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3597发布日期:2019-10-14 16:5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4-22214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在保持多个接点的外壳形成插入部(收容部),在该插入部收容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s,可挠性印刷电路)等板状的连接对象物。



技术实现要素:

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中,存在如下担忧:在收容的连接对象物的末端部分被向上方提升即产生所谓冲击的情况下,由于被冲击的连接对象物接触于外壳而对外壳施加较强的力,导致电连接器(详细来说外壳)破损。这种问题在电连接器推进低矮化的过程中变得更显著。因此,本发明说明一种能够抑制由连接对象物的冲击所致的破损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一态样的电连接器具备:一个或多个接点;绝缘性的外壳,保持一个或多个接点,并且具有收容设置着与一个或多个接点电连接的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子部的板状的连接对象物的收容部;及金属制的加强部,设置在划分收容部的外壳的壁部中的上壁部。

例如,在收容fpc等连接对象物的电连接器中,存在如下担忧:在收容的连接对象物的末端部分被向上方提升即产生所谓冲击的情况下,对电连接器的外壳施加较强的力,导致电连接器破损。这种问题在电连接器推进低矮化的过程中变得更明显。因此,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在划分收容部的外壳的壁部中的上壁部,设置着金属制的加强部。由此,能够使由连接对象物的末端部分向上方的冲击所致的力不仅由外壳接收而且由加强部接收,从而能够抑制由于连接对象物向上方冲击导致电连接器破损。

加强部也可设置在外壳中的形成着收容部的开口的面。在连接对象物被冲击时,在形成着收容部的开口的面中连接对象物容易接触于上壁部。就该点而言,通过将加强部设置在形成着收容部的开口的面,能够由加强部适当接收在连接对象物被冲击时施加至电连接器的力,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电连接器的破损。

加强部也可设置在形成着开口的面中的上壁部的延伸方向即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在上壁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加强部,能够由加强部平衡佳地接收在连接对象物被冲击时施加至上壁部的力,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电连接器的破损。另外,通过将加强部设置在两端部,例如在连接端子部设置在连接对象物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情况下,能够成为不阻碍接点与连接端子部的接触的构成。

加强部也可具有:一对第1加强部件,设置在形成着开口的面中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及第2加强部件,以将一对第1加强部件相互连结的方式在宽度方向延伸。由此,在连接对象物被冲击时,能够由一对第1加强部件接收施加至上壁部的两端部的力,并且由第2加强部件接收施加至上壁部的中央部的力,能够将施加至上壁部的力由加强部平衡更佳地接收,更适当地抑制电连接器的破损。通过设置第2加强部件所带来的破损抑制效果在接点的数量增加而外壳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变长的情况下变得更显著。

加强部也可还具有与第2加强部件连续并且覆盖上壁部的上表面的第3加强部件。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加强在连接对象物被冲击时力施加的上壁部,从而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电连接器的破损。

加强部也可在相对于连接对象物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延伸。通过加强部在连接对象物被冲击的方向(所述垂直的方向)伸展,能够提高相对于由于连接对象物被冲击而施加至电连接器的力的刚性。

加强部也可具有向比上壁部的下端更下方延伸的部分。由此,在连接对象物被向上方冲击时,与外壳(上壁部)相比加强部先接触于连接对象物。由此,能够由加强部有效地接收由连接对象物向上方的冲击所致的力,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电连接器(详细来说外壳)的破损。

加强部也可仅设置在比上壁部的下端更上方。由此,加强部能够成为不阻碍连接对象物向收容部的插入的构成,能够成为既保持电连接器的强度又容易插入连接对象物的构成。

加强部也可形成于以将外壳固定于基板的方式构成的固定金属零件。由此,能够既抑制零件件数,又设置金属制的加强部。

固定金属零件也可以具有:卡止部,将连接对象物卡止在收容部内;及操作部,将该卡止部卡止连接对象物的卡止状态解除。由此,能够防止连接对象物被冲击时的从收容部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由连接对象物的冲击所致的电连接器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的图,a是俯视图,b是前视图,c是仰视图,d是侧视图,e是后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中所包含的外壳的图,a是俯视图,b是前视图,c是仰视图,d是侧视图,e是后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中所包含的外壳的图,a是俯视立体图,b是仰视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中所包含的固定金属零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前视图,c是仰视图,d是侧视图,e是后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电连接器中所包含的固定金属零件的图,a是俯视立体图,b是仰视立体图。

图7是表示说明使用操作部的锁定解除的图中锁定状态的图,a是前视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c是侧视图。

图8是表示说明使用操作部的锁定解除的图中锁定解除状态的图,a是前视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c是侧视图。

图9是表示fpc的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

图10是表示fpc向电连接器的插入作业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说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fpc的连接端子部的连接的图,a是fpc插入前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c是fpc插入后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d是沿着c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一部分放大图,a是图11a的区域xiia的放大图,b是图11c的区域xiib的放大图。

图13是说明使用卡止部的fpc的锁定的图,a是利用卡止部将fpc锁定的状态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c是将锁定解除的状态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d是沿着c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4是说明电连接器的接地接触部与fpc的接地端子部的连接的图,a是fpc插入前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c是接地接触部与接地端子连接的状态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d是沿着c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变化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a是俯视立体图,b是下表面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电连接器的图,a是后视图,b是俯视图,c是前视图,d是仰视图,e是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为用来说明本发明的例示,所以本发明并不应受以下的内容限定。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电连接器的概要)

参照图1及图2a~e,对电连接器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a~e所示,电连接器1具备外壳10、多个导电端子20(接点)、及固定金属零件30、30。电连接器1载置在配线基板50并且电连接于配线基板50。另外,电连接器1以能够收容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s)60的方式构成且电连接于该fpc60。这样,电连接器1具有如下功能,即,在载置在配线基板50的状态下收容fpc60,将配线基板50及fpc60电连接。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电连接器1的长边方向设为“y方向”,将电连接器1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将电连接器1的高度方向(与配线基板50及fpc60的主面正交的方向)设为“z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另外,关于z方向,存在将从电连接器1观察的配线基板50侧设为“下”,将从配线基板50观察的电连接器1侧设为“上”进行说明的情况。另外,在电连接器1的构成的说明中,关于x方向,存在将使fpc60插入至收容部18时的近前设为“前”,将成为其相反的内侧设为“后”进行说明的情况。

(外壳及导电端子)

接下来,参照图3a~e及图4a、b,对外壳10及多个导电端子2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外壳10以载置在配线基板50并且能够收容fpc60的方式构成(参照图1)。外壳10为保持多个导电端子20,并且具有收容设置着与多个导电端子20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部61的板状的fpc60(参照图9a)的收容部18(参照图4a)的绝缘性的部件。外壳10如图3a~e及图4a、b所示,具有主体部11(壁部)及在主体部11中的y方向的两端部连续地设置的固定部12、12。首先,对外壳10的主体部11及多个导电端子20进行说明,接着,对固定部12、12进行说明。

主体部11由包含树脂的绝缘材料构成。主体部11呈沿着特定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主体部11具有底壁部13、侧壁部14、15、16、上壁部17、及收容部18(参照图4a)。底壁部13为呈大致矩形状的板状体。底壁部13以在其前端部分中,随着朝向前端而壁厚逐渐变薄(z方向的长度变短)的方式形成(参照图4a)。由此,容易使fpc60(参照图1)向收容部18插入。

侧壁部14、15、16分别在相对于底壁部13直立的状态下设置在底壁部13上。侧壁部14、15分别位于大致矩形状的底壁部13的各短边附近且沿着该短边在x方向延伸。因此,侧壁部14、15彼此在y方向相互对向。侧壁部14、15的前端部分以通过随着朝向前端使壁厚逐渐变薄而向外侧(y方向的外侧)扩展的方式形成(参照图4a)。由此,使下述收容部18的开口18a变宽,容易使fpc60(参照图1)向收容部18插入。侧壁部16位于底壁部13的后端的长边附近且沿着该长边在y方向延伸。侧壁部16在设置着多个导电端子20的区域中,具有与导电端子20的形状对应的大小的贯通孔16a(参照图3e)。也就是说,在侧壁部16,在x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6a沿着y方向仅形成着导电端子20的数量。此外,在底壁部13的靠前端的长边未形成侧壁部。

上壁部17为以在z方向上与底壁部13对向的方式设置的呈大致矩形状的板状体。上壁部17在侧壁部16的上端的y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连续,并且从侧壁部16朝向前方(x方向的前方)延伸(参照图4a)。上壁部17的前端位于比底壁部13的前端更靠后方(参照图3a)。上壁部17具有在其x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y方向的两端朝向y方向的外侧(也就是说,侧壁部14、15)延伸的延伸部17a、17a(参照图3a及图4a)。延伸部17a、17a为在固定部12、12之间夹入下述固定金属零件30的第4中间部40而防止固定金属零件30向上方脱落的部分(参照图1)。另外,如图12a所示,在上壁部17的前端的y方向的两端,形成着作为收容下述固定金属零件30的加强部34的空间的收容空间17x,如图4a所示,在收容空间17x,设置着朝向下方延伸的第1部分17c,及从该第1部分17c的下端朝向前方延伸的第2部分17d。在第2部分17d的上表面,载置下述固定金属零件30的加强部34的第2部分34b(参照图1)。

上壁部17在设置着多个导电端子20的区域中,具有用来将导电端子20定位的收容凹部17b(参照图3b、图4a、及图11b)。在上壁部17,沿着y方向仅形成着导电端子20的数量的收容凹部17b。收容凹部17b为在上壁部17中沿z方向形成的凹部,在将fpc60插入至收容部18时,以导电端子20与上壁部17不接触的方式,上壁部17的前方部分(参照图11b)的壁厚较薄地形成。

收容部18为由底壁部13、侧壁部14、15、16、及上壁部17形成的空间,为收容fpc60(参照图1)的部分。在收容部18的前端部分,也就是说,上壁部17的前端与底壁部13之间,形成着作为fpc60的插入口的开口18a(参照图4a)。收容部18设为将形成着fpc60的连接端子部61(参照图9a)的区域收纳于收容部18内的大小。

多个导电端子2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2个导电端子20)安装在侧壁部16,并且一部分配置在收容部18。在侧壁部16,多个导电端子20在其延伸方向(y方向)排列为一列。

导电端子20由板状的导电材料(例如金属部件)构成。导电端子20具有基端部20a、中间部20b、及接触部20c(参照图11b及d)。基端部20a为位于比侧壁部16更靠后方的部分,且在底壁部13的附近向x方向(后方)延伸。基端部20a在将电连接器1安装在配线基板50时,与配线基板50的电极(未图示)利用焊料等连接。中间部20b与基端部20a的前端连续,并且朝向上方沿着侧壁部16向z方向延伸。接触部20c为与中间部20b的上端连续,并且朝向收容部18内延伸,在收容部18内与fpc60的连接端子部61接触的部分(参照图11b及d)。接触部20c从与中间部20b连续的位置经过贯通孔16a在收容部18内延伸。接触部20c具有:第1部分20d,一边与上壁部17接触一边向x方向延伸;第2部分20e,与该第1部分20d的前端连续,并且一边向下方倾斜一边朝向前方延伸;及第3部分20f,与作为第2部分20e的前端的接触区域20g连续,并且一边向上方倾斜一边朝向前方延伸。接触区域20g为在接触部20c中位于最下方的部分,且为主要接触于fpc60的连接端子部61的部分(参照图11d)。

固定部12、12如图3a~e及图4a、b所示,为主体部11中的y方向的两端部的靠后端的部分,也就是说为与侧壁部14及侧壁部15的靠后端的部分连续地设置的部分。固定部12、12为供安装下述固定金属零件30的部分。设置在侧壁部14及侧壁部15的y方向的外侧(在y方向上从主体部11的中心离开的侧)的固定部12、12的构成互为相同,所以以下对设置在侧壁部14的y方向的外侧的固定部12进行说明,省略设置在侧壁部15的y方向的外侧的固定部12的说明。

固定部12具有基底部12a及倾斜部12b。基底部12a为与侧壁部14中的x方向的中央部连续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分。倾斜部12b为与基底部12a的后端连续并且朝向后方延伸的部分。倾斜部12b的后端位于比侧壁部16更靠后方(参照图3a)。倾斜部12b以随着朝向后方而壁厚逐渐变薄(z方向的长度变短)的方式,也就是说以朝向后方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形成(参照图4a)。

在固定部12,形成着第1凹部12c、第2凹部12d、及孔部12e(参照图4a及图4b)。第1凹部12c为在基底部12a及倾斜部12b的上表面中向z方向(下方)凹陷的部分。第1凹部12c在x方向上,从基底部12a的前端形成至倾斜部12b的中央附近为止。在第1凹部12c,如图1及图6a所示,收容下述固定金属零件30的第2中间部37。第2凹部12d为在基底部12a及倾斜部12b的下表面中朝向上表面(z方向(上方))凹陷的部分。第2凹部12d在基底部12a及倾斜部12b的y方向的靠外侧的部分,在x方向上,从基底部12a的前端形成至倾斜部12b的中央附近为止。在第2凹部12d,如图1及图6a所示,卡合下述固定金属零件30的第2固定部38。孔部12e为在形成着第1凹部12c的区域的正下方,形成在基底部12a的内部的孔。孔部12e从基底部12a的前端朝向后方延伸。在孔部12e,插入下述固定金属零件30的第1固定部33(参照图6b)。

(固定金属零件)

接下来,参照图5a~e、图6a、b、图7a~c、图8a~c、及图12a、b,对固定金属零件30、30详细地进行说明。

固定金属零件30、30如图1所示,通过覆盖固定部12、12的上部并且固定在配线基板50,将电连接器1(详细来说外壳10)固定在配线基板50。固定金属零件30、30的构成互为相同,所以以下对设置在一固定部12的固定金属零件30进行说明,省略设置在另一固定部12的固定金属零件30的说明。固定金属零件30例如由薄板状的金属部件构成。如图5a~e及图6a、b所示,固定金属零件30具有连接部31、第1中间部32、第1固定部33、加强部34、接地接触部35、操作部36、第2中间部37、第2固定部38、第3中间部39、第4中间部40、及卡止部41。

连接部31为配置在配线基板50上,且连接于配线基板50的部分(参照图1)。连接部31在连接于配线基板50的状态下,设置在固定金属零件30中的y方向的外侧(从主体部11离开的侧)(参照图1)。第1中间部32为以将连接部31与加强部34连结的方式设置的部分。第1中间部32与连接部31的后端连续并且向上方延伸。第1固定部33为与第1中间部32中的y方向的内侧(从连接部31接近主体部11的侧)的侧面连续并且朝向后方延伸的部分(参照图6b)。第1固定部33将固定金属零件30固定在外壳10。第1固定部33通过插入至固定部12的孔部12e(参照图4a),将固定金属零件30固定在外壳10。

加强部34如图12a所示,为设置在划分收容部18的外壳10的主体部11的上壁部17的部分。更详细来说,加强部34设置在外壳10中的形成着收容部18的开口18a的面(参照图12a)。如上所述,由于固定金属零件30、30设置在固定部12、12,所以加强部34、34设置在形成着开口18a的面中的作为上壁部17的延伸方向的y方向的两端部(参照图7a)。

加强部34如图6a、b所示,与第1中间部32的上端连续并且向y方向的内侧(从连接部31接近主体部11的侧)延伸。加强部34具有:第1部分34a,与第1中间部32的上端连续并且向z方向及y方向延伸;及第2部分34b,与第1部分34a的上端连续并且向x方向及y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1部分34a为向相对于fpc60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参照图12b),第2部分34b为向与fpc60的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部分。

通过将加强部34的第2部分34b载置在设置在外壳10的上壁部17的y方向的两端的第2部分17d(参照图4a)的上表面,将加强部34装设在上壁部17。在装设在上壁部17的状态下,加强部34的第1部分34a向比上壁部17的下端更下方延伸(参照图12a)。也就是说,如图12a所示,从外壳10的底面观察,上壁部17的下端的高度hw高于加强部34的第1部分34a的下端的高度hr。

加强部34如上所述,经由第1中间部32连接于连接部31。这样,通过将加强部34配置在通过连接于配线基板50以稳定的状态配置的连接部31的延长线上,能够提高收容部18内的fpc60向上方提升时(被冲击时)等的加强部34的加强性能。

接地接触部35为接触于fpc60的接地端子部62的部分。接地接触部35与第1部分34a中的和与第1中间部32连续的侧为相反侧的端部(y方向的内侧的端部)的下端连续并且向x方向(后方)延伸。接地接触部35如图14b所示,具有:第1部分35a,与第1部分34a的下端连续,并且一边向下方倾斜一边朝向后方延伸;及第2部分35b,与该第1部分35a的后端接触区域35c连续,并且一边向上方倾斜一边朝向后方延伸。接触区域35c为位于接地接触部35中最下方的部分,且为主要接触于fpc60的接地端子部62的部分(参照图14d)。

接地接触部35如上所述连续于加强部34。这样,通过将与fpc60的接地端子部62接触的构成(接地接触部35)与加强部34一体地利用相同部件形成,能够确实且稳定地进行接地连接。另外,通过将接地接触部35向作为fpc60的插入方向的x方向延伸,能够在将fpc60插入至收容部18时,利用接地接触部35适当地引导fpc60的插入。

第2中间部37为与操作部36的y方向的外侧的端部中的前端连续,并且从操作部36朝向前方延伸且连接于加强部34(详细来说第2部分34b)的y方向的外侧的端部中的后端的部分。第2中间部37具有:第1部分37a,与操作部36连续,并且一边从操作部36向下方倾斜一边朝向前方延伸;第2部分37b,与该第1部分37a的前端连续,并且向上方延伸且连接于加强部34的第2部分34b。第2中间部37在将固定金属零件30装设在固定部12的状态下,收容在外壳10的第1凹部12c(参照图4a)。

第4中间部40为与操作部36的y方向的内侧的端部中的前端连续,并且从操作部36朝向前方延伸的部分。在第4中间部40的前端设置着卡止部41。第4中间部40虽然从操作部36朝向前方延伸至接近加强部34的位置为止,但是不连接于加强部34。另外,第4中间部40虽然在y方向上与第2中间部37相邻,但是在y方向上不相互连续。这样,通过使第4中间部40不与配线基板50所连接的连接部31连接的第2中间部37连续,能够在按压操作部36时,使设置在第4中间部40的卡止部41容易地位移。

卡止部41为将fpc60卡止(锁定)在收容部18内的部分(参照图13b)。卡止部41为与第4中间部40的前端部中的y方向的内侧的侧面连续并且朝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卡止部41更详细来说通过卡合在fpc60的缺口63,将fpc卡止(锁定)在收容部18内(参照图13b)。

操作部36为通过被作业者等按压而将卡止部41卡止fpc60的锁定状态(参照图13b)解除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参照图13d)的部分。操作部36为设置在固定金属零件30中的后端的板状部。在操作部36的后端,设置着向上方翘起的操作辅助部45。操作辅助部45在由作业者等按压操作部36时,作为卡在作业者的手上的部分起作用,提高按压的作业性。

图7a~c及图8a~c是说明使用操作部36的锁定解除的图。图7a~c表示锁定状态,图8a~c表示锁定解除状态。如图7b、c所示,在锁定状态中,设为操作部36从固定部12离开的状态。在锁定状态中,卡止部41卡合在fpc60的缺口63(参照图13b)。从该状态,如图8b、c所示,将操作部36向下方按压并沿着固定部12的倾斜部12b定位,第4中间部40以操作部36与倾斜部12b的接点为支点朝向后方倾斜,由此经由第4中间部40连接于操作部36的卡止部41(参照图8c)向上方位移。由此,从卡止部41卡止fpc60的锁定状态(参照图13b)变化为锁定解除状态(参照图13d)。

如图5a~e及图6a、b所示,第3中间部39为与操作部36的前端部中的y方向的外侧的侧面连续并且朝向下方延伸的部分。第3中间部39在将固定金属零件30装设在固定部12的状态下,从y方向的外侧覆盖固定部12的侧面。

第2固定部38为与第3中间部39的下端连续并且向y方向的内侧延伸的部分。第2固定部38通过卡合在固定部12的第2凹部12d(参照图4a、b),将固定金属零件30固定在外壳10。通过将第2固定部38从外壳10的下表面卡合在外壳10,且设为利用第2固定部38与操作部36夹入外壳10的状态,例如,在将固定金属零件30从下向上提升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固定金属零件30变形。

(fpc)

接下来,参照图9a、b及图10对fpc60进行说明。fpc60为收容在外壳10的收容部18的连接对象物。如图9a、b所示,fpc60具有:多个连接端子部61,与多个导电端子20对应地设置;接地端子部62、62,与接地接触部35、35对应地设置在y方向的两端部;及缺口63,以将y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着接地端子部62、62的区域)的一部分切除的方式形成。如图10所示,fpc60以将连接端子部61朝向上方且与收容部18的开口18a对向的方式设置,将开口18a作为插入口而收容在收容部18内。

(电连接器与fpc的电连接)

接下来,参照图11a~d及图14a~d,对电连接器1与fpc60的电连接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1a~d是说明电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20与fpc60的连接端子部61的连接的图。如图11b所示,于在收容部18未收容fpc60的状态下,第3部分20f位于收容凹部17b的靠下方。另一方面,如图11d所示,于在收容部18收容着fpc60的状态下,接触区域20g接触于fpc60的连接端子部61。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插入着接触部20c的fpc60向上方推顶,第3部分20f位于收容凹部17b的靠上方。

图14a~d是说明电连接器1的接地接触部35与fpc60的接地端子部62的连接的图。如图14b所示,于在收容部18未收容fpc60的状态下,第2部分35b位于收容空间17x的下方。另一方面,如图14d所示,于在收容部18收容着fpc60的状态下,接触区域35c接触于fpc60的接地端子部62。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插入着接地接触部35的fpc60向上方推顶,第2部分35b位于收容空间17x。

(利用电连接器的fpc的卡止)

接下来,参照图13a~d,对利用电连接器1的fpc60的卡止(锁定)进行说明。如图13b所示,在电连接器1中,于在收容部18收容着fpc60的状态下,通过将固定金属零件30的卡止部41卡合在fpc60的缺口63,将fpc60卡止(锁定)在收容部18内。此外,缺口63与卡止部41的卡合是通过将fpc60插入至收容部18来自动地进行。从该状态,如图13d所示,通过将操作部36向下方按压,操作部36沿着倾斜部12b定位,第4中间部40以操作部36与倾斜部12b的接点为支点朝向后方倾斜,由此经由第4中间部40连接于操作部36的卡止部41向上方位移。由此,将卡止部41与缺口63卡合的状态解除,将利用电连接器1的fpc60的锁定解除。

(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所述电连接器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具备:多个导电端子20;绝缘性的外壳10,保持多个导电端子20,并且具有收容设置着与多个导电端子20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部61的fpc60的收容部18;及金属制的加强部34(固定金属零件30的加强部34),设置在划分收容部18的外壳10的主体部11中的上壁部17。

例如在收容fpc等连接对象物的电连接器中,存在如下担忧:在收容的连接对象物的末端部分被向上方提升即产生所谓冲击的情况下,对电连接器的外壳施加较强的力,导致电连接器破损。这种问题在电连接器推进低矮化的过程中变得更显著。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中,在划分收容部18的外壳10的主体部11中的上壁部17,设置着金属制的加强部34。由此,能够不仅由外壳10而且由加强部34接收由fpc60的向上方的冲击所致的力,从而能够抑制由于fpc60向上方冲击而导致电连接器1破损。

加强部34设置在外壳10中的形成着收容部18的开口18a的面。在fpc60被冲击时,在形成着作为fpc60的插入口的收容部18的开口18a的面中fpc60容易接触于上壁部17。因此,通过将加强部34设置在形成着收容部18的开口18a的面,能够由加强部34适当地接收在fpc60被冲击时施加至电连接器1的力,从而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电连接器1的破损。

加强部34设置在形成着开口18a的面中的作为上壁部17的延伸方向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两端部。通过在上壁部17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加强部34,能够由加强部34平衡佳地接收在fpc60被冲击时施加至上壁部17的力,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电连接器1的破损。另外,通过将加强部34设置在y方向的两端部,能够设为不阻碍设置在fpc60的y方向的中央部的连接端子部61与导电端子20的接触的构成。

加强部34向相对于fpc60的主面垂直的方向延伸。通过使加强部34向fpc60被冲击的方向(所述垂直的方向)伸展,能够提高相对于由于fpc60被冲击而施加至电连接器1的力的刚性。

加强部34具有向比上壁部17的下端更靠下方延伸的部分。由此,在fpc60向上方冲击时,与外壳10的上壁部17相比加强部34先接触于fpc60。由此,能够利用加强部34有效地接收由fpc60的向上方的冲击所致的力,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电连接器1(详细来说外壳10)的破损。

加强部34形成在以将外壳10固定在配线基板50的方式构成的固定金属零件30。由此,能够既抑制零件件数,又设置金属制的加强部34。

固定金属零件30具有:卡止部41,将fpc60卡止在收容部18内;及操作部36,将该卡止部41卡止fpc60的卡止状态解除。由此,能够防止fpc60被冲击时的从收容部18的脱落。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设为加强部34向比上壁部17的下端更下方延伸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加强部也可仅设置在比上壁部的下端更上方。由此,能够设为加强部不阻碍fpc向收容部的插入的构成,能够设为既保持电连接器的强度又容易插入fpc的构成。

另外,设为多个导电端子20连接于fpc60的多个连接端子部61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导电端子及fpc的连接端子部也可分别为1个。另外,设为加强部34设置在形成着收容部18的开口18a的面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加强部例如也可设置在收容部的内部。另外,设为加强部34设置在上壁部17的y方向的两端部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仅设置在任一端部,也可设置在y方向的中央部而并非端部。

另外,本发明的一态样的电连接器也可为图15a及图15b、以及图16a~图16e所示的电连接器101。电连接器101如图15a及图15b、以及图16a~图16e所示,具备加强部134。加强部134具有一对第1加强部件134a、134a、第2加强部件134b、及第3加强部件134c。一对第1加强部件134a、134a、第2加强部件134b、及第3加强部件134c为了方便说明,而使用不同的符号进行说明,但为一体地形成的部件。一对第1加强部件134a、134a设置在形成着收容部18的开口18a的面中的作为上壁部17的延伸方向的y方向的两端部。第2加强部件134b以将一对第1加强部件134a、134a相互连结的方式向y方向延伸。第3加强部件134c与第2加强部件134b连续并且覆盖上壁部17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详细来说除了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以外的整个区域)。

如上所述,通过在形成着开口的面的两端部设置一对第1加强部件134a、134a,并且以将一对第1加强部件134a、134a相互连结的方式设置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加强部件134b,能够在连接对象物(fpc)被冲击时,由一对第1加强部件134a、134a接收施加至上壁部17的两端部的力,并且由第2加强部件134b接收施加至上壁部17的中央部的力,能够由加强部134平衡更佳地接收施加至上壁部17的力,且适当地抑制电连接器101的破损。此外,通过设置第2加强部件134b所带来的破损抑制效果在接点的数量增加而外壳1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长度变长的情况下变得更显著。另外,通过加强部件134具有覆盖上壁部17的上表面的第3加强部件134c,能够更有效地加强在连接对象物(fpc)被冲击时力施加的上壁部17,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电连接器101的破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