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2745发布日期:2018-10-02 19:0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高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用的高速连接器通常藉接地片连接多个接地端子,以降低插入损失和串音干扰。其中,习用的接地片是由一片主体以及自该片主体所延伸出的多个弹臂所组成,并且上述弹臂大都以悬臂梁的形式与片主体一体冲压制成。因此,所述弹臂的材质与厚度等同于片主体。

然而,由于上述接地片的弹臂受压缩时产生正压力,藉以与对应的接地端子接触导通,故习用的接地片弹臂的压缩变形量取决于端子的压缩行程,弹臂的压缩变形量因公差累积关系有一分布范围,当上述压缩变形量分布较广时,习用的接地片难以同时满足压缩变形量在较大与较小时的功能要求。更详细地说,在压缩变形量较小时,习用的接地片难以提供足够的正压力以维持良好的电性导通。而在压缩变形量较大时,习用的接地片的正压力难以维持于适当大小,以避免配对连接器的插入力过大、插入困难、及端子或弹片降伏等现象。

再者,受限于习用高速连接器的空间,习用接地片的弹臂常以细长形态实现,以形成细长悬臂梁的振动系统,并且习用接地片的弹臂与端子的接触接口大都为点或线,因此,当习用的接地片受到冲击或振动负荷时,上述弹臂与接地端子的接触有短暂脱离接触的顾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其能有效地改善习用高速连接器所可能产生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插接面与一安装面,该绝缘壳体自该插接面凹设形成有一插接槽,并且该绝缘壳体形成有连通于该插接槽的多个端子槽以及至少一容置槽;一端子模块,其包含多个端子,每个端子具有一固定段与能相对于该固定段摆动的一摆动段,这些端子分别插设于该绝缘壳体的端子槽内,并且这些端子的摆动段的部分位于该插接槽内;其中,这些端子定义有多个讯号端子及多个接地端子;至少一电性串接件,其插设于该容置槽,并且该电性串接件对应于该端子模块的其中至少两个接地端子;以及多个导电缓冲件,其抵接在该电性串接件并定位于该绝缘壳体,并且这些导电缓冲件分别位在该电性串接件所对应的这些接地端子的摆动段摆动路径上;其中,每个导电缓冲件为可弹性变形的构造并能受压迫而自一初始状态转变为一形变状态;其中,这些端子的摆动段能受压迫而摆动,以使该电性串接件所对应的这些接地端子的摆动段分别压迫于这些导电缓冲件,令每个导电缓冲件处于该形变状态;其中,位于该形变状态的任一导电缓冲件形成一电性导通路径,以电性连接其所对应的该接地端子与该电性串接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速连接器,其应用在压缩变形量分布较广时,能够符合不同要求的正压力与导通特性。再者,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速连接器不同于习用技术中的细长悬臂梁的振动系统,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缓冲件与接地端子为面接触,而非习用技术中的点接触或线接触,因此,本实施例的高速连接器相较于习用技术而言,会具备有较佳的耐冲击与振动性。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系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沿x-x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沿y-y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1沿z-z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1的高速连接器被插接时的剖视示意图(一)。

图8为图1的高速连接器被插接时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示意图(一)。

图11为图9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12为图9的剖视示意图(三)。

图13为图9的高速连接器被插接时的剖视示意图(一)。

图14为图9的高速连接器被插接时的剖视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应图式所提及的相关数量与外型,仅用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便于了解其内容,而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高速连接器100,包括一长型的绝缘壳体1以及安装于上述绝缘壳体1的三个端子模块2、两电性串接件3、及多个导电缓冲件4。其中,这些导电缓冲件4所在的位置分别对应于上述两电性串接件3,而所述两电性串接件3所在的位置则分别对应于上述其中两个端子模块2。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说明主要是针对位于图1中左侧的电性串接件3及其所对应的绝缘壳体1部位、端子模块2、及导电缓冲件4作一说明。

请参阅图3所示,并适时参酌图4至图6,所述绝缘壳体1定义有相互垂直的一长度方向l、一宽度方向w、及一厚度方向h。绝缘壳体1在宽度方向w上的相反两侧分别具有一插接面11与一安装面12,并且绝缘壳体1自插接面11沿宽度方向w凹设形成有一插接槽13,用以供相对的连接器(图略)或电子卡(图略)插接。再者,所述绝缘壳体1自插接面11沿宽度方向w凹设形成有连通于插接槽13的多个端子槽14以及至少一容置槽15,上述端子槽14更是贯穿上述安装面12,并且容置槽15是经由端子槽14而与插接槽13相连通。

更详细地说,所述绝缘壳体1对应于容置槽15的部位设有多个限位柱16与多个固定柱17,上述限位柱16与固定柱17的长轴方向大致平行于宽度方向w,所述限位柱16与固定柱17大致沿长度方向l间隔地排列,并且任一固定柱17大致位在两对限位柱16的间,而这些限位柱16与固定柱17区隔上述端子槽14并作为容置槽15的边界。

所述端子模块2包含多个端子21,每个端子21具有一连接段211、一固定段212、及能相对于上述固定段212摆动的一摆动段213。这些端子21分别沿宽度方向w插设于绝缘壳体1的端子槽14内并且大致沿长度方向l排成一列。其中,所述端子21的连接段211自安装面12穿出于绝缘壳体1的外,端子21的固定段212被固定于端子槽14(例如:固定段212的侧缘设有卡刺,以嵌于端子槽14侧壁),而端子21的摆动段213的部分位于插接槽13内。

更详细地说,每个端子21的摆动段213包含自固定段212所依序延伸形成的一直线状的连接部2131、一弯曲状的接触部2132、及一直线状的自由端部2133。其中,所述连接部2131位于端子槽14内并倾斜地连接于固定段212,并且上述连接部2131与固定段212相夹有一钝角;所述接触部2132的至少部分位于插接槽13内,并且接触部2132的曲率中心大致位于端子槽14内;所述自由端部2133位于端子槽14内并且未突伸出绝缘壳体1的插接面11。

进一步地说,上述端子模块2所包含的端子21定义有多个讯号端子21a及多个接地端子21b,并且这些端子21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是以七个为例,而其排列顺序为:接地端子21b、讯号端子21a、讯号端子21a、接地端子21b、讯号端子21a、讯号端子21a、接地端子21b。

所述电性串接件3为导电的材质所制成且其沿宽度方向w插设于绝缘壳体1的容置槽15,并且电性串接件3对应于端子模块2的其中至少两个接地端子21b,而与讯号端子21a为彼此电性隔绝。于本实施例中的电性串接件3是对应于端子模块2的所有接地端子21b,但不以此为限。其中,电性串接件3具有一片体31、形成于片体31的多个定位凸点32、及分别弯曲地连接于片体31的多个挡止片33。

进一步地说,上述片体31呈长型且其长轴方向大致平行上述长度方向l;所述定位凸点32的位置分别对应于上述绝缘壳体1的固定柱17位置,并且上述定位凸点32突出于片体31表面藉以分别干涉配合地固定于该两固定柱17;所述挡止片33的数量等同于端子模块2的接地端子21b数量,并且这些挡止片33是由片体31的一长侧缘弯曲延伸形成且其位置分别对应于上述接地端子21b的位置。

所述导电缓冲件4的数量于本实施例中等同于端子模块2的接地端子21b数量,并且上述导电缓冲件4抵接在电性串接件3的片体31上并定位于绝缘壳体1。

先就单个导电缓冲件4来看,导电缓冲件4为可弹性变形的构造,并且所述导电缓冲件4于本实施例中是由多个导电粒子与一橡胶混合而成。上述导电缓冲件4能受压迫而自一初始状态(如图4至6所示)转变为一形变状态(如图7和图8所示),当导电缓冲件4处于初始状态时,这些导电粒子因其间距而未能形成电性导通路径;当导电缓冲件4处于形变状态时,这些导电粒子彼此接近,以大致在受压迫方向上能彼此电性连接而形成一电性导通路径。

再者,所述导电缓冲件4的构造可依据不同状况而加以调整改变,于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电缓冲件4是分别位在接地端子21b的摆动段213的自由端部2133动作路径上,并且以固定段212为支点的自由端部2133因摆臂长度关系会有略大于接触部2132的摆动距离,亦即,导电缓冲件4会受到较大的压缩,因此导电缓冲件4采用如图3所示的构造。需额外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缓冲件4不适合设置在电性串接件3所对应的这些接地端子21b的摆动段213的接触部2132摆动路径上。

更详细地说,导电缓冲件4于本实施例中具有一呈长方体状的底部41及自上述底部41延伸的一顶部42。而在垂直于宽度方向w的导电缓冲件4截面上(如图6所示),顶部42的底宽小于底部41的底宽,受压缩时主要的变形量产生在顶部42,因而可调适不同大小的正压力,以避免配对连接器的插入力过大或插入困难等现象。

每个导电缓冲件4的部分侧表面(如图6中的导电缓冲件4的中间部分侧表面)邻设于这些限位柱16中的两相邻的限位柱16的部分侧表面。当沿宽度方向w来看时(请参阅图4和图5),这些导电缓冲件4的一端(如图5中的导电缓冲件4上端)位于容置槽15的槽底上,而这些导电缓冲件4的另一端(如图5中的导电缓冲件4下端)则分别抵接于这些挡止片33。

进一步地说,邻近于插接面11的每个限位柱16部位形成有一缺口161,而所述电性串接件3的这些挡止片33分别位于上述缺口161内、并抵接于限位柱16及导电缓冲件4。所述相邻的两限位柱16于彼此相向的表面的下半部各凹设有一缺角162,并且导电缓冲件4底部41的上半区块的两角落分别容置于其所对应的两限位柱16的缺角162,藉以透过限位柱16的缺角162以及电性串接件3的片体31,进一步对导电缓冲件4实施厚度方向h上的限位。而所述导电缓冲件4的底部41的下半区块则位于容置槽15内。

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缓冲件4虽是采用如图3所示的构造作一说明,但于实际应用时,导电缓冲件4的构造可依设计者需求而加以调整改变,并不以本实施例图式所呈现的构造为限。换言之,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设计者可透过改变导电缓冲件4的构造,以使导电缓冲件4能够被设置在电性串接件3所对应的这些接地端子21b的摆动段213的接触部2132摆动路径上。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高速连接器100各个组件的构造说明及其连接关系,以下接着介绍高速连接器100与相对的连接器(图略)或电子卡(图略)插接时的作动关系。

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当本实施例的高速连接器100与相对的连接器(图略)或电子卡(图略)相互插接时,这些端子21的摆动段213的接触部2132能受连接器或电子卡压迫而摆动,以使电性串接件3所对应的这些接地端子21b的摆动段213的自由端部2133分别沿厚度方向h压迫于导电缓冲件4,令每个导电缓冲件4处于形变状态。其中,任一导电缓冲件4受压迫而自初始状态转变为形变状态时,其侧表面向外侧的空间突出形变。

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缓冲件4在其顶部42受到接地端子21b自由端部2133压迫时,导电缓冲件4的底部41下半区块将主要沿长度方向l与高度方向h于容置槽15内突出形变。也就是说,导电缓冲件4必须留有未对应于限位柱16的部分区块,以便导电缓冲件4被压迫时沿长度方向l与高度方向h产生形变。再者,上述位于形变状态的任一导电缓冲件4所形成电性导通路径,能够电性连接其所对应的接地端子21b与电性串接件3。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9至图14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相同处则不再复述,而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所述导电缓冲件4安装于绝缘壳体1的位置及其对应端子模块2的关系,详细差异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9,并适时参酌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这些导电缓冲件4是分别位在电性串接件3所对应的这些接地端子21b的摆动段213的连接部2131动作路径上。据此,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容置槽15而言,本实施例的绝缘壳体1的容置槽15对应于宽度方向w上的深度较深,并且本实施例的限位柱16的缺口161与缺角162位置也对应地调整(如图9和图12所示)。

再者,所述导电缓冲件4是分别位在接地端子21b的摆动段213的连接部2131动作路径上,而以固定段212为支点的连接部2131有略小于接触部2132的摆动距离,亦即,导电缓冲件4受到的压缩较小,所以导电缓冲件4采用如图9所示的构造。更详细地说,导电缓冲件4于本实施例中具有一呈长方体状的底部41及自上述底部41延伸的一半圆柱状的顶部42,而在垂直于宽度方向w的导电缓冲件4截面上(如图12所示),上述底部41对应于长度方向l的宽度大致等同于顶部42对应于长度方向l的最大宽度。

所述相邻的两限位柱16于彼此相向的表面的上半部各凹设有缺角162,并且导电缓冲件4底部41的下半区块分别邻设于其所对应的两限位柱16未形成有缺角162的部位。而所述导电缓冲件4底部41的上半区块则位于端子槽14内。

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缓冲件4虽是采用如图9所示的构造作一说明,但于实际应用时,导电缓冲件4的构造可依设计者需求而加以调整改变,并不以本实施例图式所呈现的构造为限。

因此,请参阅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缓冲件4在其顶部42受到接地端子21b连接部2131压迫时,所述导电缓冲件4的底部41上半区块将主要沿长度方向l与高度方向h于缺角162内产生突出形变。也就是说,导电缓冲件4必须留有未对应于限位柱16的部分区块,以便导电缓冲件4被压迫时沿长度方向l与高度方向h产生形变。再者,上述位于形变状态的任一导电缓冲件4所形成电性导通路径,能够电性连接其所对应的接地端子21b与电性串接件3。

[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能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速连接器,其应用在压缩变形量分布较广时,能够符合不同要求的正压力与导通特性。再者,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高速连接器不同于习用技术中的细长悬臂梁的振动系统,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缓冲件与接地端子为面接触,而非习用技术中的点接触或线接触,因此,本实施例的高速连接器相较于习用技术而言,会具备有较佳的耐冲击与振动性。

另,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绝缘壳体设有各式的定位构造,以使电性串接件与导电缓冲件能够被稳固地安装在绝缘壳体内。并且所述导电缓冲件的构造能够依据不同要求而加以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符号说明】

100高速连接器

1绝缘壳体

11插接面

12安装面

13插接槽

14端子槽

15容置槽

16限位柱

161缺口

162缺角

17固定柱

2端子模块

21端子

21a讯号端子

21b接地端子

211连接段

212固定段

213摆动段

2131连接部

2132接触部

2133自由端部

3电性串接件

31片体

32定位凸点

33挡止片

4导电缓冲件

41底部

42顶部

l长度方向

w宽度方向

h厚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