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式接触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63608发布日期:2019-10-14 16:5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弯式接触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式接触件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接触件常用于传递信号,以用于传递差分信号的弯式接触件为例,如图1至图2所示,差分连接器包括外导体1和设置在外导体1内的中心导体,中心导体为由沿横向和纵向布置的导体相互垂直焊接形成的弯式接触件,分别包括水平段导体2和竖直段导体3,外导体1内设有容纳对应水平段导体2和竖直段导体3的安装腔。图1和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水平段导体2和竖直段导体3的搭接方式不同,图1中水平段导体2上开设有供竖直段导体3插入的开槽,而在图2中,竖直段导体3上开设有供水平段导体2插入的开槽,无论哪种搭接方式,技术人员都是在搭接处进行焊接,使水平段导体2和竖直段导体3焊接为一体。

但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外导体1与水平段导体2及竖直段导体3的装配尺寸较为紧凑,技术人员在外导体1中对中心导体进行焊接时,操作空间较小,焊接时间长而效率低下;另外在焊接时使用焊锡丝的工艺,在焊接印制板时如果焊接时间过长或焊接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水平段导体2和竖直段导体3内采用焊锡工艺的部位融化甚至脱开,影响差分信号的传输及差分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式接触件的安装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弯式接触件装配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装配的效率;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式接触件的安装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弯式接触件的安装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弯式接触件的安装结构,包括弯式接触件和用于容纳弯式接触件的连接器壳体,所述弯式接触件包括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水平段导体,还包括与水平段导体呈l型设置的竖直段导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设有与水平段导体对应的水平安装腔和与竖直段导体对应的竖直安装腔,所述水平段导体与竖直段导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水平安装腔靠近竖直安装腔的一端设有供水平段导体沿水平安装腔轴向插入的第一开口,所述竖直安装腔靠近水平安装腔的一端设有供竖直段导体以翻转和/或平移的运动方式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的第二开口,所述水平安装腔和竖直安装腔通过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接固定形成所述连接器壳体。

其有益效果在于:将一体式的弯式接触件替换现有技术中拼装式的弯式接触件,减少了技术人员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差分连接器的装配效率,并且将连接器壳体设为分体式结构,使弯式接触件的对应部分能够通过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插入到对应的安装腔内,并且对于连接水平段导体和竖直段导体的弯折部分,在竖直段安装腔包括能够避让弯折部分的避让腔,使弯折部分在竖直安装腔内的转向运动不会受到干涉,便于技术人员将一体式的弯式接触件装配到连接器壳体中,弯式接触件能够完整装配到连接器壳体内,整个装配过程不需要使用其他加工工具,简单方便且装配效率高。

进一步的,水平安装腔和/或竖直安装腔内设有用于支撑弯式接触件的绝缘子。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连接器壳体内设置有绝缘子,绝缘子既能够保证弯式接触件与连接器壳体的绝缘效果,又能够对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中的弯式接触件进行支撑,保证了弯式接触件的稳定性,并能够进一步提高绝缘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安装腔内设有用于支撑固定水平段导体的水平段绝缘子,所述水平段绝缘子的外周面上设有背向竖直安装腔的阶梯挡止结构,水平安装腔的内壁上设有朝向竖直安装腔一端的挡止台阶。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水平段绝缘子中设置有与连接器壳体挡止配合的挡止结构,能够使水平段绝缘子在水平安装腔中不会沿其轴线窜动,保证了水平段导体的稳定性,并且使用阶梯面与挡止台阶形成挡止结构,形式简单,配合关系稳定,便于技术人员在水平段绝缘子与水平安装腔内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安装腔内设有用于支撑固定竖直段导体的竖直段绝缘子,所述竖直段绝缘子设置在竖直安装腔内远离水平安装腔的一端,所述竖直安装腔的内壁上设有背向水平安装腔一端的凸台,所述竖直段绝缘子的端面与所述凸台挡止配合。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竖直安装腔中远离水平安装腔的一端上设置竖直段绝缘子,既能够保证连接器壳体内部与外界的绝缘,又能够对竖直段导体进行支撑固定,保证了整个弯式接触件在连接器壳体内的稳定性,并且使用凸台与竖直段绝缘子的端面配合,结构简单能够保证竖直段绝缘子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段绝缘子与竖直安装腔的端部平齐设置。

其有益效果在于:将竖直段绝缘子与竖直段安装腔的端部平齐设置,为竖直段绝缘子的装配提供了一个基准面。

进一步的,所述弯式接触件中竖直段导体短于水平段导体。

其有益效果在于:竖直段导体的长度要小于水平段导体,则便于技术人员将竖直段导体安装到竖直安装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段导体的端部从竖直安装腔内伸出。

其有益效果在于:将竖直段导体的端部从竖直安装腔内伸出,以便于与其他连接器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安装腔和竖直安装腔的截面为圆形。

其有益效果在于:将安装腔的截面设为圆形,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弯式接触件为一体成型件。

其有益效果在于:弯式接触件一体成型,减少了对弯式接触件内的水平段导体和竖直段导体的加工,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安装腔和竖直安装腔通过对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进行过盈配合形成所述连接器壳体。

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来对组成连接器壳体的水平安装腔和竖直安装腔进行装配,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弯式接触件的安装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弯式接触件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一体式结构的弯式接触件中的竖直段导体通过开设在竖直安装腔上的开口以翻转和/或平移的方式安装到竖直安装腔内,并在竖直安装腔内将竖直段导体调整至竖直方向;步骤二、将连接器壳体中水平安装腔与开设在竖直安装腔上的开口对接以使将一体式结构的弯式接触件中的水平段导体以平移的方式安装到水平安装腔内;步骤三、将竖直安装腔和水平安装腔对接固定形成连接器壳体。

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翻转、平移或通过翻转与平移结合的运动方式来将弯式接触件中的竖直段导体装配到竖直安装腔内,能够解决弯式接触件的装配问题,使弯式接触件可以加工成一体后再装配到连接器的壳体内。

进一步的,在安装竖直段导体的过程中,将水平段导体沿着水平方向移动使竖直段导体整体通过开设在竖直安装腔上的开口平移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并在竖直安装腔内将竖直段导体向下平移至安装位置。

其有益效果在于:将竖直段导体以整体平移的方式通过开口而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

进一步的,在安装竖直段导体的过程中,将水平段导体沿着倾斜的方向移动使竖直段导体整体沿斜向通过设置在竖直安装腔的开口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并在竖直安装腔内翻转竖直段导体使其沿竖直方向布置。

其有益效果在于:将竖直段导体以整体斜向运动的方式通过开口插入到竖直安装腔内,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

进一步的,在安装竖直段导体的过程中,先将竖直段导体的端部插入设置在竖直安装腔的开口内,然后转动弯式接触件使竖直段导体翻转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最后在竖直安装腔内调整竖直段导体使其沿竖直方向布置。

其有益效果在于:将竖直段导体以翻转与平移结合的运动方式装配到竖直安装腔内,能够避免竖直段导体与竖直安装腔的内壁直接发生干涉,装配方式灵活,便于技术人员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段导体和/或水平段导体通过绝缘子固定在连接器壳体内。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连接器壳体内设置有绝缘子,绝缘子既能够保证弯式接触件与连接器壳体的绝缘效果,又能够对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中的弯式接触件进行支撑,保证了弯式接触件的稳定性,并能够进一步提高绝缘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安装腔和水平安装腔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实现对接固定。

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来对组成连接器壳体的水平安装腔和竖直安装腔进行装配,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外导体内中心导体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外导体内中心导体的另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差分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差分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差分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差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与外导体的第一种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差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与外导体的第二种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差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与外导体的第三种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中心导体的第一种安装方法;

图10为本发明中中心导体的第二种安装方法;

图11为本发明中中心导体的第三种安装方法。

图中:1.外导体;11.水平段外导体;111.外导体凸缘;12.竖直段外导体;13.挡止台阶;14.凸台;2.水平段导体;3.竖直段导体;4.水平段绝缘子;5.竖直段绝缘子;6.阶梯;7.弯折部分;8.第一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11所示,为本发明中弯式接触件的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作为弯式接触件中一种的差分连接器为例,差分连接器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外导体1和设置在外导体1内的中心导体,外导体1为容纳弯式接触件的连接器壳体,而中心导体则是弯式接触件。其中,中心导体为l形,分别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段导体2和沿竖直方向且与水平段导体2垂直设置的竖直段导体3,并且水平段导体2与竖直段导体3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水平段导体2的长度要大于竖直段导体的长度,在水平段导体2与竖直段导体3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垂直处圆弧过渡的弯折部分7。

外导体1为分体式结构,分别包括用于容纳水平段导体2的水平段外导体11和容纳部分竖直段导体3的竖直段外导体12,竖直段导体3一部分露出外导体1与外接线路进行电连接。水平段外导体11为沿水平方向延伸布置的圆柱体,而与水平段外导体对接设置的竖直段外导体12为沿竖直方向延伸布置的方形立柱,在水平段外导体11内设有用于容纳水平段导体2的水平安装腔,在竖直段外导体12内设有用于容纳竖直段导体3的竖直安装腔,水平安装腔和竖直安装腔都为圆柱体内腔。

并且在水平安装腔靠近竖直安装腔的一端设置有供水平段导体2沿水平安装腔轴向插入的第一开口8,而在竖直安装腔靠近水平安装腔的一端设有供竖直段导体3及弯折部分7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的第二开口,竖直段导体3及弯折部分7能够通过翻转或平移的方式来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通过竖直安装腔内来对竖直段导体3及弯折部分7进行调整,使竖直段导体3沿竖直方向布置,竖直段导体3能够顺利地从竖直段外导体12的另一侧开口伸出,并能够使弯折部分7完全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

水平段外导体11与竖直段外导体12通过第一开口8与第二开口对接固定,在第一开口8处设有向外伸展的外导体凸缘111,设置在竖直段外导体12上的第二开口处对应设置有与外导体凸缘111挡止配合的内腔,第一开口8与第二开口通过外导体凸缘111实现了对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由水平段导体2与竖直段导体3组成的中心导体与外导体1之间,设置有能够实现中心导体与外导体1绝缘设置的绝缘子,中心导体可以插设在绝缘子上实现在外导体1中的固定。

作为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上述绝缘子包括设置在水平段外导体11中的水平段绝缘子4,水平段绝缘子4套设在水平段外导体11的内腔中,在水平段绝缘子4中设置有供水平段导体2穿设的固定孔,在固定孔内还设有能够与水平段导体2配合的挡止台阶,并且在水平段绝缘子4与水平段外导体11之间设置有能够实现水平段绝缘子单边挡止的阶梯挡止结构,既能够实现水平段绝缘子4的固定,又能便于技术人员在外导体1中安装水平段导体2。

上述的阶梯挡止结构包括沿水平段绝缘子4轴向设置在其外表面的阶梯6,对应地,在水平段外导体11上设置有能够与阶梯6挡止配合的挡止台阶13,阶梯6与挡止台阶13之间的接触面形成了能够实现水平段绝缘子4在水平段外导体11中单边挡止的挡止面。

作为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绝缘子还包括设置在竖直段外导体12中的竖直段绝缘子5,竖直段绝缘子5上同样开设有供竖直段导体3穿设的固定孔,并且竖直段绝缘子5设置在竖直段外导体12远离水平段外导体11的端部,成为竖直段外导体12的一个端盖,并且设置在竖直安装腔端部的凸台14能够与竖直段绝缘子5的端面形成挡止配合。竖直段导体3从竖直段绝缘子5中露出,与其他连接件进行电连接,并且竖直段绝缘子5对竖直段导体3具有一个支撑作用,保证了中心导体在外导体1内的安装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竖直段绝缘子5与竖直段外导体12内的竖直安装腔的端部平齐设置,为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装配的基准面,便于技术人员对竖直段导体3进行装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水平安装腔和竖直安装腔的截面为圆型,能够在有限的体积内提供更多容纳中心导体的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心导体在进行装配之间,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制造。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水平段外导体11和竖直段外导体12之间通过对第一开口8处将第一开口8送到第二开口内,开设在第一开口8上的外导体凸缘111实现了水平段外导体11与竖直段外导体12的对接,在水平段外导体11与竖直段外导体12的对接面上进行过盈配合而使水平段外导体11和竖直段外导体12形成完整的外导体。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水平段外导体11和竖直段外导体12之间通过对第一开口8处将第一开口8送到第二开口内,开设在第一开口8上的外导体凸缘111实现了水平段外导体11与竖直段外导体12的对接,在水平段外导体11与竖直段外导体12的对接面上进行铆接而使水平段外导体11和竖直段外导体12形成完整的外导体。

上述各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任意组合采用。

在以本发明中的弯式接触件的安装方法来对差分连接器进行安装时,先要判断弯式接触件与连接器壳体的位置关系是否符合安装要求,如图6所示,为差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与外导体的第一种配合关系示意图,在外导体中的竖直段外导体12上设置有供竖直段导体3从中穿出的开口,此时竖直段导体3端部的外周面抵靠开口远离第二开口的一侧的侧边上,而竖直段导体3顶部的外周面抵靠在第二开口的上侧边上,弯折部分7及水平段导体2会在穿设在竖直段外导体12的外侧,在如图3所示的结构中,技术人员可以将竖直段导体3的底部向下拉动,使弯折部分7及部分水平段导体2进入到第二开口内,并将弯折部分7及部分水平段导体2翻转,使弯折部分7及部分水平段导体2进入到竖直段外导体12内的竖直安装腔内,在此种情况下,竖直段导体3是可以装配到竖直段外导体12内的。

如图7所示,为差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与外导体的第二种配合关系示意图,与图6所示的配合情况的不同之处在于,此时竖直段导体3的底部从竖直段外导体12的竖直安装腔内穿出,竖直段导体3抵靠在第二开口的下侧边上,若要将竖直段导体3安装到竖直安装腔内,则使竖直段导体3以下侧边为支点转动,带动弯折部分7及部分水平段导体2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在这种情况下,竖直段导体3是可以装配到竖直段外导体12内。

如图8所示,为差分连接器的中心导体与外导体的第三种配合关系示意图,与图6或图7所示的情况有所不同,竖直段导体顶部的外周面分别卡设在第二开口的两个侧边上,此时若竖直段导体3的底部与竖直安装腔的侧壁之间留有活动余量,则竖直段导体3可以在第二开口的侧边的顶压下继续活动,直至竖直段导体3上的弯折部分7能够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则竖直段导体3可以安装在竖直安装腔内,但是若为图8所示的情况,竖直段导体3的底部直接抵靠在竖直安装腔的侧壁上,无法继续活动,则在这种情况下,中心导体与外导体之间的尺寸关系无法满足装配的要求。

当差分连接器中的中心导体与外导体的配合关系满足装配要求后,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使竖直段导体3安装到竖直段外导体12内,如图9所示,为中心导体的第一种安装方法,若开设在竖直段外导体12上的第二开口的口径较大,使竖直段导体3沿着图中箭头方向运动,竖直段导体3沿着倾斜的方向进入,则可以将倾斜的竖直段导体3靠近第二开口平移,使竖直段导体3整体以倾斜的形式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然后再通过挪动水平段导体2,使倾斜的竖直段导体3沿着竖直方向布置。

如图10所示,为中心导体的第二种安装方法,若此时第二开口的口径较小,不能使整体的竖直段导体3以水平进入或斜向进入到第二开口内,技术人员只能通过翻转加平移的方式来将竖直段导体3装配到竖直安装腔内。竖直段导体3以图中标出的箭头为方向进行运动,先将竖直段导体3的底部斜向插入到第二开口内,然后再向下转动竖直段导体3的,是竖直段导体3及弯折部分7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最后再通过移动水平段导体2来使竖直段导体3沿着竖直方向布置。

如图11所示,为中心导体的第三种安装方法,若第二开口的口径较大,能够使竖直段导体3整体平移进入,则技术人员挪动竖直段导体3以图中标出的箭头为方向进行运动,只需要将水平段导体2向第二开口处平移,使竖直段导体3及弯折部分7进入到竖直安装腔内,然后再向下移动竖直段导体3使其沿竖直方向布置。

在将多个竖直段导体3安装到竖直安装腔内后,在竖直段外导体12的端部设置有竖直段绝缘子,使竖直段导体3穿设在竖直段绝缘子5中,通过竖直段绝缘子5实现了竖直段导体3的固定。然后再将水平段绝缘子4装配到水平段外导体11中,将水平段导体2从第一开口8中插入到水平段绝缘子4内,从而实现了水平段导体2的固定。在水平段导体2及竖直段导体3完成安装固定后,将第一开口8与第二开口进行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差分连接器的装配。

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导体还可以替换为其他形式,例如将组成外导体的竖直段外导体和水平段外导体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或圆柱体,使外导体成为长方体的组合、圆柱体的组合或是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组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外导体内还可以仅设置水平段绝缘子或竖直段绝缘子,而不同时设置水平段绝缘子及竖直段绝缘子

在其他实施例中,中心导体的结构还可以有其他形式,例如将中心导体中竖直段导体与水平段导体之间的夹角设置为稍小于90°的锐角或稍大于90°的钝角,虽然竖直段导体与水平段导体没有互相垂直,但是整体仍呈l型,只是夹角的角度稍有变化。

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止结构还可以替换为其他形式,例如在外导体与绝缘子之间使用挡销实现绝缘子与外导体的挡止配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竖直段绝缘子还可以替换为其他形式,例如将竖直段绝缘子完全设置在竖直安装腔的内部,而不让竖直段绝缘子的外端面从竖直安装腔内伸出,或者而不再使竖直段绝缘子的外端面与竖直安装腔的端部平齐设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中心导体的装配方式还可以替换为其他形式,将中心导体的水平段导体和竖直段导体直接在装配到外导体内部之间进行焊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水平段外导体与竖直段外导体之间还可以粘接的方式来实现对接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水平段外导体与竖直段外导体之间还可以铆接的方式来实现对接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技术人员可以先将一体式的中心导体单个穿设在竖直段外导体中,在全部中心导体都穿设在外导体内后,然后在外导体内设置绝缘子并将绝缘子与中心导体配合来实现差分连接器的装配。

在其他实施例中,技术人员可以现在竖直安装腔内安装竖直段绝缘子,然后直接在安装竖直段导体时,将竖直段导体固定在竖直段绝缘子上。

本发明中的安装方法还可以用于安装其他结构的弯式接触件,弯式接触件等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中心导体,而用于容纳弯式接触件的连接器壳体等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外导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