持,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7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62之间为弹性和多点的接触,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6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71之间的稳固电性连接。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